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26 KB
- 文档页数:2
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股市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上证指数是中国股市的代表性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变量对于股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了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GDP、CPI和PMI。
GDP是国民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CPI代表消费价格水平的指标,PMI则是工业增长的关键指标。
这三个指标被认为是影响股市的重要经济指标,在股市分析中被广泛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GDP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GDP与上证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这也说明了经济增长会带来股市上涨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上证指数的涨跌幅度较大,所以我们通过回归分析来探究影响的显著性。
结果显示,当GDP增长1%时,上证指数也会在短期内上涨0.14%,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其次,我们来看CPI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CPI代表着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股市的状况。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CPI与上证指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说明通货膨胀会导致股市下跌。
由于CPI与上证指数的数据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也为我们进行了回归分析提供了一定的难度。
结果显示,CPI增长1%时,上证指数会在短期内下跌0.36%,影响显著性较强。
最后,我们来看PMI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PMI代表了工业生产水平。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PMI与上证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这也证明了工业增长会带来股市上涨的可能性。
由于PMI与上证指数的数据也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样会使得我们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小心谨慎。
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当PMI增长1%时,上证指数会在短期内上涨0.20%,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总的来说,本次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的影响是很复杂而不确定的。
GDP增长可能会带来上涨,但影响显著性较弱;CPI增长可能会导致下跌,但影响显著性较强;PMI增长可能会带来上涨,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一、CPI的概念: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CPI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二、影响CPI的因素:1、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增货币的发放速度。
新增货币的发放速度,决定物价变化的速度。
社会商品的总体物价水平,由货币发行量决定。
几乎所有的通货膨胀上涨现象,都是由于滥发货币导致的。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发行的货币膨胀了,过多了。
滥发货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政府缺钱,通过发行货币获得收入。
发行货币是政府获得收入的一个来源,在非常时期,占主要位置。
CPI波动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的数据检验沙国【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3【摘要】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安徽省CPI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计量方法,实证表明虽然我省CPI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短期波动关系,但长期两者之间较稳定均衡,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This paper appli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econometrics to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PI and economy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According to Granger’s causality test an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asurement method,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province’s CPI and entity economy have a fluctuant relation in a short term,there exists a stable equilibrium and a one-way cause-resul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long term.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some suggestions will be presented at last in the paper.【总页数】3页(P86-88)【作者】沙国【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相关文献】1.内生增长框架下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基于浙江省1985~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金雪军;郑明海2.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r——基于时序数据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J], 张竞雪3.西部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西部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 [J], 雷恒;李睆玲4.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数据的分析与检验 [J], 刘姗5.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杠杆、金融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丽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一、CPI的定义和统计方法二、CP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CPI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四、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五、CPI的经验预测方法一、CPI的定义和统计方法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变化情况。
CPI的统计方法是通过调查一定数量的家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及其比重,得出一个权重平均数。
二、CP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的增长会带来物价上涨,而CPI的变动也反映了经济的增长情况。
通俗来说,经济增长会导致需求增加,进而促使供需不平衡,价格上涨,反之则价格下跌。
从长期来看,CPI变动和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三、CPI与货币政策的关系CPI与货币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实施时,会影响货币供给及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与物价。
货币紧缩政策会减少货币供应,促使产业的经济活动减弱,价格回落,而货币宽松政策则会加快经济增长,从而促进物价上涨。
同时CPI的变化也反馈到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四、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PI作为评估物价变化的指标,是通货膨胀的一个体现。
CPI的增长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通货膨胀就会变得严重。
从长期来看,CPI和通货膨胀呈现了密切的关系。
五、CPI的经验预测方法CPI预测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CPI水平。
其中有很多方法,如趋势分析法、季节性模型等,但最为常见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法。
通过时间序列的方法,可以利用过去的CPI数据,对未来的CPI进行预测。
五个案例分析:1、2019年CPI出现明显起伏波动的原因是什么?2019年CPI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涨幅较为稳定,而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起伏。
从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一季度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是CPI出现明显起伏波动的因素之一,其次是油价上涨与工业品价格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加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等因素,导致CPI同比涨幅出现明显波动。
