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婚俗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土家族的传统婚礼在中国的众多民族中,土家族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婚礼习俗。
土家族的传统婚礼历史悠久,仪式繁复,注重礼仪和家族传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土家族传统婚礼的全过程。
一、婚姻准备土家族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和长辈们安排。
通常,女方的父亲会向男方提亲,这一过程被称为“拜堂”。
男方需要回赠一些礼物,如戒指、锦囊等,以表示对女方父母的尊敬和诚意。
婚姻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摆宴”。
在摆宴的前一天,男方需要准备一些食物和饮品,以招待女方父母和亲戚朋友。
这个过程也是男方向女方家庭献上诚意和礼物的机会。
二、婚礼仪式1. 闹喜土家族的婚礼通常开始于闹喜。
闹喜是一种狂欢喜庆的方式,以增添婚礼的气氛。
通常由一群朋友和亲戚组成的队伍,到新郎家闹腾一番。
他们会敲锣打鼓,吹嘘和唱歌,以示庆祝。
2. 迎亲随后,是迎亲环节。
新娘会穿着土家传统的婚纱,由嫁妆姑娘和伴娘陪同,从自己的家里出发,到新郎家。
一路上,新娘要穿越一系列的考验,如踏彩、穿过冰水等。
这些考验旨在展示新娘的贤淑和坚韧。
3. 安床在新娘到达新郎家后,会进行“安床”仪式。
这是夫妻相守共度一生的象征。
床前通常会摆放一些象征幸福美满的物品,如双喜字、红帐等。
然后,新婚夫妻会一同跳上新床,寓意幸福美满和忠诚相伴。
4. 敬茶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敬茶。
在敬茶仪式中,新娘和新郎分别向父母和长辈们敬茶,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长辈们则会赠送一些礼物,以祝福新婚夫妻。
5. 晚宴在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会与亲朋好友一起举办晚宴。
这个场合不仅是庆祝新婚夫妻的喜事,也是亲朋好友们相聚的机会。
晚宴过程中,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如舞蹈、唱歌、乐器演奏等。
三、新婚生活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妻就会开始新的生活。
他们要共同照顾家庭、孝敬父母,并为未来的后代承担责任。
同时,他们也会参与到土家族其他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继承和传承家族文化。
总结: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仪式独具魅力,凝聚着这个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
浅析土家族文化及其哭嫁婚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多样化,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的流俗一种婚仪中,作为一种婚俗必然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之所以一直流传下来的社会基础。
作为土家族的女儿,她结婚后一定要哭。
有一种特殊的“哭嫁歌”,是一种具有深厚艺术特色的传统。
土家族的女孩一直从小十二、三岁就要求学会哭嫁,那哭嫁长鸣一声,哭了感人的,这女孩是个好妻子叫聪明。
相反,不哭的女孩是不允许结婚的。
“一哭我的妈,不该盘冤家,盘到冤家放婆家。
” “二哭我的爹,把奴盘成人,盘大又是别姓人。
”在当前的社会大家庭中土家族哭嫁习俗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意蕴。
作为一种无形文化教育的形式,哭泣婚姻对实施体制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和设计学校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它对于女性而言又是一种独特的家庭观念,值得我们探索讨论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使用例证法等论证方法一一简述土家族哭嫁的独特文化习俗,深刻揭示内涵,从而加深后人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标签:土家族文化;哭嫁婚俗;新娘与哭嫁歌一、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是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土地大娄山的千万平方公里主要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山,武陵山和总线山麓东端。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20.81万人口,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第六位。
文学:土家族文学最著名的是叙事诗、民歌和舞曲。
摆手歌有两种,分别是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歌曲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苦,情歌,抒情性作品。
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气息。
艺术:土家族人皆爱唱山歌,山歌又有情歌、哭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群舞,包括狩猎,军事和宴会等方面70多个动作。
它与祖先崇拜和乞讨丰收有关。
通常三天,五天,七天。
通常在第一个月的第九天或三月的第三天,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有节奏,优美的动作,简单生活,香味浓郁。
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仪式是怎样的?一、迎亲礼1.天婚土家族的婚姻起源于神话传说,传说中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相爱并私定终身,世世代代为人类结合姻缘。
因此土家族迎亲礼中有天婚这一环节,新娘新郎分别扮演牵牛、织女来模拟这一传说,以此表示对神话故事的祝福。
2.请媒土家族男方家族会派人请女方家族组织一次请媒仪式。
男方派出负责请媒的人,穿戴整齐,佩戴土家族特有的装饰品,携带香烛、红绳等礼品,前往女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
这一仪式旨在正式向女方表达求婚的意愿,表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二、订婚仪式1.祭祀仪式土家族的订婚仪式通常会在男方家中举行,举办订婚仪式前,会先进行祭祀仪式。
