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
- 格式:pdf
- 大小:300.43 KB
- 文档页数:6
从“唐话课本五编”管窥唐通事的汉语教育日本江户时代的唐通事为中日贸易和商务交流服务,他们学习汉语使用的教科书多以写本形式存在。
本文以“唐话课本五编”的写本文献为研究对象,考察唐通事汉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汉语教育的具体实态。
标签:唐通事汉语教育唐话课本一、引言日本江户时代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长崎一地与中国及荷兰进行贸易。
因而在长崎,为中日贸易和商务交流而服务的唐通事应运而生,从1604年冯六被任命为唐通事开始①,直到1867年唐通事制度被废止,这一制度共存在了263年。
唐通事主要从事翻译和日常管理工作,他们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当地商务汉语教学的发展。
在江户和明治时期,不仅是唐通事要学习汉语,其他人也有学习汉语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大量专门的汉语教科书和工具书。
这些教科书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汉语教学和汉语的风貌,也给今天的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国内外对这一时期汉语教科书的整理和研究比较多。
教科书整理方面,在日本有六角恒广的《中国语教本类集成》(不二出版,1991年);在中国,张美兰主编的《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汇刊》(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收录50多种汉语教科书;李无未主编的《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江户明治编,中华书局,2015年)收录江户至明治末期汉语教科书及工具书文献134种。
研究方面,六角恒广的《近代日本の中国語教育》(1984)、《中国語教育史の研究》(1988)、《中国語教育史論考》(1989)、《中国語教学書誌》(1994)等是较早的专门研究。
在这些教科书中,江户时代长崎出身的汉语教育家冈岛冠山编的汉语教材“唐话五种”(《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语便用》《唐音雅俗语类》《经学字海便览》)向来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冈岛冠山名气大,更重要的是这套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性强,包罗万象,注重口语和实用,确实在早期的汉语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内关于这套教材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如鲁宝元、吴丽君编《日本汉语教育史研究——江户时代唐话五种》(外研社,2009年)一书收录了多篇论文,对这套教材进行了细致分析;闻广益《商务汉语教育的早期实践——谈日本江户时代唐通事教育的一大特点》(《人文丛刊》第七辑,2012年)对“唐话五种”的商务汉语教育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美兰《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纂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2期)也有相关内容涉及到这套教材。
仓石武四郎日记中的陈寅恪荣新江2011-12-21 16:49:01 来源:《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中华书局,2002年4月一、仓石武四郎及其中国学研究成果仓石武四郎(1897-1975)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尤其在战后以对汉语研究、汉语教育及辞典编纂的功绩而成为现代日本汉语研究的泰斗。
他对现代汉语教育的贡献成为日本中国学发展的重要推进力和具体成果,1974年被授予日本朝日文化奖。
但是,语言的工具性往往使人们忽视其学术史、思想史的意义。
随着时年的推移,在日本,翻阅经典的《岩波中国语辞典》(岩波书店1963)虽然成为与中国交流的当然渠道,但在匆匆地寻找着中日词汇的对应义之际,人们已很少去注意到主编者的名字,更不用说在这种习以为常之中去体味仓石武四郎扬弃传统汉语训读法而使日本走上汉语学习康庄通衢的历史了。
在中国,仓石武四郎的名字除了出现在《岩波日中辞典》(商务印书馆1986)上外,更是罕为人知,作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者,其影响之不及引进新知者,似乎是中外交流史上的通例。
但日本汉语教育与中国学研究的发展壮大,在中日两国交往史上的现代意义,却是无法回避的。
理解和认识仓石武四郎这位在战后崛起的中国学研究前辈,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仓石武四郎于明治三十年(1897)出生在新潟县高田市,他的父亲仓石昌吉是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学生,典型的书香门第使他从小就喜欢日本与中国的古籍。
1921年,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支那文学科毕业。
同年,到中国江苏、浙江沿海进行考察,短期的中国之行使他对“训读”法与中国现代语之间的隔膜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因此成为他一生研究汉语教育、改革的契机。
虽然在那一年他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的特选公费生,但一年之后即中途退学,于1922年进入当时日本中国学的中心——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在狩野直喜、内藤虎次郎等日本中国学的奠基者指导下从事研究。
1926年,他担任了京都帝国大学讲师,1927年升任助教授,1928-1930年被日本文部省派往北京留学。
国外汉学研究国外汉学研究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对中国汉文化和汉字的研究。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
近代国外汉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在当时,随着欧洲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荷兰学者杨维格(Matteo Ricci)是最早的一批汉学研究者之一,他在公元1601年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利燕华字义》,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国外汉学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在18世纪,随着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宗教、哲学和历史。
一些重要的学者如马克思、韦伯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国外汉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汉字的解读和种类的分类,从而帮助西方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
另外,西方学者还对中国的历史、文学、古代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而在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国外汉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国外学者们对中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中文教育的普及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
