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底地貌表示法确定主测深线间隔和测图比例尺
- 格式:pdf
- 大小:292.29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制作可以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运输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术方法。
一、概述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的重要性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是现代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基石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为海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数据,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海洋运输、海洋工程等提供了可靠的导航和设计依据。
通过准确、全面地测绘和绘制海底地形图,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地形、地貌特征,揭示地壳变动规律,预测和预防海洋灾害,提高海上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的关键步骤1. 海洋测绘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海洋测绘与海底地形图制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测绘区域的特点和目标,确定测绘方法和测量设备。
同时,还需要评估相关的海况和天气条件,保证测绘工作的安全和可行性。
另外,进行测绘前还需要获取相关的航海图、卫星图像和现有的海洋数据,为后续的测绘工作提供参考。
2. 海洋测绘与数据采集海洋测绘的核心是数据采集,通常有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可供选择。
常见的方法包括声学遥感、太阳光遥感、卫星遥感等。
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在海底和水面之间测量距离和深度,得到海底地形的数据。
太阳光遥感和卫星遥感可以获取更广阔的海洋信息,比如海洋气候、水质条件等。
通过有效地采集和整合这些数据,可以获得准确、全面的海洋地理信息,为海底地形图制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3. 海洋测绘数据处理与分析海洋测绘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制作海底地形图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数据的清理、筛选、整合和处理等多个步骤。
清理和筛选数据旨在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整合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和软件进行数据融合和分析,还可以进行数据插值、反演、模拟等处理方法,以获得更加完整和具有参考价值的海底地形图。
浅谈近海水下地形测量方法本文详细介绍近海域水下地形测量的具体应用及水下测量工作原理和方法,给出一种切实可靠、高效的水下测量方法,以供海洋测绘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和借鉴。
标签:水下地形;测深仪;GPSRTK技术定位;深度基准面1、常规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常规的水下地形测量方法有:(1)交会法:以前采用六分仪和经纬仪进行侧方和前方交会,目前利用全站仪可完成代替;(2)极坐标法:适合于水面不宽、静水面的水域;(3)断面索定位法:适用于水面窄、测深浅大比例尺测量;(4)无线电定位法:适合水域宽广区域,作业精度高,操作方便,不受通视和气候的影响。
2、GPSRTK测量定位方法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发展,GPS定位技术日趋完善,尤其是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以其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和放样中。
使用GPS+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就更比较方便、快捷了。
下面以海鹰加科HY1601单频测深仪+中海达K3信标机为例,用GPSRTK测量详细介绍水下地形测量作业。
3、水下地形测量实施过程3.1仪器设备单频HY1601测深仪:该机具有数字输出功能,可实现与计-算机的实时通讯与数据传输;测量精度为+0.01m+0.1%D(D为所测深度),测量范围为0.3m-150m。
中海达K3信标机:经现场固定偏差改正后,近距离实时定位精度均≤±1.0m。
3.2水位站设立及水尺零点的引测水位站的设立要结合现场的条件设立水尺:(1)选在距控制点较近的位置设立水尺。
(2)选择在最低潮时设立水尺,水尺读数值设定范围高于最高水位低于最低水位。
(3)水尺设置垂直且稳固。
水位站的设立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执行。
水尺零点引测:由于水尺设立在距控制点较近的位置,故水尺零点高程采用GPSRTK方法进行测量。
即在最近的控制点进行RTK校正并在最远控制点进行检核后,对水尺零点进行直接测量,取多回平均值为测量最终结果。
3.3测深线布设测深线按规范规定的比例尺进行布设,布设的主测线为总体上大致垂直于等深线的方向。
如何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地图制作水下地形测量和地图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不仅在海洋科学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海洋资源勘探、海上交通规划以及海洋工程施工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地图制作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简介水下地形测量是指利用各种测量设备对水下地貌特征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常用的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包括声纳测深仪、多波束测深、浮标测高仪和激光扫描测深等。
1. 声纳测深仪:声纳测深仪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其回波,利用声速和时间差来计算出水下地形的深度。
它广泛应用于海洋科考、水下考古和海洋资源调查等领域。
2. 多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是一种通过同时发射多个声波束进行测量的技术,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通过分析多个回波的特征,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水下地形信息。
3. 浮标测高仪:浮标测高仪是一种通过记录海面到测高仪浮标位置的距离来计算水下地形高度的方法。
它适用于近海和河流等较浅的水域,能够提供详细的地形高程信息。
4. 激光扫描测深:激光扫描测深利用激光束穿透水体并被水下对象反射回来进行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水下地形数据。
它在水下地形测量和海底地貌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水下地图制作方法探讨水下地图制作是基于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制作软件对水下地貌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展示的过程。
