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感觉与知觉的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本章要点:·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分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构成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进行更高级的知觉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学生对有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之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它们以不断变化着的光、声、味、温度、硬度等等各种属性作用于人们。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就使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别属性产生反映。
如看到了水果的颜色、嗅到了氨水的气味、尝到了糖的甜味……。
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人不仅能感觉到人身体以外的事物状况,而且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外表和内部的种种情况,如饥、渴等。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感觉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段。
例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已经有了以感应性为主要反映形式的感觉萌芽。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出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也存在着独立的感觉阶段。
此外,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也可以人为地使人产生单纯的感觉。
与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感觉具有二重性: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感觉是客观的,它反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是主观的。
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感觉是在具体的人的头脑中形成、表现和存在着的。
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都烙上了个体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的痕迹,体现着个性心理的影响。
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主体自发地形成的,也不是客体机械地移植注入的。
其次,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感觉既能被人意识到,同时也受人的意识的调节。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
一,关于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有何作用.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2,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3,刺激的分类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科都在变化.4,感觉编码编码是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谬勒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月感觉神经的性质.他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的信息的.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5,感觉阙限和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韦伯定律认为,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此定律适合中等程度的刺激量.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二,关于视觉6,视觉的生理机制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是人眼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有关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二、知觉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整体,即在以感觉的形式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譬如,儿童面前有一朵花,他们并非孤立地反映它的红色、香味、多刺的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一朵玫瑰花。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