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海水晒盐
- 格式:ppt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51
8-2海水“晒盐”(1)一、海水“晒盐”的过程1、填写海水“晒盐”过程示意图:(1)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溶液变成 溶液,其途径是 (2)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海水“晒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结晶,是物质结晶方法之一。
(3)有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有: 、 ,其原因是 二、溶解度1、溶解性:是物质重要的 性质,它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难溶。
如:NaCl 溶于水;Ca (OH )2 溶于水;CaCO 3 溶于水。
2、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完成下列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KNO 3溶解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溶剂的和[实验步骤]将带有KNO 3固体的KNO 3溶液加热,现象是 。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KNO3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 ;当降温时,其最大溶解量会 。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种类和 。
3、溶解度:化学上通常用 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物质中的溶解性。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g 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四要素:三定一)5、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
中考速递: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用滤纸过滤不能滤除海水中的盐分B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 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 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gC 运动后出汗衣服上出现的白色斑渍是盐分蒸发结晶留下的D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溶质,溶质不再继续溶解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A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B 20℃时,100g 溶液中含31.6g 硝酸钾C 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5.8g 甲物质。
年级学科 初三 化学课题 海水“晒盐”(1) 备课人 顾建刚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能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培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举例讲解,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了解海洋资源重难点 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课时1 时间 45分钟【温故知新 】1、海洋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及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引导阅读】教材P 9内容 1、海水晒盐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2、饱和溶液的配置与蒸发结晶(P 10“实验探究”)【思考】 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一 】 在各盛有10mL 水的2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
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二】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
继续加水,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由实验一和二得到的结论是: ①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 ) ( )②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 )【演示试验四】将实验二中最终得到的硝酸钾溶液冷却,观察现象;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中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8-2海水“晒盐”【引入】同学们参观过我们胶州的营海盐田吗?见过那里堆积如山的粗盐吗?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海水“晒盐”。
【探究新知】1海水晒盐:首先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海水晒盐的过程,这个视频介绍的就是古老的盐田法。
哪位同学能尝试总结出海水晒盐的流程呢?你来说,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再引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直至析出粗盐。
所剩的液体称为母液。
像食盐这样从海水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我们把这种结晶方式称为蒸发结晶。
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来体验一下海水晒盐?让我们共同走进活动天地,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结合刚才的操作,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呢?你来说,对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
那如何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呢?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想到了如果内部存在未溶解的固体说明为饱和溶液,还有同学想到了加入少量溶质,若不能溶解则说明为饱和溶液。
2溶解度:那一杯水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吗?同学们都认为不能。
那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哦你们认为有温度,还有溶剂的质量,还有吗?溶质和溶剂的种类。
首先我们来探究溶质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来说,你发现氯化钠能溶解在水中,但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而氯化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在水中能溶解。
可见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行设计方案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那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很好,同学们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结合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溶剂的量保持不变时,温度升高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大。
通过以上探究,可见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也受温度的影响。
那如何比较不同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呢?很显然应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化学上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
8.2.1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重点)。
2.了解饱和溶液及其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
3.认识饱和溶液的结晶现象及其原因(重难点)。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情境导入海水晒盐的图片或视频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1.观察“饱和溶液”(1)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试试饱和食盐水能否溶解KMnO 4固体?由此可以获得信息是?(3)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呢?+20mL 水加5gNaCl 并搅拌观察是否全溶加5gNaCl 搅拌并观察(4)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呢?(典题练习)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 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知识梳理)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这个过程中海水中的水分在(增加、减少、不变),溶质的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二(实验探究)观察“结晶”2.+饱和食盐水吹热风并观察(1)溶液饱和后,蒸发水,NaCl结晶析出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蒸发,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知识梳理)固体物质从它的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位。
初中化学海水晒盐讲解教案
课题:海水晒盐
教学内容:
1.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2.学习海水晒盐的实验步骤
3.观察并记录海水晒盐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海水
2. 盛海水的容器
3. 玻璃烧杯
4. 太阳能灯或台灯
5. 电子秤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海水
2.将玻璃烧杯放置在太阳能灯或台灯下,加热海水
3.观察海水中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
4.等到海水蒸发完全,观察烧杯底部的盐川
实验结果:
经过海水晒盐,海水中的水分蒸发,留下盐川在玻璃烧杯底部。
延伸实验:
1.尝试不同浓度的海水进行晒盐实验,比较结果。
2.研究不同加热条件下海水晒盐的速度和产量。
3.探究海水晒盐对海水中盐川的重新溶解情况。
反思:
海水晒盐实验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盐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火源和实验工具的安全使用,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中的盐从何而来以及生活中盐的应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