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油墨的传输与转移之油墨的叠1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胶印印刷是目前主流的印刷方式之一,采用胶印印刷机进行印刷,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工作。
下面将介绍胶印印刷机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内容。
一、胶印印刷机的原理1.油墨传输:胶印印刷机上设有墨斗,将油墨注入墨斗中,再由墨斗中的凸轮带动刮墨刀刮掉多余的油墨,使墨斗中的油墨保持恒定的厚度。
当印刷时,墨盘通过摆动或旋转的方式与胶印版接触,使油墨从墨盘上经过刮墨刀平整地传输到胶印版上。
2.图像转移:胶印版通过胶印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与传输来的油墨接触,将油墨从胶印版上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胶印版上的图像部分凸出,称为图像区域;胶印版上的非图像部分凹下,称为非图像区域。
当印版和印刷材料接触时,油墨只沾附在图像区域上,然后通过印刷压力的作用被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胶印版利用了油墨和水的相互排斥特性,使油墨只附着在图像部分,非图像部分保持湿润。
3.湿润系统:在胶印印刷过程中,为了保持胶印版的湿润,需要使用湿润水系统。
湿润水系统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墨斗中,和油墨一起传输到胶印版上。
湿润水通过油墨传输过程中的过程消耗,同时也通过胶印版上的非图像区域排出,以保持胶印版的湿润状态。
二、胶印印刷机的组成部分1.版面拼版系统:包括版框、版材和固定装置,用于将版材固定在版框上,形成胶印版,保证版面的质量。
2.转印系统:包括胶印版、胶印滚筒、印刷材料等,用于实现图像的转印功能。
3.墨盘系统:包括墨斗和刮墨刀,用于在转印过程中将油墨从墨盘上传输到胶印版上,保持恒定的油墨厚度。
4.湿润系统:包括湿润水箱、水辊和湿润材料,用于保持胶印版的湿润状态,并排出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湿润水。
5.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凸轮和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墨盘、胶印版和湿润系统的运行,并保持印刷过程中的同步性。
6.控制系统:包括操作面板、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印刷机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实现印刷的自动化和精确性。
三、胶印印刷机的特点1.高质量:胶印印刷机能够实现较高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印刷出的图像清晰、色彩鲜艳,适用于高要求的印刷品制作。
第三章油墨的传输和转移重点内容1.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2.油墨的附着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要经传递、输送而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
始终保持油墨传输和转移的稳定、均匀和适量,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保证。
油墨传输和转移的质量,既与印刷机的性能和精度有关,又与纸张油墨印刷适性有关,还与印刷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有关。
这给油墨传输与转移的分析带来许多困难。
本章介绍有代表性的凸版印刷机和平版印刷机(即长墨路)油墨传输和转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油墨的传输一、给墨行程的油墨传输1.传输和转移A.给墨行程:供墨部B.分配行程:匀墨和着墨部分C.转移行程:印版或橡皮布→承印物A、B→传输,C→转移2.输墨装置组成及作用供(给)墨部分作用:贮存、传递油墨匀墨部分作用:打匀、传递、贮存油墨着墨部分作用:向印版着墨3.墨辊排列特点①软硬间隔排列。
接触良好②各辊直径不同。
防止误差复映③数量较多。
匀墨性能良好④与印版滚筒线速度相同。
防止摩擦4.供墨装置(1)印品墨层厚度(2)调节供墨量:整体—转速(连续转)或转角(间歇转),螺钉,时间,压力。
局部--调墨螺钉5.影响给墨量的因素墨斗角度α;墨斗油墨接触弧夹角θ墨量不变时,α大,则θ大。
(1)θ角越大,给墨量越多(2)间隙l 越大,给墨量越多(3)墨量少,下墨少墨斗墨量较多时,适当减少,油墨传输和转移无变化。
墨斗墨量较少时,墨量减少,印品实地密度随之减小。
印刷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油墨,保持一定高度。
(4)墨斗辊转角或转速转角或转速大,下墨量大;反之则小。
影响因素中,(1)、(3)与油墨触变性有关。
油墨触变性:油墨在搅拌或受外力时,墨体变松变软,流动性变大,静止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二、分配行程的油墨传输分配行程:匀墨和着墨部分1.匀墨系数KcKc=A匀/A版=∑A i/A版=π·L∑D i/A版Kc大,匀墨性能好,Kc>3。
采用多辊小直径。
Kc一定时,直径大,结构大,辊数少,打墨线数少,影响匀度。
影响胶印油墨传递以及转移的因素胶印油墨因素印刷过程,是油墨的传递和转移的过程。
怎样才能使油墨按生产工艺的需要正确地进行转印?影响油墨传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该如何匹配?一、胶印油墨的传递1、从墨斗到墨斗辊的传递。
