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我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知识点+练习5我看1穆旦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情情揉过丰桐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苜.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酢了凝望它的大地口哦匚逝去的考少欢乐和忱戚」. 我枉然1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味椎的暝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地着季节的起伏而解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K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幺样的困国?这里的“你〞指什么?口选自?借日诗更・“人民史学用怅社旬〔「4 双Z将口口9德_|第7匕剧芯皆良样.生于我津.阳新浙江沟宇,诗人,购庠窜艺〔用:原诗写为范文大,字母-<r.现域一改为**TM.4 1程然]白白地⑤[3〔¥1〕]漂浮,■联任务一I 活动■摆兖| 9作者在这里因自然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2 ;的%发而生长进样的愿哦,让我的呼吸与白桃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乂把它吹熄1938年6月母读读写写|丰|闾I况用他I点I 初发I I闾逢漫淞流盼摇戋递进艮句永我复甸〔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侪.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鲁迅?社戏?〕〔2〕的分别说空气和生命.迷室间出没有……〔剑可席?帝上他的限*?〕〔3〕只有几个未料的人制,看了一阵,都进手了.堆着走出一个小且来,学力臂呀的电.〔鲁迅?社戏?〕〔4〕于是他彼了一条凫子坐在尻子中,面时看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由于大痛而宣告失败,〔丁*中?应有格物致如精步?〕〔1〕〔2〕两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您总比整一个更进一屡,是述遗复句;〔3〕〔4〕两句,不分句根据时间收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复句.想一短,我们常用哪些关联网潘表示递进关系加改按关系?②〔掘电〔y6〕〕捶荡.昊九①〔波盼〕箝动目光看活动•探究|事一・元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 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泼于20 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2.枉然:白白地.3.飘逸:漂浮,飘散.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5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往返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 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根底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五、课文主题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同步练习5我看01积累运用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 .丰润(r n) 红晕(y n) 疑望B .忧戚(q )1枉然(wan g漫游C.谐奏(z u)飘逸(y )流盼D.坦荡(ta n®拽(y )吹熄(解析:A.疑〞应写作凝〞;B.戚〞应读作a qjD.拽〞应写作曳〞.)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______________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泼起来.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 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 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3.文学常识填空.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4.内容理解.(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图画.(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1)【赏四季美景】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你的感受.【例如一】我最喜欢图一,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暖阳升起, 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切让严寒的人感到温暖,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例如二】我最喜欢图四,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肃静的一个季节,白雪覆盖大地,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切丑的东西瞬间变得那样洁白、纯洁,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2)【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春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之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之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冬之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例如】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 繁花似锦,绿荫弥漫,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02拓展阅读冬景贾平凹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留,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假设续假设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咕嘟嘟冒上来.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 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 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 亮晶晶的挂在长毛上.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 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起来.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 〞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欣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 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看绿.〞绿在哪儿?〞绿在树枝上.〞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你还看到什么了?〞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不,是分号.〞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孕妇?!〞不是孕育着春天吗?〞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欣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可乐.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超尘〞本指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响.这里那么指雪中观景,再无他人,自觉有些超脱尘世的孤独与高洁.7.文章的题目为冬景〞,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郊外闲冬图;农村喜雪图;雪中对话图.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1)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2)奶奶,电线肿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9.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欣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①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 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知识点+练习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1.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5 你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 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
“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