在这个阶段,西方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的现代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中国学研究的视角也更加多元化。
不可否认,国外汉学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汉学研究,西方学者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也要承认国外汉学研究也有一些限制和争议。
其中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就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解读。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和偏见。
因此,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学术交流平台非常重要。
总之,国外汉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国外学者们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
或問W AKUMON143No.16,(2009)pp.143-148 简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
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委托项目
(原创版)
目录
1.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委托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2.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3.项目的执行和成果
4.项目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动作用
正文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致力于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和教学。
近年来,该学会委托了许多重要的项目,以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
这些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在于应对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需求的增长,以及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提升汉语教学的质量,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及加强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项目组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为汉语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此外,项目组还会编写和出版一系列教材和教学资源,供汉语教师使用。
项目的执行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项目组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负责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其次是项目的资金和资源保障,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项目的运营。
最后是项目的成果评价和反馈,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委托项目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汉语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第1页共1页。
世界汉语教育史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活力的语言之一,其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传承。
世界汉语教育史,是一部跨越时空、文化交融的壮丽篇章。
在古代,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汉语教育便已悄然展开。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人、使节们在交流中传播着汉语的知识。
特别是在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的学子前来学习。
当时的长安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各国留学生云集,他们在国子监等学府中接受系统的汉语教育,不仅学习语言文字,还深入了解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东亚地区,汉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
朝鲜半岛和日本很早就开始借鉴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制度。
朝鲜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将汉语和中国的经典著作带回本国,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全面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汉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之一,许多贵族子弟都以能熟练掌握汉语为荣。
他们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使得汉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
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宗教,开始学习汉语,并在中国开办学校,教授汉语和西方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文化侵略色彩。
进入 20 世纪,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汉语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与众多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在现代,汉语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为各国人民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这些学院不仅教授汉语的听说读写,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武术、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推动全球中文教育日本已办十三届汉语大赛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近日,2014年度日本“五星奖---中文比赛”暨第1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日本(九州)预选赛在北九州市立大学成功举办并顺利落下帷幕。
日本“五星奖---中文比赛”开始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由活跃在日本九州山口冲绳地区的中文教师组织---日本“五星奖”中国语教育推进会所主办。