墨斗中的油墨与墨斗辊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才能使油墨均匀地被墨斗传出。
这主要取决于油墨的流变性能:触变性不能太大,屈服值不能太高,粘度不能太小,丝头不能太短,流变性要好等。
如果墨斗中的油墨屈服值高,粘性小,其下墨性就差,因为它缺乏对墨斗辊所必须的粘附能力,所以就必须时常掏墨斗,才能保证油墨和墨斗辊之间良好的接触,不然就会因油墨与墨斗辊逐渐脱离接触而造成印刷品的前深后淡。
另外还要注意墨斗中油墨的储量,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力求下墨均匀一致。
2、从墨斗辊到墨辊的传递。
由于胶印机墨斗辊是间歇转动,所以由墨斗辊输出的油墨总是弧形带状的墨条,其墨条的宽度可以调节。
在印刷过程中,薄墨层、宽墨条的传递方式,要比厚墨层、窄墨条的传递方式好,能使油墨尽快地被打匀。
油墨从墨斗辊传递到墨辊后,经数根匀墨辊在数秒钟之内频繁地挤压、剪切、拉伸、断裂的作用,能否迅速被打均匀,还要取决于匀墨辊的根数以及直径是否互为质数,传墨路线是否合理,水墨是否平衡,墨辊表面吸附力是否良好。
胶印机输墨装置,大都是长墨路装置,是用十多根墨辊完成对油墨的传递。
另外着墨辊的径向跳动和串墨辊的轴向串动,都会使油墨受到一定的径向和轴向的剪切应力作用。
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经墨辊的挤压,会放出很多热量,使油墨温度上升,如车间温度为25时,机器连续运转半小时后,墨辊上的油墨温度将达到40~50。
3、从着墨辊到印版的传递。
胶印印刷时,先由着水辊润湿印版,然后再由着墨辊和印版全面接触,向印版的图文部分供墨。
一般印版水膜为1mm时,就能阻挡着墨辊上油墨在空白部分着墨。
如果印版空白部分水膜过薄,就会上脏,水膜过厚,油墨乳化就会过量。
所以供水过大会损害着墨辊向印版图文部分传递油墨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水墨平衡。
胶印油墨的传输与转移之油墨的叠印
•油墨的叠印
在彩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油墨膜层上的附着,叫做油墨的叠印,也叫油墨的乘载转移,彩色印刷品上的颜色,一般是通过面积大小不同的黄、品红、青、黑等色的网点叠合或并列而呈现的。
因此,印刷品的色彩再现效果,不仅牵涉到油墨的光学性质。
而且也与油墨叠印的先后和油墨叠印的多少有关。
1.叠印率及其测定
叠印率,也叫油墨的受墨力,是度量油墨叠印程度的物理量。
叠印率的数值越高,叠印效果越好。
叠印率可以通过测定各色油墨的密度和油墨叠印的密度值来计算。
在研究油墨叠印现象时,常把第二色油墨在第一色油墨膜层上的叠印做为讨论的重点。
彩色印刷品的颜色,一般由黄(Y),品红(M),青(C)三色油墨中的两色或三色叠印而成。
测定某一单色油墨的密度时,利用减色法原理在密度计中安装一只滤色片,滤色片的颜色通常和所测油墨的颜色成补色。
如,测黄油墨的密度用蓝滤色片,测品红油墨的密度用绿滤色片,测青油墨的密度用红滤色片。
2.单色胶印机的油墨叠印
先印的油墨固着在承印物上接近干燥时,后一色油墨才印刷并附于其上,称之为干式印刷,单色胶印机的油墨叠印是以湿压干的方式进行的,属于干式印刷。
承印物上附着上油墨以后,表面原有的性质因被油墨复盖而改变,墨膜表面性质就成了影响油墨叠印的主要因素。
对于单色胶印机的油墨叠印来说,如果第一色油墨的黏性大于第二色油墨的黏性,第二色油墨能够很好地附着在第一色墨膜上。
叠印效果良好。
相反,如果第二色油墨的黏性大于第一色油墨的粘性,第二色油墨不仅不能在第一色墨膜上很好地附着。
而且还会把第一色油墨带走,叠印便无法实现。
可见,油墨的粘性对于油墨的叠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干式印刷中,若两色油墨的印刷间隔控制不当,先印的油墨已经干燥后才印后一色油墨,则因干燥的墨膜已失去了粘性,墨层的油墨很难附着上面,这便造成了所谓的"油墨晶化",现象。
为了防止油墨晶化现象的发生,第一色油墨不宜加放燥油,有时为延缓油墨的干燥,还需要在油墨中添加抑制油墨干燥的助剂。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为使单色胶印机油墨叠印顺利进行,必须使先印的油墨层具有两个特性:
(1)保持一定的粘性,和后印的油墨的粘着力要大于后印油墨的内聚力。
(2)保持一定的润湿性,能被后印的油墨润湿而相互附着。
3.多色胶印机油墨叠印
使用多色胶印机印刷时,每色之间的印刷间隔极短,前面印刷的油墨在几分之一秒内就需要叠印新墨,先印的油墨来不及干燥,后一色油墨就要往上叠印,墨膜在湿的状态下相互附着,故称之为湿式印刷。
油墨的叠印是以湿压湿的方式进行的。
干式印刷中,后印的油墨是向已经固着并逐渐干燥的先印的油墨上转移,后印的油墨在墨膜的中间分离,即一半转移到前一色墨膜上,另一半仍留在橡皮布滚筒表面。
湿式叠印则不然,后一色油墨一般是在两色油墨叠合的墨膜中间分裂,少部分转移到前一色湿的墨膜上,大部分仍然留在橡皮布滚筒表面。
显然,湿式印刷的油墨叠印率比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率低,油墨转移情况远不如干式印刷的转移情况好,叠印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较复杂,影响油墨叠印率的因素也较多,具体的讲,影响多色胶印机油墨叠印最主要的因素是油墨的粘度、密度与明度。
下面以四色胶印机所用油墨为例详细讨论之。
油墨的黏度,对湿式印刷的叠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油墨的黏度大,则黏性亦大,所以,墨层表现出较大的内聚力。
如果先印的油墨的黏度比后印的油墨的黏度低,后印的油墨会依懒自身的内聚力,把先印的油墨剥走,产生逆叠印。
这样湿式印刷无法进行,因此,四色胶印机使用的油墨,应该按照各机组滚筒的顺序,使油墨的黏度逐渐降低,对于黄、品红、青、黑来说,其黏度关系为:黑>青>品红>黄。
油墨的密度和墨膜的厚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随着密度值的增大,墨膜厚度也逐渐的减少。
对于湿式印刷来说,把墨膜厚度较大的油墨放在后色序印刷,叠印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