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27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
2. 理解《山行》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诗歌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
2. 理解《山行》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山行》诗歌文本。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1. 安静的教室,适合朗读和思考。
2. 舒适的座椅,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喜爱。
2. 提问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与理解1. 引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3 讨论与思考1. 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朗读与背诵1.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山行》诗歌,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家里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5.2 创作与展示1. 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并进行分享。
2. 鼓励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1. 学生对《山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古诗两首》之《山行》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教课要求:1.读懂诗句 ,理解内容 ,想象大自然的漂亮风景2.领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教课重难点:在朗诵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诵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认识古诗粗心的基础上感觉诗人作诗时的情形。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觉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 ,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觉古诗的神韵。
(二)学生自由。
1、真,想想哪些你能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的方式,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3)沟通:石径、坐、霜叶、于、白云深⋯⋯(学生沟通,在合学生疑,解古。
)3、句子的理解:( 1)指朗第一句 : “ 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有人家”① 指名学生沟通研状况:依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地点”的画面,相机操作。
[ 小径由直曲、人家移至白云生。
]② 个人、学生、生共、相合。
要点领会“斜”“生出”。
③ 教引:白云人家,曲折石径,有些寒意了!究竟是暮秋啊,人望去,感道:“ 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有人家”。
④ 吟想象配。
( 2)指导朗诵第二句:“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依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面走边看,为何泊车呢?b、依据学生感觉,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暮秋的山林中,居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泊车就是由于爱这漂亮的枫林!c、师生齐读。
②指引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③学生沟通个人感觉,进一步领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一样的感觉。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a、石头铺成的小道弯曲折曲,远远伸向已经是暮秋节气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朦朦胧胧能够看见几户人家。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山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山行》。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山行》的图片、动画等。
2. 教学素材:诗歌《山行》的文本,生僻字词的解释。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诗歌《山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登鹳雀楼》的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山行》。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分析诗歌意境:(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诗歌意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的意境。
5. 学习生僻字词:(1)教师着重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学生自主查阅字典,加深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景色,进行拓展讨论。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山行》两遍。
2. 家长签字确认诗歌的背诵。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写一段话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诗歌和家长签字确认背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