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 格式:ppt
- 大小:13.57 MB
- 文档页数:25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提高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扬郑和的开拓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学习戚继光的高尚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设计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8月8日夜,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奥体中心隆重举行,他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创意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向世界展开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画卷,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和谐统一。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这样一组画面(屏幕展示),大家知道这组画面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段传奇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课堂,走近这段传奇。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出示教学目标:师:同学们还想知道有关这段历史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例如:郑和是什么人?西洋指的是哪些地方?远航的目的,结果,意义等等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看大屏幕),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95页到98页“郑和下西洋”。
初步感知: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2、请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3、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学生交流师辅助多媒体展示:1西洋位置2航行过程(动态图)3、盛况图师总结:这是航海世上的壮举,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4、意义或影响师:小小邮票展现大千世界,这三张邮票是1985年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年,专门发行的纪念邮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邮票,看看邮票里面都讲述了什么?学生发言踊跃,回答内容略,归纳为如下。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案之袁州冬雪创作学习方针1、知识与才能:懂得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标、概况、影响;开辟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 __________.下西洋目标是为了加强__________ ;1405年从__________出发到__________ 年,先后 ________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__________ 沿岸和__________ .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郑和远航,促进了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__________ ;其中的“海波”是指 __________.3.1553年, __________ 殖平易近者以租借名义,掠夺了在我国__________ 的栖身权.4.我国也是世界汗青上的伟大航海家是 __________ ;明代抗倭的平易近族英雄是__________.合作探究: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差遣郑和下西洋的明代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宪宗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3.倭寇包含()①日本武士②日本商人③日本海盗④中国沿海奸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明代时的抗倭将拥有()①戚继光②岳飞③文天祥④俞大猷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5.郑和下西洋曾到过亚非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20多个B.30多个C.40多个D.50多个二、资料分析题1、资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资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顿时行.”请完成:(1)从资猜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2、郑和下西洋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学习收获:。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基础梳理自主学习条件:明朝前期,发展,强盛。
郑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与的联系。
郑和时间:到年,先后7次下西洋。
和下到达地区: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回纥地区,最远到达和。
下西影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西洋地位: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河美洲早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洋和戚倭寇:明朝初年,经常骚扰我国地区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背景:明朝中期,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
继光率领,荡平了倭寇。
光抗战绩在、和另一抗倭名将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抗倭后胜利倭评价: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民族)英雄。
要点归纳精讲精析1、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
2、戚继光抗倭的性质和意义“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
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
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因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所有欧洲国家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的海军匹敌。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事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2、学会识图能力、观察及分析图片、史料的能力;学会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一、温故知新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组织特务机构;实行。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421年迁都,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增设特务机构。
3、导入:江宁牛首山有一座郑和墓,你知道吗?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时间:在位皇帝3、出发地点:4、次数:5、最远到达:6、作用:促进了和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
7、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2、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荡平了的倭患。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
年月日回归。
(四)小组竞赛:(就知识扫描相互提问,问题提得好和回答完整正确的加分)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试一试:描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沿岸相应国家。
(可以结合地图)2、请比较岳飞抗金和戚继光抗倭的异同。
3、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4、从戚继光等人身上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四、反馈训练(细心造就成功!)1、假如你跟随郑和下西洋,下面哪些地区是没有到达的?()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2、郑和先后()次下西洋A、5 B、6 C、7 D、83、郑和下西洋主要促进了中国和()国家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