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因素探讨_张莲英
- 格式:pdf
- 大小:99.52 KB
- 文档页数:2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
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
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且氯气、CI02- CI03- Cl0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1.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
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
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
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
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
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
整套装置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
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
二氧化氯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丙二酸法,五步碘量法1 不同条件下二氧化氯稳定性研究1.1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1.1.2 室温蔽光条件下ClO2稳定性测定取浓度53. 5mg/ 1的ClO2 浓液200ml共5份, 调节酸碱度使其pH值分别为5、6、6. 5、7、8装在棕色瓶中置于室内阴凉处, 平均室温保持20??左右, 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ClO2 浓度如表2所示。
1.2 温度对ClO2 稳定性的影响取浓度2. 84g/ l 的纯ClO2 溶液500ml各7份, 分别放入棕色瓶中, 然后放置在温度为1、6、10、14、22、25、32??的不同位置, 并保持室内正常光线, 每日取样测定各瓶中ClO2的浓度。
1.3 光照条件对ClO2 稳定性影响将浓度720mg/ l 的ClO2 溶液500ml 2份分别装在白色透明玻璃瓶中和棕色瓶中,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 由上午10时延续到下午2时半共270min, 平均气温约6??, 不同时间测定二个玻璃瓶中ClO2 浓度的变化。
1.4 水质硬度对固体ClO2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条件: 温度25℃, pH值=10. 1, 用100PPm, 250PPm, 500PPm,800PPm, 1000PPm的硬水分别配制ClO2 浓度为C=380mg/ L水溶液, 研究水质硬度对ClO2 稳定性的影响。
1.5 酸释放剂对固体ClO2稳定性的影响在每10g 粉末状固体ClO2 的产品中加入一定量的AlCl3, 混合均匀后, 30℃条件下放置24h,用碘量法测定ClO2 释放量, 实验结果见图4。
主要就是按照几种影响因素做文章,稳定性跟PH值、温度、湿度,不同PH值主要是针对溶液的,温度可以是固体粉末的,再就是测定含量时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有称重法、硫酸碘量法、五步碘量法、丙二酸法。
丙二酸法消毒剂激活后用移液管取二氧化氯样液1.0mL,置于含1 00mL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加10%丙二酸2mL,摇匀,静置反应2min后,加入2mol /L硫酸10ml,10%碘化钾10mL,盖上盖并振荡摇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于暗处5min。
二氧化氯含量检测方法文章一、碘量法珠化99——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1999.11)第三版1. 配制 2mol/L 硫酸, 10% 碘化钾, 0.5% 淀粉溶液及 10% 丙二酸溶液( 10g 丙二酸加无离子水溶解成 100ml )。
配制并标定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 取二氧化氯样液 1.0ml( 若预计其含量 >1.5% ,需经 50ml 容量瓶稀释后取样 ) 。
置于含 100ml 无离子水的碘量瓶中,加 10% 丙二酸溶液 2ml ,摇匀。
静置反应 2min 后,加 2mol/L 硫酸 10ml , 10% 碘化钾溶液 10ml 。
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 5min 。
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装入 25ml 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
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 0.5% 淀粉溶液 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
重复测 3 次,取 3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3. 由于 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 1ml 相当于 13.49mg 二氧化氯,故可按下式计算二氧化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 mg/L )=M × V × 13.49/W ×1000[M 与 V 分别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溶液浓度( mol/L )与滴定中用去的毫升数; W 为碘量瓶中所含二氧化氯样液毫升数。
]广东番禺珠江化工研究所广州九九消毒剂有限公司文章二、二氧化氯(ClO2) 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8-13 查看次数:638第一法:五步碘量法(1) 制备无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余氯还原为氯离子,并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即得)。
配制并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见 2.2.1.3.1)。
配制并标定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临用时现配)。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且氯气、ClO2f ClO3f ClO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1.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响,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C瓶结构同A瓶一样, 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5.2 .2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1.4 仪器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4.2 xx 比色皿〔1cm〕.1.4.3 100mL 容量瓶.1.5 分析步骤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4.0mL、10.0mL、20.0mL、40.0mL、80.0mL、1.1.1 mL二氧化氯标准溶液〔250mg/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mg/L、25mg/L、50mg/L、100mg/L、200mg/L、25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于430nm 处测定吸光度值,以二氧化氯含量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1.1.2 样品测定直接取消毒剂溶液或其稀释液于430nm 测定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拟而定量.1.1.3 结果计算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按式〔1〕计算:( 1)式中:V1——所取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1.6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2 五步碘量法2.