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和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44.81 KB
- 文档页数:2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0.3‰。
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
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对象:(一)筛查对象:1、出生72-120小时(3-5天内)进行初次筛查。
2、出生时在医院未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次筛查未通过的。
3、3岁以下婴幼儿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
①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
②有听力障碍家族史③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引起宫内感染。
④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⑤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⑥患高胆红素血症。
⑦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⑧患细菌性脑膜炎⑨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4分。
⑩使用人工呼吸机超过5天。
⑾临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综合症。
(二)诊断对象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应于出生3个月、6个月进行二次诊断。
三.筛查、诊断方法1、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法(TEOAE)2、诊断: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经耳声发射(TEOAE、OPOAE)、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出处理意见。
四.筛查结果1、“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您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因此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
2、“未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可能是孩子的听力有问题,也可能是测试时环境噪音过大(噪音大于30dB),或婴儿耳道内分泌物堵塞,或存在中耳病变,因此需要复查。
同时患儿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对声音的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流程图(漳州市医院耳鼻喉咽科宣2005-12)。
新生儿疾病听力筛查管理规定一、疾病筛查:1、采血时间应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6次哺乳后)进行。
2、采血部位在足后跟内侧或外侧部位,,在刺入周围较大范围稍加压,弃去第一滴血,用滤纸片轻轻接触血滴,让血滴自行吸入滤纸中,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最好是10毫米,每个血斑不能重渗,每张标本3个血斑。
3、标本的保存及寄送:血片在室温下自然晾干,避免日照、加热或污染,晾干后装袋密封,放置冰箱保存。
寄送时要仔细核对血片的数量和姓名,并做好登记。
4、特殊新生儿:比如因各种原因提前出院或转院,或出生后72小时未采血者,由出生医院跟踪采血,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30天。
二:听力筛查:1、出生第二天做听力筛查,初筛不通过者,30天后复查,如果复查未通过,开市级转诊单,并做好转诊记录。
2、转院和转科的新生儿要跟踪筛查,最迟不宜超过30天。
疫苗管理规定:2011年421医院疫苗管理总结我院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管理工作,较好的完成了2011年的工作,全年分娩的活产儿,应种数实种数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
现将全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强化疫苗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疫苗的储藏和运输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疫苗按照品种、批号、分类放,并按照失效期短,对于过期和失效的疫苗应用报表进行登记。
疫苗实现专人管理,有完整规范的登记本,所有的疫苗账目、出入库清晰按照流程合理。
科室新来的同事都要进行了疫苗管理的初步培训。
二:加强冷链管理,保证疫苗的效价冷链设备配置足够,能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有完整的记录。
对疫苗冷链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疫苗冷链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疫苗运输途中,避免高温,从而很好的保证疫苗的效价。
三:扎实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按照批号短效期先用长效期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按照要求规范使用,出入库账目登记清楚。
十月份开始使用了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配套的乙肝疫苗,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疫苗使用要足量、适量的原则,不能缺也不能浪费.2011年疫苗接种后无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转科的新生儿我们也会及时接种。
全国爱耳日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知识今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了湖南省民生实事免费项目之一,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
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婴幼儿期特别是3周岁以前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在此时期,耳聋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能够导致小儿语言障碍,甚至智力发育迟缓,造成其心理和行为交往的缺陷。
对听力损害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干预,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所以,只有早期确定小儿有无听力损伤,才能给予相应的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听力损伤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改变聋儿的一生。
2.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所有新生儿都应该完成的筛查项目。
(一)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1)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2)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Ξ)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四)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3个月龄内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3.如何预防孕前或孕中宝宝听力损失?遗传因素是导致宝宝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加强孕前检查,尤其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或曾生育过听力障碍患儿的夫妇,应尽量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及相关检测,可减少遗传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孕前进行基因检测可了解孕期宝宝是否患有听力障碍或携带耳聋基因。