族人会在家中设立祭坛,摆放猪头、鸡鸭等祭品,家长代表族人向土地神、祖先等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2.礼品交换订婚仪式中,男方家族将准备好的礼品,如糖果、烟酒等送给女方家族,女方家族也会回赠一些礼品,如绣品、鸡鱼等,以示双方的喜好和友好。
三、婚礼仪式1.迎亲队伍土家族的迎亲队伍很大,通常会有百人以上。
队伍由男方领队,队伍中会有鼓手、吹箫手等人表演传统音乐,队伍会经过女方村庄,展示土家族的独特风俗和文化。
2.入门仪式新娘到达男方家后,会由男方的亲人、朋友组成的队伍迎接。
新娘会踏着七彩絮缎,走过门槛,象征顺利和吉祥。
婚礼的这一环节充满欢乐和喜悦,彰显了土家族传统婚礼的独特魅力。
3.拜堂仪式在土家族婚礼中,拜堂仪式极为重要。
男女双方家族会事先商定好祝词和礼仪,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跪拜祖先和长辈,并进行交换戒指的环节。
这一环节体现了家族的传承和对双方婚姻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1.亲子仪式土家族婚姻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亲子仪式。
新婚夫妇进入新房后,会进行一系列象征生育的仪式,如撒发糕、点花烛等。
这些仪式寓意着新婚夫妇要早生贵子,延续家族的血脉。
2.喜宴土家族的喜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宴上的菜肴丰盛多样,有鳝鱼、猪肉、羊肉等,寓意着丰衣足食和幸福美满。
土家族传统婚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而美丽的传统婚俗。
土家族的传统婚俗承载着他们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看法和期望,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珍贵宝藏。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土家族传统婚俗的各个环节,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 婚前准备阶段在土家族,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婚前准备阶段非常重要。
首先,男方家庭会选派一名长辈或者中介人去女方家提亲。
提亲的过程是一种庄重而庄重的仪式,双方家庭会就婚事进行深入的商议,并商定婚礼日期。
2. 婚期确认土家族传统婚俗注重选择吉日良辰。
在土家族的传统农耕文化中,选择婚期是十分讲究的。
双方家庭会请示家族的长辈,以确定一个吉利的婚期。
同时,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婚姻的幸福美满。
3. 彩礼交换土家族的传统婚俗中,彩礼是婚姻必不可少的环节。
彩礼既是男方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意,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男方会按照地方风俗和自身经济状况,向女方家庭赠送一些礼品、金钱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女方家庭会在交换彩礼的同时,准备一些嫁妆。
4. 婚礼庆典土家族传统婚俗中的婚礼庆典非常隆重而热闹。
婚礼会在双方认可的日期举行,地点一般在男方家或者公共场所。
婚礼庆典通常进行三天,期间有各种形式的传统仪式,如拜堂、敬茶、交杯酒等。
一些有特殊技能的表演者也会被请来为新人献艺,给婚礼增添欢乐气氛。
5. 新婚之夜新人在婚礼结束后,会进入新婚之夜。
在土家族传统婚俗中,新婚之夜十分重要,也是新人开始婚姻生活的关键时刻。
双方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仪式,以祈求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同时,新婚之夜也是新人开始亲密接触的时刻,有许多相传已久的道德规范需要遵守。
6. 婚后习俗土家族传统婚俗并不仅仅停留在婚礼庆典上,婚后习俗同样重要。
新娘在嫁入新家后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如不能回娘家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尊重家族的传统。
同时,也会有一些喜庆的活动和习俗,如举办婚宴、拜访亲友等,以庆祝新人的婚姻之喜。
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与礼仪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婚嫁习俗和礼仪。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与礼仪中,我们可以见证他们对于婚姻的热爱、真诚与尊重。
1. 准备婚礼在土家族传统中,婚礼的准备工作是一项庄严而严肃的任务。
首先,两家人要通过长辈之间的交流确定婚礼的时间、地点和详细安排。
接下来,女方家庭会准备嫁妆,这是由金银、布料、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组成的。
而男方家庭则会准备迎娶仪式所需的礼品和必备品。
在这个阶段,两家人通常会共同商量筹备婚礼的细节,以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2. 迎亲仪式在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中,迎亲仪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一般会带领一群好友和亲属前往新娘家庭,接新娘回新郎家。
在新娘出门之前,她必须先脱下父亲为她准备的白披肩,换上新郎为她准备的红披肩。
这是一种象征着过去和未来的转变,也是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告别的表示。
接着,新郎和新娘会一起行拜天地、祭祖和拜堂的仪式,表达对天地、祖先和家人的敬意和感谢。
3. 婚礼仪式土家族的婚礼仪式通常有多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饭席仪式和婚礼宴会。
饭席仪式是新娘与新郎家庭之间的第一个正式见面,也是新娘正式入主新郎家庭的象征。
这个仪式中,两家人会共同用饭,以表示关系的融洽和祝福的表达。
随后的宴会是一个盛大的场合,亲朋好友会一起庆祝这对新人的喜庆。
在宴会上,新人会向亲友致谢,并进行跳舞、表演和游戏等互动环节,以增强彼此间的感情,也寓意着幸福婚姻的开始。
4. 结婚之后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和礼仪并不只是限于婚礼当天,它们还融入到新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新婚夫妇会按照传统习俗,完成一系列的彩礼和红包交换活动,以示对对方家庭的尊重和情谊。
此外,在结婚后的日子里,新媳妇必须在丈夫家庭中展示她的能力和美德。
她需要表现出贤良淑德、勤劳持家等传统女性美德,以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和尊重。