经过这一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懈努力,该赛事的规模仍在不断发展扩大,在中日两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着良好的声誉。
今年前来参赛的选手人数与学校较之以往有一定的减少。
尽管如此,前来担当评委的老师和参赛的学生们,热情依然不减。
执委会---北九州市立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们表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无论对哪一方来说对方都不仅是想搬也搬不走的近邻,而且在文化方面还是同根同源的兄弟,从而坚信目前暂时笼罩在两国上空的阴云不会太长久,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增进中日两国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两国关系的明天一定会出现跨越东海的绚丽彩虹。
所以他们精神与信心倍增,力争将本届比赛办得更好。
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教育领事丁剑先生来到本届赛事现场,并为获奖人员颁发了奖状。
汉语热兴起全球做中文老师就业无忧汉语热更要发挥中国人的自身优势,在国内外全职或留学兼职教汉语:赚外快薪酬高,提升外语能力同时结交外国友人扩大交际圈。
在新加坡,汉语教师月收入1.5-3万元人民币;在美国,汉语教师年收入达到10万美元;在德国,汉语教师年收入7-10万欧元……,在国内做汉语教师也能月进万元。
据了解,想从事此行业,须取得相关资格证。
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是国家人保部和IPA国际认证协会联合颁发的: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此证书被160多个国家认可,具有权威性。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国际认证协会(简称IPA)是资质齐全的驻京国际认证机构。
是中国区唯一经美国国务院签印并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认证认可的国际认证协会,在中国更是获得了国家人保部、中国国家人才库、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权威认可在全国推行。
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顾第一篇: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顾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热点回发布时间:2010-9-[作者简介]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相关研究。
以下简要说明讨论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八个热点,讨论大致依据首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
(一)构建学科理论框架(一)构建学科理论框架根据一些文献,探讨构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框架的首次高峰期应当始于1984年。
其重要标志是当时几位著名语言学家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地位发表的意见。
王力1984年6月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朱德熙1984年11月说:“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
在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林焘1984年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门学问,是具有理论性的一门学问。
”另外,1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施光亨1994:34,刘2000:48)吕必松(1990:115—124)认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任务。
……提出了总体设计的理论”。
盛炎(1990)认为:“70年代末以前,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多注意教学法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技巧。
80年代初以来,冲破了…方法‟概念的束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全面地探索汉语教学问题,力图建立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体系。
”笔者以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收获有两点。
第一是确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
老一辈语言学家把对外汉语教学定位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表现出他们作为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在当时已经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有它不同于汉语语言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其不可替代性。
第二项是确立了吕必松提出的“四大教学环节”的学科建设框架。
四大教学环节的框架,是从我国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归纳、梳理出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教学论”。
《汉语札记》对世界汉语教学史的贡献*李真提要本文研究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札记》,介绍该书的基本情况,肯定其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该书作为第一部由西方人编写的完整的汉语综合教材,从习得者的角度尽力描写汉语的本质,强调学习汉语特点的重要性,总结了自己学习与研究汉语的经验,提出了实用的学习建议,为世界汉语教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关键词马若瑟《汉语札记》世界汉语教学史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 1666—1736)神父,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是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汉语语法学家(Harbsmeier, 1998:16),被誉为法国早期汉学三大家之一①,以其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汉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的代表作《汉语札记》(Notitia Linguae Sinicae)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专为欧洲人学习汉语而编著,是其在中国三十余年学习与研究汉语的经验总结。
方豪对此书大加赞誉,称其为“西人研究中国文字学之鼻祖”(方豪,1987:963)。
该书同时也“是一部最先将中国语言的性质与其构造,正确地传之于欧洲人的专书”(石田干之助,1941:109)。
《汉语札记》(后文简称《札记》)1728年成书于广州,1831年付梓出版。
目前拉丁文原写本存世两部,分别藏于法国巴黎王室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②。
1847年出版英译本。
全书分两大部分,口语部分介绍白话和常用文体,书面语部分介绍文言文和高雅文体。
行文共分四章:序言、第一编、第二编和第三编,第三编已全佚。
