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2年第4期,总第17期)
- 格式:pdf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50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
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
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和2014年出版过七版,主要是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编者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五版的研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
序号中文刊名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 中国社会科学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 学术月刊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社会科学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江海学刊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6 文史哲17 学术研究18 江苏社会科学1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 社会科学研究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 社会科学战线2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 浙江社会科学26 江西社会科学27 南京社会科学28 天津社会科学29 学习与探索30 河北学刊3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3 学海34 江汉论坛3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7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甘肃社会科学39 浙江学刊40 人文杂志4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求索44 求是学刊45 贵州社会科学46 思想战线4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探索与争鸣49 广东社会科学50 中州学刊5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4 国外社会科学5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 东南学术5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9 山东社会科学60 东岳论丛61 云南社会科学6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4 河南社会科学6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 社会科学辑刊7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学术交流72 学术论坛7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学术界7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0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5 湖北社会科学8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2 北方论丛9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齐鲁学刊9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7 江淮论坛98 北京社会科学9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0 学习与实践101 天府新论10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03 湖南社会科学10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7 理论月刊108 学术探索10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0 社会科学家11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4 内蒙古社会科学115 兰州学刊116 高校理论战线(改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11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8 广西社会科学119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122 宁夏社会科学C91. 社会学1 社会学研究2 社会3 青年研究4 妇女研究论丛C95民族学1 民族研究2 广西民族研究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世界民族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黑龙江民族丛刊7 贵州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 青海民族研究11 西北民族研究1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回族研究D1,D3,D5,D7,D8. 国际政治2 东北亚论坛3 当代亚太4 外交评论5 现代国际关系6 国际观察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8 欧洲研究9 国际问题研究10 国际政治研究11 美国研究12 国外理论动态13 国际论坛17 太平洋学报D0,D2,D4,D6,A. 中国政治18 求实34 理论探索35 中国青年研究40 瞭望F1(除F12). 世界经济1 世界经济2 世界经济文汇3 世界经济研究4 国际经济评论5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8 亚太经济9 外国经济与管理F0,F12,F2(除F23,F27). 经济学,中国经济,经济管理(除会计,企业经济)F23(除F239). 会计(除审计)F3农业经济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 世界农业14 调研世界1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 林业经济问题17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4/F6(含F27,除F59) 工业经济/邮电通信经济(含企业经济,除旅游经济)F7贸易经济1 国际贸易问题2 国际贸易3 国际商务5 国际经贸探索7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商业研究9 国际经济合作10 国际商务研究1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改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15 对外经贸实务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2 国际金融研究G0/G21.文化理论/新闻事业1 新闻与传播研究2 国际新闻界G23. 出版事业G40/G57,G65. 教育学/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1 教育研究(北京)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 教育发展研究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5 比较教育研究6 教师教育研究7 教育与经济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9 教育学报10 全球教育展望11 外国教育研究12 中国教育学刊13 教育科学1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5 教育理论与实践16 现代教育管理17 教育探索18 教育学术月刊19 当代教育科学20 教育评论2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3 当代教育与文化24 电化教育研究25 中国电化教育G64. 高等教育1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 中国高教研究3 中国高等教育4 复旦教育论坛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6 江苏高教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8 现代大学教育9 高教探索10 大学教育科学11 高教发展与评估12 思想教育研究13 高校教育管理14 黑龙江高教研究15 中国大学教学G71/G79.