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26
古之学者,必有志于道,然后有志于学。
志于道,则虚心求教,不以富贵为重;志于学,则刻苦钻研,不以劳苦为怨。
盖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必积久而成,故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学者,必先立其德,德者,学问之本也。
德不立,学无以行;行不立,学无以进。
是以君子必以德为本,以学为辅,以行为本事,以文为末技。
德者,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精华;学者,人生之至宝,造化之秘钥。
二者兼备,然后可以为君子。
君子之道,贵在立志。
立志者,必先有志于道,然后有志于学。
志于道,则胸怀宽广,志存高远;志于学,则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古人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言立志之要也。
学贵有恒,恒者,学问之基也。
学而不恒,则业无成;业无成,则志不立。
是以君子必以恒为重,以勤为基。
勤能补拙,恒能致远。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此言学问之要也。
学问之道,非独在书本,亦在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故学者必亲身体验,方知学问之深浅。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言学问与实践之关系也。
夫学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所以正其心;齐家者,所以治其身;治国者,所以安其民;平天下者,所以利其生。
是以君子必先修身,然后齐家,然后治国,然后平天下。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此言学问之用也。
总之,勉学之结论,在于立志、有恒、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者能以此为准则,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盖学问之道,无穷尽也。
学者当以勤学为本,以实践为要,以道德为基,以仁义为宗,方能达到至高无上之境界。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志于追求道德,然后才有志于学习。
有志于追求道德,就会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以富贵为重;有志于学习,就会刻苦钻研,不以劳苦为怨。
因为学问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必须积累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学者,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品德,品德是学问的根本。
《勉学》颜之推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好,称心)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糊涂)也哉!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但(只)知跨马被(通“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不知明乎天道,辩(通“辨”,分辨,辨识)乎地利,比量逆顺,鉴(审查)达兴亡之妙也。
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只知道遵承上级的命令体察下情,聚积钱财和粮食,就说我能担任辅佐大臣;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却不知道敬重侍奉鬼神,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调节阴阳,(懂得)推选举荐贤圣之人的道理。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早)办,便云我能治民;只知道不谋私财,勤于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诚己刑(名词,模子,典范;动词,示范,做榜样)物(别人,众人),反风灭火。
却不知道诚己正人给他人做榜样,救灾灭祸。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通假“赦”),便云我能平狱(案件);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评判案件,不知观罪追财,爰及(涉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却不知道侦察、取证。
涉及到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博地学习向他们请教,没有不利于成就事业啊。
夫所以(表原因)读书学问,本欲开(使动)心明(使动)目,利于行耳。
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顺受脸色),怡声下气,不惮(怕)劬劳(qúláo劳累,劳苦),以致(得到)甘软,惕然(谨慎的样子)惭惧,起而行之也;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接受)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仿效)之也;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素(一向)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养,养德),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一贯骄傲奢侈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把礼作为自我教育的根本,露出端庄的神情,抑制自己骄傲的神色;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羞愧的样子)悔耻,积而能散也;一贯见识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欲寡贪欲,周济穷困的人,(于是)羞愧生悔,积聚钱财也能够分散给别人;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贬斥,贬抑)己,齿弊舌存(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老子之说),含垢藏疾(包容坏人坏事),尊贤容众;一贯暴悍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谨慎贬抑自己,人老的时候还能够待人宽容,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舍弃)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厉,不可恐慑也。
勉学篇文言文《勉学篇一》学之重,犹泰山之镇于华夏,江河之流于大地,不可不察,不可不勉。
余为学子,于此中滋味,亦有所感。
忆往昔,初入庠序之时,尚不知学之为何。
观诸典籍,如视乱麻,索然无味。
彼时但思游戏之乐,户外之欢,以为学乃苦差,仿若囚于笼中之雀,不得自由。
师者教诲于前,余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真真一顽童也。
然一日,随父远行。
途中见一老叟,于街边设一棋局。
观者甚众,余亦好奇,乃近观之。
只见那老叟,虽发须皆白,然双目炯炯有神,落子之间,有大将之风。
余问父:“此老叟何许人也?”父曰:“此乃一隐者,年少时好读书,通古今之事,今虽老迈,而聪慧不减。
”余心中忽有所动,想那书中果有如此妙处,能使人老而不衰,智而不愚?归而思之,乃取书重读。
初时仍觉艰难,然强自勉励。
读《论语》,方知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犹讲学不辍,其志坚若磐石,吾辈小子,岂有不努力之理?读《史记》,观项羽力能扛鼎,然终因少学,刚愎自用,落得乌江自刎,岂不悲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理愈明。
或曰:“今之世,有不学而富者,有未读诗书而得大名者,何必苦苦勉学?”余笑而应之:“君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不学而富者,其富或不可久;未读诗书而得名者,其名或如流星,转瞬即逝。
且富与名,岂为人生之唯一所求?学可养性,可明志,可通古今之变,此乃无价之宝也。
”今之吾,虽未得学之大成,然已深知其趣。
每有所悟,心中喜乐,如得珍宝。
但学之路漫漫,仍需日夜勤勉。
犹如农夫之耕种,不可因一时之风雨而辍耕;亦如行者之赴远,不可因路途之坎坷而停步。
勉之勉之,愿终有所成。
《勉学篇二》夫勉学者,岂易言哉?吾于此中,常是且进且退,心有彷徨。
吾自幼闻学之美,然于学之初体验,实是不佳。
犹记幼时,背诗于塾中,那“之乎者也”,似群蚁乱舞于眼前,不得要领。
同窗中或有聪明者,背诵如流,吾则磕磕巴巴,面红耳赤。
彼时心中,学如恶鬼,追吾不舍,使吾不得安宁。
及长,入中学。
见数理之学,更是头疼。
那方程几何,如迷宫一般,吾入其中,晕头转向。
【诗歌鉴赏】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及翻译颜氏家训?勉学篇全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勉学》(北齐)颜之推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一、词语解释:1. 《勉学》作者:(北齐)颜之推选自:《颜氏家训》2. 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3. 春玩.其华.。
(赏玩)(同“花”)4. 秋登.其实。
(通“得”,摘取)5. 精神专利..(专一而敏锐)6. 固.须早教(因此)7. 十年一理.(温习)8. 犹.不遗忘(还,仍然)9. 坎壈..(困顿,坎坷)10. 秉烛夜行..而无见者也。
(拿)(火把)(在夜里)(行走)....,犹贤.乎瞑目(好)(闭上眼睛)11. 所以..设教。
(用来……的)12.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难道)(好处)13. 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14.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成就,完成)15. 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间隙,空子,可乘之机)二、句子1.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2.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6.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7.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