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13.93 KB
- 文档页数:4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断裂松动的认识及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2-09-24T10:37:13.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冰李伟[导读] 螺钉负荷过大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即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
王冰李伟(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 3 7 0 0 0 )【摘要】目的:就9 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断裂松动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
方法:9 例胸腰椎骨折发生断裂的病例,4 例松动,3 例断钉,2 例连接杆松动断裂。
结果:(1) 螺钉负荷过大(2)内固定物取出过晚(3)卧床时间过短(4)内固定未行一期植骨或植骨不够确切(5)内固定物由于长期不取出发生金属疲劳(6)椎间盘高度的丢失。
结论:对经后路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重视骨折内固定物的断裂松动的并发症,术中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后至少卧床休息2—3 个月,在6—8 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
内固定物取出时间的适宜能减少脊柱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的发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认识原因及分析【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76-01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其中并发症之一是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近年来,我院骨科收治9 例因胸腰断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的患者,现复习有关文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1 本组9 例年龄25—55 岁,平均40 岁,均为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 4 例椎弓根螺钉松动弯曲,3 例椎弓根螺钉断钉,2 例连接杆断裂。
第一次手术到本次入院时间2—5 年,平均3 年6 个月2 讨论2.1 椎弓根是椎体后方最坚强的结构,通过它可以获得脊柱的3 柱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10 多年,它的固定效果可靠,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断钉及螺钉松动的问题更是不能忽视。
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
方法总结60例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10例出现断钉的可能原因。
结果 (1) 脊柱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后失败;(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不熟练、置入位置不正确;(3) 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4) 起撑开复位作用的螺钉负荷过大;(5) 内置物取出时间过迟;(6) 术后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时间过短。
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是综合因素,某单一因素加剧断钉发生;准确定位置钉,必要植骨融合,应用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佩戴合适的支具是防止断钉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已成为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1],具有较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2],其中螺钉断裂最为常见,几乎所有的骨科医生都会遇到此种问题。
本文就10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60例,根据DENIS分型,压缩型11例,爆裂型40例,骨折脱位型9例。
T11骨折4例,T12骨折10例,L1骨折32例,L2骨折10例,L3骨折2例,L4骨折2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物RF钉28例,AF钉32例,同期行单纯椎板减压36例,未减压24例。
所有病例横突间植骨26例,椎板间植骨8例,未植骨的26例。
术后断钉10例,占病人总数的20%。
10例断钉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39.5岁;男8例,女2例。
骨折分类为爆裂型7例,压缩型骨折2例,骨折脱位型1例。
断裂节段:T12 4例,L1 5例,L2 1例。
所用内固定物RF 6例,AF 4例。
未植骨者6例,横突间植骨者3例,椎板间植骨者1例。
断钉时间最短术后6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7个月。
断裂部位均在位于椎弓根出口处。
2 讨论综合患者术后活动情况、X线片分析原因如下。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折断的原因分析首席医学网2007年08月07日21:39:42 Tuesday377【摘要】目的:就3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钉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
方法:观察分析3例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裂钉的病例。
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螺钉断裂的原因有:①螺钉负荷过大;②椎间盘高度的丢失;③内固定物取出过晚;④螺钉本身的设计或质量问题;⑤卧床时间过短;⑥植骨融合的问题。