总结:土家族的传统婚嫁习俗与礼仪在当地人的心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土家族传统婚礼习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土家族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婚礼的一些重要习俗,以及这些习俗背后的寓意和意义。
1. 迎亲仪式土家族婚礼的第一步是迎亲仪式。
在婚礼当天,新郎一般会在亲友陪同下到新娘家中迎接新娘。
这一环节注重礼节,通常由新郎和新娘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主持。
迎亲仪式开始之前,会有专门的人员主持燃放鞭炮,表示喜庆。
随后,新郎会敲击门扉,并由新娘的父亲或哥哥等家族长辈开门。
这象征着新郎进入新娘家庭,表示两个家庭的和谐团聚。
2. 纳彩仪式接下来是纳彩仪式,也是土家族婚礼的一个重要环节。
纳彩是新郎家人送给新娘的彩礼,体现了新郎家对新娘的尊重与关爱。
在仪式上,新郎的家人会将彩礼摆放在婚床上,主持人会逐一讲解每种物品的意义。
常见的彩礼包括饼干、糖果、糕点、金饰、红包等。
纳彩仪式过后,新郎和新娘互相敬茶,向彼此的父母行鞠躬礼,表示尊敬和感恩。
3. 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土家族婚礼的重点,通常在新郎和新娘双方家族的共同祖庙或教堂举行。
仪式开始前,由主持人宣读双方家庭的族谱,以示家族的延续。
随后,由家族的长辈代表对新人的婚姻进行祝福和教诲。
在土家族传统婚礼仪式中,还常常会举行蒙面舞蹈、唢呐表演等传统文艺活动,以增加仪式的庄重和热闹气氛。
4. 宴请宾客结婚仪式结束后,土家族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宴请宾客。
以“闹头”为代表的新人闹洞房,是传统土家族婚礼中的一大亮点。
在闹洞房的过程中,新郎新娘会接受来自亲友的戏谑和考验,展示他们的智慧和机智。
整个过程既欢乐又紧张,寓意着新郎新娘在家庭中的团结与包容。
5. 送亲仪式土家族传统婚礼的最后一步是送亲仪式。
这一环节是新娘离开娘家,随新郎返回新家的过程。
在送亲仪式中,新娘的父母会派出亲友陪同新娘,这些人被称为“藕竿”。
藕竿的人数通常是奇数,代表吉利和团圆。
整个送亲的过程中,亲友们会高歌助兴,为新人送上祝福。
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仪式中有哪些需要亲友帮助的环节?一、收福礼土家族婚姻仪式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收福礼。
在土家族的传统观念中,福礼的收取与祝福、吉庆密不可分。
新娘子嫁入新家时,需要由亲友帮助搬运大量的福礼。
这些福礼一般由大红包、米糕、糖果、水果等组成,象征着新娘子的吉祥和幸福。
在收福礼的过程中,亲友们会争相参与,共同搬运,以表达对新娘子的祝福和喜庆之情。
二、陪伴闺房传统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中,新娘子嫁入新家后的第一个晚上,亲友会陪伴她入洞房。
亲友通常会事先收拾好新房,布置得温馨而浪漫。
在新娘入洞房之际,伴娘或其他亲友会敲锣打鼓,喧闹热闹地引导新郎进洞房。
而新娘则会依次向亲友们敬茶,表示感谢和敬意。
这个环节需要亲友们帮助引导、唱和、壮声助威等,以增加喜庆气氛,也让新娘子感受到亲友们的关爱。
三、割蓝带土家族传统婚姻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割蓝带。
新娘子嫁入新家后,由岳父岳母为新娘子割下额前系有青蓝带的发髻。
青蓝带为新娘子身份的象征,其割下意味着新娘子完全融入新家庭。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会在一旁目睹、见证和为新娘子加油助威,以增添更多的庆祝和祝福气氛。
四、送新娘子入洞房在土家族传统的婚姻仪式中,送新娘子入洞房是一个集体行动。
亲友们会争相竞逐,希望能够有幸送新娘子入洞房。
送新娘子的队伍中会有乐队、舞者,以及一众喜气洋洋的亲友。
整个队伍会载歌载舞地走向新房,为新娘子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个环节需要亲友们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以展现土家族人民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以上所述仅是土家族传统婚姻仪式中需要亲友帮助的几个环节。
然而,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仪式还有许多其他环节,如敲锣打鼓、喊口号、唱歌跳舞等,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地需要亲友们的协助和参与。
可以说,亲友的融入使整个婚礼更加热闹、喜庆,也更加加深了新娘子对亲友们的情感纽带。
在传承和发扬土家族文化的同时,这种亲友友谊的体现也为族群间的情感交流搭建了桥梁,彰显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习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婚前仪式1. 婚前准备:土家族传统婚姻习俗在婚前有着独特的准备工作。
未婚男女自幼时就会在家族中接受培养,学习尊重长辈、照顾家庭、传统礼仪等。
为了准备婚礼,家族中的女性会亲手织制婚纱、绣制床幔等装饰品,而男性则要准备娶亲所需的礼品。
2. 提亲仪式: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中,男方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族提亲,这是一个十分庄重而庄重的仪式。
代表会携带着各种礼品,如猪、鸡、酒等,代表男方家族对女方家族的尊重和诚意。
3. 迎亲仪式:在迎亲仪式上,男方家族会派出喜儿和迎亲队伍,奉上礼品,向女方家族表示诚意。
女方家族也要派出迎亲队伍以示礼节,并且欢迎男方进入家门。
迎亲队伍通常伴有歌舞表演,喜庆的氛围让人难以忘怀。
二、婚礼仪式1. 礼仪庄重:土家族的婚礼仪式通常都是非常庄重而隆重的。
在主持婚礼的媒人的带领下,亲友们会一起参与婚礼的各个环节。
婚礼的仪式包括祭祀祖宗、拜天地、进门、合酒、交杯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民俗婚礼习俗:土家族的婚礼习俗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
比如,新婚夫妻要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回女方家过一个晚上,被称为“旱渡河”。
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寓意新婚夫妻在婚后的生活中能够顺顺利利、一帆风顺。
三、婚后生活1. 家庭责任: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男方有着重要的家庭责任。
他们需要侍奉岳父母,尊重长辈,保护和照顾妻子,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同时,女方也要尽力维护和守护家庭的美满幸福。