在水下地图制作中,需要考虑数据处理、地图样式设计和精度验证等环节。
1. 数据处理:水下地形测量数据通常为海底地形数据和水下物体数据。
在进行水下地图制作前,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包括数据校正、滤波处理和异常值剔除等。
这样可以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地图样式设计:水下地图的样式设计需要考虑可视化效果和信息传递的需要。
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和线条的运用来表示不同的地貌特征,同时添加图例和比例尺等元素,使地图更具有可读性和美观性。
3. 精度验证:在完成水下地图制作后,需要进行精度验证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 海道测量基础海道测量在技术方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差分技术的使用,平面定位的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常规的断面测量相比,多波束和机载激光系统几乎可以提供海底的全覆盖测量。
本章在分析了海道测量误差的基础上,讨论了测深密度、平面基准和垂直基准、海道测量分类等基本概念,最后对海道测量规范中海道测量误差标准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2.1 测量误差分析2.1.1 测量误差指标测量误差包括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测量误差的大小决定了测量成果的质量。
衡量测量误差的指标通常采用精度(Precision )和准确度(Accuracy )。
精度表示观测值与其数学期望(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是指内部符合精度或可重复精度。
精度表示观测值偶然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偶然误差大小的指标。
若两组观测值的误差分布相同,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相同。
通常采用中误差Rσ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其方差2R σ可由下式计算:⎰+∞∞-∆∆∆=∆=∆=d f E D R )()()(222σ (2—1) 或: ∑=∞→∆=ni i n R n 122lim σ (2—2) 不同的R σ对应着不同形状的分布曲线,R σ越小,曲线越陡峭,R σ越大,则曲线越为平缓,如图2—1所示。
准确度表示观测值的真值或准确值与其数学期望(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准确度是衡量系统误差的指标,可由下式计算:)(X E X B -=~σ (2—3) 当不存在系统误差时,X X E ~=)(,则0=B σ由于在某一固定地点进行重复观测并不能消除系统偏差B σ,所以精度高并不能保证准确度高,误差分布非常密集的测量数据可能包含多项较大的没有测定的系统偏差,如图2—1(a )。
同样误差分布比较离散的测量数据可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如图2—1(b )。
例如使用测深仪对某一深度进行重复测量,其测深精度为±0.1m ,若考虑其它误差因素其准确度可能只达到±0.2m 。
如何进行海底地形的测量与制图海底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
然而,由于其隐藏在水下,我们对海底地形的了解相对有限。
因此,进行海底地形的测量与制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底地形的测量与制图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一、概述海底地形的测量与制图旨在揭示海底的地理特征,如海底山脉、海沟、海底平原等。
这些地形特征对于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进行海洋科学研究以及进行海洋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量技术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技术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地形测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多光谱、高分辨率摄像设备,可以获取卫星对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通过后期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海底地形的初步信息,如海底浮标的位置、海水深度等。
2. 激光测深激光测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激光束在海洋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海水深度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精确的海底地形数据。
激光测深技术常用于测量近海和浅海区域的海底地形。
3. 声纳测深声纳测深技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间接计算出海水深度。
声纳测深技术可以在深海区域进行海底地形的测量,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
4. 多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技术是利用多个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以不同角度和方向发射声波,通过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分析和计算,绘制出海底地形的立体图。
多波束测深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海底地形测量和制图领域。
三、制图技术1. 地形描测制图地形描测制图是利用现有测量数据和地表特征进行海底地形制图的方法。
通过将海底地形特征绘制在纸面或电子地图上,形成直观的图像,方便人们观察和分析海底地形。
2. 梯度插值制图梯度插值制图是利用测量数据点之间的梯度信息,通过数学插值方法生成海底地形的等高线图。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海底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3. 三维地形制图三维地形制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量数据点转化为三维模型,可视化地表现出海底地形的立体特征。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本次技术设计的任务是对XXX盐铁路水下地形进行测量,以获得水深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转换和编绘成1:500水下地形图。
其目的是为了为铁路建设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支持。
2.项目执行要求2.1.任务安排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安排,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对人员和设备进行了合理的调配,以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2.2.工作量本次测量工作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因此,我们在任务安排和人员调配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工作量得到合理的控制。
