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7.29 KB
- 文档页数:4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2.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3.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二、古代文明的兴起1.亚洲古代文明的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等2.近东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3.古代中国的夏、商、周等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四、世界古代文明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通2.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3.大秦帝国的影响力五、千年大变局:东晋、南北朝及隋朝1.三国时期的分裂2.东晋南北朝的统治3.隋朝的统一六、唐、宋、元三大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唐朝的王朝盛世2.宋朝的文化繁荣3.元朝的民族统治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明朝的政治制度2.清朝的满洲统治3.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思想变革八、世界近代史1.欧洲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九、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十、世界现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2.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3.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的全部知识点,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中国政治制度演变、世界古代文明交流、唐、宋、元三大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七年级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初中生,我们需要对社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
下面是我对七年级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史学知识1. 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农业革命和手工业和商业时代的到来2. 中国古代历史-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秦汉时代的统一和繁荣- 隋唐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美洲文明4. 世界现代历史- 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 列强争霸和殖民主义的扩张 - 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时期二、地理知识1. 自然地理-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地球自转和公转- 气候和气象2.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和贸易3. 中国地理-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中国各地的气候和季风- 中国的交通运输和通讯发展4. 世界地理- 不同洲域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 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和文化三、政治知识1. 国家与国际关系-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2. 共和国的性质和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公民的权利3.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团结-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人民团结和民族政策 - 中国的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四、经济知识1.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发展的三要素- 市场和价格的形成- 劳动和资本的作用2. 中小学生的经济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选择- 理财和储蓄的意义- 社会分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 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 - 贸易和汇率的变化-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五、文化知识1. 文化与文明-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3. 多元文化与文化自信- 外来文化的融合和包容- 我国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上是七年级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社会与历史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三年制的第一年,社会与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七年级社会与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包括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等不同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断发展出了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重要的文化成果,并逐步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
二、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辉煌的文明之一。
其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文化成果包括汉字书法、诗歌、绘画、建筑、冶金、陶瓷、丝绸等。
三、世界古代文明世界上古代文明众多,其中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文明,也包括印度文明、中东文化、南美文化等。
这些古代文明的形成,推动了世界各地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现代史现代史是指从17世纪开始到现代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里,欧洲成为了世界上的主导力量,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成为了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
同时,这也是民族独立、政治变革等重要事件频繁发生的时期。
五、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代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从国家的衰落到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在这一时期里经历了很多的变革。
以上就是七年级社会与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学生,要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也要了解各个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现实、引领未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是中学阶段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文化的交融,更能促使学生具备辨别、思辨、判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基础知识1. 学习内容:(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文化及其代表性遗址与文物。
(2)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与科技成就。
(3)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夏、商、周等朝代的基本情况、经济文化发展与贡献及代表性历史遗迹。
2. 注意事项:(1)理解各时期的文明特征和演变规律。
(2)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差异性。
(3)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古代文明的视野。
二、两岸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1. 学习内容:(1)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台湾与香港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
(3)澳门的历史演变、政治管理、经济特色、多元文化交融。
2. 注意事项:(1)深入理解各地政治与经济模式的差异、特色及原因。
(2)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国家认知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三、人类社会的转型与现代化1. 学习内容:(1)工业革命与现代工业制度的建立,现代化中西方社会的发展特点。
(2)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社会、经济、媒体等方面的影响。
(3)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实践。
2. 注意事项:(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现代化进程的优势和问题。
(2)掌握信息时代的基本概念、工具使用和社会影响。
(3)意识到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增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社会制度与公民义务1. 学习内容:(1)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民主制度的构建与实践。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教育与道德素养的培养。
(3)家庭、社区、国家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概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起源的基本理论和考古发现。
2. 农业革命:掌握农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学习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中国1. 夏商周:了解中国早期的三个朝代,包括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学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争霸,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 秦汉统一: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朝的开疆拓土。
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和希腊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2. 罗马帝国:学习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3. 其他文明:探索印度、中东等地的古代文明。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封建社会:理解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
2. 亚洲的帝国:学习唐朝、宋朝的治理和对外交流。
3. 宗教影响:探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五、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
