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 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特点,掌握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的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层次结构等。
3. 微观世界的特点: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原子结构等。
4. 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宇宙现象和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法: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宇宙和微观世界相关教材或科普书籍。
2.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多样性。
3. 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宇宙的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层次结构等,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讲解微观世界的特点:介绍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原子结构等微观世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
5. 讲解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介绍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4)全章导言: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宽敞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差不多上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明白: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差不多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咨询题。
10.1 宇宙和微观世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寸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觉并讲明物质是能够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究将不断深入,关心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预备: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看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究宇宙的资料。
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是一种时空观,古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刻,同时仍在不断的变化,从中国古人的〝天圆地点〞讲到近代西方的〝日心讲〞,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甚至于以生命作为代价,直到今天仍旧如此......本节课我们所学到仅是前人留下的沧海一粟。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一、 你心中的宇宙:让学生通过交流与阅读了解到宇宙的〝广袤无莹〞宇宙阶梯数十亿个星系组成 太阳系:十万光年:9。
九年级物理11.1《宇宙和微观世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学生理解学习目标三、先学(一)学生看书: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二)检测1、请写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
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教案课题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的结构;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学习重点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
学习难点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教学方式引导──探究──讲解课型自主体验教具与媒体教学录象带、网上资料、视频资料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min)同学们对宇宙和物质的组成了解哪些呢?●二、进入新课(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5min)[师]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播放视频1】浩瀚的宇宙【播放视频2】银河系【播放视频3】太阳系【播放视频4】地球课本图11.l-1展示的是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景,让学生知道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并且银河系的尺度以一束光从这头走到那头需要十万光年的数据给出,显示了银河系之大,宇宙之大。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回答预习的内容学生提出对学生课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交流(以知识竞赛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知识
(1)认识宇宙;知道宇宙是由星系组成的;了解银河系和太阳;进一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的结构特点。
2.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提高素质
热爱自然,追求真理,感受宇宙的广大、深邃;物质的神奇、奥秘。
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重难点分析]
1.重点:对宏观的宇宙、微观的原子的了解与认识。
2.难点: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共性认识。
[教具]
课件、录像。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11.1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
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3.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3.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教学设施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推理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a.探索宇宙的片断,包括宇宙的组成介绍,太阳系中各星体的运动立体动画图;b.大好河山等生活相关的物质世界,高楼、运动场、冰川、铁水等。
目的在于介绍这些复杂的庞大物质世界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教师:看了刚才的动画,同学们得到了哪些信息呢?3.学生分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分享所获得的信息。
4.教师:无论是遥不可及的宇宙天体、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风景秀丽的大好河山、还是炙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山等他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和微观世界吧!引入2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图片11.1-1,11.1-2,然后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天体的了解,从而进入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研究。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观察课本图片11.1-1,11.1-2。
并阅读第一部分内容学生说出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①宇宙、银河系的组成②太阳系的位置和组成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有哪些?他们的顺序是怎样的。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宇宙和微观世界》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向您们展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三大一级主题之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是初中力学部分第一章的第一节,以探索无限的宇宙直至奥妙的微观粒子世界为目的。
将优秀的科学成果纷呈眼前,带给学生无限想象,激起科学探究的无限兴趣。
再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接触,学生会发现物理是那么有趣,使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倍增,在第十章当中物质观点教育贯穿于整章的教学,而本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一节内容是这一章的开篇之作,有着指路明灯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一节质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二、教材处理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一节内容,沿着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顺序领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展示了宏观的宇宙和精细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的这一安排,使学生对于物质的认识更加合理化,有利于下一节质量的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质量和密度的理解。
此外,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把研究方向由直观的宏观世界转向抽象的微观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原子结构两部分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对调,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对于宇宙的了解十分广泛和详细,有关宇宙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和交流三、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1、通过学生对自己查阅的资料的回忆和课堂上多媒体资料的播放激发兴趣。
2、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四、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5)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宽敞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差不多上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明白: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差不多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咨询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觉并讲明物质是能够分割的;(2) 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异。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能够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专门大,大多距离我们专门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能够实地观看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专门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看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专门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截了当观看。
然而,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预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看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究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讲宽敞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怎么讲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看和研究。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一、引言宇宙和微观世界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我们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等。
掌握宇宙和微观世界的重要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如望远镜、加速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1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1.2 宇宙的起源理论1.3 宇宙的演化过程1.4 宇宙中的恒星和星系2. 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2.1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2.2 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2.3 强、弱、电磁相互作用3. 宇宙和微观世界的重要理论3.1 宇宙大爆炸理论3.2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3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4. 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4.1 天文观测和望远镜4.2 粒子物理实验和加速器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像、实验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与宇宙和微观世界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1一、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物质的世界指的是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等,其核心内容是对宏观的物质和微观的物质世界有所认识,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
学生以前原子的组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由于它与以后的质量、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本学科力学的基础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微观与宏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多从生活入手,从生活中认识物质的概念。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目标分析:(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就是指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且能形象的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的结构,并且说出各自的性质。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就是指让学生知道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
(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就是指让学生知道纳米是个长度单位,而且是现在物理学得尖端科学。
