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36.64 KB
- 文档页数:1
声振刺激实验是一项用于评估胎儿听力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旨在通过声振刺激试验,探讨胎儿听力发育情况,并评估该试验在胎儿听力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可靠性。
实验对象为妊娠27周后的57例孕妇及其新生儿,通过声振刺激试验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分析胎儿听力功能及声振刺激试验的可靠性。
二、引言胎儿听力是新生儿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早期发现听力缺陷,对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声振刺激试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性的胎儿听力评估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通过声振刺激试验,旨在了解胎儿听力发育情况,为胎儿听力缺陷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妊娠27周后的57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备:采用国产声振刺激仪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
3. 实验步骤:(1)声振刺激试验:孕妇取仰卧位,将声振刺激仪放置于孕妇腹部,进行声振刺激。
记录胎儿心率、胎动等生理指标,观察胎儿对声振刺激的反应。
(2)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新生儿出生后,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记录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分析听力功能。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声振刺激试验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
四、实验结果1. 胎儿听力功能:声振刺激试验结果显示,妊娠27周胎龄时,胎儿已具有听力功能。
其中,胎儿心率、胎动等生理指标在声振刺激过程中均有明显变化。
2. 声振刺激试验可靠性:声振刺激试验中,胎心和胎动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7.7%和89.5%,表明声振刺激试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2例胎儿在声振刺激试验中无反应,出生后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异常。
1. 声振刺激试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创性的胎儿听力评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声振刺激试验在评估胎儿听力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胎儿听力功能发育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27周胎龄时,胎儿已具有听力功能。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指南小儿听力筛选这一概念为Down及Sterrit(1964)提出,应用唤醒(arousal)反应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行为筛选。
1972年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SHA)等联合会议推荐对听力高危儿进行筛选,并于1982年认定7项听力高危因素,建议这些高危儿应在生后3-6月进行筛选,对不能通过筛选者进一步作听力测试,并继续追踪观察。
1993年美国NIH召开“婴幼儿听力减退早期确定”会议,一致认为只对听力高危儿筛选可能有50%~60%先天性耳聋被遗漏或误导,因而推荐对全部新生儿进行筛选。
第一节国内外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概述一、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及早期发现、干预的意义。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1%。
国内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现有研究结果与次相仿。
根据调查,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名~3名听力障碍。
我国现有0岁~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
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为此,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发表声明,倡导新生儿听力筛查,要求至少在出生3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儿或婴儿进行听力筛查。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防聋机构,发起世界范围内的防聋运动。
听力筛查的意义是对一个特定群体通过简单快捷测定方法,并根据特定指标来区分或发现其中有高度可疑病态的个体或亚群,并需要进一步行确定诊断或追踪观察。
其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 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
那么,听力障碍发现的早与晚,与患儿最终的语言发育状况有什么关联呢? 研究结果发现:①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者语言理解商(receptivelanguage quotient)和语言表达商(expressive language quotient)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得分差值达20分,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的检查项目。
而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应用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我们来说明一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是人类感知外界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婴幼儿来说,听力的发育更是特别重要。
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发现有听力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措施,对于孩子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及早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耳聋问题,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确保婴幼儿的听力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而传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通常是通过听觉反应、听觉电生理等手段进行检查。
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发现一部分的听力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遗传性的耳聋问题却存在局限性。
而且传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仅能发现听力问题,却无法提供有关听力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基因信息,这就需要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应用。
遗传性耳聋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耳聋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遗传性耳聋占所有耳聋病例的大约60%。
而在这些遗传性耳聋疾病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和诊断的。
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携带耳聋基因的新生儿,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而且还可以帮助家庭了解并认识自己携带耳聋基因的风险情况,为未来的生育规划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据研究显示,通过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筛查阳性结果中提高了50%的携带基因的新生儿的检出率。
这说明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提高对遗传性耳聋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
而且通过基因检测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这对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治疗成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帮助家庭了解自己孩子的听力状况,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的指导。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控流程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新生儿的听力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控流程。
下面是一个包括五个步骤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质控流程。
第一步:目标设定和培训在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之前,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筛查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同时,需要对筛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筛查方法、设备使用、结果判断和记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步:设备校准和维护听力筛查设备是进行筛查的重要工具,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包括对设备的声压级和频率进行测量和调整,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更换电池和维修等工作。