2. 探索时代:学习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近现代世界的变迁1.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2. 民族国家的形成:了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统一运动。
3. 世界大战: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七、现代社会的发展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
2. 社会问题:探讨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挑战。
3. 科技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八、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社会调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
3. 跨学科学习:鼓励结合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解和记忆。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古代文明1.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兴衰。
2.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雅典民主制度、希腊哲学、艺术等。
3.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典范,包括罗马法律、罗马建筑、罗马宗教等。
4.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是南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佛教、印度数学、印度艺术等。
二、历史事件1.夏朝的兴起与商朝的衰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商朝以商汤、商湖光为代表,夏朝以夏禹为代表。
2.《封神演义》中的著名历史事件: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3.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七个国家争夺中原王位,最终秦国统一中原。
4.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最辉煌的时期,包括凯撒大帝的统治、奥古斯都大帝的垂统、罗马共和国的灭亡等。
5.《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董卓之乱、刘备三顾茅庐等。
三、地理知识1.世界五大洲与地理位置: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势: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界阿尔泰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北接蒙古,南邻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和不丹。
3.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五大板块分布、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长江和最大的西藏高原等。
四、经济发展1.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农业经济是初级经济形式,包括农耕、农具、农田、种植、养殖等。
2.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商业经济是中级经济形式,包括商人、市场、货币、贸易等。
3.工业经济的崛起:工业经济是高级经济形式,包括工厂、机械、劳动力、科技等。
总结: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地理知识、经济发展等方面。
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地理现象的变化。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1.世界史概述:包括人类起源、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中世纪的崛起、近代历史等。
2.中国古代史概述: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统一中国、两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3.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的先民文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商
业文明、手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文明等。
4.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科举制度、地方自治等。
5.世界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
希腊罗马文明、古阿拉伯文明等。
6.世界近代史: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
战争、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
7.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8.世界现代社会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的比较。
9.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包括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生物科技等。
10.中国现代社会制度变革: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放、现代
化建设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文献、教科书以及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了解。
同时,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 例如, 0 50100 千米文字式: 例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数字式: 例如, 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 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 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 详 细(大、小、详) ;比例尺越 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 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 简略(小、大、略) 。
注意单位换算, 1 千米 =100000 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 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 P6 页图 1-6 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 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 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问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温带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动植物留意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omicron;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大象、猩猩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此时此刻气温柔降水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热带雨林两侧长颈鹿、斑马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甘蔗、橡胶、油棕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燥热,很少下雨,非常枯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骆驼、鸵鸟亚热带(大致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和,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拟枯燥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天燥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温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海洋气候夏天比拟凉快,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拟潮湿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和,冬天较冷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寒带(南北极圈、极地旁边)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溶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许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牦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问点(二)季风气候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夏季风海洋rarr;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风暖和潮湿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冬季风大陆rarr;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枯燥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功绩(利) 气候潮湿,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供应了珍贵的水资源。
初一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代,主要特征是人类生活依赖于石器工具。
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后的时代,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特征。
3.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指历史记载之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信息需要通过考古学手段来获取。
4.文明的起源:文明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中东地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界标,表现为农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和制度的建立等。
5.青铜器的发展:青铜器是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重要文化产物,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古代汉字的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字,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7.秦朝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等。
8.高句丽与朝鲜半岛:高句丽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存在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
高句丽的领土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和东北地区。
9.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北方的魏晋和南方的宋齐梁陈等多个国家。
10.南北朝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11.唐朝的开放与发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外国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12.宋朝的政治和经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它实行文官主政和科举制度,并在经济上实行了许多新政策,如开办铁场、推广纸币等。