序言部分介绍了中国典籍、读书方法、中文字典、汉字构造、性质及音韵,还附录了谐音字表③。
第一编以初学者为对象,论述口语的语法原则和体例,重点分析了虚词,还列举了常用文体的修辞法及民间俗谚。
第二编帮助那些完成初级阶段汉语学习的学习者向高级阶段过渡,介绍书面语和高雅文体, 包括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修辞并辅以大量例文。
IPA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日语专业学生赴日本留学工作之佳选国内的就业形势每况愈下,在此情形下,作为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更要做好万分准备,这里就介绍了一些日语专业学生赴日工作留学的途径。
首先,日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语言只能作为一种工具,所以建议日语专业的学生们在学好本专业语言的同时,对自身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要有所思虑,也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可以选择进修对外汉语赴日从事中文老师的工作其实,日语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个更佳的选择——对外汉语老师。
近十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保持30%的年递增率。
汉语也伴随着中国的壮大而走向了世界,掀起了世界范围的“汉语热”,这直接引发了中华学子的“对外汉语热”。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崔希亮教授在“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学术演讲讨论会上说,“近些年,国际汉语教学发展迅速,相应的教师队伍跟不上,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这是目前国际汉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参加对外汉语培训,考IPA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对就业和拓宽交际圈都有很大的好处。
可以选择相关的语言学校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增加留日机会大学日语专业本科生,较之社会业余制学习,在学习时间上相对充裕,但由于一些辅助课程副科的加入及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日语水平与业余制相比较也高不了太多,由此在语言学校的过渡学习就必不可缺了。
期间学校会针对每个人的升学要求提供相应升学辅导,除了听力口语等方面将有大幅提升外,包括《研究计划书》写法、小论文及面试技巧等方面通常会给与一定的辅导。
语言学校过渡绝非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在浪费时间。
目前赴日留学中,选择该途径的学生占到大部分。
语言学校过渡对于考取日本顶级学校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亦可选择专升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报考日本大学对于一些专业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编入学”(专升本)过渡。
选择专升本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专升本1~2年过渡过程中,在专业知识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可考虑报考日本大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
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
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
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使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使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
”(《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
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
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
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
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
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
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
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研究课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研究课题一、引言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研究汉语教学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汉语教学的发展和交流。
在这个组织下,有许多硕果累累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涉及到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促进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课题1:汉语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在汉语教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直接法、交际法、情境法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评估其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影响,从而找出最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课题2:汉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汉语教学资源也呈现多样化和数字化的趋势。
研究者可以关注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优质的汉语教学资源,比如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
四、研究课题3:汉语教学评估与测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评估和测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研究者可以关注如何设计科学、公正的汉语教学评估和测试体系,以确保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全面、准确的评估。
也可以研究如何利用评估和测试结果指导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研究课题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目前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汉语教学实践的改进。
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总结和回顾,才能使汉语教学不断地朝着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向发展。