第三步:筛查流程实施筛查工作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72小时内进行,以尽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
筛查通常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包括在医院的产房、儿科门诊或听力筛查室等地点。
筛查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包括向家长解释筛查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检查耳道是否通畅,操作筛查设备进行听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等。
第四步:结果判断和记录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分为通过、未通过和需复查三种情况。
筛查人员需要对每个测量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记录在筛查表中。
对于通过的婴儿,可以告知家长筛查结果和建议,对于未通过的婴儿,需要安排复查或推荐到相关专科进一步检查。
第五步:质量监控和总结为了保证筛查工作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监控和总结。
定期对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和评估,并与其他医院或机构进行对比,以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
同时,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和改进措施,提高筛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控流程来保证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以上所述的五个步骤包括目标设定和培训、设备校准和维护、筛查流程实施、结果判断和记录以及质量监控和总结,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质控流程。
abr临床应用ABR(听觉脑干反应)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检测方法。
ABR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听力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听力筛查和听觉神经病理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ABR的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ABR的原理是利用在听觉刺激下产生的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个体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进行ABR检测时,首先在被检测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通过耳机向被检测者输送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最终在脑干神经元产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通过记录这些反应的波形图形,并根据它们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大小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状况。
在临床应用方面,ABR检测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听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等领域。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ABR检测是目前最主流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方面,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儿童听觉功能的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听觉系统的受损程度和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此外,ABR检测在研究听觉神经病理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听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ABR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如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ABR检测依赖于被测者对声音的注意力和配合程度,如果被测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测过程,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ABR检测无法提供详细的听阈信息,只能反映听觉神经的整体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局部听力障碍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BR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ABR检测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如下:
1.清洁耳道: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洁新生儿的外耳道,清除羊水或耵聍。
2.早期筛查:采用耳声发射(OAE)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早期筛查。
筛查时,将探头或耳罩放在新生儿的耳朵上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会显示是否通过。
3.复查:对于早期筛查未通过或存疑的情况,需要进行复查。
复查通常采用脑干诱发电位(ABR)方法,进一步检查新生儿的听力情况。
在听力筛查过程中,所有的技术都是无创性的,对新生儿不会造成伤害。
如果早期筛查未通过,家长无需过分着急,因为可能是新生儿耳朵内存在胎脂或羊水等,影响了筛查结果。
如果复查显示新生儿确实存在听力障碍,建议及时前往专业耳鼻喉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内容:1. 嘿,你知道吗?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我们要给宝宝的小耳朵来一场特别的“考试”。
比如说,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用那些神奇的小仪器在宝宝耳边轻轻测试。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哦,这是关乎宝宝未来听力健康的大事呀!我们怎么能不重视呢?2. 哇塞,新生儿听力筛查真的不能马虎呀!想想看,要是宝宝的小耳朵不能正常听到声音,那会错过多少美好的声音呀!就像要是我们生活中没有了音乐、鸟叫,那该多无趣啊!所以呀,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做这个筛查,别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哟!3. 哎呀呀,新生儿听力筛查真的得好好做做!它就像给宝宝的听力盖一个“健康章”。
你看,如果不做,万一宝宝有听力问题没被发现,那以后说话、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呢,多可怕呀!咱可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呀,对吧?4. 嘿,宝妈宝爸们,新生儿听力筛查那可是必须要做的呀!这就像给宝宝耳朵的一次“体检”。
好比我们自己也会定期去体检,就是为了早点发现问题呀。
宝宝那么小,不会表达,更得靠我们来守护他们的听力啦!5. 哇哦,新生儿听力筛查好关键呀!你想想,宝宝的世界要是没有了各种声音,该多可怜呀!简直就像生活在一个无声的盒子里。
咱得赶紧带宝宝去做,让他们早早能听到我们爱的呼唤,不是吗?6. 哎呀,要记住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呀!这可关系到宝宝以后能不能清楚听到我们说“宝宝我爱你”呢。
就像盖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这是基础呀!不做好怎么行呢?7. 宝妈们,新生儿听力筛查真的太有必要啦!要是宝宝听不见,那他的童年该少了多少欢乐呀,那多让人心疼呀!所以别犹豫啦,快去给宝宝做筛查,让宝宝能尽情享受有声世界的美好!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重要且必要,不能忽视,一定要积极带宝宝去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确保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清理耳道中的残留物,如胎脂、羊
水等。
准备好听力筛查仪器,如耳声发射仪等。
2.清洁耳塞: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每次使用前应清洁耳塞,并确保耳
塞干净无异物。
3.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干扰。
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确保新生儿舒适。
4.测试操作:将耳塞紧密插入新生儿的耳朵,按下测试按钮开始测试。
等待
仪器完成测试并显示结果。
5.结果解读:根据仪器显示的结果,判断新生儿是否通过听力筛查。
如果未
通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6.记录与报告: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或报告中,并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
人测试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是确保新生儿听力正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范的流程操作,可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进行听力功能的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婴儿听力障碍,提高婴儿听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机,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婴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最好在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