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一)发病率: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国内的统计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
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
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有2~6万严重听损伤儿出生,其致残比例超过任何常见的先天残病。
(二)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1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4-9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2 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
3.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历史与现状㈠. 新生儿听力筛查历史:发现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录管理的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
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㈡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1999年,杭州会议,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并将这项工作明确为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
此后,在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先后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2004年10月南京会议部署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儿童听力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儿童听力健康,提高儿童听力康复水平,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的。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听力筛查制度1. 筛查对象: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2. 筛查时间:新生儿出生后42天内,婴幼儿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学龄前儿童每隔1年进行一次,学龄儿童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筛查。
3. 筛查方法:采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听力行为观察测试、听力主观评估等方法。
4. 筛查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
5. 筛查结果处理:对筛查异常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复诊和诊断,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儿童,应及时给予干预和康复治疗。
二、儿童听力诊断制度1. 诊断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
2. 诊断时间:根据筛查结果和儿童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诊断。
3. 诊断方法:采用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镜检查等方法。
4. 诊断结果处理: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儿童,应及时给予干预和康复治疗。
三、儿童听力干预制度1. 干预对象:确诊为听力障碍的儿童。
2. 干预时间:确诊后及时进行干预。
3. 干预方法:根据儿童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采用听力辅助设备、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方法。
4. 干预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
四、儿童听力康复制度1. 康复对象:听力障碍儿童。
2. 康复时间:干预后持续进行。
3. 康复方法:采用个体化康复计划,包括听力辅助设备、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干预等。
4. 康复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
五、儿童听力健康管理制度1. 管理对象:所有儿童。
2. 管理内容:听力健康教育、听力筛查、听力诊断、听力干预、听力康复等。
3. 管理方式:通过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对儿童进行听力健康管理。
4. 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儿童听力健康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提高管理水平。
六、儿童听力工作培训和宣传制度1. 培训对象: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康复中心等从业人员。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测试时间【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美国GS1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
方法用美国GS1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1 226名新生儿按出生天数分组进行听力筛查。
结果出生后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听力通过率分别为32.05%、50.76%、84.11%、92.05%、93.67%、93.55%、93.62%。
结论用美国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3天后。
【关键词】耳声发射;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在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现有听力语言残疾约2000万人,并以每年2~4万新发的聋儿递增[1]。
国外报道每年大约有0.1%~0.3%[2]。
听力损失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
新生儿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使语言交流困难,智能发育障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广泛开展此项技术。
但目前听力筛查最佳测试时间报道不一。
我院从2004年开始,常规对新生儿不定时地用美国GSI70自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发现不同时间段筛查结果不同。
为了提高听力筛查通过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避免家长对有可能出现的假阳性造成的疑虑。
通过不同时间测试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找出最佳筛查时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出的正常新生儿1 226名,其中男660名,女566名,排除早产低体重儿、窒息儿等新生儿听力高危因素。
1.2 方法1.2.1 测试时间出生后1天至7天的正常新生儿,每天14:30~16:30进行测试,婴儿多处于自然睡眠或哺乳后安静状态。
测试结果判定:双耳通过为通过,一耳通过或双耳不通过为不通过。
1.2.2 筛查仪器采用美国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性能可靠的特点。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进行听力功能的检测和筛查。
早期听力筛查对于婴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婴儿在语言和认知能力方面的正常发育。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婴儿听力健康至关重要。
