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第二十三讲数字化成图理论 - 第二十三讲数字化成图理论(1)
- 格式:pdf
- 大小:359.15 KB
- 文档页数:31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味 1数字化测图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
同时,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惟独掌握好了这些本领,将来才干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子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地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小组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雅园至一教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
野外测记和室内成图是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此次实习主要运用的模式。
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主要有下列内容:1.数字测图的准备工作:仪器检较、准备数据记录所需的记录表、实地观察地形确定控制点、数据处理软件准备等;2.控制测量;3.外业测绘,碎部点采集;4.内业图形编辑;5.图形细节修饰,成果保存。
我们组用索佳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
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错误。
实习第一天,我们组进行控制测量,12 个控制点,由于学校人口密度较大,观测条件不是十分理想,导致我们组的水平观测角中误差超限,最后对所有控制点水平角进行重测,通过平差易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度评定及平差,控制测量成果符合规范要求。
实习第二天,我们组以二号控制点为测站,一号控制点后视定向,进行碎部测量。
我们组共五人,一人操作仪器,一人画草图,三人轮流跑杆,我们组对地物特征点的采集比较详细,如房屋点、道路、井盖、花台、草坪、垃圾桶、橱窗、独立树、行树、篮球场、沟渠、路灯等地物点都进行了采集。
由于其他组需要用二号控制点,我们转站至雅园,第一天一共采集将近三百余点。
《数据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数据可视化》为全日制大学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可视化处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一般原理和处理方法,能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队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教学任务: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概念,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介绍相应的可视化方法,并介绍可视化综合应用及实用系统。
四、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可视化基本概念;掌握视觉感知和认知的基本原理和可视化编码原则;掌握数据定义、组织、管理、分析、挖掘等及数据工作流;掌握可视化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掌握常用的可视化软件使用。
五、课程学时安排六、主要内容第1部分数据可视化简介(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可视化的意义;理解可视化的目标和作用;了解可视化简史;理解数据可视化释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可视化概述内容:可视化的意义;可视化的目标和作用;可视化简史重点讲授:可视化的目标和作用第二节可视化释义内容:数据可视化分类;数据可视化与其他方向的关系重点讲授:数据可视化分类【教学重点、难点】可视化的目标和作用思考题:1.可视化目标或作用在可视化历史中是如何发展变化的?2.各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什么是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课时分析。
3.描述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图在生成方法和目标上的差异。
4.举例说明数据可视化的三类通用目标。
第2部分视觉感知与视觉通道(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视觉感知与认知;了解视觉通道。
【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感知与认知内容:感知、认知、格式塔理论、视觉感知相对性重点讲授:感知、认知第二节视觉通道内容:视觉通道类型、视觉通道特性重点讲授:视觉通道类型【教学重点、难点】视觉感知与认知思考题:1.通过图像对比;理解视觉感知的相对性。
第一章数字测图概述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电子速测仪、电子数据终端,并逐步地构成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将其与内业机助制图系统结合,形成了一套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制图全过程的、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测量制图系统,人们通常称作为数字化测图(简称数字测图)或机助成图。
广义的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或称地面数字测图、内外一体化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本书主要介绍全野外数字测图技术。
数字地形表达一.地形表达的方法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并与地球表面处处发生联系:建筑师在地表设计、构筑楼房;地质学家研究地表结构;地质生态学家想了解地表形态和地物形成的过程;测绘工作者则对地形起伏进行各种测量,并用各种方式如地图和正射影像图等描述地形。
尽管专业领域不同,研究的侧重点各异,但所有的工作都希望能用一种既方便又准确的方法来表达实际地表现象。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想方设法来描述自己所熟悉的地表现象,绘图是最古老的一种,但仅是很粗略地反映所见到的地形景观,但这些信息反映的主要是对象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定量的描述则非常有限。
另外一种古老而有效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精确表达地表现象的方式是地图。
地图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同语言和文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样,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地图是记录和传达关于自然世界、社会和人文的位置与空间特性信息最卓越的工具。
早期地图用半符号、半写景的方法来表示地形,实现了在各种二维介质平面上对实际的三维地形表面的表示和描述。
现代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面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表示在平面上。
地图具有三个基本的特性:数学法则性、制图综合性和内容符号性。
现代地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具有可量测性。
在各种地图中,用来准确描述地貌形态的是等高线地图。
用等高线来表达地形表面起伏可追溯到18世纪,它的方便性和直观性使得人们认为在制图学的历史上等高线是一项最重要的发明。
数字测图复习题数字化测图复习题一、填空题1.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
3. 数字测图就是要实现丰富的地形信息、地理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4. 计算机屏幕上能显示的图形软件给出了两种表示方式,即矢量图形和栅格图形,对应的图形数据称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数字测图中通常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和绘制矢量图形。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
6.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制图的数据类型有三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朴数据。
而空间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
7. 绘图信息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
8.数字测图中描述地形点必须具备的三类信息为: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的属性和测点的连接关系。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绘图、存储、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组成,其作业过程与使用的设备和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有关。
11.数字测图系统可区分为现有地形图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成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
12.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13.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鼠标、键盘、图形数字化仪和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属于输出设备。
14.地面数字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
