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0316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33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考点要求】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考点落实】思考: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产业兴起;(4)“新经济”出现。
一、经济体制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重要)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措施: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②制定经济指导计划;③运用和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行政立法手段;④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3.发展过程:(1)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①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②经济政策: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实践效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①经济状况: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②原因:国家干预过度;经济危机的影响;凯恩思主义失灵。
③对策:1973年以来,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即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4. 实质:无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5.评价:(1)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仍有波动,且国企普遍经营不善,效益较低。
(97年金融危机、美01年经济衰退)二、社会保障: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2.含义与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
)3.内容: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发展阶段,各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是现代各国经济调节体系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至70年代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方法基本趋向于从迷信自我放任向重视调节演化,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加强干预和调节经济,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到了70年代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生产停滞交织的“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
从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相继转而采取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理论主张,重视货币政策,反对国家过多干预,鼓励私人企业利润等。
因此,寻求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是现代西方各国经济调节体系的发展趋势,当今发达国家都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分为五类: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法国的计划指导型模式。
五种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
2、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在所有制关系上,在私有制基础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突出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股份制和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上。
(1)股份制: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
企业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这种情况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但其实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企业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程标准】●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 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欧洲联合的目的、过程和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通过学习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难点:如何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欧盟总部、欧盟盟旗,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教师: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何时出现的?它在当今国际事务当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探究新知1.从废墟走向繁荣——欧洲的联合展示:二战后的欧洲教师:二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西欧国家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展示:教师:二战后的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
设问:结合课本P79思考,二战后西欧经济从废墟走向繁荣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归纳: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欧国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利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