2. 尊重传统:传统婚姻习俗中,土家族强调婚姻的坚贞和忠诚。
夫妻之间要忠诚相待,互相尊重,并且要遵循家族的传统习俗。
例如,不要轻易离婚,要尊重岳父母的意愿等。
在土家族传统婚姻习俗中,参与各个环节的人们,都能够体验到浓厚的乡土氛围和家族的凝聚力。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家族的事情。
因此,对于婚礼习俗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方能更好地维系家庭和睦的关系,传承土家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土家族婚俗习惯土家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土家族的传统中,婚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仪式,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仪式。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婚俗习惯,包括求亲、定亲、婚礼等过程。
求亲是土家族婚姻的第一步。
通常是由男方家长代表男方向女方家庭提亲,这一过程被视为男方家族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
在提亲的过程中,男方代表必须携带一些礼品作为求婚的诚意表达,常见的有烟酒、糕点、水果等。
女方家庭收到礼品后,会正式接待男方并商议后续婚事。
定亲是求婚成功后的下一步。
在土家族传统中,定亲是男方支付聘金给女方的仪式。
聘金在总体上是一种人情往来和贴心的表示,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赞扬。
男方必须支付一定金额的聘金,以显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家庭的尊重。
聘礼的具体金额视双方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婚礼是土家族婚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传统婚礼通常在春天举行,为期三天三夜。
婚礼期间,两个家族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和娱乐活动,以庆祝新人的联姻。
在婚礼的第一天,男方代表将前一晚准备好的“新婚麻将”等嫁妆带到女方家,以示男方的家庭的善意和保障。
麻将通常是一种装满礼品的大箱子,象征着丰盛和好运。
同时,婚礼期间还会有土家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传统节目,增添喜庆的气氛。
除了传统的婚礼形式,近年来,一些土家族的婚礼开始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婚纱照、婚车队等。
这一现代化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土家族婚俗的核心和仪式感,而是为了丰富婚礼的内容和体验。
然而,仍有很多土家族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婚礼形式,并认为这是对祖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土家族的婚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对古老传统的珍视和保护。
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族群的文化和价值体现。
通过认真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土家族的文化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为土家族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福祉。
总结一下,土家族的婚俗习惯包括求亲、定亲和婚礼等环节。
求亲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的仪式,展现了男方的诚意和尊重。
土家族传统民俗与习俗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民俗与习俗,这些民俗无论是在结婚、葬礼还是在节日庆典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土家族传统民俗和习俗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传统。
一、婚俗婚姻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土家族而言,婚姻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土家族的婚俗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包括婚礼仪式、嫁妆习俗等。
1. 婚礼仪式土家族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订婚、求婚等环节。
在迎亲的环节中,新娘会穿上传统土家族的婚服,并由新郎一家去接新娘。
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亲友们会一起唱歌跳舞,以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2. 嫁妆习俗土家族的嫁妆习俗也十分独特。
新娘家会准备一些礼金、衣物和家具等送给新郎家。
这些嫁妆物品通常都经过精心准备,代表着新娘家对新娘的爱护和祝福。
二、葬礼习俗土家族的葬礼习俗也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在传统土家族中,葬礼并不是一次悲痛的仪式,而是一种表达对逝者尊重和怀念的方式。
土家族的葬礼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告别仪式、火化、跳坟舞等。
1. 告别仪式土家族的告别仪式通常会持续几天,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送别逝者。
在仪式中,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白色葬礼服,举行祭拜和祈福的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
2. 火化火化是土家族葬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火化的时候,亲友们会齐声高歌,并在火化的过程中跳坟舞,以祈福逝者能够安息。
三、节日庆典习俗土家族的节日庆典也是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这些庆典活动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