3.主要技术参数在本次水下地形测量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参数,包括平面、高程系统及基准等。
这些参数的选取和使用,对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技术设计执行情况4.1.作业依据我们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我们采用了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技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水下地形测量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我们按照预定的测线布设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4.地形图编绘在进行地形图编绘时,我们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确保编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提交的成果及资料我们提交了经过处理、转换和编绘后的1:500水下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和技术参数等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证测绘质量,本项目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整理。
在外业工作中,要保证使用设备100%检验合格,工作正常,采集资料100%可信可靠,野外资料记录完整,真实客观解释外业资料,报告详实,图件完整清晰。
同时,针对工期与工作量以及测区实际情况,本队以工程质量优秀为测绘目标,加强项目管理职能,提高测绘效率,增加技术力量投入,保证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工期。
海底地形测量中的测绘技术要点和步骤海底地形测量一直是海洋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海底环境复杂、测量难度大,使得海底地形测量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领域。
本文将探讨海底地形测量中的测绘技术要点和步骤。
一、海底地形测量技术要点1.选定适当的测量方法海底地形测量通常采用声纳测深仪、多普勒测流仪等仪器。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根据测区的深度、水流状况、地形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合理布设测量网格在海底地形测量中,测量网格的布设非常重要。
合理的布设可以确保对整个测区的地形进行全面覆盖,并减少误差的积累。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网格大小和布设密度是进行有效测量的关键。
3.充分利用辅助数据在海底地形测量中,辅助数据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可利用现有的卫星遥感数据、海底地质调查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海底地形测量的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测量操作,注意仪器的校准和调试,合理控制测量误差,并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和验证。
二、海底地形测量步骤1.前期准备在进行海底地形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区范围、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测区的预调查等。
通过对测区的了解和分析,为后续的测量工作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策略。
2.测量仪器配置和校准根据测区的特点和测绘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进行仪器的配置和校准。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3.海底地形测量根据实际的测量要求和方法,进行海底地形测量工作。
通过船载仪器的工作,获取海底地形数据和相关参数。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船舶的行驶速度、测量仪器的工作状态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得的海底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修正和纠正、数据的滤波和插值等。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海底地形图。
5.结果展示和应用将测得的海底地形数据和结果进行展示和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水下地形测量与水下地图制作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测绘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旨在获取地球表面的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
而水下地形测量及水下地图制作则是测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海洋探测、海底资源开发、海上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下地形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来获取水下地形的高程、形状等信息的过程。
在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人们对于水下地形的了解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水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实现了对水下地形的高精度测绘。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就是声纳测深。
声纳测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发射声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水下地形的技术。
声纳测深仪通过测量声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反射强度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深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测量多个点的位置来绘制水下地形图。
除了声纳测深,水下激光雷达(SLR)也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之一。
水下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在水下的传播特性来获取水下地形信息的一种技术。
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激光束的信息,可以精确测量水下地形的形状和高程。
水下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底地貌测绘、水下遗迹勘探等领域。
水下地图制作是根据水下地形测量所获得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将水下地形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过程。
