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
- 格式:pdf
- 大小:265.15 KB
- 文档页数:9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 (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一一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一一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 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崔永华引言简略地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教外国人汉语。
学好一门外语,是一个复杂的“教”和“学”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研究教授外国人汉语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怎样使学习者又快又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
本文的任务是概略地说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框架和学科的现状,内容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定位、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科的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使用本族语的各国内部是这样,作为国际交流媒介的“外国语”也是这样。
在当今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常常跟一个国家、民族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自己的语言,以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各方面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作用,也在于此。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度过了40多个春秋。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300多所,1996年在校就读的外国学生达37000多人,专职教师在2000人以上。
此项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外学汉语、使用汉语的人数也在激增。
总数难以统计,下面是几个抽样数据: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在校生2000多人;澳大利亚把汉语列为第一外语;美国把汉语列入大学升学考核语种之一,90—95年学汉语的学生增加了36%;韩国近年每年仅在大陆学习汉语的各类学生就有近万人;日本有200所中学开设了中文课,从1997年开始,汉语作为大学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之一。
汉语日受国际社会的重视,依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反过来,汉语的推广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例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建校34年来,已经培养出4万多名懂汉语的国际友人。
他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活跃在国际交往中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第二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理论框架的建构 (6)2.1纠错话语界定 (7)2.2纠错话语作用 (8)2.3纠错话语分类 (9)第三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实际运用情况调查 (11)3.1教师纠错话语使用调查 (11)3.1.1初级班 (11)3.1.2中级班 (13)3.1.3高级班 (15)3.2纠错话语实际运用效果 (19)3.2.1学生反应情况 (19)3.2.2现存问题 (21)第四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有效性研究 (23)4.1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 (23)4.1.1出现错误的原因 (23)4.1.2学生纠错接受心理 (24)4.2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 (25)4.2.1教师纠错心理 (25)4.2.2教师纠错礼貌策略 (25)4.3有效纠错话语 (27)4.3.1有效纠错话语原则 (27)4.3.2有效纠错话语要点 (29)第五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教学启示 (32)5.1注重纠错中的跨文化因素 (32)5.2灵活运用各类型纠错话语 (33)5.3其他教学建议 (34)第六章结语 (37)参考文献 (39)致谢 (4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42)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42)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研究目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和偏误。
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使用的话语就是“纠正性反馈”,也称“纠错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
Chaudron 将“纠正性反馈”定义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utterance)进行的反应,这些反应传达了否定的或要求改进的信息。
[1]其实教师纠错话语就是课堂上的一种示范用语,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
同时,纠错话语也是教师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展和效果。
题型:填空20分10空简答40分四题论述40分2题(运用分析题)第一章一.简述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由来.✠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座谈会,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
正式确立学科命名。
✠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就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召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维护名称的稳定性、唯一性、严肃性二.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学科性质。
1,第一属性:汉语(本);第二属性:对外国人教学(用)2,第一要素:汉语;第二要素:对外国人;第三要素:教学3,对外汉语首先是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教什么(核心)/如何学/怎么教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本体论第二层面——认识论第三层面——方法论第四层面——工具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六,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八,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非普遍教授语言”(大语种小外语)2、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摘要摘要本文先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V着(N)+VP”结构作出详细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又从显赫范畴角度剖析了“V着(N)+VP”的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V着(N)+VP”结构的教学情况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关教学策略。
第一,本文基于认同“V着(N)+VP”结构属于连动式这一观点,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分别对“V着(N)+VP”结构进行深入探析。
在语义平面分析了“V着(N)+VP”结构的语义类型、“V”和“VP”结构的语义关系以及此结构的语义组合框架和语序;在句法平面考察了“V着(N)+VP”结构的状语位置及其语义指向,并着重作了句法功能方面的分析;在语用平面重视对信息结构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从显赫范畴的角度深入分析“V着(N)+VP”结构,注重其与主从结构的区别以及对“着”的分析。
第二,本文根据上述研究从认知角度并结合句法语义分析提出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一套的教案。
关键词:“V着(N)+VP”格式;三个平面;显赫范畴;教学策略Abstract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VZhe(N)+VP"format from three aspects:semantics,syntax and pragmatics,and then analyzes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of the"VZhe(N)+VP"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inent category.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VZhe(N)+VP"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order to adopt the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Firstly,based on the view that the"VZhe(N)+VP"format belongs to the continuous form,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VZhe(N)+VP"format from the semantic,syntac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In the semantic plane,the semantic types of"VZhe(N)+VP"format,the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V"and "VP",the semantic composition framework and word order of the format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sition and semantic orientation of the adverbial in "VZhe(N)+VP"in the syntactic plane,and emphasiz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un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the pragmatic plane. On this basi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llustrious category,in-depth Analysis of"VZhe(N)+VP",pay attention to its differences from master-slave structure and the analysis of"Zhe".