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二、实验过程:
1.组装小车(棉线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回形针完成挂钩状);
2.定好小车行驶路程(起点A——终点B),保持直线行驶;
3.将小车前轮对齐A点,将棉线拉直,回形针挂钩自然垂在桌边;
4.开始时按住小车,往挂钩上添加一个垫圈,准备好后开始释放,观察小车运动快慢;
5.同样的方法,观察挂钩上有2、3、4个垫圈时,小车运动快慢(写在实验表格中)
【观看微课后进行小组实验】
根据实验得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下)《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小车的运动●实验题目: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计时器(手表、闹钟)、小车、尺子、垫圈(或用螺丝帽、曲别针)、细线、袋子实验过程:方法一:1.用1个垫圈(能拉动即可)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使用的时间。
2.增加垫圈数量(如:5个),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3.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4.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跑的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注意问题:1.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2.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方法二: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车,系上相同长的拉线,相同的袋子。
2、把两个小车放在同一位置,两个袋子里分别放上不同的重物。
3、同时松手,看哪个小车跑的快。
4、在袋子里加的物体越重,小车跑的越快。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原理:垫圈个数越多(重物越重),产生的拉力越大。
2、鞋底花纹的启示●实验题目: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秤、小车、木板(或桌面)实验过程: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2.把小车放在铺上毛巾的木板(或桌面)匀速拉动,记下所用力。
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问题:1.一定要匀速拉动小车。
2.此实验要反复做几次。
实验原理: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用的拉力就越大。
3、跷跷板●实验题目:跷跷板平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跷跷板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过程:1.在杠杆尺的左边放上两个钩码,观察杠杆尺。
2.想办法在右边放几个钩码让杠杆尺平衡,做好记录。
3.通过多组实验,找出杠杆尺平衡与距离和钩码个数的关系。
4.实验再次验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备课时间 2020.9.19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一课《力与运动》。
学生在二年级时就接触过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推力与拉力,它们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面的力;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感受过对物体施加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本课在此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学习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旨在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图片呈现不同的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部分是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运动方向,包含了两个并列活动。
活动一,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通过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记录探究过程中的现象,陈述证据和结果,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小车的重量也与小车运动快慢有关,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制定计划,探究小车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活动二,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铁质玩具车的运动方向,教材对该研究给予了方法指导和注意事项,意在使学生能够成功地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二年级时就接触过力的学习,知道了推力与拉力,初步感受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四年级的学生深入学习《力与运动》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三年级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确保了实验的公平性、科学性及可信性,故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也已掌握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为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保障。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3.知道磁力可以改变铁质玩具车的运动方向。
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库: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附评分标准)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时,小车在相同距离前进的时间,并归纳结论。
供选器材
小车1辆,桌面,勾码3个,滑轮1个,秒表1个,笔,纸,细线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报告
姓名: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8分钟分值:12分。
一: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三:器材:小车,秒表,尺子,垫圈,细线
四:步骤:1:检查
2:用大于50cm 的细线拴住小车,另一端系住一个垫圈 3:在桌子上测出离桌子边缘50cm 的距离并作标记。
将小车放在标记处,系垫圈的一端沿桌沿放下,垂直于桌面。
4:分别用1个、3个、5个垫圈测试小车走过50cm 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并记录
5:比较三次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器材。
五:现象:垫圈越多,小车通过同一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六:结论:同一小车,拉力越大,通过同一段距离时的速度就会越快。
拉力力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1个垫圈
3个垫圈
5个垫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教案第三单元运动和⼒1.让⼩车运动起来教学⽬标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了解重⼒的作⽤。
3、能够利⽤垫圈和绳⼦,想办法让静⽌的⼩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车静⽌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车运动快慢与拉⼒⼤⼩的关系。
5、培养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让静⽌的⼩车动起来,让运动的⼩车静⽌下来的⽅法。
研究⼩车运动快慢与拉⼒⼤⼩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索⼩车运动快慢与拉⼒⼤⼩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册的实验记录表、让⼩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车运动快慢与拉⼒⼤⼩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教学过程⼀、聚焦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的,有的是运动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哪些物体是静⽌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学⽣观察教室⾥的物体,列举出静⽌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开始是静⽌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下来了。
那么,怎样使静⽌的物体运动起来,⼜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下来呢?今天我们以⼩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让⼩车运动起来3、⼈类早在⼏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常⽣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车。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他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记录表”。
学⽣分⼩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
全班交流,分别说⼀说车的类型和动⼒。