六、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汉语教学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汉语教学学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会利用学会的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研究课题中,努力为汉语教学的改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一、概述世界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国际化的学科,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的关注和参与。
他们在世界各地从事着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推动汉语国际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届青年学者名单记录了这些优秀学者的成就和贡献,也为后来者树立了学习榜样。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世界汉语教学位等级届青年学者名单,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的综述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是由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机构和学术组织联合评选产生的。
这个名单旨在表彰在汉语教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并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每位获奖学者都代表着世界汉语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对于推动汉语国际化、促进世界各国友好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汉语教学工作者,我对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的评选和发布十分关注。
这个名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各地汉语教学最新动态和成果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将优秀的汉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学习者。
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为推动世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总结与回顾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是对汉语教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肯定和表彰。
这个名单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汉语教学工作者的优秀成绩和学术水平,同时也为推动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我会继续密切关注这个名单的评选和发布,不断学习和探索,为世界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结束语世界汉语教学历届青年学者名单的发布,为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名汉语教学工作者,我会认真学习和借鉴优秀学者的成果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肖芮文
出版物刊名: 国际汉学
页码: 38-38页
主题词: 汉语教育 研究学会 汉语学习 研究中心 海外汉学 欧洲早期 亚洲文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汉语研究 日至
摘要:<正>2007年10月5日至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二届大会"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大阪关西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34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长张西平、日本关西大学校长河田悌一、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松浦章、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内田庆市在开幕式上致辞。
与会学者就欧洲早期的汉语课本、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研究、欧洲学术界的汉语观、日本韩国早期的汉语学习与研究等问题展开研讨。
北京。
我院教师参加“数位化时代下的汉语全球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10月19日至23日,由日本关西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共同举办的“数位化时代下的汉语全球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十届年会”在日本关西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法国、中国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开幕式上,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关西大学开放式亚洲研究中心(KU-ORAS) 主任内田庆市教授作了欢迎演讲。
他对关西大学及其开放式亚洲研究中心的古籍数字化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未来数据的开放使用提出了展望。
此外,来自哈佛大学东亚系的龙德教授(Donald Sturgeon)、大阪大学的田野村忠温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岳岚副教授(代表张西平教授)分别就“数字人文技术与汉学研究”、“历代文献中指称‘汉语’的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的三十年”等作了精彩的报告。
大会分组讨论中共有44位学者正式发言,并与参与大会的学者及青年学生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
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域内外汉语教育历史文献研究、区域与国别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汉学家及其著作研究、东西语言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历史语言学与开放式数据构建等等。
我院青年教师宋桔副教授一直深耕于国际汉语教育史、中西语言接触、早期西人的汉语研究等领域。
本次大会上,她做了题为《密迪乐的“北京官话音节表”:北京官话专一方案的实践》的发言,主要是在历史社会情况与同时代西人对于北京官话的具体描写与不同态度的背景下,比较了清代来华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1818~1895)与密迪乐(Thomas Taylor Meadows, 1815~1868)的北京官话拼写系统。
