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6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 F 图为鲁尔区从业人员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A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 .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2.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A .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 •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 .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 .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 3〜4题。
3.下列属于鲁尔区主导产业的是 ()A .铁矿开采 C .纺织工业D .微电子工业B .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D .第三、第一、第二产业B .钢铁工业4.从工业布局角度分析,汉堡市污染企业污染物主要扩散方位是()A .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工业区。
如图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
完成5〜6题。
5. 2000 年德国鲁尔区处于区域发展阶段( )A •以传统为主的农业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 •区域过渡阶段6. 图示信息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意义是( )A .调整工业布局B .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C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D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如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
完成7〜8题。
7. 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效率B .恢复地表生态环境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 •促进矿产开发利用8.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A •封闭露天水库B •降低发电功率C .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D .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完成9〜11题。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黄冈质检)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
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C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D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第1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
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
第2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
(2017·马鞍山质检)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新开发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量丰富。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地下页岩层中,通过高压压裂岩石,同时用沙或其他物质支撑裂口,使页岩破碎释放出气体。
据此,回答3~4题。
3.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有利地理条件是( A )A.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B.盆地地形,易于汇气C.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D.地处西部,地广人稀4.页岩气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C )A.有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B.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C.有利于减轻雾霾的影响D.有利于净化地下水体第3题,由材料可知,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地下页岩层中,说明页岩气的开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有利于页岩气开采。
第4题,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属于气态矿物燃料,A、B错。
第五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基础巩固组](2017·江西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
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B.核能、太阳能C.核能、地热能D.风能、地热能2.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石油化学工业解析:第1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
第2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
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1.A 2.D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
读图,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4.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第4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3.B 4.C(2017·赣州模拟)“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
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省份是( )①四川②河北③福建④辽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③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四川和辽宁矿产资源丰富,但GDP增幅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
第6题,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依赖输出煤炭资源维持经济增长,为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摆脱“资源诅咒”。
答案:5.C 6.B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鄂尔多斯地区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设备、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农牧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上述项目的原因(请从上述项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从矿产资源、能源、工业用水、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角度作答即可。
第(2)题,对地理环境影响应该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两个角度作答;大规模开采会导致地面塌陷、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第(3)题,生产联系也就是产业上下游,要从产业链的角度作答。
从以下思路作答:首先当地该种资源丰富,引进设备,会促进该地产业结构升级,并且能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答案:(1)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源充足。
(2)大量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造成环境污染。
(3)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引进煤炭生产设备,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或:当地的风能等电力资源丰富;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或:当地的农牧业发达;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能力提升组](2017·石家庄一模)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
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和可携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常规能源相比,移动能源突出的优势是( )A.生产成本低B.清洁无污染C.位置制约小D.全天候发电2.移动能源的应用,最适宜的地区是( )A.广阔的畜牧业地区B.工业密集地区C.交通干线沿线地区D.森林茂密地区解析:第1题,因为是“移动能源”且“直接利用阳光”,因而不受地域限制,不需要长途输送,具有位置制约小的优势;常规能源并非都有污染,如水能;因为是依靠阳光提供能源,受天气、昼夜更替的影响,不可能全天候发电。
第2题,移动能源直接利用太阳光,因而太阳能丰富的干旱、半干旱的畜牧业地区最适宜应用;工业密集地区和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对能源需求量大,且为全天候需求,移动能源最多可作为能源不足时的补充;森林茂密地区一般阴雨天较多,且森林遮挡太阳光照,影响薄膜发电的不利条件较多。
答案:1.C 2.A(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模)山西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能源的开发必须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
该区域有隔离护坝、公路、排水沟等设施。
读图,回答3~4题。
3.排水沟宜建在( )A.A B.BC.C D.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建设与固沙草方格有关B.该区生态建设末期以工程措施为主C.建隔离护坝主要防止飞沙进入河道D.该区生态建设初期以生物措施为主解析:第3题,露天采掘会使采掘区地势变低,为了避免周围水体或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进入采掘区,应该在其周围修建排水沟或隔离护坝。
图示采掘区周围有A和D,其中D位于河流与采掘区之间,应为隔离护坝;A应为排水沟。
第4题,在重要的交通线附近,可修建固沙草方格来阻挡沙漠侵袭,保护公路的安全;一般生态建设初期以工程措施(隔离护坝、排水沟等)为主,后期以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为主;隔离护坝的作用是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答案:3.A 4.A埋藏浅、分布广泛。
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
据此完成5~7题。
5.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6.与乙区相比,甲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B.水资源C.技术D.交通7.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5题,铜矿属于内生矿,由岩浆活动形成,若铜矿埋藏浅,主要是侵入岩接近地表。
第6题,铜矿开采需要水,甲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因素。
第7题,出口铜矿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但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铜的冶炼也污染环境,出口铜矿能减少对国内的环境污染。
答案:5.B 6.B 7.C8.(2017·广东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钛矿资源以钒钛磁铁矿为主,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
攀枝花是著名的钒钛之都,有全国最大伴生多种稀有金属的钒钛磁铁矿,其中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目前全市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利用率只有15%,众多选矿厂的钛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该市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攀枝花在战略布局上一直没有布局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主要是向外提供钛白粉等钛产品原料,在2015年之前几乎没有企业进驻生产面向终端市场的钛金属产品。
下图为“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1)与河北承德相比,简述攀枝花发展钛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2)简述攀枝花钛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
(3)分析攀枝花一直没有企业进驻生产钛金属加工产品的原因。
(4)目前攀枝花已经提出要延伸和发展钒钛产业链,大力促进钒钛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此请你提出合理的对策。
解析:第(1)题,承德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攀枝花位于西部经济地带,与承德相比,攀枝花钛资源、水能资源更加丰富,生产成本低,政策更优惠。
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攀枝花以钒钛磁铁矿为主,多伴生矿,分选较难。
该地中小企业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设备较落后,故资源利用率低。
第(3)题,本地经济较为落后,产业基础差,且距离东部市场比较远,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导致企业进驻生产钛金属加工产品意愿低。
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与河北承德相比,攀枝花钛资源更加丰富;水能资源充足,水电价格较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2)攀枝花以钒钛磁铁矿为主,多伴生矿、贫矿,分选较难;中小企业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设备比较落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
(3)缺乏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产业基础差;距离东部市场比较远,且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4)政府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