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0
浅谈副溶血性弧菌摘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又称为嗜盐性细菌。
该菌广泛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贝虾蟹等海产品中,其特点是必须在有盐份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
污染了大量副溶血性弧菌而又未经良好加工处理的海产品被人类食用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本文综述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理学特性,来源,中毒特点,检测,预防措施等概况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品中毒;食品安全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又称为嗜盐性细菌。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贝虾蟹等海产品中,其特点是必须在有盐份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故其在含盐量高的培养基上(2%-5%)生长良好,但在无盐的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因此被称为嗜盐性弧菌。
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
污染了大量该菌而又未经良好加工处理的海产品被人类食用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2010年爆发的对虾“偷死病”就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一、生物学特性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态弧状杆菌。
其菌体呈弧状、杆状、或丝状,无芽孢且无荚膜。
大多数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单端鞭毛、能运动。
此菌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不分解蔗糖,但能在不产气及不产生硫化氢的情况下分解葡萄糖而产酸等生化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为一嗜盐性细菌,必须在含盐0.5%-8%的环境中方可生长,尤以含盐量在2%-4%的情况下最佳。
故其在无盐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含盐浓度过高(10%以上) 的培养基上也无法生长。
副溶血性弧菌能够在温度为5-44℃范围内生长,但以30-35℃为最佳,当温度低于40℃时则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pH 为7.5-8.5,以pH7.7为最佳,在pH 低于6 的酸性条件下则生长不佳。
副溶血霍乱弧菌标准操作规程1. 概述副溶血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嗜盐性弧菌。
2. 标本类型粪便标本。
3. 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
3.2 培养特性在TCBS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绿色的菌落。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阳性;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和蔗糖;吲哚、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均阳性,在不含氯化纳和含10%氯化纳胨水中不生长。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属特征在TCBS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绿色的菌落,在不含氯化纳和含7%氯化纳胨水中生长;葡萄糖O/F 发酵型,不发酵蔗糖;动力、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
3.4.2 与溶藻弧菌的鉴别副溶血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不发酵蔗糖呈绿色的菌落,VP试验阴性;溶藻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发酵蔗糖呈黄色的菌落,VP试验阳性。
3.4.3 与河弧菌副溶血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不发酵蔗糖呈绿色的菌落,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河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发酵蔗糖呈黄色的菌落,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3.5 操作步骤3.5.1 在pH9.0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6-8小时后转种TCBS琼脂平板。
3.5.2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5.3 从TCBS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 质量控制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生长最适氯化纳浓度为 3.5%,在无盐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最适PH值为7.7-8.0,在普通培养基上增加氯化纳的浓度,以利于细菌生长。
7. 临床意义副溶血弧菌常在近海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可引起胃肠炎。
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痉挛、低热和寒颤,腹泻为水样便。
偶尔血便,2-3日潜伏期,偶尔有个别死亡的病例,也可引起伤口、眼睛和耳朵感染。
8.鉴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