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 principle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entence-French meaning,and draws up a set of detailed teaching plans.Key words:"VZhe(N)+VP"format;three planes;Outstanding categories; Teaching Strategies目录第1章绪论 (1)1.1选题缘由 (1)1.2文献综述 (1)1.2.1现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 (1)1.2.2现代汉语“V着(N)+VP”结构的研究 (5)1.3研究内容和方法 (7)1.4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7)1.5语料来源 (7)第2章“V着(N)+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 (8)2.1“V着(N)+VP”结构的语义分析 (8)2.1.1“V着(N)+VP”结构的语义类型 (8)2.1.2“V着(N)+VP”结构中V和VP的语义关系 (10)2.1.3“V着(N)+VP”结构的语义组合框架及其语序分析 (12)2.2“V着(N)+VP”结构的句法分析 (13)2.2.1“V着(N)+VP”结构的句法功能 (13)2.2.2“V着(N)+VP”结构的状语及其语义指向 (15)2.3“V着(N)+VP”连动式的语用分析 (16)2.3.1“V着(N)+VP”的信息结构分析 (16)第3章“V着(N)+VP”结构的显赫范畴分析 (19)3.1“V着(N)+NP”结构显赫范畴特征 (19)3.2“V着(N)+VP”的连动式分析 (21)3.2.1“V着(N)+VP”结构与主从结构的区别 (21)3.3“V着(N)+VP”结构中“着”的分析 (23)第4章“V着(N)+VP”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6)4.1“V着(N)+VP”结构的教学策略 (26)4.1.1“V着(N)+VP”结构的构件教学 (26)4.1.2“V着(N)+VP”结构的整体教学 (29)4.1.3对于教材的建议 (30)4.2.教学方案设计 (31)结语 (33)参考文献 (35)致谢 (37)第1章绪论1.1选题缘由汉语连动式在汉语句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其提出与研究已逾半个世纪,其中一些极具独创性的成果,被认为是符合汉语特色的语法体系的成功范例,然而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仍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无可置疑,连动式具有极强的独立性,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言机制。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 =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 P15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 6 点) P21— 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教学焦虑研究一、内容概括本文以对外汉语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现象及其影响。
文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即通过对新手教师的教学焦虑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汉语国际教学质量。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情感以及生活方面所遇到的焦虑问题。
第一章“课堂教学焦虑研究”,主要探讨了新手教师在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的焦虑。
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教师的焦虑程度,发现新手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课堂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本章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管理理论学习和实践等。
第二章“学生管理焦虑研究”,着重分析了新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开展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焦虑。
新手教师往往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本章建议新手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新手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第三章“情感焦虑研究”,关注了新手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焦虑。
这些焦虑不仅影响新手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
本章提出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加强专业学习与实践、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缓解情感焦虑的建议。
第四章“生活焦虑研究”,则从生活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手教师在家庭、社交等方面的焦虑。
这些焦虑可能导致教师工作和生活品质下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本章建议新手教师要注重生活平衡,学会调节情绪和压力;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新手教师创造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教学焦虑研究》通过对新手教师教学焦虑的多角度剖析及对策探讨,旨在帮助新手教师降低教学焦虑、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对于新加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的自我能力;3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等。
大纲制定:就是要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
教学大纲的分类:结果式、过程式3.学科建设体系(1)定义:所谓学科建设体系,包括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它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
(2)基本内容:①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和建设所应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②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它能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
③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也即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大纲研制、学科课程设计等。
④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等。
2.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60年代提出交际能力理论。
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1)偏误分析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2.偏误的来源:a.母语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想A就A”结构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想A就A”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用来表达某个人非常任性或强烈地主张自己的想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想A就A”结构的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以及掌握真实的汉语口语表达方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因此,本文选择对“想A就A”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将对“想A就A”结构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结构。
同时,本文还将研究“想A就A”结构的语用功能,即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想A 就A”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语法教学和口语实践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想A就A”结构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有关“想A就A”结构的文献资料,了解该结构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2.选取实例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想A就A”结构的语用功能。
3.探究“想A就A”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实践方案。
4.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四、论文框架和内容预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选题的必要性和意义。
2.文献综述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
3.“想A就A”结构的语法特点对“想A就A”结构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分析。
4.“想A就A”结构的语用功能阐述“想A就A”结构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5.“想A就A”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想A就A”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教学建议和实践方案。
6.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成果:1.对“想A就A”结构的语法和语用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探讨了“想A就A”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