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一、CPI指数概述二、CPI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三、CPI指数变化的原因分析四、对策建议五、案例分析【一、CPI指数概述】CPI指数是一种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即消费者物价指数。
它以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为基准,来反映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
CPI指数主要包括日常用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
它是衡量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当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是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CPI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CPI指数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宏观调控、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1、货币政策影响CPI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果CPI指数过高,表明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此时央行要加强管控,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收市场上的过剩流动性,抑制信贷膨胀和投机性资本流入,助力国内经济平稳增长。
反之,当CPI指数较低时,央行可以采取适度宽松政策,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宏观调控影响CPI指数是反映宏观经济操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央行和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监测与预测,通过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3、社会稳定影响高通货膨胀率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信心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失衡、财富分配不平等等社会不良行为的上升,降低经济增长水平。
因此,CPI指数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CPI指数变化的原因分析】1、商品价格变化商品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原因,商品价格上涨会致使CPI指数整体上涨,商品价格下跌会使CPI指数小幅度下跌。
2、生产成本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如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的上涨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报价上涨,引发价格逐渐上升。
3、政策调控变化政府的货币政策对CPI指数的变化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我国GDP对CPI的影响研究GDP是评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的重要指标,CPI则衡量物价涨跌的指数。
本文将探讨我国GDP对CPI的影响。
首先,我国GDP的高速增长对CPI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0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引发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无法跟上经济增长的部门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例如,房地产、食品等行业,经济增长的迅速发展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使其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这进一步推高了CPI。
其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GDP和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我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对GDP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对CPI产生了影响。
例如,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会影响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收入。
如果出现经济过热,政府可能会通过提高利率、简化货币供应、增加资本要求等方式来控制经济增长率。
这些措施虽然对GDP的增长产生了影响,但对CPI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此外,GDP和CPI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经济增长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同步增加,因此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而这又会加剧通货膨胀的情况。
另一方面,为了稳控物价,政府也可能会通过控制通货膨胀,使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又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率的降低。
GDP和CPI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地相互制约的。
综上所述,GDP和CPI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物价的上涨,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GDP和CPI产生影响,而GDP和CPI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平衡GDP和CPI的关系,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价格稳定。
从CPI浮动看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策略一、前言CPI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物价水平的走势和通胀压力的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PI的浮动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控指标。
因此,本文将从CPI浮动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策略。
二、CPI浮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 CPl浮动对CPI市场的影响CPI浮动通常来说是在一定的时间内,CPI上涨或下跌的变化,直接左右着经济市场的供求状况。
CPI上涨,会导致物价上升,市场供应减少,对消费者购买的能力和信心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的需求降低。
反之,CPI下跌,会导致物价下降,市场供应增加,对消费者购买的能力和信心造成正面的影响,从而提高市场的需求。
2. CPl浮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CPI浮动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结构合理的CPI涨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而CPI过快上涨则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经济增长率,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策略1. 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货币政策通常是调控CPI浮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通货膨胀的控制。
当CPI上涨时,更加谨慎地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等等。
CPI下降时,采取相反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者消费。
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CPI上涨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缺乏科技支持和创新,CPI上涨的情况就会变得更为严重。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的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降低CPI和提高经济增长的目的。
3. 强化市场监管手段市场监管机构应督促商家践行价格自由、自主定价的原则,主动控制价格波动,从而实现对市场的调节,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价格波动对市场信心的打击。
4. 加强对外贸易的监测外贸的发展速度对于货币政策和货币供求的影响较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是不容忽视。
针对不同的外部因素,及时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策略,避免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过大影响。
以CPI角度对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摘要CPI(Consumer P rice I 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应当看到群众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
到2020年,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即人均GDP)将和拉丁美洲、土耳其及马来西亚目前的水平大致相当。
关键词:宏观经济;分析;CPI;目录第一章分析方法 (1)1.1 货币分析 (1)1.2 财政税收分析 (1)1.3 就业分析 (1)第二章 CPI对宏观经济影响 (2)2.1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2)2.2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3)2.3 分析 (4)第三章总结 (6)第一章分析方法分析宏观经济是从理解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是一个总量和速度的问题,其标准必须明确。