1. 清明节清明节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清明节期间,土家族人会扫墓祭祖,并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祈福活动,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2. 彝族年彝族年是土家族的农历年,也是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彝族年期间,土家族人民会进行祭祀、舞蹈和民俗表演等庆祝活动,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时光。
总结:通过对土家族传统民俗和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有着独特、丰富的文化传统。
论文关键词:土家族婚俗求亲订婚哭嫁结婚
论文提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生活在西南山区的土家族人民保留着古老的婚俗习惯,这些婚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土家族社会状况。
本文通过土家族儿女结婚方式反应土家族别样的名族风情。
求亲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
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
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
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
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
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
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
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
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
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
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
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量“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
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亲”的事。
“认亲”(放爆竹)。
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
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
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
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
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结婚
(一)求婚。
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
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
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
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
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
(四)过礼。
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
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
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五)哭嫁。
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
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今天,婚姻自由了。
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
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
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
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
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
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
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
(七)接亲。
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
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
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
礼毕后,作大乐,鸣炮。
这是结婚最大的礼。
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
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
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
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
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
“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
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
(十)敬茶。
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
(十一)回门。
新婚三朝,新郎新娘则要回娘家省亲,俗叫“三朝回门”。
回门要带猪腿、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孝敬父母。
回门,不论远近,一般要当天去,当天圆。
回时,女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打发钱,并教他们兴家立业,夫唱妇随,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