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1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及用途;甲骨文的定义;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阅读、分析、思考,了解青铜礼器的作用和司母戊鼎的工艺成就。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探究究、个人独立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先秦地对文明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CBA总短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的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全尊鼎、角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米,为法长方形,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正面刻有“中国球至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云杯”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司母戊鼎模型而造的。
CA总军的奖杯为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本课我们将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二)、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做工精湛、技艺高超的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对中国文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一:楚王问鼎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转而向东发展。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就是夏、商、西周时期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两个,也就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青铜器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甲骨文从商代开始出现,夏朝有青铜器,但是暂时并没有发现甲骨文。
2.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再如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比如鼎、簋、尊、爵、斝、盉等。
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酒器的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
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和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确立了制度。
鼎和簋的配合一般是奇数个鼎,偶数个簋,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或者一鼎零簋。
3.鼎是用来烧煮食物和煮饭的,相当于锅。
4.簋是用来盛饭的,相当于饭盆。
5.尊是用来盛放酒的,相当于酒桶。
6.爵是用来饮酒的,相当于酒杯。
7.斝是用来温酒和调酒的,相当于酒壶,没有壶嘴。
8.盉是用来温酒和调酒的,相当于酒壶,有壶嘴。
9.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采用“泥范铸造法”。
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筑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了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比如司母戊鼎。
铸造这样巨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记事特点,了解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01知识管理知识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繁荣:_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用途: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
到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知识点2甲骨文记事定义: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1899年,清朝人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
地位: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知识点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选字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________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________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________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
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商周既有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也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它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我国最早的铜器出现于(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时期C.西周时期 D.东周时期2.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的展品出自中国古代的( )A.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七年级文科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自主预习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
2.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重达千克。
3.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4.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1.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四、随堂演练221. 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下列各项匹配错误的是( )。
A .酒器——尊B .食器——鼎C .兵器——钺D .礼器——戈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 .铜、铁、锡B .金、银、铜C .铜、锡、铅D .铁、锡、铅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 .四川广汉B .河南安阳C .陕西西安D .湖南宁乡4.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 .司母戊鼎B .青铜C .铁刃铜钺D .四羊方尊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 .夏朝历史B .商朝历史C .西周历史D .春秋时期历史6.将下列画线的部分改正过来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