一文掌握肱骨近端骨折
- 格式:docx
- 大小:19.88 KB
- 文档页数:5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医学角度上将其称为骨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比如,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在摔倒之后会出现骨折,或者年轻人由于运动姿势不当导致骨折等等。
骨折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肱骨近端骨折。
在出现肱骨近端骨折之后,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以及恢复。
在目前的医学技术中,中医和西医都对肱骨近端骨折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呢?肱骨近端骨折怎样通过中医和西医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在人体大臂部位,是人体上肢中力量最强的骨头,承载着与肩胛骨、尺骨和桡骨的连接,形成完整的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一般是指肱骨大结节基地以及更靠上方的部位,是形成人体肩关节的重要部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这一部位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包括肱骨干骺端、小结节、大结节、肱骨头等部位。
在肱骨近端骨折之后,患者的肩膀部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以及肿胀感,肿胀部位大多位于外科颈处皮肤、解剖颈处皮肤、肱骨小结节和肱骨大结节,属于软组织肿胀。
同时,由于肱骨近端骨折,大臂的活动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自主活动上臂,或者在活动上臂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
随着淤血的不断增多,骨折部位还会出现一些淤血斑。
除此之外,肱骨近端骨折可能还会伴随一些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症状,从而影响到上肢功能以及肩关节神经功能。
一般来说,肱骨近端骨折都是由于暴力因素引起的,包括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
其中,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没有直接发生在肱骨近端,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力量传导至此部位,比如在运动跌倒后没有以正确的姿势落地,用胳膊撑地之后将力量传导至肱骨近端部位。
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直接作用于肱骨近端部位,比如重物掉落、外力因素等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来说,中医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可以分为外治法、药物法、针灸法和药慰法。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手术方式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分型及手术方式如下:分型: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Neer分型。
该分型依据肱骨近端的四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将骨折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是指骨折线涉及上述解剖部位中的两个、三个或四个部分。
手术方式: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特别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受伤部位以重新对齐骨折,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械固定骨折部位。
2. 髓内钉固定:将髓内钉插入肱骨近端,以固定骨折部位。
3. 钢板内固定:通过钢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4. 肩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可以采用肩关节置换术。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来确定。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
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肱骨近端骨折的基础知识肱骨近端由哪些结构组成?肱骨近端包括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头、肱骨干等,其中肱骨头关节面下方至大、小结节上方连线之间为解剖颈;大、小结节下方连线至胸大肌止点上方为外科颈。
发生肱骨近端骨折会有哪些表现?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肘部压痛,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二)术前健康指导肱骨近端骨折术前需完善的相关检查有哪些?肱骨近端骨折时除需拍正、侧位X线片,胸部心脏正位片,肩关节常规CT检查外,还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肱骨近端骨折术前为什么需要使用前臂吊带?正确使用前臂吊带,将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以达到患肢制动的目的,还可避免因骨折断端移位而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前臂吊带固定还能起到承托作用,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是在使用前臂吊带的过程中应注意暴露患者的患肢手指,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肱骨近端骨折如何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1)非手术治疗:(1)单纯大结节骨折,移位小于5mm或成角小于45。
(2)单纯外科颈骨折,骨折断端成角小于45。
,易于复位,复位后拍片复查未见明显的骨折移位。
可用石膏固定、前臂吊带悬吊或肩关节外展架固定。
2)手术治疗:(1)外科颈骨折严重移位伴复位后不稳定的患者。
(2)进行手法复位后失败的患者。
(3)合并肱骨头粉碎性骨折且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
(4)对于骨折部位在三部分及以上者一般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为什么有些肱骨近端骨折后需要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极为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会明显破坏肱骨头的血液供应。
因此,即使通过复位固定手术,把碎裂的肱骨近端拼在一起固定好,肱骨头也很可能会因缺血而出现坏死。