一、筛查对象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为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1-3个月进行筛查。
对于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家族有遗传性听力障碍史的婴儿,应尽早进行听力筛查。
二、筛查方法1. 人工听力筛查:通过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听力筛查仪器进行人工听力筛查,包括声音反应、声音定位等。
2. 自动听力筛查:利用自动听力筛查设备,对婴儿进行听力功能的自动检测,包括声音反应、耳脑干反应等。
三、筛查时间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1-3个月,最迟不超过3个月。
对于早产儿等高风险儿童,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筛查。
四、筛查结果解读1. 听力正常:婴儿对声音有明显的反应,包括转头、眨眼、伸手等。
2. 听力可疑:婴儿对声音反应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复查。
3. 听力异常:经过复查确认婴儿听力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五、筛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包括儿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
筛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听力筛查技能和经验,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筛查费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费用应当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行全民免费政策,确保所有新生儿都能够接受到规范的听力筛查服务。
七、筛查宣传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应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鼓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和推广。
八、筛查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制度,加强对筛查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婴儿听力健康,促进婴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为每个新生命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用于检测新生儿听力情况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听力缺陷,以便避免听力损失对孩子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常在出生后几天或几周内进行,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包括耳内电生理检测、自发性耳鸣反应测试等。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儿的听力缺陷,帮助他们尽早得到治疗,以避免听力损失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据统计,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2至4名患有听力缺陷,而如果新生儿听力缺陷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在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有哪些?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多种测试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如下:1.ABR测试ABR测试全称是脑干听觉反应检测,是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电极在婴儿头皮上放置后,采集到大脑神经对声音的反应电信号来检测婴儿的听力是否正常,其检测时间一般在15至30分钟内完成。
2.OAE测试OAE测试全称是自发性耳鸣反应测试,是另一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它是测试耳道里声波带来的振动反应来判断婴儿耳朵的是否正常,其检测时间一般在5至10分钟内完成。
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前提是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环境要安静为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应尽量使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婴儿受到无关的声音干扰。
2.耳道内不应有分泌物耳道内如有分泌物,将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检测前需要将耳朵清理干净。
3.必须进行充分训练为了确保测试前婴儿状态最佳,需要在测试之前给婴儿进行充分的练习。
4.更多测试还是治疗?如果婴儿的测试结果显示有听力问题,应及时前往专业机构进行更多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标准
(一)基本要求
机构设置、人员、房屋和设备符合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新筛规范》)的要求。
(二)筛查对象
所有活产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步筛查(初筛):新生儿生后3~5天。
第2次筛查(复筛):婴儿出生42天内。
初筛未通过、可疑或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听力损失高危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环境、方法和步骤
遵《新筛规范》。
其中,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
(五)目标
1个月内进行筛查。
对初筛阳性者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3个月内进行诊断,6个月内进行干预。
诊断、干预方法遵《新筛规范》。
(六)信息管理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为筛查、追踪和随访(2~3年)、诊断及干预提供服务,同时为监测系统提供信息以评估筛查的运作情况。
新生儿听力筛查标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功能的检测和评估,旨在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障碍,以促进婴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婴儿出生后尽早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标准和方法,以便相关医护人员和家长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筛查。
一、听力筛查的时间。
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婴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最好在婴儿出生后1-3个月内完成。
这个时期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黄金期,及早进行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听力筛查的方法。
1. 自发声音反应,通过观察婴儿对突然的声音刺激是否有自发的头转向、眼球转动、手脚动作等反应来进行初步的听力筛查。
2. 听觉诱发电位(OAE),通过在婴儿的耳道内放置微型耳机,向内耳发出声音刺激,观察内耳对声音的反应情况来进行听力筛查。
3. 脑干反应(ABR),通过在婴儿头皮上放置电极,向婴儿的内耳传递声音刺激,并观察婴儿脑干神经对声音的反应情况来进行听力筛查。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听力筛查的标准。
1. 通过自发声音反应、OAE和ABR等方法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应符合以下标准:听力正常,婴儿对声音刺激有明显的自发反应,OAE和ABR结果均正常。
听力可疑,婴儿对声音刺激反应较弱,OAE和ABR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进行复查。