15.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数字化仪法、航测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采集数据。
前两者主要是室内作业采集数据,后者是野外采集数据。
《测绘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测绘学概论》是高职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了解测绘学有哪些主要内容,要学习哪些理论和技术,它有怎样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对测绘学有个概括性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测绘专业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测绘专业的信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从思想认识上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
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将课程内容分为11大模块;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启发引导法、真实体验法、循序渐进法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对大测绘方向的兴趣爱好;三是建立考核体系,采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测绘学的范围和内容,使学生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了解以后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测绘专业知识的兴趣。
同时培养好同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具体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1.专业能力:(1)能说出测绘学所涉及的所有的方向。
(2)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方向的相关概念。
(3)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的应用。
(4)能说出测绘学各个分支的发展和展望。
(5)理解测绘学各个分支方向中的部分方法。
2.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会进行主动思考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图表目录图1知识工程发展历程 (3)图2 Knowledge Graph知识图谱 (9)图3知识图谱细分领域学者选取流程图 (10)图4基于离散符号的知识表示与基于连续向量的知识表示 (11)图5知识表示与建模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图 (13)图6知识表示与建模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国家分布统计 (13)图7知识表示与建模领域中国知名学者分布图 (14)图8知识表示与建模领域各国知名学者迁徙图 (14)图9知识表示与建模领域全球知名学者h-index分布图 (15)图10知识获取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图 (23)图11知识获取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统计 (23)图12知识获取领域中国知名学者分布图 (23)图13知识获取领域各国知名学者迁徙图 (24)图14知识获取领域全球知名学者h-index分布图 (24)图15 语义集成的常见流程 (29)图16知识融合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图 (31)图17知识融合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统计 (31)图18知识融合领域中国知名学者分布图 (31)图19知识融合领域各国知名学者迁徙图 (32)图20知识融合领域全球知名学者h-index分布图 (32)图21知识查询与推理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图 (39)图22知识查询与推理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统计 (39)图23知识查询与推理领域中国知名学者分布图 (39)图24知识表示与推理领域各国知名学者迁徙图 (40)图25知识查询与推理领域全球知名学者h-index分布图 (40)图26知识应用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图 (46)图27知识应用领域全球知名学者分布统计 (46)图28知识应用领域中国知名学者分布图 (47)图29知识应用领域各国知名学者迁徙图 (47)图30知识应用领域全球知名学者h-index分布图 (48)图31行业知识图谱应用 (68)图32电商图谱Schema (69)图33大英博物院语义搜索 (70)图34异常关联挖掘 (70)图35最终控制人分析 (71)图36企业社交图谱 (71)图37智能问答 (72)图38生物医疗 (72)图39知识图谱领域近期热度 (75)图40知识图谱领域全局热度 (75)表1知识图谱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列表 (10)表2 知识图谱引用量前十论文 (56)表3常识知识库型指示图 (67)摘要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人工智能重要分支知识工程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成功应用,知识图谱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一起,成为推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Research 研究探讨323基于模块化的《数字化测图技术》课程考核方法研究徐明霞(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1-0323-01摘要:在分析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背景及行业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数宇化测图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采用模块化考核方式,以理论知识考核为辅,重点以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数字化测图技术;模块化;课程考核;人才培养0 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测绘新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测绘新型仪器设备(电子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GPS及无人机等)设备出现,广泛应用于国土、规划、林业、矿产、土木工程等诸多领域当中。
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对于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也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数宇化测图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是提升整个工程建筑的精准性、合理性、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这些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中,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按照理论考试闭卷形式进行,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据此,根据数字化测图技术课程授课内容及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在本门课程的授课中,拟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以理论知识考核为辅,重点以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1 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依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测量员作为职业岗位,以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为工作目标,按照课程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编制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成图编辑、大比例尺分幅整饰与输出、地形图质量检查及地形图应用,共七个方面进行知识目标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把以上七个知识点内容,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如同积木搭建,从而实现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CASS软件在1:500比例尺数字测图中的应用摘要:在阐述数字测图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对多种成图软件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CASS7.1软件。
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简单的编码方法,完成了1:500数字地形图的测绘,经过二阶检查和一级验收,证明了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要求。
最后得出有益的结论,为地形测绘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CASS软件,数字,测图1 引言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先进的现代测绘仪器设备的出现,比如全站仪、GPS RTK和CORS系统等的出现,数字测图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白纸法成图。
目前,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主要有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和地面数字测图三种。