如果出现了肱骨头坏死,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
对于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医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耐受能力考虑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肱骨近端骨折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通常由间接暴力所致,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机体痛苦。
为了使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回归社会,就要重视治疗方法的选择。
有研究证实,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疾病恢复。
一、肱骨近端骨折的简单介绍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大结节基底及以上部位的骨折,发生原因主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撞击、老年性骨质疏松等,患者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可见淤血斑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症状。
因骨折情况不同,所以有如下疾病类型。
根据Neer分型,按照骨折后骨块的数目及移位的成熟,可分成一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相互位移小于1cm,成角小于45度;两部分骨折,一个部位骨折,并且发生位移,有解剖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和外科颈骨折之分;三部分骨折,两个部位骨折并且发生位移,常见2种形式大结节、外科颈骨折和小结节外科颈骨折;四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都发生骨折和位移,肱骨头向外侧脱位,血供被严重破坏,增加了缺血坏死发生的可能。
按照压缩程度分类,肱骨近端骨折可分成<20%,20%-45%,>45%。
根据AO分型,可以分成A 型骨折,即关节外骨折,仅一个结节骨折,伴或不伴干骺端骨折;B型骨折,即关节外骨折,大小结节均骨折,伴干骺端骨折或盂肱关节脱位;C型骨折,即关节内骨折,肱骨头血供受到明显破坏。
二、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一)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治疗1.药物法。
(1)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等,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等;体弱者加当归、黄芪。
(2)选用七厘散、夺命丹、正骨紫金丹等中成药。
(3)选择有止痛作用的单味中药,包括草乌、威灵仙、五加皮、制南星等。
2.外治法。
(1)选择中药:桂枝3g,红花5g,桑寄生、全当归、草乌、独活各9g,积雪草、伸筋草各12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状,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人锅内煮沸后稍待冷却用毛巾浸后敷于患处,15-20分钟/次,每日2次。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摘要:一、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 分型概述二、Neer 分型的分类标准三、Neer 分型的具体类型及特点四、Neer 分型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正文:一、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 分型概述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在肩关节附近的骨折,这种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为了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更为精确的分类和诊断,医学界采用了Neer 分型系统。
该系统主要依据骨折线解剖位置和骨折线是否有移位来进行分类。
二、Neer 分型的分类标准eer 分型主要依据两个标准来进行分类:1.骨折线解剖位置:将肱骨近端分为四大部分,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干骺端。
2.骨折线是否有移位:移位的标准是骨折间隙大于1cm 或者骨折段的成角大于45 度。
三、Neer 分型的具体类型及特点根据上述分类标准,Neer 分型分为六型,具体如下:1.第一型:单一外科颈骨折或合并有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小于45 度,骨折稳定,又称为一部分骨折。
2.第二型:骨折位于解剖颈,移位大于1cm 或成角大于45 度,肱骨头与肱骨干成为分离的两部分,又称为两部分骨折。
3.第三型:在第二型的基础上合并有大结节和小结节骨折,又称为三部分骨折,如果合并大结节和小结节同时骨折,又称为四部分骨折。
4.第四型:在第一型的基础上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伴有明显移位或大结节的一个面骨折,这种类型常伴有肩袖损伤。
5.第五型:有小结节骨折并有移位。
6.第六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
四、Neer 分型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eer 分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所不同。
肱骨近端骨折定义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上端(近端)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肱骨头和肱骨滑车之间的区域。
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且程度可以从轻微的骨裂到完全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如跌倒、运动损伤或车祸。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失去肢体活动能力以及肩膀的不正常外观。
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手术修复和石膏固定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肩膀功能障碍和疼痛。
- 1 -。
速读笔记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几个关键细节别忽视了!肱骨近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虽然大部分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保守治疗,但仍有10%—15%的骨折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那么哪些适合髓内钉固定,又该怎么做,又有哪些优势?知识点一:髓内钉手术适应症AONEER知识点二:直型锁定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特点:(1)直型断钉;(2)细钉;(3)近端多平面,多方面锁定;(4)远端锁定。