较快的增长速度、稳定的币值、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是理想的发展状态,它是人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和中国改革的目标之一。
分析中国经济需注意:①抛开左右两派的极端观点;②假设统计数据是真实的或者能够保持分析数据的连续性与可比性;③不能生搬硬套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方法;④见微知著,注意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相对经济增长,可将经济指标划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
其前提是承认经济存在周期波动,依据不同指标体现的时机和发挥作用的不同时间点所做的划分。
对不同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可得出不同结论。
1.1 货币分析纵观当代的经济理论,多采用货币分析的分析方法。
在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各项货币指标是相对真实的,货币供应量Ml、M2、信贷增量及总量、社会融资总量等指标反映了宏观经济层面的宽松程度以及与历年相比的发展环境,市场利率、信贷结构反映了政策导向与行业变化情况。
从CPI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第一篇:从CPI分析中国经济形势从CPI分析中国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
(来源:中国统计局2010经济运行数据)一.对居民来讲,虽然CPI是温和上涨,但具体到农产品副食品等基本消费品上,CPI的高增长是明显的,对于居民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另外伴随着CPI的高增长的高通胀的到来,使居民的资产不断缩水,生活压力更大,而收入的增长并不明显,因此生活面对的问题很多,人民有不满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个人来讲,在高通胀负利率的情况,个人理财的作用特别重要,要尽可能的使自己手中的资产保证增值,不要一味将钱放入银行,有一定实力的可以投资股市,另外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的投资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对企业来讲,CPI的高涨,反应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很大,国家已经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那么就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随着过热的经济被打压,企业的生存和效益也面临巨大的困难。
作为企业要认识到,国家的调控是有针对性的,重点打压的是房地产或者高污染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必然的,政府也必然会鼓励支持创新,在政策上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和领导者,应该转型,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合理规避风险,才能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对国家来讲,调控CPI过快增长,应对全面通胀危险是势在必行的,由于经济周期和过去几年中国过多投资的影响,通胀,物价上涨是一种自然的趋势,适度通胀对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可是过度通胀又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所以必须调控经济,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之间关系实证分析熊伟(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该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GDP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演进。
同时针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发行量;M2;CPI;GDP关键词:货币发行量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者必然的联系。
从理论方面有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费雪)、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都已经充分的论证了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同时西方国家的很多学者也对它们之间相关性做了很多实证研究,都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就我国而言西方的理论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呢?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人民银行网站与统计年鉴)来说明其中的共性和特性。
1.我国货币发行量与CPI和GDP的关系的实证分析1.1货币供给与GDP的关系。
1979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运行对金融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货币总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又绝非存在着等比关系。
在改革过程中,货币增长的幅度相当大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例如:1986年和1990年和2003年,虽然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分别为23.3%、28.1%、20%,但经济增长率不高,至于对货币供给加以控制而经济增长仍然旺盛的情况也不罕见,例如2004年,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要贯彻适度紧缩意向的短暂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1.2货币供给与物价变动的关系1.2.1信贷扩张是产生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当货币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量,在缺乏价格结构调整机制和回笼货币的有效手段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情况下,多余的货币经过一段时滞后,就会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因此,物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信贷过于扩张,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
摘要:基于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关系的理论基础,侧重于从实证角度,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解析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长期相关关系,长期来看CPI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决定财政政策;在短期来看,CPI指数属于滞后指标,只能用来反映之前的宏观经济状况。
因此基于CPI指数的正确性及它对宏观经济的反应程度,采取合理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CPI指数;宏观经济;协整分析;平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1CPI指数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1.1 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协整分析在分析中,经济增长变量采用“全国生产总值(GDP)” 来度量。
1978-2008年,全国生产总值(GDP)和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并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引起的不利的影响,我们将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对lnGDP和lnCPI序列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变量lnGDP和lnCPI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表明lnGDP和lnCPI是一阶单整序列。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EG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用OLS法对原数列进行协整回归,发现存在自相关,对模型进行自相关处理后最终得到的协整方程为:LnC=1.419422+0.3924lnG+[ar(1)= 1.424909,ar(2)=-0.521498](1) Dependent Variable: LNC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4/22/10 Time: 15:28Sample(adjusted): 1980 2008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100 iterationsBackcast: 1979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的拟合度较高,能以99.86%的概率保证程度来解释原始序列的波动,说明整个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F检验通过1%的显著性,证明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解释力度很强,并且通过了自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
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作者:李体康贺亚楠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6期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CPI的概念及作用,对正确认识CPI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回归分析以CPI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短期预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M1GDP增长率引言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连续32个月以来的新高。