水下地图具有高精度、多层次、立体化等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水下地形信息。
然而,水下地图制作过程中面临着数据量大、处理复杂等挑战。
在水下地图制作中,GIS(地理信息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GIS可以将不同源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与展示,从而实现对水下地形的多角度表达。
利用GIS技术,可以将测量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航海图、物质分布等数据进行叠加,从而建立起一幅立体化、多层次的水下地图。
此外,虚拟现实(VR)技术也为水下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利用VR技术,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探索水下地形。
摘要分析和研究海底地形,绘制准确的海底地形图,对于航船路线设计、海底养殖、海底电缆铺设、锚地建设、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相干声纳系统技术的逐步完善,为海底深度测量和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建立相干声纳系统模型,利用多波束测量方法测量海底深度。
此模型不仅原理简单,在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并且克服了单波束测量存在的缺点。
然后,在模型Ⅱ和模型Ⅲ中,我们采用三次样条差值法对所测得的海底深度值进行拟合,并利用拟合所得数据绘出海底地形剖面图,海底地形立体图和等高线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利用Matlab这一软件,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海洋深度值进行曲线拟合,用griddata 函数对海底地形深度值进行曲面拟合,并用contour 函数绘制等高线图。
从海底剖面图和立体图两个方面来了解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更全面地把握海底地形的信息。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主要从测量点密度的选取,及绘图比例尺的选取这两个方面,对绘制海底地形图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使绘制的海底地形图在满足一定精度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相干声纳系统多波束换能器三次样条插值曲面拟合比例尺一、问题的重申:海洋测绘船利用声纳绘制海底的地形图。
测绘船上的声纳向海底发射声脉冲,随后接收从海底反射的脉冲。
发射的范围为与指向海底的铅垂线夹角从2°—30°之间。
船只以2米/秒的速度行进,声脉冲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米/秒。
试建立绘制海底地形图的数学模型,并对绘制海底地形图的方法提出具体建议。
二、模型的假设:(一)假设该声纳系统为相干声纳系统,采用多波束测量方法。
(二)假设海底地势较为平坦。
三、符号定义:λ----声纳发出的声波波长;ϕ----回波经过声纳换能器底声板与顶声板时的相位差;θ----回波角;v---波速;t----声波传播时间;r----声波传播距离;z----测量点的深度,以海平面为深度零点;h----声纳探头入水深度;,(0,1,)i x i n = ----第i 个测量点的横坐标; ,(0,1,)i y i n = ----第i 个测量点的纵坐标。
如何确定游标尺和主尺的位置
李绍先
【期刊名称】《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年(卷),期】2004(014)005
【摘要】这是《长度的测量》实验中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一个逆向思维问题。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李绍先
【作者单位】湖北省宣恩县第一中学,44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直观确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方向大体位置的简单规则 [J], 杨雪梅
2.确定主惯矩和主轴位置的两种方法 [J], 戴娟
3.矿井主通风机鉴定时测速压断面位置的确定 [J], 樊广明;李政平
4.砖用卡尺主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J], 丁岚
5.基于海底地貌表示法确定主测深线间隔和测图比例尺 [J], 夏伟;刘雁春;边刚;崔
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辅导讲义:海底地形图制作要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同学们,为你整理“2018年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辅导讲义:海底地形图制作”,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广大放松心态,从容应对,正常发挥。
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2018年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辅导讲义:海底地形图制作海底地形图制作(一)海底地形图数学基础及分幅海底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包括:坐标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深度基准、高程基准等.(1) 坐标系采用cgcs2000或wgs-84,如采用的制图资料为其他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2)比例尺:海底地形图的基本比例尺为1:5万、1:25万、1:100万;(3)投影:1:25万及更小比例尺图采用墨卡托投影;大于1:25万比例尺图采用兰勃特等角圆锥投影;(4)高程基准:中国沿海一般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各种比例尺的海底地形图均采用经纬线分幅,基本比例尺图以1:100万图为基础分幅.(二)海底地形图表示方法(1)符号法: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表示物体或现象的位置、性质和分布范围的方法,是海图内容要素的主要表示方法;(2)深度注记法:海洋的深度注记与陆地的高程注记相类似,也称为水深;(3)等深线法:等深线法是目前表示海底地形图最基本、最精确的方法,它以等深线的形式及组合情况反映海底表面形状的特征;(4)明暗等深线法:明暗等深线法是海图上以不同粗细程度和不同深浅色调的等深线表示海底地貌的方法;(5)分层设色法:也称色层法,是在不同的深度层和高度层用不同的色相、色调进行普染,以显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6)晕渲法:用浓淡不同的色调来显示陆地和海底的起伏形态,立体效果比较好,缺点是在图上不能进行深度的量算,且绘制和印刷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7)晕瀚法:以不同长短、粗细和疏密的线条,表示地貌起伏的形态,图上表示的斜坡随倾角的增大而线条逐渐变粗、变短、间距变小,因而产生立体效果.按假设光源的位置分为斜照晕瀚、直照晕嗡;(8)写景法:利用透视绘画的方式表示海底地貌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水深测量的误差来源以及精度评定[摘要]本文通过简单的实例,简单叙述了水深测量的误差来源及误差分析,给出了系统安装校正的方法及误差来源,并提出了测深系统测量精度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水深测量;等中图分类号:o5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051-0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围海造地﹑港口开发﹑桥梁建设等方面的工程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基于此的水深测量项目也越来越多。
