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7 MB
- 文档页数:27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品读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不小的关联,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属同一家族,他们是平辈。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一起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学习诗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各不相同,这也将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人的热爱生活和向往美好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和相关的春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3.讲解:分析课文,讲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春天——生机勃勃诗人——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5我看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