职业技术教育/自学1 教育与职业2 中国特殊教育3 民族教育研究4 中国远程教育5 中国成人教育6 职业技术教育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职教论坛9 继续教育研究10 成人教育H0/H2.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1 中国语文2 世界汉语教学3 中国翻译4 当代语言学5 语言教学与研究6 语言科学7 汉语学报8 语文研究9 语言研究10 汉语学习11 语言文字应用12 方言13 上海翻译14 民族语文15 当代修辞学16 古汉语研究17 中国科技翻译H3/H9.外国语1 外语教学与研究2 外国语3 现代外语4 外语界5 外语教学6 外语学刊7 外语与外语教学8 中国外语9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 外语电化教学11 外语研究12 外国语文13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I(除I21/I29)文学(除中国文学作品)1 文学评论2 外国文学评论3 文学遗产4 当代作家评论5 文艺研究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外国文学研究9 南方文坛10 中国比较文学11 外国文学12 当代外国文学13 鲁迅研究月刊14 文艺理论与批评15 新文学史料16 民族文学研究17 当代文坛18 红楼梦学刊19 国外文学20 小说评论21 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改名为:文艺争鸣)22 上海文化23 中国文学研究24 现代中文学刊25 华文文学26 明清小说研究27 中国韵文学刊I21/I29.中国文学作品1 上海文学2 人民文学3 当代4 收获5 钟山6 芳草(小说月刊)7 十月8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9 花城10 中国作家11 民族文学12 诗刊13 解放军文艺14 小说界15 芙蓉16 小说月报(原创版)27 重庆大学学报29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3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3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3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45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4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50 中国工程科学5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53 应用科学学报62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669 高技术通讯75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76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78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84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8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9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9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95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98 科学技术与工程103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108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09 科技通报113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5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1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改名为:中国科技论文)117 燕山大学学报119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8 解放军医学杂志2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2 华北农学报4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6 江苏农业学报7 西北农业学报8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9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0 西南农业学报11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4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6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7 南方农业学报18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 新疆农业科学20 江苏农业科学2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2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4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6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8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9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0 河南农业科学31 浙江农业学报32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33 福建农业学报34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S2农业工程1 农业工程学报2 农业机械学报TQ2/TQ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精I21/I29.中国文学作品7 芳草(经典阅读)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世界汉语教学》教师评职称文章发表杂志简介《世界汉语教学》杂志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由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承办。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林焘教授、吕必松教授、陈亚川教授历任杂志主编或代主编,现任主编张博教授。
《世界汉语教学》以及时反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研究、教学研究、学习研究中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海内外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者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宗旨,以发表立意新颖、内容充实的学术文章为主,兼及学术评论与学术动态报道。