结论: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合并有间盘损伤及伴有脱位的病例应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应至少卧床2~3个月,在6~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器;椎弓根螺钉;原因探讨椎弓根是椎体后方最坚强的结构,通过它可获得脊柱三柱固定。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十几年,它的固定效果可靠,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断钉及螺钉松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Kaneda[1]报道150例经前路Kaneda固定9例出现内固定断裂;Darne[2]报道486例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2例出现了螺钉与连杆的连结松动,17例螺钉断裂。
当内置物松动、折断后,已恢复高度的受伤椎体将再次发生塌陷、生理前凸丢失,严重者又转变成后凸畸形。
本文就3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钉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43例,其中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30例(32个椎体)。
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10例,爆裂型15例,骨折脱位型5例;30例中T 12骨折10例,L 1骨折15例,L 2骨折为3例,L 3、L 4骨折各1例,有2例病例为2个椎钵跳跃骨折。
治疗与预后:本组病例均选择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技术,内固定物均为AF钉。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断钉3例,占总数的10%,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0、27、32岁,均为男性。
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原因分析作者:王昌刚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85-01自Roy-Camille等[1]应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脊柱损伤以来,此项技术已成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椎弓根钉断裂导致手术失败的患者有所增加。
现对我院近年来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的1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其断裂原因,以期减少断钉的发生率。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至2011年我院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180例患者中有12例因椎弓根钉断裂导致手术失败。
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67岁,平均38.5岁;从事重体力劳动者8例,占66%;骨折部位为T11者1例,T12者3例,L1者4例,L2者4例;均为单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按Denis分类分为A型(上下终板损伤型)2例,B型(上终板损伤型)2例,C型(下终板损伤型)1例,D型(爆裂旋转型)4例,E型(爆裂屈曲型)3例。
发现断钉时间为术后6~18月,平均10个月。
术中植骨方式为后路双侧椎板间植骨3例,单侧椎板间植骨2例,横突间植骨1例,未植骨6例。
1.2 断钉特点本组12例患者中应用AF系统(中国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3例,CD-I系统4例、CD-II系统3例、TANOR系统2例,均为(美国枢法模公司生产);不锈钢系统8例,镍钛合金系统4例。
各种内固定系统断钉部位.1.3 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断钉特点:(1)以螺钉根部断裂为多数,共10例(83.3%);(2)系统固定节段以胸椎及腰椎脊柱先理弧度转换处断裂为多数,共9例(75%);(3)内固定系统断钉以年轻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为主;(4)内固定系统断钉的患者均为后路植骨或未植骨者。
2 讨论2.1 术中损伤技术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骨折,既起到复位作用,又起到固定作用。
T m溯到e邝旧百g a厅旧n!.比怕f a I J n a r O国姐姗a!l咖帕nl内内侧副韧带复合体结构(A)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结构(B)))功能肘关节的解剖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发生在肪尺关节,肘关节的轴向旋转则则发生在肪挠关节和近端尺挠关节。
肮骨滑车的大部(300度/360度)被关节软骨覆盖,其结构与尺骨近端很好的匹配,维持了肘关节的稳定性。
16肪骨小头位于肪骨滑车的挠侧,两者之间有一沟分开,胧骨小头与挠骨小头中心的凹陷处匹配成胧挠关节。
胧骨远端结构与肪骨干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关系,如侧位片上肪骨远端前倾30度角,前后位片上肪骨远端外翻6度,横断位片上内收5度左右。
16肪尺关节的屈伸围绕其旋转轴,此旋转轴为肪骨小头和肪骨内侧前下缘的连线。
17挠骨小头和挠骨颈之间呈15度角,这一角度在挠骨头骨折内固定时必须考虑到。
另外,在挠骨小头的外侧三分之一,有一段没有软骨覆盖的区域,该区域可供放置内固定器械。
尺骨的近端由冠突和鹰嘴构成了一个190度的椭圆形面,中部没有软骨,适合于做截骨成型术。
18除了骨性结构之外,内侧副韧带(M C L)和外侧副韧带(L C L)复合体也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前束,后束和横束三部分,其中前束韧带在维持稳定性中起了主要作用(F i gure l、A)16,其起始于胧骨内上骸,止于尺骨冠突尖部远端1srnrn处。
19,20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由挠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和外尺侧副韧带组成,其中外尺侧副韧带起使于胧骨外裸,于环状韧带部分纤维混合后止于尺骨近端冠突的外侧(Figure l、B),是后外侧的主要稳定结构。
复杂不稳定复杂的肘关节脱位包括了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的损伤。
与简单的肘关节脱位相比,这种脱位发生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其处理相当棘手,而且功能预后较差。
肘关节脱位伴至少一处的骨性结构骨折会是术后复发性不稳定及骨关节病的发生率提高。
3,4在肘关节的骨性结构中,挠骨小头和尺骨冠突是最常相伴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