或問W AKUMON143No.16,(2009)pp.143-148 简讯“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移师日本关西大学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是2004年7月在澳门注册、以“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宗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现该学会拥有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波兰、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的会员近二百名,学会成立至今已召开两届学术年会,学会理事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
鉴于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抛点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经学会理事大会通过,2007年10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将注册地点更改为日本关西大学,学会在中国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日本大阪(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基地)两地分设秘书处,同时展开工作。
关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一)2004年7月,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应与会学者的要求,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会章程如下: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学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属国际性民间学术组织,会址在澳门。
第二条本会宗旨是:推动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建立汉语教育学科史并促进国外汉学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增进各国汉语教育领域及本领域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三条本会任务是根据上述宗旨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促进和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定期出版书籍和有关中国古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现当代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史研究、16—19世纪西方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近代各国汉语教育史研究、20世纪各国汉语教育研究以及汉语教育史方法论研究的资料和成果。
144或問第16号(2009)第二章会员第四条凡从事或热心于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并赞成本会章程的各国学者均可申请加入本会。
赞成本会章程、与本会的性质和宗旨有关的图书馆、出版社、书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也可申请加入本会,作为团体会员。
第五条凡申请入会者,由本人直接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简历及主要著作目录,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后,即为个人会员;凡申请作为团体会员的机构,须提前书面申请,说明该机构的业务性质和与本会有关的工作内容,经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后,即为团体会员。
第六条本会个人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均有权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参加本会举办的教师培训班,参加本会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免费获得本会出版的刊物和资料;并享受其他优惠待遇。
第七条本会会员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本会章程及其他规定,交纳会费,参加本会工作,支持本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第八条本会会员如违反本会章程,经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通过,即中止其会员资格。
连续两年不交纳会费者作为自动退会。
第三章会费第九条本会会费标准及交纳办法由常务理事会另定。
第十条本会会费收入用于本会活动、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出版、向会员邮寄本会资料。
第四章组织机构第十一条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
第十二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会长1人,副会长若干人,常务理事若干人,秘书长1人,组成常务理事会。
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均为义务职,任用3年。
第十三条本会实行差额选举,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本会理事会得聘请名誉会长和顾问若干人。
第十五条本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由秘书长、秘书、干事组成。
秘书长在会长领导下主持日常工作。
第五章例会第十六条本会每3年举行一次大型学术讨论会,并协助世界各地会员不定期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或地区性学术讨论会。
大型学术讨论会期间举行会员大会和理事会。
会员大会听取并讨论通过会长关于会务工作的报告,秘书长关于财务的报告,并进行改选理事、修改章程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学会145及其它重要事项。
大型学术讨论会、会员大会及理事会的召开,至少须在1年前发出通知。
第十七条本会常务理事会的召开由会长决定,但至少须在4个月以前发出通知。
第十八条学术讨论会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由当地会员组成会议组织委员会,或与其他友好组织联合组成会议组织委员会,负责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第十九条条大型学术讨论会的举行由理事会决定,专题学术讨论会和地区性学会的举行由常务理事会决定。
经半数以上常务理事同意,可提前或推迟举行各类学术讨论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
第六章经费第二十条举行学术讨论会的经费由会议组织委员会负责筹措。
第二十一条本会资料及成果的出版费用与邮费从会员交纳的会费中开支,不足部分由秘书处负责筹集。
第二十二条秘书处办公经费由秘书处负责筹措。
第二十三条本会经费收支由负责财务的秘书办理。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出席会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通过,方为有效。
(二)学会组织调整2007年10月6日在学会第二届年会期间召开的理事大会上,经参会全体理事通过,对学会的组织结构做如下调整:1.新的组织结构会长:张西平副会长:内田庆市,马西尼,孟柱亿郎宓谢秘书长:柳若梅,沈国威理事(排名不分先后):崔明芬,崔维孝,赖少英,李树森,戚印平,马西尼,张美兰,黄端铭,张卫东,李明,许光华,梁志桦,潘奇南,郑光,孟柱亿,沈国威,施光亨,鲁宝元,姚小平,续三义,阎国栋,鲁健骥,邹振环,李开,王若江,顾钧,李杨,张晓慧,汤开健,王幼敏,蔡剑锋,李文潮,丁超,叶青,游汝杰,柯彼德,白乐桑,吴伟克,叶农,崔永华,爱德华,保罗,汤翠兰,钟少华,吴丽君,李雪涛,赖少英。