由于CPI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CPI的不断攀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 CPI的概念及作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
CPI最早起源于美国,后逐渐被发达国家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提出了核心CPI的概念,它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
但是,目前我国对核心CPI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CPI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首先,CPI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映现实生活,人们对于CPI的涨跌有着切身的感受,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它不仅可以反映通货膨胀情况,而且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和对人们实际工资的影响;第三,对国民经济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经济增长数量,需要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价格指数对GDP进行核算,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
2004级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关于CPI的实证研究姓名数据分析钟国生40421099 论文写作张涵宇40421098数据搜寻杨剑超40421097 专业金融工程授课教师李南成2007-6-23关于CPI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试从影响CPI指数的外因M2、PPI和农副产品购进价格指数等对CPI涨幅的传导时滞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比较相关线性回归方程后,建立合理的CPI涨幅预测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是根据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和衡量社会通涨或通缩水平的重要指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都很关注这一指标,CPI涨幅理所当然的成为管理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调控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研究和预测CPI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CPI指标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内因方面即由组成CPI指标的八大权重对其进行解释;其二是外因方面即从影响CPI指标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农副产品购进价格指数等入手分析和预测CPI指标。
因为影响CPI的宏观经济变量很多,并且包括CPI本身在内的这些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共线性的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变量比较困难,本文尽量缩小解释变量的范围,用计量经济建模工具Eviews软件对影响CPI指标的M2、PPI和农副产品购进价格指数及其影响时滞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从而对现行CPI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释CPI指标,而是重在对影响CPI指标的外部因素M2、PPI和农副产品购进价格指数及其影响时滞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CPI的多元回归分析本模型采用自变量的月度同比数据对CPI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用数据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60个样本数据。
(一)相关自变量的选择按照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主义学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速度与价格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M1、M2增长率是影响CPI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其中M2对CPI的相关性要强于M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变化,但是由货币供应量M2传导至CPI价格指数有个时滞,时滞的长短视经济体制及国情而定,受到银行存款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时间影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论文:关于我国CP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预测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cpi的概念及作用,对正确认识cpi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回归分析以cpi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短期预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m1gdp增长率引言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3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连续32个月以来的新高。
由于cpi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cpi的不断攀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 cpi的概念及作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
cpi 最早起源于美国,后逐渐被发达国家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编制的一种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j.gordon)提出了核心cpi的概念,它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
但是,目前我国对核心cpi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cpi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首先,cpi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映现实生活,人们对于cpi的涨跌有着切身的感受,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它不仅可以反映通货膨胀情况,而且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和对人们实际工资的影响;第三,对国民经济核算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经济增长数量,需要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价格指数对gdp进行核算,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
透彻国内CPI与宏观经济一、CPI的概念与作用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居民购买一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
它不仅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调整工资、评估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CPI的构成、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透彻分析。
二、CPI构成及其变动CPI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等七大类。
这七大类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CPI指数的变化。
CPI的变动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物价质量的变化、政策变化、经济形势变化等。
在月度CPI变化中,物价质量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CPI的影响因素CPI的变化除了受到商品与服务价格的波动,还会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货币供求量变动货币供求量变动是CPI变化的间接原因。
货币供应过盛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过紧则进行调整。
2、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CPI的变化。
例如高速发展的居民收入和人口老龄化将推动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的价格上涨。
3、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也对CPI有很大影响。
一些调控政策,例如税收、政府支出、货币政策等,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CPI。
四、CPI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CPI的计算主要是通过统计抽样查询居民对每一类商品服务的支出以及价格的变化情况。
然而,CPI的计算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1、基期效应CPI是以某一个时点的消费品价格来衡量其他时间点价格的相对变化,因此基期的价格选择对计算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商品样本选择计算CPI中所采用的样本,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质量问题。
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样本价格的变化远高于同类商品的平均水平。
五、CPI数据分析CPI数据分析是对CPI变化趋势的了解与把握。
通常,对CPI 数据进行下列特征分析:1、CPI的绝对值CPI是供给与需求因素的综合反映,通过其变化趋势和全国平均价可掌握国家物价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