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同时还可以测定消毒剂中的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由亚氯酸盐、氯酸盐为原料制成的二氧化氯消毒剂.0.1mg/L.2.2 原理该法是利用不同pH 值条件下ClO2.3 Cl2、ClO2r ClO3分别与I-反响来测定各响应物质的含量.反响方程式如下:Cl2+2I-=I2+2Cl-(pH=7 pHW2, pH<0.1)2ClO2+2I-=I2+2ClO2-(pH=7)2ClO2+10I-+8H+=5I2+2C+4H2O(pHW 2 pH<0.1)ClO2-+4I-+4H+=2I2+C*2H2O(pHW ? pH<0.1)ClO3-+6I-+6H+=3I2+Cl-+3H2O(pH<0.1)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响产生的I2.2.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2.3.1 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蒸储水中参加亚硫酸钠,将氧化性氯复原为氯离子〔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所得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2.3.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称取26gNa2s2035H2O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力口入0.2g无水碳酸钠,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于暗处, 30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120℃ 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05g~0.1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储水40mL溶解.力口2mol/L硫酸15mL 和100g/L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混匀,加蒸储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储水90mL.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淡黄色,加5g/L 淀粉溶液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到溶液由蓝色变成亮绿色.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总毫升数,同时作空白校正.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2〕计算:〔2〕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0.04903——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 H2O〕=1.000mol/L]相当的重铭酸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V2——重铬酸钾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V1——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2.3.3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吸取10.0mLA2.3.2中硫代硫酸钠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临用时现配.2.3.41.1.1 l/L 盐酸溶液.1.1.5 100g/L碘化钾溶液:称取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储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假设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1.1.6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用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1.1.7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溶解1.1.8 无水KH2PO廓口1.1.9 gNa2HPO412H2O于800mL蒸储水中,用水稀释成1000mL.1.1.10 50g/L澳化钾溶液:溶解5g澳化钾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2.4 仪器2.4.1 25mL酸式滴定管.2.4.2 250mL、500mL碘量瓶.2.4.3 xx氮专冈瓶.2.5 采样2.5.1 应用清洁枯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翻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2.5.2 样品应密闭避光10℃ 以下低温保存, 2小时内使用;如超过2小时, 应重新采样.2.5.3 移取分析试样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取样,取样操作宜在通风橱中进行.2.6 分析步骤滴定过程中氧化性物质的质量不得大于15mg,可根据需要将样品适当稀释;以下所有试验操作应在室温20℃ ~25℃ 条件下进行.2.6.1 在500mL的碘量瓶中力口200mL蒸储水,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参加适量磷酸盐缓冲液,用pH计校核溶液pH 值至7.0 〔对于pH<3溶液应先用1mol/L或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3后,再用缓冲液调节〕.