经过18年的发展,《世界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为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之一,是语言学和汉语研究者、汉语教师、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等的必备文献。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美国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 (LLBA)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设有“汉语研究”、“汉语教学研究”、“汉语学习研究”、“各地教学研究”和“学术评论”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291)句段的并列联结杨国文(310)论“当”“在”的语体差异——兼谈具时空、泛时空与超时空的语体属性王永娜[1];冯胜利[2,3](325)职业称谓“VP的”的特点及其使用动因分析马伟忠简讯(335)《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3届)征稿启事汉语研究(336)全称量化副词“净”的语义及使用限制张蕾(350)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李新良简讯(361)《世界汉语教学》“期刊文章写作讲习班”通知汉语习得研究(362)任务型口语课堂汉语学习者协商互动研究赵雷[1,2]简讯(376)第四届中国句法语义论坛征文通知汉语习得研究(377)语义协商的效用与话步构成——基于母语者和非母语者自然语言互动的个案研究王萍丽;李彦霖简讯(392)美国中文教师学会第二届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征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不断推进,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广大学习者们较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或問W AKUMON143No.16,(2009)pp.143-148 简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
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编:100083 电话 :82303689 E-mail: sjhyjx@ Address: No. 1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Tel: 86-10-82303689来稿须知 1. 投稿方式 请任选一种方式投稿:(1)网上投稿。
来稿请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寄电子本。
电子本投寄成功后,可不再寄送打印本。
(2)寄送纸本及电子文本。
打印本请寄至: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
电子文本请用国内通用文字处理软件,用电子邮件发送至:sjhyjx@ 。
2. 稿件内容和格式 整篇稿件相关部分的内容及其序次为:标题,作者,中文提要(限300字内),中文关键词(限 5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如需要),作者简介,通讯地址。
英文题目、作者(汉语拼音名或英文名)、英文提要(限100~200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以及作者姓名、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号请另页提供。
3.正文格式要求 正文中所有的标题均需独占一行,序号使用格式为:一级标题用汉字“一、二、……”,居中排列;二级标题用“1.1……”,三级标题用“1.1.1”,依此类推,均前空两汉字格,跟行文同。
例句编号采用(1)(2)……的形式编排,全文所有例句连续编号。
例句首行前空2字格,回行文字跟首行文字上下对齐。
注释用脚注。
4. 参考文献体例 行文中文献引用采用下列格式:冯胜利(2001:53)。
括注采用下列格式:(冯胜利,2001)。
多个文献之间用顿号隔开,如:(Smith, 1983、1991)。
多个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如(Leech, 1983;Smith, 1983)。
正文末所列参考文献应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正文所引文献必须列出。
中文参考文献在先,外文在后。
外文书名和外文论文首字母大写,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
或問W AKUMON143No.16,(2009)pp.143-148 简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
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创刊·季刊)2012年第4期目录汉语语法研究复数化事件及其进行体…………………………………………………………………王媛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张雪平现代汉语表示起始义的趋向补语“起来”和“起……来的关系…………………宋文辉从预设看两种类型的“(是)……的”句及其时体特征……………………………谢成名“好在”的演化过程与功能扩展……………………………………………………刘丞韵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周韧从贬抑性习语构式看构式化的机制…………………………………………………郑娟曼汉语词汇研究“X+N役事”致使词式的类型及其语义关联………………………………………孟凯“声音”义素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高增霞汉语习得研究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敏感度与效能感…………………俞玮奇普通话早期儿童“给”字句习得个案研究…………………………………………邹立志简讯《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出版第七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汉语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来稿须知《世界汉语教学》网络投稿系统开通《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4期论文摘要复数化事件及其进行体王媛南京大学文学院提要本文讨论了两类复数化事件:重复性语义解读造成的复数化事件和受名词论元的复数性特征的影响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以及它们用于进行体,跟“在”和“着”共现时的不同情况。
我们提出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的基本对立:片段重复可以构成一个整体的均质性事件,重复发生的每一个片段都具有相同的指称;事态重复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不同的指称,要么涉及到不同的参与对象,要么涉及到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
能够跟“着”共关键词复数化事件进行体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张雪平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提要“非现实”是和“现实”相对的一种情态范畴。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2年版)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学术月刊 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9.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版 10.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12.江海学刊 13.文史哲 1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5.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社会科学研究 18.学术研究 19.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天津社会科学 21.社会科学 22.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浙江社会科学 24.江苏社会科学 25.社会科学战线 2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7.浙江学刊 28.求是学刊 2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30.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1.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32.学习与探索 33.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34.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35.人文杂志 36.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南京社会科学 38.中州学刊 39.广东社会科学 40.东南学术 41.青海社会科学 42.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学海 44.江汉论坛 45.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7.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8.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9.