三、问题诊断分析这一节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学生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只能借助借助多媒体,通过目前科学界的仅有的一些照片来让学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另外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学生也很难想象只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上课的学生还有踢足球的运动员等等形象的实例来比喻他们的微观模型。
四、教学支持条件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从容说课步入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渴望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课本从第十章开始介绍“多彩的物质世界”,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阔无垠的宇宙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紧接着,课本从宏观宇宙谈到了微观的物质世界.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应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各种各样的物质.[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宙.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想想议议][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生]我觉得是可以的.[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什么是分子呢?[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生]我知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在小学学过.[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呢?[生]教室的门、黑板、桌、椅都是固态.[生]我们喝的水、牛奶、饮料都是液态.[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是气态,氢气、氧气等都是气态,[师]物质的不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呢?[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杯子,还有一些水,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将杯子拿在手中展示给同学们)[师]这个杯子是液体还是固体?[生]固体.[师]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圆柱体.[师]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把杯子倒过来)看形状变了没有?[生]没有,还是圆柱体.[师]那么它的体积变了没有?[生]没有.[师]同学们说固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师]总结得很好.[继续演示]老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师]现在我往杯子里加满水,大家看:现在杯子不动,那么水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也是圆柱体.[师]那么这杯水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边讲边演示)现在,我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同学们观察,水的形状改变了吗?[生]改变了.[师]水的体积改变了吗?[生]水还是刚才那么多,体积不变.[师]因此,我们又可以发现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甲]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生乙]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同学们能不能讨论一下气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对于气体,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圆形的空气,也没有听说过有方形的空气,说明空气并没有固定的形状.[生]我们也没有听过有一杯空气、一盆空气的说法,所以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生]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同学们考虑,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我们认为某一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如水在很冷时能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水开了后还会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生]我们在第一册中学过的物态变化,说明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都是可以转化的.[师]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会怎么变化呢?[想想议议][师]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生]我知道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肯定是增大的.比如水沸腾时,蒸气满屋子都是. [生]我认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是减小的.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地,甚至会流出来成为烛泪,但吹灭蜡烛后,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生]我也在电视上看到过炼钢厂钢水凝固成钢锭时,凝固面是凹陷的,因此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变小.[生]我觉得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不一定要减小.比如水变成冰时体积是变大了.[师]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有一点同学们没有异议,就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6内容及图10.1-6,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生]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生]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就像现在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大家周围空间很小,并且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因此固体的形状比较固定时,体积也是固定的.[生]液体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下课后同学们的运动.虽然可以活动一下,但终究不出学校的范围,这就是液体分子虽可运动,但还是有约束力的,因此液体有流动性,但总会保持一定的体积.[生]气体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放学乱跑的学生,最后可跑到很远的地方,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生]看来,分子的排列对物质的存在形态影响很大,但分子又由什么组成的呢?4.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世界][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纳米科学技术”,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基本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存在形态,并且阐述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的特征及微观模型,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列举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不要怕错误,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2.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 /s .1光年=3×108 m /s ×365×24×3600 s=9.64×1015m .3.略4.略五、板书设计六、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在课后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宇宙的发展及微观世界研究领域的宇宙及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液、气) 特点微观模型最新发展.。
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举荐的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物质的世界指的是物质的形状及其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等,其核心内容是对宏观的物质和微观的物质世界有所认识,明白得它的关键确实是要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
学生往常原子的组成本节课的内容确实是在此基础上进展来的,由于它与以后的质量、密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本学科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本学科力学的基础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微观与宏观,解决那个问题的关键是多从生活入手,从生活中认识物质的概念。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 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2、目标分析:(1)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确实是指明白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且能形象的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的结构,同时说出各自的性质。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确实是指让学生明白物质世界能够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专门大,大多距离我们专门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和研究。
(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确实是指让学生明白纳米是个长度单位,而且是现在物理学得尖端科学。
三问题诊断分析这一节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不管是宏观依旧微观学生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只能借助借助多媒体,通过目前科学界的仅有的一些照片来让学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另外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学生也专门难想象只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上课的学生还有踢足球的运动员等等形象的实例来比喻他们的微观模型。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导言: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问题1:宇宙是怎样组成的?
猜一猜:你的猜想是: 。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4页的内容,了解宇宙、太阳系的组成的。
宇宙是由 组成的,太阳系是由 组成的。
结 论:宇宙是由 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
再到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的天体,地球及其它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 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
问题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做一做:把一张纸不断地撕开,直至撕成很小的碎片你不再能够撕下去
为止;把一玻璃杯打碎,再把碎片进行分割,直止碾成粉末为止。
想一想:纸虽然越撕越小,但还是纸。
如果不断撕下去,有没有一个限
度呢?碎片虽然碾成粉末,但还是玻璃,如果把粉末还碾成更小的粉末,同样有没有一个限度?你的想法是: 。
结论: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分子,所以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就是指能够保持的微粒。
分子的尺度非常小,通常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问题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有何变化?
议一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那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
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
做一做:(1)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观察到液面
的位置变化;(2)在量杯中倒入100mL的水,放到冰箱的冷冻
室中冷冻成为冰,观察冰面位置的变化。
你观察到的是。
结论:对比上述熟动物油和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实验可以得出: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但水除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时体积。
问题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粒子有什么区别?
想一想: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呢?议一议:原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但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作用。
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它们内部和的
情况有关。
结论: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和。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
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
因而,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
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
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
问题5: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猜一猜: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什么组成的?你的猜想是:。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7页内容,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组成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
似,它的中心是,周围有转动。
质子和中子
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组成的。
问题6:什么是纳米,它在科学技术上有哪些应用?
猜一猜:你的猜想是:。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7页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纳米和纳米技及其应用。
结论:纳米是单位,符号nm。
1nm=m。
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代表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它是指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
将某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nm,它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能与较大尺度时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这称为纳米材料。
一些新颖的纳米材料被应用到某些产品上,会产生一些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