参加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A.2.6.2在上述A2.5.1 滴定后的溶液中参加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W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B.2.6.3在500mL碘量瓶中加200mL蒸储水,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参加与A2.5.1同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通入高纯氮气吹〔约10min〕至溶液无色后,再继续吹30min,参加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C.2.6.4在上述A2.5.3滴定后的溶液中参加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W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2.6.5在50mL碘量瓶中参加1mL澳化钾溶液和10mL浓盐酸,混匀,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于碘量瓶中,立即塞住瓶塞并混匀,置于暗处反响20min, 然后参加10mL碘化钾溶液,剧烈震荡5s,立即转移至有25mL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的500mL 碘量瓶中,清洗50mL碘量瓶并将洗液转移至500mL碘量瓶中, 使溶液最后体积在200mL~300mL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同时用蒸储水作空白对照,得读数为E= 羊品t^数-空白读数.2.7 计算F、G、H、I 分别按式(3) ~式(6)计算:3)4)( 5)(6)式(3) ~式(6)中:F——C1O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G——ClO2舶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H——C1O3购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I ——Cl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D.E——上述各步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二氧化氯溶液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2.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2.9 考前须知: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在实验操作时要预防阳光直射,准备工作要充分到位,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预防二氧化氯因挥发、分解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1.2 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响,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溶液应避光、密闭,并冷藏保存.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应放在通风橱内.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5.2 .2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1.4 仪器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4.2 xx 比色皿〔1cm〕.1.4.3 100mL 容量瓶.1.5 分析步骤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4.0mL、10.0mL、20.0mL、40.0mL、80.0mL、1.5.2 样品测定直接取消毒剂溶液或其稀释液于430nm 测定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拟而定量.1.5.3 结果计算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按式〔1〕计算:( 1)式中:——Tl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p 1一书品测定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V1——所取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1.6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10%.2 五步碘量法2.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同时还可以测定消毒剂中的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由亚氯酸盐、氯酸盐为原料制成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2.2 原理该法是利用不同pH 值条件下ClO2、Cl2、ClO2r ClO3分Cl2+2I-=I2+2Cl-(pH=7 pHW2, pH<0.1)2ClO2+2I-=I2+2ClO2-(pH=7)2ClO2+10I-+8H+=5I2+2C+4H2O(pHW 2 pH<0.1)ClO2-+4I-+4H+=2I2+C*2H2O(pHW ? pH<0.1)ClO3-+6I-+6H+=3I2+Cl-+3H2O(pH<0.1)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响产生的I2.2.3 试剂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2.3.1 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蒸储水中参加亚硫酸钠,将氧化性氯复原为氯离子(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所得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2.3.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称取26gNa2s2035H2O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力口入0.2g无水碳酸钠,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放于暗处, 30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120℃ 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05g~0.1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储水40mL溶解.力口2mol/L硫酸15mL 和100g/L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混匀,加蒸储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储水90mL.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淡黄色,加5g/L 淀粉溶液10 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到溶液由蓝色变成亮绿色.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总毫升数,同时作空白校正.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2〕计算:〔2〕式中: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0.04903——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 H2O〕=1.000mol/L]相当的重铭酸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V2——重铬酸钾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V1——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单位为毫升〔mL〕.2.3.3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吸取10.0mLA2.3.2中硫代硫酸钠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临用时现配.2.3.41.1.1 l/L 盐酸溶液.1.1.5 100g/L碘化钾溶液:称取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储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假设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1.1.6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用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1.1.7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溶解1.1.8 