进钉点内移:肱骨头最高点,冈上肌肌性部分下方。
知识点三:手术入路骨性标记:肩峰、锁骨、肩锁关节、喙突。
手术入路:经三角肌肩峰前缘。
深层解剖:沿冈上肌长轴分开显露肱骨。
知识点四:手术步骤(1)复位肱骨头,复位大结节;(2)插入导针(导针位于肱骨头中央,AP位和腋位);(3)扩髓(一般采用手法扩髓);(4)置入髓内钉;(5)锁定:1)远端锁定2)近端锁定(6)终端帽固定;(7)详细的影像学检查。
知识点五:进针点中央的进针:在肱骨头最高点,避免肩袖损伤,降低术后肩痛。
直钉的进针点:肱骨头最高点冈上肌肌性部分。
“hinge point”进针:关节面顶点结节间沟后方5mm大结节内侧1cm。
本文根据汪方老师在【好医术】主讲《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公开课部分内容整理而成,视频讲解的更加详细直观,扫码观看课程~ ↓扫码锁定课程↓讲师介绍汪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助理、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骨缺损与坏死学组委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通讯编委等职。
1995年就读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获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3年公派赴英国Salford 大学进修运动医学,受聘为Stepping Hill医院创伤与骨科荣誉医师,长期致力于骨肌系统严重创伤的损伤控制与微创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主持/参与973、863、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肱骨近端骨折x线表现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导致患者肩部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近端骨折的表现。
在X线片上,肱骨近端骨折常表现为骨折断面的明显间隙。
这个间隙可能是横向的,将骨折断面分成两段,也可能是纵向的,将骨折断面分成多个碎片。
骨折断面的间隙宽窄和位置则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骨折断面的间隙外,X线片上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一些特征。
比如,骨折断面周围可能会有骨质移位,即骨折断面的两段不再对齐,可能会有一段向上或向下移位。
此外,X线片上还可以显示出骨折断面的形态特征,比如是否呈现齐平的直线断面,或者是不规则的碎骨断面。
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表现,医生可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较简单的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固定。
而对于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
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表现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肩部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x线表现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肢体外力直接作用或间接受力导致骨折。
下面我将描述一种典型的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表现。
在X线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近端的骨折线。
这条骨折线通常与肱骨的长轴大致平行,位于肱骨头和肱骨颈之间。
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会根据受伤的程度和方向而有所不同。
在肱骨头的X线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骨折线从肱骨头的内侧或外侧开始,向外或向内延伸。
骨折线可能呈水平或斜行,骨折面的间隙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骨折线通常与肱骨头的关节面相交,有时甚至会延伸到关节面上。
肱骨颈的X线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骨折线从肱骨颈的近侧或远侧开始,向远侧或近侧延伸。
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也会因骨折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有时,骨折线会穿过肱骨颈的一侧,形成一种称为“蝶翼骨折”的特殊类型。
除了骨折线,X线片上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与肱骨近端骨折相关的表现。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肿胀,以及可能伴随的关节脱位或关节间隙增宽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X线表现主要是通过观察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来确定。
通过对X线片的仔细观察,医生可以判断骨折的类型、程度和
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措施。
一文掌握肱骨近端骨折
1►
导言
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年龄稍大的成年人,而且是稳定骨折,保守治疗可敢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遗憾的是,同样的受伤原因以及同样的骨折类型,在一部分年轻人却是不稳定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它和骨的质量和骨折类型密切相关,但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微创技术和锁定钢板的出现,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应该制定一套对所有肱骨近端骨折都适用的符合逻辑的治疗方法。
2►
解剖
Codman (1934) 指出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四个骨折片(图1)。
•第一片是肱骨头,即解剖颈上面那一部分。
由于它几乎全被关节软骨覆盖,且无软组织附着,血液循环很差。
因此,如果肱骨头骨折片发生移位,必将发生缺血坏死。
△ 图1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1.解剖颈上方的肱骨头;
2.小结节;
3.大结节;
4.肱骨干
•第二片是附着在肩胛下肌上的小结节。
在肱骨颈有骨折的情况下,小结节撕脱骨折可导致肱骨头过度外旋。
•第三片是和肩袖附着的大结节。
单纯的大结节撕脱骨折相当于肩袖的撕脱伤,在合并外科颈骨折时,使肱骨头内旋。
•第四片是位于外科颈以远的骨折片,它最为常见。