随着建设项目在质量及施工速度方面的不断提高,对水深测量速度,测量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下测量系统已愈来愈被广泛采用。
其各种类型的仪器,配套设备,后处理软件的开发也得到飞速的发展。
已成为当今开展水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
传统的水深测量设备逐渐被目前较为先进的水深测量设备——测深系统所代替。
随着水深测量设备在国内的大量使用,对其应用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仪器生产方及销售商技术人员在测深系统的测量技术方面已经作了一定的阐述,但在原理和误差理论方面的论述居多。
国内关于测深系统测验方面的书籍也太少。
适用我们使用习惯的测深系统外业采集及后处理软件也是凤毛麟角,而hypack-max软件能够很好地进行测深系统的采集和处理数据,且导航,成图方便,是易于学习与推广的一项技术。
本文通过简单的实例,简单叙述了水深测量的误差来源及误差分析,给出了系统安装校正的方法及误差来源,并提出了测深系统测量精度的评估方法。
在探讨水深测量精度提高的同时,以求与广大的测深系统使用者共同提高。
一、水深测量系统组成基站和测船移动站、测深仪、电脑等构成,基站和移动站由gps 接收天线、电台天线、主机、数据传输线组成;测深仪采用由换能器、主机和数据传输线组成的双频测深仪;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由计算机、打印机和测量成图软件组成。
水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在不断地升降中的。
要想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不同地点的水深有一个可比性,必须确定一个全测区统一的深度基准面。
注册测绘师海洋测绘考试要点海洋测绘考试基本要求1.根据工程要求按海洋测绘进行项目分类,依据项目分类,选择测量方法,制定测量方案。
2.依据海道测量定位、测深原理和使用仪器的实际情况,分析水深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水深测量成果的影响。
3.根据测区已有深度基准面资料情况,确定深度基准面联测和传递方案;依据潮汐理论和测区潮汐变化情况,分析潮波传播规律;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数据采集质量的影响,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检查方法对成果质量及判断的影响。
4.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供成果的形式和要求;按照制图原理,结合海图实际确定制图原则。
第 1 章海洋定位及水深测量1.1 海洋测绘的作用与任务1.1.1 海洋测绘的作用1.1.2 海洋测绘的任务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对整个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水体和海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包括大气(气温、风、雨、云、雾等)、水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潮汐、波浪、海流等)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底质、重力、磁力、海底扩张等各种信息和数据并绘制成不同目的和用途的专题图件,为经济、军事和科学服务。
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根据海洋测量工作的目的不同,可把海洋测量任务划分为科学性任务和实用性任务两大类:( l )科学性任务。
包括:①为研究地球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②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动提供必要的资料;③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
( 2 )实用性任务。
包括:①海洋自然资源的勘探和离岸工程;②航运、救援与航道;③近岸工程;④渔业捕捞;⑤其他海底工程。
海洋测绘与陆地测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关系密切。
陆地上的许多测绘学理论和方法,如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大地测量技术、地图制图方法,都可运用到海洋测绘中,但海洋测绘又有许多不同于陆地测绘的特点。
1.2 平面定位1.2.1 海上定位方法.卫星定位是目前海上定位的主要手段。
基于用图目的确定测深线间隔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多港湾、河口,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海岸线长达660O多公里。
浙江也是海洋大省,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海洋经济发展真正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开发、建设及利用岛屿资源,发展港口经济等众多活动,需要各种比例尺图纸为其服务,本文主要就海洋测绘中测深线间隔的选择提出一些看法。
标签:测深线确定方法国内外标准1目前国内外主测深线间隔确定方法海底地貌能否完善地显示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深密度。
主测深线的间隔主要是根据对所测海区的需求、海区的水深、底质、地貌起伏的状况以及测深仪器的覆盖范围而定的。
根据主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原则国内外提出的确定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规定图上主测深线的间隔为10mm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海区的测图比例尺;另一种是根据上述原则先确定实地上主测深线的间隔,再取其图上相应的间隔,如 6 mm、8mm、10 mm,最后确定测图比例尺。
在我国采用前者方法确定。
港地及一些面积较小但较重要的岛屿周围,以1:5000比例尺施测;港湾、锚地、狭窄水道、岛屿附近及其他有较大军事价值的海区,以l:10000比例尺施测;开阔的港湾、地貌较复杂的沿岸海区及多岛屿海区,以1:25000比例尺施测等。
新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一改过去单波束的测量模式和测线布设方法,针对不同的需求定义了4种测量等级,并给出了各个测量等级的最低标准(有关水平精度、改正后的水深精度、覆盖率测深模型精度、最大测线间隔)。
S-44最低标准中对不同测量等级规定了“最大测线间距”,其解释为①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的测线间距;②条带式测深系统的扫描带外侧间的距离。
具体测线间隔应在S-44 标准基础上确定标准来评价海底覆盖的充分程度并判断测线间距应该缩小还是扩大。
为达到S-44中规定的精度,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给出了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的测线间距的最新推荐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