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0.江西社会科学 51.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国外社会科学 53.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4.思想战线 55.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56.山东社会科学 57.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8.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9.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0.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1.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2.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5.学术界 66.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7.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8.探索与争鸣 69.烟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0.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1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3.学术论坛 7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5.东岳论丛 76.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社会科学辑刊 78.学术交流 79.河南社会科学 8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1.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83.云南社会科学84.北方论丛 85.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8.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东疆学刊 9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92.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4.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湖北社会科学96.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齐鲁学刊 98.高校理论战线 99.北京社会科学100.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1.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2.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3.贵州社会科学 10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社会科学家 1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湖南社会科学 1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2.学习与实践 113.内蒙古社会科学 114.广西社会科学 115.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天府新论 117.浙江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 118.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19.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0.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学报 3.心理科学 4.哲学动态 5.心理科学进展6.世界哲学 7.心理发展与教育 8.中国哲学史9.伦理学研究10.道德与文明 11.周易研究 12.现代哲学13.孔子研究B9 宗教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3.世界宗教文化 4.中国宗教 5.中国穆斯林 6.中国道教7.法音C8 统计学l.统计研究 2.数理统计与管理 3.中国统计 4.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青年研究4.妇女研究论丛C92 人口学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学刊4.人口与经济5.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1.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学报4.管理工程学报 5.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1.民族研究 2.广西民族研究 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世界民族5.黑龙江民族丛刊 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西北民族研究 8.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贵州民族研究 10.回族研究 11.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3.青海民族研究14.满族研究D1,D3,D5,D 7,D8国际政治1.世界经济与政治 2.现代国际关系 3.国际政治研究 4.欧洲研究 5.国际观察 6.外交评论 7.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8.美国研究 9.国际问题研究 10.当代亚太 11.国际论坛12.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西亚非洲 1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5.国外理论动态 16.日本学刊 17.东南亚研究 18.德国研究 19.东北亚论坛 20.阿拉伯世界研究 21.俄罗斯研究D0,D2, D4, D6,A中国政治1.中国行政管理 2.政治学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4.求是 5.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6.教学与研究7.国家行政学院学报8.马克思主义研究 9.公共管理学报 10.半月谈11.社会主义研究12.科学社会主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5.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6.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7.中共党史研究 18.理论与改革 19.新视野 20.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1.理论探讨 22.开放时代 23.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4.探索25.党的文献 26.行政论坛 27.求实 28.瞭望 29.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30.毛泽东思想研究3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32.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3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4.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35.中国青年研究 36.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37.理论学刊 38.理论导刊 39.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4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1.党史研究与教学 42.广东行政学院学报43.理论探索 44.学习论坛 45.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6.党建研究 47.理论月刊 48.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49.人民论坛D9 法律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商研究 4.