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 格式:docx
- 大小:13.69 KB
- 文档页数:2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纲要: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和目的2、概况3、意义和影响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及其危害2、戚继光抗倭※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和目的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⑴时间:1405—1433年;⑵次数:先后次;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及其危害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
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③荡平境内的倭寇;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
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标内容]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①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教学方法]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预习,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条件和目的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概况时间:1405--1433年
次数:7次
到达地点: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和影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倭寇及其危害倭寇:明朝初年,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
危害:损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过程:台州九捷,后来进入福建广东和俞大猷共同作战,肃清倭寇
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
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
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由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组成。
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反侵略的斗争。
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生归纳基本史实,培养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让生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戚继光胜利的原因,培养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讲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
比较中西方航海,让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五、说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六、说教学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
七、说教学方法:讲述、比较、讨论、讲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八、课时:一课时九、说教具:多媒体、图片等。
十、说教学过程: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教师作总结。
间、次数、路线、活动。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了解地理知识。
出示问题:通过郑和下西洋。
再通过材料分析得出其影响思考,回答问题听老师讲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全面的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兴趣以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航海勇士翟墨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二、预习自测论态度:独立完成预习检测题,初步了解本课基础史实。
三、自学展示展精彩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探究所得,然后推选优秀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
1、郑和下西洋--结合地图和材料分析,生生互动。
2、戚继光抗倭---问题探究,视频拓展。
3、葡萄牙占据澳门---《七子之歌》再看今朝四、合作探究拓思维活动:编辑《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传、戚继光传1.独立完成入选调查表1和表2入选调查表1姓名朝代身份主要事迹影响入选调查表2姓名朝代身份主要事迹影响激发探究欲望课前学生已分工,成果展示,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再点播释疑充分运用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引导探究关注提取关键信息,高度概括主要事迹。
关注郑和、戚继光代表明朝的对外交往和冲突《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明朝前期的历史,知道了明成祖的一些活动,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初一学生对历史视频很感兴趣,采用视频直观学习法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以课前预知,小组整合资料、展示为主,在小组合作高效性、展示形式新颖性上,需要老师重点引导。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效果分析历史赋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汲取古人穿越时空辐射到今天的高尚精神,才是历史课堂的灵魂。
1、情境感悟,提升生命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是本课的主要特色。
课初用视频和颁奖词导入新课,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推荐感动中国历史人物并撰写颁奖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成就感。
特别是背景音乐的引用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感悟认识自然生成,并对生活对生命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
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知识方面的储备不足,加上古
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比较法
四、教具使用
电脑辅助、录像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播放中央电视台热播的《郑和下西洋》片段听片尾曲提问:你知道他是谁么?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壮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
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3、请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
4、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5、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展示
(一)、郑和下西洋
1、投影郑和图像,让学生读出郑和的生平事迹
2、课件出示一组讨论题目
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位置。
3、、课件出示二组讨论题目
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投影一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明朝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航海技术的掌握
4、出示第三组讨论题目:郑和远航的盛况,及意义
①出示表格:郑和远航的盛况
②投影一组图片和材料并组织活动:“西洋之旅”——随郑和下西洋的经历描绘。
4、投影材料,组织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①出示材料一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②出示表格《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比较》,并提问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二)、戚继光抗倭
1、课件出示戚继光生平事迹:
2、出示四组讨论题: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3、出示五组讨论题: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投影展示倭寇入侵的情况和戚继光抗倭的地点
解读课本,得出结论: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出示六组讨论题: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
1、播放《七子之歌》并提问:葡萄牙何时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有何感想?
2、播放《澳门回归》的图片。
并提问:学习了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这部分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小结:
投影板书,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课内容,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
故事会:讲出郑和与戚继光的故事,
(六)评价:根据小组表现情况评出优胜小组、课堂之星
(七)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7、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