这个时期进行听力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婴儿听力障碍,对婴儿的语言和认知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方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听觉诱发电位(AABR)和自动听觉筛查(OAE)两种。
其中,AABR是一种通过电极在婴儿头皮上监测听觉神经反应的方法,适用于出生后48小时以上的婴儿;OAE是一种通过耳朵内部的声音反射来检测听力功能的方法,适用于出生后48小时内的婴儿。
3. 标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主要包括通过率和误报率两个方面。
通过率是指在正常听力婴儿中,通过听力筛查的比例;误报率是指在听力障碍婴儿中,被误判为正常听力的比例。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应达到95%以上,误报率应控制在4%以下。
4. 人员,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科医生、听力师、护士等。
他们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听力筛查的操作技巧,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设备,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设备应具备一定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检测婴儿的听力功能。
同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至关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6. 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应及时、准确地通知家长,并建议有异常结果的婴儿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
对于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儿,也应建议家长定期关注婴儿的听力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
综上所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包括时机、方法、标准、人员、设备和结果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才能确保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婴儿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婴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1. 引言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婴儿听力筛查的技术要求,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婴儿的听力缺陷,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执行婴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专业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
3. 技术要求3.1 设备要求婴儿听力筛查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以下功能:- 可测量婴儿各个频率范围的听阈;- 具备适应不同年龄段婴儿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定;- 能够记录和存储婴儿的筛查数据;- 具备可靠的校准和维护功能。
3.2 筛查程序婴儿听力筛查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 婴儿的准备工作:包括使婴儿保持安静、舒适和放松的状态,并确保耳朵清洁。
2. 仪器准备:校准婴儿听力筛查设备,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信。
3. 测量过程:根据婴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和参数。
进行逐频率的听阈测试,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数据分析和判断:依据测量结果,判断婴儿听力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听力缺陷。
5. 结果报告和建议:根据测量结果,出具筛查报告,并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3.3 操作要求在进行婴儿听力筛查时,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具备相关的听力筛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与婴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解答相关问题;- 仪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婴儿的情绪和舒适度,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妥善保护婴儿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4. 质量控制为确保婴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对婴儿听力筛查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筛查结果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对筛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附则-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应按照本技术规范进行婴儿听力筛查工作;-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归发布单位所有。
以上为《婴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内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确保婴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准确与可靠。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全球唯一临床准入的耳聋基因芯片诊断方法寻找声音——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2006年8月11日播出“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位因药致聋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带给人们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
这些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共是21位演员,12个女演员9位男演员。
记者:这里面有多少位是因为药物致聋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共有18位,18位都是因为药物致聋。
在这18位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在2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姜馨田:发高烧39度多,当时很小,妈妈带去医院打针,过敏导致了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岁半致聋的,是庆大霉素导致耳神经失聪。
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记者了解到,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中,超过30%是由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耳聋。
以上内容摘自《寻找声音》节目基因突变导致药物性耳聋早检测:一针致聋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 4.46% ( 共筛查672167 例,总突变携带者29991 例)截止2014年9月12日,北京市、成都市、长治市、南通市共67.2万例已筛查新生儿检测数据表明:有3万例新生儿发生耳聋基因突变,占到4.46%。
其中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1655例,占到2.5‰。
药物聋突变量 0.25%(1655 例)纯合突变 0.01%(100 例)复合/双杂合 0.07%(451 例)复合杂合 0.01%(50 例)突变携带者 4.12%(27735 例)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耳聋发病现状耳聋治疗的困境●无药可治,听力损失不可逆●人工耳蜗植入价格昂贵●由聋至哑●存在再生育风险●药物性耳聋发病率高预防?全国残疾人群有8296万,其中听力残疾人群有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50%以上的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新生儿听力实验
宝宝刚出生时,听觉不大灵敏,对小的、弱的声音无反应,但对强大的声音会有眨眼、震颤、惊跳等反应。
宝宝出生2周后,在清醒时能集中精力,把头或眼睛转向有声音的方向
寻找声音。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宝宝听力可能有问题,可以先做个小试验。
具体做法是:在宝宝身后击掌,看他有没有惊吓反射。
正常情况下,宝宝也许会本能地隔绝某些声音,如果没有反应,也许重新测试一遍就出现反应了。
如果仍然没有反应,而且平时话语安抚他或对音乐也无
回应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某些宝宝来讲,以下原因使听力出现障碍的几率较大:家族病史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
或遗传性的耳聋;耳朵有明显缺陷以及有智障、眼盲或脑性麻痹;出生体重在2500千克
以下;在分娩时或一出生就患有严重并发症;在母体中曾接触毒品或是会影响听力的药物
感染。
如果宝宝对声音无反应或过于安静,就可能是听力有问题,需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若确定有听力障碍,尽早佩带助听器进行训练,以免影响语言的发育。
新生儿听力实验,新生儿的护理对于宝宝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这段时间需要新妈妈和新爸
爸共同来为宝宝服务,做好这段时间的护理有利于宝宝将来的健康、快乐地成长,新生儿
健康十标准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