4、教师相机出⽰相应的车⼦图⽚,引导学⽣进⼀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
预设:车的类型和动⼒⼆、探索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车运动起来呢,下⾯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想办法让⼩车动起来1、出⽰垫圈、⼩车和绳⼦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垫圈和绳⼦,想办法让⼩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车动起来的⽅法。
出⽰课本42页的中间⼀幅图⽚,引导学⽣看⼀看,了解实验⽅法及要求。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目标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
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
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3、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车。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他们又是怎样动起来的?出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力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力,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
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车的类型和动力。
4、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车子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
预设:车的类型和动力二、探索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一场充满趣味与发现的探索》我呀,一直对那些个科学小实验特别着迷。
就像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发现会是什么。
今天呢,我就想和大家唠唠这个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
咱先得准备准备材料。
就好比要做饭得先买菜一样。
我找来了一辆小玩具车,那种特别普通的,你在街边小店里就能买到的。
还有不同重量的小砝码,这就像是给小车的“力量包”。
再有就是一根长长的绳子,这绳子可重要啦,它就像是连接小车和拉力世界的桥梁。
还有一块光滑的木板,这就是小车的“跑道”啦。
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就开始捣鼓这个实验了。
小明那家伙,眼睛里透着好奇,就像一只发现了新骨头的小狗,兴奋得不行。
我把木板一端稍微垫高一点,这样小车就像是在一个小斜坡上,准备好冲刺了。
我先把一个小砝码系在绳子上,绳子的另一头呢就拴在小车上。
这时候的拉力啊,就像是一个小小孩在拉着小车,力气不大。
我轻轻一放手,小车就慢悠悠地开始动了。
那速度啊,就像一个散步的老爷爷,不紧不慢的。
小明在旁边喊着:“哎呀,这也太慢了吧,像蜗牛爬一样!”我就笑着说:“别急别急,这才刚开始呢。
”然后呢,我又加了一个砝码。
这时候拉力就变大了些,就好比原来是一个小孩拉,现在变成两个小孩一起拉了。
再放手的时候,小车明显比之前快了不少。
就像一个快走的人,有了更多的动力。
小明眼睛都瞪大了,说:“哇塞,快了好多啊!这是不是就说明拉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呢?”我晃了晃脑袋,说:“可不能这么早下结论呢,咱们还得多试几次。
”接下来,我又加了好几个砝码。
这拉力可就变得相当大了,就像一群大力士在拉着小车。
这时候一放手,小车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嗖地一下就冲出去了。
那速度快得呀,我们的眼睛都差点跟不上。
小明激动得跳了起来,喊道:“太棒了!这肯定是拉力大的作用。
”可是呢,我就琢磨啊,这中间会不会有其他的因素在捣乱呢?比如说木板的摩擦力。
五上科学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报告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报告 (上)
一、研究问题: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有关系吗?
二、我的推测: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有关系。
三、要改变的条件:回形针的多少。
四、保持不变的条件:回形针的大小、小车、绳子、挂钩、小车运动的地面。
五、实验过程:
拉力大小与
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报告
一. 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关系吗?
二. 我们的推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关系(拉力大,小车运动就快;拉力小,小车运动就慢。
)
三. 要改变的条件:拉力的大小(垫圈的个数)
四. 保持相同的条件:在同一张桌子上做实验,垫圈的大小,绳子一样长,用同一辆小车,标明起点和终点。
五. 实验过程
1.标明起点与终点,小车每次都从起点开始运动到终点。
2.从挂第一个垫圈开始增加垫圈的数量。
3.用垫圈的数量表示拉力的大小,用手轻轻敲桌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便于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力。
4.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秒表测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表示。
六.记录表
七.我的结论:垫圈的个数越多,小车运动就越快;垫圈的个数越少,小车运动就慢,甚至不运动。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第1课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实验过程: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实验结果(略)注意事项: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板)等实验步骤: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注意事项:1、让木块匀速地运动时,读出弹簧称上的拉力大小。
3、没有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时,也可用一块木板,然后在上面铺上毛巾代表表面粗糙的木板。
实验说明:1、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2、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
因此,如果使用测力计,可以只让学生读出测力计上的刻度大小来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也可以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知识链接:摩擦和摩擦力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去控制变量,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一般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诸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通过实验学生学会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验器材:小车x1、秒表x1、勾码(0.5N)x6、线绳、尺、记录表。
三、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假设1: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速度越快;拉力越小,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小车的载重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
需要改变的是:拉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1、确定起点、终点,放好小车,载重一个勾码,做好应有的一切准备工作。
2、做一个勾码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3、做两个勾码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4、做三个勾码的拉力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5、计算两次最后的平均值,并排序。
★实验现象:拉力越大,所用时间最少。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速度越慢。
◆假设2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保持不变的条件:拉力的大小、轮子的多少、路面的平坦程度、距离、小车的形状。
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
★实验过程:1、确定起点、终点,放好小车,拉力2个勾码,做好应有的一切准备工作。
2、做一个勾码的载重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3、做两个勾码的载重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4、做三个勾码的载重实验,记录时间。
连续做两次。
5、计算两次最后的平均值,并排序。
★实验现象:载重越少,所用时间越短。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多少有关,载重越少,速度越快;载重越多,速度越慢。
◆假设3 :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地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速度越快,地面越不光滑,速度越慢。
实验1: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第1课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略)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第1课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略)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