会员:蔡剑锋,曹慧,曹学新,陈乃芳,陈乳燕,丛晓梅,崔永华,保罗,丁超,董海樱,董淑慧,耿146或問第16号(2009)升,顾卫星,顾钧,郭丽,韩经太,韩容洙,郝颖,何高济,何一微,胡百熙,黄端铭,金琮镐,鞠玉华,来静青,李开,李明,李申,李文潮,李扬,梁冬梅,梁志桦,刘继红,刘丽川,刘润芳,刘正文,刘士勤,梅若梅,鲁宝元,鲁健骥,马西尼,孟柱亿,内田庆市,潘奇南,朴兴洙,戚印平,千叶谦悟,钱婉约,沈国威,施光亨,施正宇,王若江,王晓澎,王幼敏,西山美智江,徐文堪,徐子亮,许光华,阎国栋,严娜,严绍汤,杨爱姣,杨慧玲,叶农,叶青,叶向阳,于捷,张方,张海英,张铠,张林涛,张美兰,张卫东,张西平,张晓慧,赵永新,郑光,朱凤,朱勇,邹振环,(以下粉色标记为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高田时雄,周振鹤,李真,盐山正纯,何群雄,西山美智江,竹越孝,钱乃荣,赵世举,小野文,梁凤清,阮星,钟少华,吴丽君,奥村佳代子,木津佑子,温云水。
2.学会的注册地点变更为日本大阪。
新注册的学会日常工作由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同时承担,在日本关西大学和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同设学会秘书处,日本秘书处负责学会的日常管理、组织等工作,与此相关的具体工作的筹措和落实则由中国秘书处承担。
3.学会日常资金筹措由日本秘书处负责,如学会每年一期的通讯的编辑等费用、学会活动的费用等。
学会通讯的编辑工作可由中国秘书处具体完成。
本次日本会议的论文集由日本秘书处编辑并负责出版。
4. 学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大致如下: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由会议承办方负责出版会议文集;学术将定期为会员的论文评奖,并将受奖情况记入学会档案;学会将主办“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丛书”,该丛书原则上为开放式,可随时纳入新书,但出版时应按内容、成系列地推出。
5. 学会通讯:北京秘书处在互联网上设立学会的网页,及时通过互联网通报学会活动。
学会每年编辑学会通讯一期,以便于会员之间增加了解和联系,沟通学术信息,促进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通讯的编辑由学会设在北京的秘书处负责,所需经费由学会提供,向所有会员发送电子版。
日本秘书处建立一个Mailing-List系统,使学会会员有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6.入会及会费凡对本会的学术内容感兴趣的学者通过互联网网页自动注册加入学会或参加学会活动自愿入会,本会不收取会费。
三、学会大事记(一)2004年7月2-5日,由澳门理工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在澳门召开了学会的首次大会——“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7月2-5日,在澳门召开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
这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澳门理工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学会147联合举办的,来自意大利、挪威、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十个国家和中国内地、澳门的八十多位专家,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发表七十多篇论文,围绕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代表特区政府向研讨会致贺。
他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在国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而世界汉语教育史的进一步研究,无疑将拓展这一领域,使该学科有了更为深厚、更为扎实的历史根基。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等著名学者也向研讨会发来贺辞。
他们指出,自古以来,汉语在亚洲地区即有广泛的影响,及至中西交通发达,文化沟通,外人学习汉语日益普遍。
特别是近年,汉语教育尤见昌盛,其发展历史及所积之经验,所逢遇之问题,极待阐发研究。
澳门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是西方汉学的发源地,也是西方人最早学习汉语的地方。
在澳门召开“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特别意义,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的成立将有助于各国汉语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文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于2005年在澳门出版。
(二)2005年7月30-31日,在“世界汉语大学”的“海外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设立了“海外汉语研究”分会场,在这次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大会。
2005年7月23-25日,国家汉办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二——“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14个国家的学者围绕海外汉学研究和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进入了深入的讨论,使外国(族)人学习、应用、研究汉语的历史的考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次研讨会上,有学者从现今欧洲所藏的早期的手稿字典,分析传教士认识、学习汉语的历史过程和汉语语言演进的历程,令与会学者今目一新;与会学者认为,最早入华的罗明坚和利玛窦所编的《葡汉辞典》所采用的罗马拼音方案不但反映了明末以南京话为基础的汉语音准,也是欧洲人使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章节的先驱,同时辞典中包含的音韵学、词汇学内容亦相当丰富,值得从汉语的角度进一步挖掘;马礼逊《华英词典》与《康熙字典》以基本相同的中文词语,建构与迥然不同的工具思想和知识桥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近代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源头,因而应关注中国传统知识和西方近代知识在字词方面的交汇;19世纪入华的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的《英华字典》以鸿篇巨制著称于世,在日语近代词汇体系建立过程中也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与会学者研究了罗存德在汉语语法描述方面的成就以及对汉语教育所持有的基本观点;第一部意大利语—汉语词典出版于1939年,这部词典具有教科书的性质和方言口语化、宗教色彩浓厚的特点;与会学者认为,19世纪英语资料与汉语本体研究关系紧密;《语言自迩集》36年间的三次修订出版也是会议的议题之一;法国的汉语教育成绩卓著,本次会议研究了法国汉语教育史的特点和法国汉语教育史上的汉语教材,认为其中体现了教研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传统;本次会议对于日本汉语教育的历史十分关注,对于日本中国语教育的历史、江户时代两个重要人物——冈岛冠山和六角恒广其人其著以及另一位出色的汉语教育家荻生徂徠都有研148或問第16号(2009)究;朝鲜民族的汉语教育史渊源悠久,朝鲜王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史及汉语教材同样是与会者关注的话题,与会学者还利用《老乞大》研究汉语官话史,分析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