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ppt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3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梯形的面积》说课稿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的课文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梯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
针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前几节课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已经学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梯形的面积第1课时梯形的面积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
(教材第95~96页及例3)二、教学目标1.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PPT、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图片。
一、复习引入1.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计算公式?2.回忆这些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师:生活中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外,还有梯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学习新课1.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1)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学生回答:梯形师: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
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
(指名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推导过程: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出示推导过程: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推导过程:④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出示推导过程:⑤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课型一对一/一对N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重、难点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课首沟通作业检查;询问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情况。
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求下面各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越秀区单元试题)一张梯形的纸片,上底是10厘米,下底是15厘米,高是8厘米。
现在要从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知识梳理(1)梯形的认识。
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梯形有无数条高。
②说出下面各个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2)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b)h÷2(3)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①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求梯形的面积。
②根据梯形的面积,求梯形的高或上底、下底。
③求包含梯形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导学一:梯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知识点讲解 1:梯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起来。
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的底等于一个梯形的()与()的和,高等于梯形的()。
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面积的一半。
方法(2)将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面积 + 三角形面积方法(3)将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面积 = 三角形面积 + 三角形面积例 1. [单选题] 右边梯形面积计算正确的算式是()。
A.(13+10)×8.5÷2B.(8.5+12.5)×13÷2C.(13+10)×12.5÷2D.(8.5+12.5)×10÷2我爱展示1.求下列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教案:《梯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
2. 能熟练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模型、教学用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梯形的特征,如梯形有两对平行边,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等。
3. 教师总结梯形的特征,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梯形的面积》。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做铺垫。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猜想和假设。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拼图实验,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5.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两倍,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6. 教师总结并板书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 高÷ 2。
三、巩固(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梯形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 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四、应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花坛的面积、计算梯形屋顶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023年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说课稿2023年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新授课《梯形的面积》。
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一节课,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基础上通过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并且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但这节课比前两节课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推导,但又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联系前面两节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关系最密切,且两者的教学思路也相似,同时梯形面积的教学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样,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为今后学习圆面积、立体图形表面积及解答求积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情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具有了一定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但对转化这种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想并不熟悉。
所以开课时利用课件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推导过称的回顾再次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
加深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⒈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具进行自主探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⒉培养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