听力异常,婴儿对声音刺激无反应,OAE和ABR结果均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2. 对于听力可疑和听力异常的婴儿,应及时进行复查和进一步的评估,以明确听力问题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四、注意事项。
1. 新生儿听力筛查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于通过筛查发现听力问题的婴儿,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促进听力和语言的正常发育。
3.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婴儿对声音的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并及时就医进行筛查和评估。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一、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所有出生的婴儿进行听力测试,以评估其听力是否正常。
筛查对象包括所有出生时为足月儿的婴儿,以及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受了听力测试的早产儿。
二、筛查时间
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出生后48小时至72小时之间进行。
对于早产儿,如果无法在出生后48小时内进行测试,应尽可能早地进行测试。
三、筛查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耳声发射(OAE)两种方法。
其中,AABR是一种客观、快速、无创的听力测试方法,适用于所有新生儿;OAE则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新生儿。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医院的条件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四、筛查结果解释
1.正常: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婴儿的听力正常,则无需进一步测试。
2.可疑: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婴儿的听力存在可疑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
断性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3.异常: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婴儿的听力异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测试
以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五、随访
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婴儿,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以监测其听力发展和语言发育情况。
随访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六、教育培训
对于所有医护人员,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等,应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掌握正确的筛查技能和知识。
同时,也应向家长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知识,以帮助他们了解并配合筛查工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般在正规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都会在医院的要求下接受听力筛查。
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6至12个月是语言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早期发现听力损伤的问题,那么早期干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情,能够让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
而目前只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那么该何时进行听力筛查呢?通常是在出生48小时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接受复筛。
如果复筛没有通过,要在42天至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
被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经跟踪随访,有的戴上了助听器,有的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那么,言语发育基本上不会受明显影响。
如果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否就可以安枕无忧呢?其实不然,因为新生儿即便通过了听力筛查,后天的一些因素也可能造成其听力障碍。
比如,孩子摔倒撞击头部、噪音刺激、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等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感冒高烧等都可能会造成健康的宝宝出现听力问题。
可见,一旦新生儿出生,父母就要十分留意,如发现孩子对自己刻意发出的声音没有一丝反应、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就应该注意了。
另外,孩子喜欢挠耳朵或是容易摔跤,都有可能是因为耳朵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的,应该赶快带孩子到耳鼻喉科检查。
新爸爸新妈妈要做个细心的父母,留意宝宝的任何举动或变化,就可以让宝宝免受很多可能的伤害。
9招教你如何逗笑哭闹的宝宝宝宝哭闹不止,这无疑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尤其是新生儿,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哭闹的频率会更大一些。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室外,宝宝的哭闹有的时候毫无征兆,不仅会让父母摸不着头脑,还会让场面有些尴尬。
现在,专家为你提供9个小窍门,让你快速逗笑正在哭闹的宝宝。
1、为宝宝换个环境让宝宝远离哭泣的地方,换了新的环境,宝宝就会被周围的风景所吸引,一会儿便忘记了哭泣。
早产儿听力筛查要点早产儿听力筛查对于对于发觉初期听力障碍必不可缺的。
通常,刚出生的婴儿48小时之内,就要进行早产儿听力筛查,但是有许多新妈妈们都不是很了解早产儿听力筛查的相关知识,那么,早产儿听力筛查要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解说的吧。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所有出生的宝宝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
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
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
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
新生儿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
当被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父母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①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②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③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和方法
发表时间:2016-02-29T14:26:36.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宋丽云
[导读]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2h。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妇幼保健院 6727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和方法。