法学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法律科学 8.中外法学 9.法学评论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比较法研究 12.法学家 13.环球法律评论14.法学杂志 15.法学论坛 16.当代法学 17.政治与法律 18.行政法学研究 19.中国刑事法杂志 20.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1.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2.河北法学 23.法律适用 24.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5.人民检察 26.知识产权 27.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8.清华法学第二编经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1.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4.经济学家 3.经济科学 5.经济评论 6.当代财经 7.财经科学8.经济管理 9.南开经济研究 10.当代经济科学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2.当代经济研究14.经济纵横 13.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5.现代财经 16.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社版 117.广东商学院学报 18.经济学 19.经济经纬 20.经济问题21.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2.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3.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F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6.外国经济与管理 4.世界经济研究 2.国际经济评论 5. 世界经济文汇 7.现代日本经济9.亚太经济 8.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F12,F2(除F23,F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管理世界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中国经济史研究 4.改革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7.自然资源学报 8.宏观经济研究 9.上海经济研究 10.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1.资源科学 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问题 15.经济问题探索 16.地域研究与开发 17.中国劳动 18.中国流通经济 19.现代经济探讨 2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2.运筹与管理 23.物流技术 24.经济研究参考 25.经济体制改革 26.消费经济 27.生态经济 28.开放导报 29.现代城市研究 30.开发研究31.宏观经济管理F23 会计 、审计 1.会计研究 2.财会月刊 3.中国注册会计师 4.会计之友 5.财会通讯.综合6.财务与会计 。
近十年《世界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情况综述摘要:2010年至2019年,《世界汉语教学》共发表10篇有关“汉字习得”的文章,其中有7篇与“汉字教学”相关。
这7篇文章分别从教材制定、教学策略探讨、偏误分析的角度对汉字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综述一、汉字习得研究分类我们以“汉字习得”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检索出相关硕士论文198篇,期刊127篇,国际会议18篇,博士论文16篇,国内会议8篇,学士辑刊1篇,共计730篇。
我们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述评、偏误分析、习得讨论、学习策略四个部分。
如:王骏(2011)从偏误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发展过程研究、学习者策略研究四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外国人习得汉字的研究现状。
肖奚强(2002)从部件的角度出发,将外国学生成系统的汉字偏误分为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加和减损、部件的变形三个部分。
荣丽华(2019)从笔画的角度出发,将非洲留学生在汉字动态书写过程中的偏误归纳为笔画方向偏误、笔画连断偏误两部分。
从共时的角度,发现该连而断的偏误率高于该断而连与笔画方向偏误;从历时的角度总结了汉字习得过程为未习得、部分习得、完全习得三个阶段,习得模式为同化、异化、适应三种。
李金兰(2003)从汉字教学和汉字识记两个方面剖析了留学生汉字习得的问题及原因。
认为在汉字识记时,逐个识记汉字会影响识记汉字效率的提高;要强调掌握字的形、音、义三要素的相互联系。
二、近十年《世界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相关研究简述我们对《世界汉语教学》从2010年至2019年第一期发表的有关“汉字习得”的1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
从时间上来看,2012年共发表3篇与汉字教学相关的研究,数量最多。
从数量上来看,对汉字教学进行讨论的共有7篇文章,从内容上看,以上7篇汉字教学相关文章的内容大致包括教学纲领指定与教材编写、教学策略、偏误分析三类。
教学纲领指定与教材编写类有2篇文章。
中文核心期刊和出版物的认定标准一、人文社会科学类二、三级期刊目录注:1、本附录人文社科类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参照了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
2、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每类排名第一的为人文社科类一级期刊。
3、人文社科类二级期刊的筛选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减去一级期刊后的1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4、人文社科类三级期刊的筛选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减去一级期刊后的3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二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5、各学科核心期刊入选名录按四舍五入办法录取。
6、不足5份核心期刊的学科,将排名第二的期刊定为三级期刊。
7、本附录中一、二、三级核心期刊的认定依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核心期刊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二、自然科学类二、三级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2、自然科学类二级期刊的筛选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的1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3、自然科学类三级期刊的筛选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的2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二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4、各学科核心期刊入选名录按四舍五入办法录取。
5、不足5份核心期刊的学科,将排名第一的期刊定为三级期刊。
6、本附录中二、三级核心期刊的认定依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核心期刊的变化每四年调整一次。
