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 格式:doc
  • 大小:893.0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难点提示】

l.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的技影,空间概念的培养。

【知识要点精讲】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的概念:灯光或日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得到影子的现象称为投影。

2、投影法: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射向预定平面而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一组射线——称投影线;

其中预定平面——称投影面;

得到的图形——称投影。

3、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汇交于一点。如图3-1。

投影法分两大类正投影:投影钱垂直于投影面。如图3-2。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

斜投影: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如图3-3。

由于正投影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所以在机械制图中得到广泛应用,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4、三视图的形成:

①设立三投影面体系:如图3-4

正投影面V—正立位置;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水平投影面H—水平位置;

侧投影面W—侧立位置。

X轴—H面与V面的交线;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轴 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一个原点O—— X、Y、Z三轴的交点。

②三视图的形成:如图3-5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的方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面技影和侧面投影。如图3 - 5(a)。

为了方便画图,按GB规定,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

V面一不动

如图3-5(b),即 H面一绕ox轴向下旋转90°

W面一绕oz轴向右旋转90°

H面上的用"Y H"表示。

注意:展开摊平后,Y轴被分为两部分

w面上的用"Yw"表示。

V面上的投影-称主视图

展开摊平后: H面上的投影-称俯视图统称三视图。如图3-5(c)

W面上的投影-称左视图

去掉投影面范围线(它的大小与视图无关)如图3-5(d),待熟练之后,投影轴也可省略不画。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由3-6可见,每个主视图反映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两个方向的尺寸和四个方位。为方便记①位置关系:

【典型图例分析】

例一、根据立体图(图3-7)画物体的三视图。

注意:三视图中,不仅整体尺寸符合三等关系,每一局部尺寸也必须符合三等关系。例二、读懂三视图(图3 -9),想出立体形状,

题意分析:本题意图是要求学生运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分析

想象三现图所表达空间物体的结构形状。

读图方法:先整体,后细节,对投影,找关系,联系方位想立体。

读图步骤:

①看主、左、俯三个视图,外框均为矩形——空间长方体。

②看主、俯视图—左右分两部分(以虚线为界),右半边长方体无变化。

③看俯、左视图—由前向后分三部分,具体到俯视图可见:是物体的左半边

“由前向后分三部分”,且中间部分被切去(对应主视图中的虚线)。

④结合主视图,想清楚前后两部分的形状:

前面一块对应主视图中的斜线—空间三角形立板。

后面一块对应主视图的矩形外框—长方体立板(与右半边等高)。

所以综合想象结果如图3 -10。

【同步强化训练】

【知识要点精讲】

三、点的投影

1、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空间位置由三个坐标值来确定:A(x,y,z)如图3-11。

表示点A到W面的距离,x越小,离W面越近(越靠右)。

表示点A到V面的距离,Y越小,离V面越近(越靠后)。

表示点A到H面的距离,z越小,离H面越近(越靠下)。

都不为O时,点在空间。

有一个为O时,点在投影面上。

因此,当三个坐标值有两个为O时,点在投影轴上。

都为O时,点在原点上。

2、点的三面投影:

①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Ⅰ、Ⅱ……

V面投影a',b',c',1',2'……

投影点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H面投影a,b,c,1,2……

W面投影a",b",c", 1",2"

②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③点的三面投影及技影规律:见图3-12。

为了便于进行投影分析,可按图3-13中的任何一种办法将相邻两投影用细实线连起来。由图3-13分析可得点的投影规律:

a' a⊥OX--A点到W面的距离相等,均为X。

a'a"⊥OZ--A点到H面的距离相等,均为Z。仍符合"三等"。

aa z= a"a z--A点到V面的距离相等,均为Y。

3、两点的相对位置:

①已知坐标值时,由两点的坐标值大小来判断:

左右位置由X坐标值来确定,X在者在左,小者在右;

前后位置由y坐标值来确定,y大者在前,小者在后;

上下位置由z坐标值来确定,z大者在上,小者在下。

②己知投影图时,由投影连线的位置来判断:

左右位置由V面和H面投影连线来确定,靠左即左靠右即时右;

前后位置由H面和W面投影连线来确定,靠内(距离原点近)即后,靠夕阳距离原点远)即前。

上下位置由V面和W面投影连线来确定,靠上即上,靠下即下。

注意:当两投影点重影时,应将不可见点用括号括起来。

【典型图例分析】

例一、己知点A到三个投影面V、H、W的距离分别为15、20、25,试作三面投影图。题意分析: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图画法。

作图方法与步骤:

1.先画出投影轴,并在ox轴上自原点O向左量取25定出点a z (图3-14a)。

2.过点a z作ox轴的垂线,自a z沿OY H轴方向量取15定出水平投影a;沿OZ轴方向量取20 定出正面投影a',这样就完成了点A的两面投影(图3 - 14h)。

3.若已知一点的两个投影,可根据点的投影规律作出其第三投影,将坐标y=15移到侧面上,就可定出侧面投影a",作法如图3 -14c中箭头所示。

例二、已知A、B、C三点的投影图(图3 - 15),比较其空间位置。

题意分析:本题意图是要求学生掌握两点相对位置的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据投影图(投影连线)判断。

判断步骤:

①以A点为基准,从图中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