无水KH2PO廓口1.1.9 gNa2HPO412H2O于800mL蒸储水中,用水稀释成1000mL.1.1.10 50g/L澳化钾溶液:溶解5g澳化钾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2.4 仪器2.4.1 25mL酸式滴定管.2.4.2 250mL、500mL碘量瓶.2.4.3 xx氮钢瓶.2.5 采样2.5.1 应用清洁枯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翻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2.5.2 样品应密闭避光10℃ 以下低温保存, 2小时内使用;如超过2小时, 应重新采样.2.5.3 移取分析试样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取样,取样操作宜在通风橱中进行.2.6 分析步骤滴定过程中氧化性物质的质量不得大于15mg,可根据需要将样品适当稀释;以下所有试验操作应在室温20℃ ~25℃ 条件下进行.2.6.1 在500mL的碘量瓶中力口200mL蒸储水,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参加适量磷酸盐缓冲液,用pH计校核溶液pH 值至7.0 〔对于pH<3溶液应先用1mol/L或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3后,再用缓冲液调节〕.参加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2.6.2在上述A2.5.1 滴定后的溶液中参加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W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B.2.6.3在500mL碘量瓶中加200mL蒸储水,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参加与A2.5.1同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通入高纯氮气吹(约10min)至溶液无色后,再继续吹30min,参加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C.2.6.4在上述A2.5.3滴定后的溶液中参加3.0mL2.5mol/L盐酸溶液,调节pHK2,并放置暗处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D.2.6.5在50mL碘量瓶中参加1mL澳化钾溶液和10mL浓盐酸,混匀,吸取2.0mL~5.0mL样品溶液于碘量瓶中,立即塞住瓶塞并混匀,置于暗处反响20min,然后参加10mL200mL~300mL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同时用蒸储水作空白对照,得读数为E= 羊品读数-空白读数.2.7 计算F、G、H、I 分别按式(3) ~式(6)计算:3)4)5)〔6〕式〔3〕~式〔6〕中:F——C1O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H——C1O3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I ——Cl2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D.E——上述各步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二氧化氯溶液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2.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2.9 考前须知: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在实验操作时要预防阳光直射,准备工作要充分到位,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预防二氧化氯因挥发、分解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五步碘量法原理及步骤1.反应原理该法是利用I—还原各种氯化物的程度随pH值的不同而变化,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I2,以区分出ClO2、ClO2—、Cl2、ClO3—,反应条件及反应式如下[3]:pH≤7时,Cl2+2I—=I2+2Cl—①pH=7时,2ClO2+2I—=I2+2ClO2—②pH≤2时,2ClO2+10I—+8H+=5I2+2Cl—+4H2O ③pH≤2时,ClO2—+4I—+4H+=2I2+Cl—+2H2O ④pH≤0.1时,ClO3—+6I—+6H+=3I2+Cl—+3H2O ⑤ClO2还原成Cl—需要转移五个电子,这一过程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ClO2转移1个电子,生成ClO2—,如果反应条件控制在pH=7,则反应到此停止,如②所示。
它相当于1/5的ClO2被还原。
如果将pH调至2,则反应继续进行,转移另外4个电子,将ClO2—完全还原成Cl—,如④所示。
2.试剂和仪器2.1 20%碘化钾溶液:称取50g碘化钾溶于45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冰箱中,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2.2 0.5%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于小烧杯中,加少许蒸馏水成糊状,加入到100ml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几分钟,取下放冷。
两周后重配。
2.3 浓盐酸2.4 1+1盐酸2.5 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2.6 pH=7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25.4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86.0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2.6 10%溴化钾溶液:称取10g溴化钾于9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次。
2.7 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水稀释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2.8 纯氮气钢瓶3.采样3.1应用清洁干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
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底,打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
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一)作者:刘秀岩陈西平丁培孙宗科【关键词】二氧化氯【摘要】目的为了解pH值、有机物对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实验室杀菌效果及稳定性等实验观察。
方法二氧化氯消毒剂经54℃温箱存放14d,采用丙二酸-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与存放前比较。
通过调节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的pH和在菌悬液中加入小牛血清,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结果经54℃温箱存放14d,pH值11.02~1.40,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4.20%~23.63%不等。
