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0
神奈川现象
菌株在含高盐的人O型血或兔血以及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我萋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的现象副溶血性弧菌在普通血平板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
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以及D-甘露醇作为碳源的我萋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
引发菌种及预防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
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
近年来由于海鲜空运,内地城市病例也渐增多。
副溶血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
本菌嗜盐畏酸。
最适宜的培养基:温度为37℃,含盐3%一3.5%,pH值为7.4—8.5。
本菌对酸较敏感,当pH6以下即不能生长,在普通食醋中l一3min即死亡。
在3%一3.5%含盐水中繁殖迅速,每8~9min为一周期。
对高温抵抗力小,56℃时5 10min即可死亡。
本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预防措施包括: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副溶血性弧菌编号 名称北京华越洋生物NRR00440 副溶血性弧菌基本信息:名称:副溶血性弧菌规格:300ul甘油菌储存温度:-‐80℃基因组:副溶血性弧菌简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在对该菌进行培养的最适宜的培养基:温度为30℃—37℃,含盐2.5%—3%(若盐浓度低于0.5%则不生长),pH 值为8.0—8.5。
操作说明: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
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冻管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株复溶: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管中。
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
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细菌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24-‐48h,真菌在23-‐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株传代: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慢释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注意事项:1、菌种活化前,将冷冻管保存在低温、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长时间室温下放置会导致菌种衰退;2、冷冻管开封、冻干粉复溶、菌株恢复培养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一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部分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4、苛养菌的培养需采用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敬请正确选择,不清楚时来电询问;5、某些厌氧菌的培养,自开封到接种完成,均需以无氧气体充填,以保持厌氧状态;培养过程中亦要保持厌氧状态;6、某些菌种,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要5-‐10%CO2 促进生长;7、如发现冷冻管盖松动、复溶液浑浊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对应产品。
副溶血弧菌的活化条件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细菌,必须在含盐%-8%的环境中才能生长,且最适宜的生长盐浓度为2%-4%。
这种细菌无法在无盐的培养基上生长,在含盐
浓度过高(10%以上)的培养基上也无法生长。
副溶血弧菌能在温度为5-44℃的范围内生长,但最佳的生长温度为30-35℃,当温度低于40℃时停止生长。
此外,该细菌适宜的pH值为,其中
最为适宜,在pH低于6的酸性条件下生长不佳。
副溶血弧菌对酸敏感,在食醋中3分钟即可死亡。
该菌不耐热,当温度达到56℃时,5分钟内即可死亡,90℃时,1分钟内即可失去活性。
在低温环境中,副溶血弧菌容易死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副溶血弧菌的文献资料或咨询微生物学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