13.三国时期的纷争和变革: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这个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争斗,最终由晋朝统一14.唐朝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贸易通道,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了巅峰,丝绸和其他中国商品被广泛传到中亚和欧洲。
15.明代的海外探险: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进行海外探险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成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与社会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过去与现在的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扩散到全球;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文明的诞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方和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亚欧非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联系和征服扩张,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文明的相互影响:如希腊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和造船技术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夏商周和秦汉等。
4. 社会发展与人权社会阶级的形成: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阶段;人权意识的兴起:从古代的思想家到现代的人权宣言;社会不平等的挑战:如种族隔离、性别歧视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5.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文明和西非草原文明等。
6.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为核心;教会的权威:天主教教会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国家对伊斯兰教圣地的征服行动。
7.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强调个人才能和人文主义思想;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航海探险及殖民活动;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科学和人权思想的新时代。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变化,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学科是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建立都城:阳城1.夏朝的建立和传承传承启继父位2.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兴衰:3国家机构的组建和实质: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梯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4夏朝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特点: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殷朝建立1.汤灭夏建商:约公元前1600年2.盘庚迁殷:约公元前1300年3.商纣的残暴统治和武王伐纣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3、周文王死后,儿子武王继位,决心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16、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1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1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20、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2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23、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2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P432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P4326、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27、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28、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秦、西汉、东汉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P60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3、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4、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P63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647、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P678、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9、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1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12、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P7313、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P7414、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P78—7916、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1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19、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P8320、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2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22、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P8823、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P8924、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25、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P9326、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P9427、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七年级社会知识点总结归纳在七年级的社会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七年级社会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知识。
一、古代文明1. 黄河和长江文明:黄河和长江是中国两个重要的河流,也孕育了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文明,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黄河文明的代表城市有河南任丘、新乡等,而长江文明的代表城市有安徽马鞍山、江苏扬州等。
2. 印度河谷文明:印度河谷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
该文明的重要发现是位于哈拉帕的废墟,这里保存了许多古代城市的遗迹。
3.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存在于尼罗河流域,是古代最发达的文明之一。
埃及的金字塔和卢克索庙是其文明遗产的重要代表。
4.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古代中东的两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的代表性城市有乌尔、巴比伦等。
二、地理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椭球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表面有七大洲和五大洋。
2. 中国地理: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著名的山脉有长江、黄河和珠江。
3. 世界地理:世界上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此外,还有大洋洲和南极洲。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条件,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巨大,可以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三、政治和经济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方式。
目前,世界上的政治体制多种多样,包括民主、专制、君主制等。
2. 中国政府组织: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等。
3.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组织方式。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常见的经济体制。
4.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系统学习和掌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文明
1.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非洲
2. 五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埃及、中国、巴比伦
3. 文明的标志:文字和城市
二、古代中国
1. 夏、商、周三代的时间、掌权者、制度、文化、重要事件等
2. 秦朝的建立及重要事件:终结战国、统一六国、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和货币等
3. 汉朝的建立及重要事件:刘邦的建立、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史记》的编纂等
三、中世纪
1. 封建制度:官僚、地主、农民、手工业者、佃农等阶层
2. 巴别塔和十字军东侵:分别是新旧约中的故事和荷兰伯爵的领导下,大西洋沿岸欧洲人前往东方的远征
四、中国古代文化
1.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
2. 经典文献:《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等
3. 中国古代文化代表:孔子、老子、孟子、洛阳白马寺这些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
五、现代史
1. 文艺复兴:终结了黑暗时代,意大利为首的欧洲文化复兴,推动了精神和科技的发展。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农民和工人阶级反对王权,开始了革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振兴了国家。
3. 工业革命:由蒸汽机、纺织和冶炼的大规模发展造成的社会和技术变革
六、世界文化
1. 古典文化:古希腊和罗马艺术、文学和哲学成为欧洲文化的基础。
2. 基督教:公元一世纪,以耶稣和他的信徒为中心的宗教,迅速成为欧洲重要的文化力量。
3. 伊斯兰教:以穆罕默德为中心的宗教,自公元七世纪开始,在中东、北非和西亚迅速扩散。
七、总结
以上是本文总结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
我们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更能够拓展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