25mg/L二氧化氯,作用5min,pH值为11.0~2.0时,对大肠杆菌杀灭率为65.78%~100.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74.85%~100.00%。
1000mg/L二氧化氯,作用10min,pH值为11.0~2.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为36.85%~100.00%。
芽孢悬液中含25%和50%小牛血清,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有影响。
结论二氧化氯消毒剂pH值低于5.0时,稳定性较差。
杀菌能力随溶液pH值升高和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稳定性pH有机物【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knowthegermicidalefficacyofchlorinedioxidedisinfectan tundertheinˉfluenceofpHandorganicsubstance,theirgermicidalefficacyandstabilitywereobservedinlaboratory.MethodsThe stabilityofchlorinedioxidedisinfectantwasobservedafterstoringat54℃for14days.GermicidaltestwasmadebyadjustingpH.ResultsThedescendingrateofch lorinedioxidecontentrangedfrom4.20%to23.63%,andpHrangedfrom11.02to1.40afterstoringat54℃for14days.FrompH11.0to 2.0,thekillingratesofEscherichiacoliandStaphylococcusaureusexposedtothesolu tioncontainingchlorinedioxide25mg/Lfor5minwere65.78%to100.00%,and74.85%to100.00%.ThekillingrateofSporesofB.subtilisvar.nigerexposedto thesolutioncontentingchlorinedioxide1000mg/Lfor10minwasfrom36.85%t o100.00%.Presencecontenting25%and50%calfseruminthesporesuspension hadinfluenceonitsgermicidalefficacy.ConclusionThestabilityofchloˉrinedioxi dedisinfectantdecreaseswithdecreasingofpH.However,itsgermicidalefficacydecreaseswithincreasingofpHandorganicsubstance. Keywordschlorinedioxidedisinfectantgermicidalefficacyinfluenceablefactor stabilitypHorganicsubstance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国内对二氧化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二氧化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简介] 张莲英(1953-),女,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理化检验研究。
=经验交流>影响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因素探讨张莲英,朱 琳,董 毅(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 116021)[中图分类号] R 187+1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8685(2005)04-0504-02稳定性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快速的新型氧化消毒剂,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尤其在2003年防制SARS 期间,各地的二氧化氯生产厂家迅猛增多。
上市产品已由单一的液体状扩展到二元颗类、粉末等固体状。
随着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用的广泛性和产品的多样性的出现,科学的检测方法对保证产品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是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的标准方法之一,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笔者通过检测实践,探讨了影响本方法的部分因素。
1 五步碘量法的测定原理在二氧化氯的生产和应用中,与二氧化氯共存于同一体系且可相互转化的形态有游离氯(C l 2)、亚氯酸根(C l O -2),氯酸根(C l O -3)等。
五步碘量法是以I -为还原剂,通过pH 值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的C l 2、C l O 2、C l O -2、C l O -3等多种氯氧化物型态的影响,利用在不同p H 值下I -与上述氯及氯氧化物反应生成等化学剂量I 2,根据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消耗量计算二氧化氯溶液中C l 2、C l O 2、C l O -2、C l O -3的含量。
2 影响五步碘量法测定的因素211 p H 值对被测体系的影响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p H 值一般在812~912之间,经活化剂活化后溶液的p H 值基本在210以下,由于活化过程是释放二氧化氯(C l O 2)的化学反应过程,反应产物为氯及氯氧化物的混合体。
严格控制五步碘量法中各步反应的p H 值,是准确定量读数A 、B 、C 、D 、E 各组份的重要条件之一。
用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反应体系的各读数被测液中,碘离子(I -)与氯、氯氧化物在不同p H 值下的反应[1,2]:p H =7 C l 2+2I -=I 2+2Cl-(读数A,C)2C l O 2+2I -=I 2+2C l O -2p H =22C l O 2+10I -+8H +=5I 2+2C l -+4H 2O (读数B ,D )C l O -2+4I -+4H +=2I 2+C l -+2H 2O p H [015C l O -3+6I -+6H +=3I 2+C l -+3H 2O (读数E )在读数A 溶液中,用磷酸盐缓冲液将被测液调至p H =7时,能够准确测定二氧化氯样液中全部的C l 2及由C l O 2转化的C l O -2。
因为中性下生成物C l O -2基本上不与任何物质反应[2]。
如缓冲液加量不足,被测液的p H <6时,C l O -2易分解成不稳定的中间体,二氧化氯不断转化,被测液不断变蓝,没有滴定终点,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读数B 是在读数A 的溶液中,加入215m o l/L 盐酸,将被测液调至p H =2,测定的是二氧化氯样液中原有的C l O -2和读数A 中由C l O 2转化的C l O -2。
此时,被测液的p H 值用盐酸加入量控制在>015。
如果p H [015,二氧化氯溶液中的C l O -3和C l O -2、C l O 2、C l 2全部被碘还原成为C l -,测定的是所有氯氧化物的总量,如读数E 。
212 活化剂的酸性强弱及活化方式的影响用五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的含量:¹受活化剂酸性强弱的影响。
以盐酸为活化剂活化率为90%以上;以柠檬酸为活化剂活化率为60%左右[3]。
º受活化方式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活化方式有两种,即:先活化后稀释和先稀释后活化。