方法:选择在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A组于出生后24h测试听力,B组于出生后48h测试听力,C组于出生后72h测试听力,3组均利用Bio-logic AuDX 580-AX2191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测试,此筛查仪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比较3组新生儿双耳听力筛查通过率。
结果:B组新生儿双耳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A组,C组新生儿双耳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2h。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声发射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听力障碍对新生儿语言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如能及时的发现发生的听力障碍,通过助听器等人工方式的辅助作用,能够降低其对语言发育的影响,由此,早期诊断听力障碍对新生儿言语、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有效地早期诊断听力障碍的手段,目前多采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的选择对测试结果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本院以30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象,分别于出生后24h、48h、72h进行听力测试,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0例为研究对象,男176例,女124例;自然分娩175例,剖宫产125例。
纳入标准:(1)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分娩;(2)无窒息及其他听力损害高危因素;(3)排除有家族耳聋史新生儿,母亲孕期无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随机将新生儿分为3组,各100例,3组新生儿在性别、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3组新生儿均采用Bio-logic AuDX 580-AX2191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测试,A组于出生后24h测试听力,B组于出生后48h测试听力,C组于出生后72h测试听力,测试时间为上午10:00~11:00之间,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或睡眠状态时进行。
新生儿听力筛查人员为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测试之前,测试人员先对仪器进行校准,清除探头小孔内的耵聍或其他异物,环境噪声控制在45-50db(A),洗净双手,将新生儿双耳道内侧的黏性分泌物及脱屑用消毒干棉签擦拭干净,探头在使用之前需要利用75%酒精擦拭。
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保证新生儿活动上肢时,探头不会被触碰到,同导线连接探头时,避免导线与新生儿身体或其他物体摩擦产生噪音,确保新生儿安静,最好为睡眠状态,必要时可以应用安慰奶嘴。
将新生儿测试侧耳朵向上,在新生儿外耳道1/3处放置探头,显示屏显示通过/PASS后,测试通过。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SS18.0,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数(n)和率(%),组间比较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新生儿双耳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A组,C组新生儿双耳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与其他已经开展筛查的先天性疾病相比,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比较高[1]。
对于新生儿听力障碍,如可在出生后6个月内诊断出来并及时的进行干预,患儿语言功能受到的影响比较低,具有比较高的正常发育可能性,促使患儿回归社会。
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早期诊断听力障碍的有效手段,筛查时间的选择对诊断结果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出生后24h、48h、72h进行听力测试,初次测试双耳听力通过率分别为52.0%、77.0%、95.0%,这说明,新生儿听力筛选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2h。
给予出生后24h新生儿听力测试时,假阳性的发生率比较高,听力障碍诊断的正确率相对比较低,考虑到产妇分娩后住院时间的因素,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时,如果产妇为自然分娩,可于新生儿出生后48h进行,如果产妇为剖宫产生产,可于新生儿出生后72h进行,降低假阳性的发生率,提升听力障碍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促使幼儿尽早的接受干预,降低对语言功能的影响[2]。
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之所以会出现假阳性,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中耳积液、耳道羊水等产生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需要借助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此种仪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测试时无创伤,具有比较高的客观性及敏感性,具备良好的听力检查结果[3]。
但测试过程中,环境噪音、新生儿外耳道及中耳道生理特点、测试时新生儿状态对筛查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假阳性的结果,增加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为了降低测试过程中假阳性的发生率,采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测试时,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未通过,可采用拉耳廓方法再次进行听力筛查。
拉耳廓方法是指在测试时,向后下方牵拉未通过测试的新生儿的耳廓,将耳屏打开,在相应位置处放置耳塞,进行再次测试,如果再次测试结果依然显示未通过,则可诊断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给予新生儿相应
的干预治疗,促进新生儿语言功能的正常发育[4]。
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受到挤压之后会发生弯曲,方向为由外而内向前上方,通过牵拉耳廓之后,新生儿的耳道变直,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新生儿听力障碍会影响其语言功能的正常发育,给产妇及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且不利于产妇的康复。
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新生儿听力障碍程度,降低其对新生儿语言功能发育的影响,由此,早期筛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2h,采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初次测试,当新生儿听力测试未通过时,可采用拉耳廓法进行再次测试,降低假阳性发生率,促使患儿及早的接受早期干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文正,周晓军,李雪梅,等.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491-1492.
[2]伊俊美,孙亦彩,孙霞,等.TEOAE联合AABR对婴儿听力普遍筛查的运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55-4456.
[3]赵应会.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13):149-150.
[4]董婷,张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选择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23):1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