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名单(各类别不分先后;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排序)(一)社科类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长春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外文出版社学习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二)科技类电子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三)大学类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四)教育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五)古籍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黄山书社岳麓书社中华书局(六)少儿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七)美术类安徽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八)文艺类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权威期刊目录(2011年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术期刊认定办法为加强我校科研成果的管理,促进学术精品的产生,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现对学术期刊予以认定。
一、认定标准(一)权威期刊1.我校认定的一级、二级权威期刊(包括中、英文版)。
2.《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入选期刊论文以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30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视同一级权威期刊论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30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视同二级权威期刊论文。
3. 有限认定《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为我校二级权威期刊。
(二)核心期刊1. 人文社科类中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入选期刊;2. 理工科类中《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源期刊;3.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技术版);4. 未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和EI(工程索引)收录的具有正式刊号的国外、海外学术期刊。
(三)省级期刊未列入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范围,但具有正式刊号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二、认定说明(一)各种索引收录的论文必须是全文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综述类论文、学术性书评视同该级别期刊当中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一般性科普文章、研究介绍、译文等不予认定。
(三)同一刊物在多个期刊级别认定来源中重复出现时,采用高级别认定优先原则;同一刊物因学科交叉等因素,可能出现在多个学科中,以在某学科中的最高类别为其期刊类别。
(四)论文作者单位只统计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对SCI核心论文可确认同等贡献作者,但同等贡献作者按1/2篇统计;共同通讯作者按1/2篇统计。
学生第一、导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导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可视同为第一作者。
(五)我校将定期对权威期刊目录进行更新(2011年版权威期刊目录详见附件)。
“又”与“再”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作者:金春任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7期摘要: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章从时态意义和主观客观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又”与“再”的语义差别;在第二章从语法表现和否定搭配的角度分析了“又”与“再”的语法差别;第三章以上述的内容为基础进一步对“又”与“再”的各种偏误及二者的混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又”与“再”;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1第一章“又”与“再”的语义差异频率副词“又”与“再”是意义上很相近的词语,两者都含有重复义,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
但不能说完全一致,还有明显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态意义的差异1.1“又”的时态意义1.1.1“又”表示过去“又”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终结的重复,句中的时间词绝大部分都是表示过去的。
⑴例如:我们昨天又休息了。
他吃完后又吃了一碗。
1.1.2“又”表示将来“又”表示过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又”表示动作将要发生的重复。
⑵例如:(1)他又要来了。
(2)明天又来干什么?1.2“再”的时态意义“再”一般表示对将要发生的动作的重复,句中的时间词也大都是表示将来的。
⑶例如:(1)我们明天再休息。
(2)明天早上再说好不好?(老舍«赵子曰»)1.2.2“再”表示完成同样,副词“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的重复,(4)例如:他摸摸头,再摸摸鼻子,都没出血。
(扬振声«报复»)二、主客观意义的差异2.1“又”表客观意义副词“又”在使用时,主要出现在表示客观描述的句子里,说话人是处在一种客观的立场来发表意见的。
因此,我们称之为副词“又”表示客观意义。
例如:a.他又犯了错误。
b.他再犯了错误。
例中“犯错误”是一种客观性的描述,用表示主观性的“再”显然是错的。
2.2“再”表主观意义跟副词“又”相反,“再”主要用在表示说话人主观见解的句子里,含有“再”的句子一般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情的看法或者所持有的观点等。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关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你想了解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具体教学技巧及教案,欢迎阅读!一、借助情境,简简单单学发音。
“语音为口耳之学”。
学会汉语拼音首先必须学会恰当的拼字声母和韵母。
这47个拼音字母,音和形都各不相同,如果每个字母都回去跟学生详尽地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想必学生不快乐听到也看不懂。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创设情境,示范点传授,在“听到”“念”之中,鼓励孩子自学字母发音。
1.在语境中学会字母发音。
“两境”就是指我们所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境图”和“语境歌”①。
我们可以利用这“两境”,协助孩子架起生活口语和拼音自学之间的桥梁,使孩子凭借口语经验,创建起至字母符号与具体内容语音的联系,由自发性的自然口语发音向自觉的、可以辨别的标准字母发音转型。
例如:教学声母“b p m f”时,教师可以先使学生观测书上的情境图,说道说道图上的图画了谁,正在干什么?协助学生在脑海中找寻和字母发音相近的尚无口语经验。
然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鼓励孩子看看图背诵语境歌:“爸爸拎我爬到山坡,爬上山坡看看大佛。
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惜大佛不要捏”,同时带出声母“b pm f”,在情境图中有关的事物旁边出具。
说学生把广播的“播出”念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音,把爬到山坡的“坡”念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p”的音……利用“两境”,随心所欲带出字母发音,使学生真的字母平易近人、熟识、易学,同时迷人的情境图和语境歌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展开了美的熏陶。
2.在模仿中领悟发音要领。
情境图和语境歌带出了字母的发音,真正必须将字母的音读精确念妥当,还须要教师恰当的示范点和鼓励。
“说十遍不如做一遍。
”教师要重视示范发音,引导孩子认真地“看”――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仔细地“听”――听清字母的准确发音;大声地“读”――模仿教师,自己练读;积极地“说”――将发音要领简化、趣化为一句顺口溜或小儿歌,边说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