先活化后稀释是先取一定量稳态二氧化氯溶液和适当比例的活化剂于容量瓶中,活化到一定时间再稀释定量至容量瓶的刻度。
由于浓度过大,使活化生成的黄色气体驱出容量瓶,增大了二氧化氯的损失量。
而先稀释后活化,随着原液的稀释,引起反应物浓度降低,活化速度、转化率都随之降低,不能准确地检测出二氧化氯的实际含量。
笔者采用的活化方式介于这二者之间,视活化剂的酸性强弱,先在容量瓶中加入总加入量50%~80%的水,再加入一定量稳态二氧化氯溶液和适当比例的活化剂,缓慢摇匀,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活化后,用水定量至刻度,取适量进行分析。
3种活化方式对某样品进行活化,测定的结果为:先活化后稀释的高于先稀释后活化的。
笔者的活化方法,结果高于前2种。
213 缓冲液用量的影响五步碘量法中读数A 、C 是在p H =7的条件下取得的。
活化后的样液p H =2,方法中加入1m l 磷酸盐缓冲液,不足以使被测液p H =7。
笔者认为,缓冲液的加入量应不少于取样量的2倍,即:\210~20m l 。
否则,测定结果相差很大(见表1)。
表1 缓冲液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m g /L)样品量(m l )磷酸盐缓冲液量(m l)20105101055411~39212*~39212*5105531855414~39310**因没有滴定终点,结果为某一瞬间值214 K I 的影响在五步碘量法中,K I 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¹在测定读数A 和C 时,溶液的p H 值近中性,必须注意加足量的K I ,使生成的I 2以稳定的I -3存在,否则K I 不足时,反应生成的I 2会水解成I -3(3I 2+3H 2O =I O -3+5I -+6H +),使测定结果偏低。
为克服K I 溶液易受配制温度、保存时间、配置容器和操作等因素影响其准确的含量,测定中最好加适量K I 固体(~1g)。
因为固体K I 不易被空气氧化,可确保足量。
同时也可避免溶液用量的不确定性,造成浪费。
º当溶液的p H 值呈强酸性([015)时,I -又易被溶解O 2氧化(4I -+4H ++O 2=2I 2+2H 2O [2]),使测定结果偏高。
为了避免这一副反应发生,在测定读数E 时,先将1m l 浓度为5%KBr 溶液在强酸性下与被测样液混匀(B r -不被O 2氧化),待被测样液中的CO -3与Br -反应生成稳态的Br -3(B r 2)后,再加入K I 固体。
I -被B r -3氧化成I 2,再用硫代硫酸钠定量,最后求得C l O -3及氯和氯氧化物的总量。
3 讨论五步碘量法的实施,为二氧化氯的测定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与碘量法比较)。
由于各应用领域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再加上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体系的特殊性,所以确定二氧化氯产生的最佳p H 值区间,排除其他组份的干扰,是测定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另外,二氧化氯标准品的研制与应用也是值得期盼的。
总之,寻找一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测定方法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1]路凯,陈亚研,李士英,等1二氧化氯特性及其饮水消毒的优缺点[J]1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6):3641[2]黄君礼,编1新型水处理剂二氧化氯技术及其应用[M ]1北京:化学工业部出版社,2003129-321[3]梁增辉,杨宗芬,王福玉,等1pH 值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活化影响的研究[J]1中国消毒学杂志,1990,7(1):11(收稿日期:2004-11-20)(上接第494页)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样品(mg /L )6d 测定结果的均值(m g /L)x (mg /L )s CV (%)015015401530150015201480149015101023415111511531154114711521149114711500103121072152146214521522155215621532151010461183213 准确度(回收率试验)通过对3种不同的样品分别加入5L g 、15L g 、25L g 甲醛每天平行测定2次,重复测定3d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在9818%~10310%之间(见表3)。
214 干扰实验实验证明,乙醛、丙醛、乙醇等对测定无干扰。
3 小结由以上结果可知,该方法完全符合测定要求,且简便、快速、准确,设备简单,价廉,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方法,易于推广。
表3 回收率试验结果样品本底(L g)加入量(L g)测定量(L g)回收率(%)01115100510598180113151015151021501152510251910310[参考文献][1]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主编1车间空气检测检验方法[M ]1第3版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38-2411[2]张克荣,主编1水质理化检验[M ]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4-341[3]GB9985-2000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S]1(收稿日期:2004-09-27)(上接第495页)表2 样品测定结果与回收率样品样品含量(m g /kg)加入量(m g /kg )测定值(m g /kg)回收率(%)头茬2317120100191269613二茬2818920100191129516三茬52141401004011310013四茬5911040100381219515五茬4116240100381909713[参考文献][1]陈人弼1坛紫菜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J ]1台湾海峡,1999,18(4):465-4681[2]黄伟坤,编1食品检验与分析[M ]1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315301[3]禇衍成,陈健1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菜中的碘[J]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2(4):54-551[4]何书美,高文玲,高丽清1(M G)3I 5络合物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碘[J]1河北化工,1998,3:54-551[5]Lu M Y ,Li u SP 1Sp ectrpho m entric deter m i nation of i od i d e w i th sod i umn i trite potass i um bro m i de crystal vi olet s yste m [J]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5):538-5421[6]邵建章1动力学荧光法痕量碘的研究[J]1分析试验室,2002,21(7):26-281[7]秦汉文1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海带、紫菜中碘及碘的浸出率[J].化学世界,2002,11:572-5731[8]蒋丽,叶虎鸣1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紫菜碘含量[J]1浙江预防医学,1998,(6):380-3811[9]孙汉文,孙智敏,张得强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碘[J]1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20(4):537-5381(收稿日期:200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