如同其他部位的干骺端骨折,如果在此区域发生压缩型(或嵌插型)骨折,则属于稳定骨折;如果发生剪切型骨折,则属于不稳定骨折。
如果肱骨头骨折片有较多的软组织附着,发生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就很小。
这一解剖特点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肱骨近端骨折很像股骨近端骨折,如果肱骨近端从解剖颈发生骨折,则很像关节内的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片大部分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很少,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很高(图2a、b)。
通过肱骨外科颈发生的骨折很像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血液循环丰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图2c、d)。
△ 图2 a~d 比较肱骨关节内解剖颈骨折
(a)和关节内股骨颈骨折;(b)两者几乎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差,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高。
c、d比较肱骨关节外外科颈骨折;(c)和关节外股骨近端转子间骨折;(d)由于都属于关节外骨折,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低
3►
血管解剖
如股骨头一样,肱骨头表面被关节软骨覆盖,所以血液循环较差。
了解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情况,对估计骨折的预后非常重要。
术中要避免过度牵引,防止肱骨头分离而影响肱骨头残留的血运。
旋肱前动脉是供应肱骨头的主要动脉(图3),它来自肱动脉的前旋支。
△ 图3 肱骨头的血液循环
其主要的血液供应来自弧形的旋肱前动脉,它从肱骨头的内下方干骺端进人肱骨头
肱骨头骨折时,如干骺端保留一个楔形骨块和肱骨头相连,说明弓形的旋肱前动脉仍然保留,肱骨头仍然保持存活(图4)。
正如Szyszkowitz等(1993、1999) 指出,保留肱骨软组织附着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
肱骨头的血液供应还有一部分来自肩袖和旋肱后动脉,但每一支都不能单独维持肱骨头的存活。
△ 图4 肱骨头前脱位
大小结节撕脱,肱骨头下方可能有少量关节囊附着,也许完全没有软组织附着。
肱骨头下方有一个三角骨块,这是一个好的征象,说明可能有一部分血液供应仍然保留
4►
四部分骨折分类法
Neer(1970)根据Codman提出的解剖概念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了实用的分类。
按照他的观点,保守治疗只适用于移位小于10mm,成角小于45°的骨折。
它的分类主要基于骨折片的数量和是否存在脱位。
如肱骨结节骨折可以合并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也可以合并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
Neer 的分类是在研究了300个病例后做出的,对各类骨折的自然史也都有清晰的阐述。
一旦发现某些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就要即时转成手术治疗。
5►
稳定性
任何分类都要考虑骨折的稳定性和骨折片的数量。
松质骨压缩可导致稳定的嵌插骨折,张力和剪力可造成不稳定骨折(图5)。
△ 图5 a、b 骨近端稳定与不稳定骨折
a.典型的嵌插骨折,头和干能一起活动。
b.不稳定骨折,头和干之间有反常活动。
这两种骨折有很大的区别:
•嵌插骨折疼痛轻,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快;
•而不稳定骨折疼痛严重,不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慢。
因此,只注意骨折片的数量而不注意骨折的稳定性,就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且通常会导致过度治疗。
因此在骨折片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嵌插、稳定、疼痛较轻的肱骨近端骨折和不稳定骨折的预后是截然不同的。
骨折的稳定性,是通过临床和放射学评估来决定的。
6►
手术中的困难
手术用来治疗那些不适合保守治疗的不稳定骨折,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为手术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
•(a)对骨质疏松的骨折,螺钉把持力差,有时骨折还没有愈合,螺钉就退出了(图6)。
•(b) 骨折粉碎很严重,无法复位。
•(c) 肱骨头缺血坏死。
•(d)内固定植入困难。
在我们强调生物力学方面的因素时,内固定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这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 图6 79岁女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内固定术后4天。
术中内
固定位置良好,由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失效,这在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很常见
7►
分类
任何分类必须对医生决定骨折的处理方法有所帮助。
我们根据Codman和Neer提出的概念制定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依据各种骨折的自然史制定出符合逻辑的治疗方案(表1)。
本分类法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骨折的解剖特征,即是从解剖颈发生骨折(关节内),还是从外科颈发生骨折(关节外)。
•其次骨折是稳定的骨折(头和肱骨干嵌插,且能一起活动),还是不稳定的骨折。
正如所有的分类方法一样,人们对本分类方法的可靠性也提出了一些质疑(siebenrock and Gerber 1993,Burstein 1993, Sidor et al.1993,Tamai et al. 2002,Brorson et al. 2003)。
在这些研究中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差别很大,从而使人们对这个分类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 表1 骨折分类
我们认为对某一种骨折治疗时,分类只能作为一个指导。
医生不但要考虑骨折的因素,而且要考虑患者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构成骨折的“个性”。
本分类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指导,而不能把它当作“烹饪指南”。
在临床研究方面,分类可用以比较不同治疗中心的治疗结果。
此时如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较差,会影响结果之间的比较。
Brorson 等(2003) 指出,对分类方法进行正规培训后能明显提高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
本文整理自:《骨折手术治疗原理》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