不管哪种成图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都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和成图)以及地形图输出(图纸输出和提供电子图等)三个环节[1-2],其流程见图1。
图1 全野外数字测图流程当测区面积不大(即几十km2),又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时,且测绘经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也称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是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
该方法测图精度高,采取必要的措施,可将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之内,能够满足1:500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2 数字测图的外业实施2.1控制测量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三角测量现在已基本上淡淡出了控制测量这个舞台。
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员而言,无疑大大地减轻了工作的强度。
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种种枷锁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的GPS网及导线(网)测量。
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和控制累积,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
一般先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即通过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导线或导线网、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和GPS网等方法,但由于GPS技术和全站仪的普及,使得GPS控制网和导线测量方案在控制测量愈来愈多[2]。
数字语言能力的界定及理论构建目录一、数字语言能力概述 (2)二、数字语言能力的界定 (3)三、理论构建基础 (4)四、数字语言能力的理论构建 (5)4.1 理论基础整合 (6)4.2 理论框架的构建思路 (7)4.3 数字语言能力的模型设计 (8)五、数字语言能力的实践与培养策略 (9)5.1 实践应用现状 (11)5.2 培养目标与要求 (12)5.3 培养策略与方法探讨 (13)六、数字语言能力的未来发展及挑战 (14)6.1 发展趋势分析 (16)6.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7)6.3 应对策略与建议 (18)七、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20)7.1 案例分析 (21)7.2 应用实践 (22)八、结论与展望 (23)8.1 研究结论总结 (25)8.2 研究不足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6)一、数字语言能力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能力作为人类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手段,也在数字世界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与挑战。
数字语言能力,即指在数字环境中,个体运用各种数字技能进行有效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交流的能力。
这一概念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基本的语言理解与生成、知识图谱的构建与运用、算法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跨平台的语言交互等。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是信息社会的基本需求,也是创新与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数字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在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中,能够熟练掌握数字语言能力的个体将更有可能获得高薪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高级数字语言能力的专家往往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对数字语言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理解。
这包括明确其定义、构成要素、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我们还需要关注数字语言能力与其他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如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等,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测量学试卷二一、填空题1.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2.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3.水平角的定义是,观测水平角时,水平制动后,望远镜的视准轴绕仪器横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面。
4.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5.某直线的磁方位角(Am)为65°42′,其磁偏角(δ)为东偏3′20″,子午线收敛角(γ)为-2′10″,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坐标方位角为。
6.水准测量中,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5mm,若1KM有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中误差为,L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写出计算公式)。
7.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同时进行。
8.一个测站上,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包括、、、。
9.中线测设的方法有和。
10.两点坐标反算中,已知△XAB <0,△YAB>0,而tanα=|△YAB|/|△XAB|,求出α=13°36′24″,则αAB= 。
二、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测量任务范围内的是()。
A)公路运营管理B)测图C)用图D)放样2.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3.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际值相比()。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4.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米,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则其尺长改正为()。
A)30米B)0.012米C)30.012米D)0.006米5.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45°,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A)南偏西45°B)南偏东45°C)北偏西45°D)北偏东45°6.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4″和±3″,则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A)±4″B)±3″C)±5″D )±6″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06m ,导线全长为392.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
第二章数字化建模R P 第二章数字化建模(x,y)(x’,y’) (x,y,z)(x’,y’,z’)2.1.1 射影平面和齐次坐标P2.1.1 射影平面和齐次坐标(1,1.5,1)62.1.1 射影平面和齐次坐标RP(x ,y )(x’,y’)lmx yx’y’-θx yy’x’by yx⎥⎦⎢⎣⎥⎦⎢⎣⎥⎦⎢⎣1 0 01 0 01 0 0⎥⎦⎢⎣⎥⎦⎢⎣⎥⎦⎢⎣10010010015⎦⎣⎡0cos θ 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后点的坐标为(x’,a b c lx,y,z)(x’,y’,z’)(x,y,z){M} ,y’,z’)TT-1TQg∈WCMC191⎥⎥⎥⎥⎥⎦⎤22c b +vc /cos =αvb /=ABB’XYZav −==ββsin ,cos ✓XYZ ABB’ACE7410-CAM(CUHK):?平移、旋转的逆变换矩阵(x,y,z) (x’,y’,0)23⎩三点透视≠q ≠r 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正平行投影(三视图):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平面25三视图正等轴测图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xp ,yp,z)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0.5,1斜等测斜二测水平线/铅垂线投影后仍为水平线/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段长度不变;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长度变为原来的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10000000001000011/rSP 0透视投影变换是透视变换与正投影变换的复合⎥⎥⎥⎥⎦⎤⎢⎢⎢⎢⎣⎡10010*********r二点透视:投影面与二个坐标轴相交:旋转与一点透视复合⎢⎢⎣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直线;点在直线上变换后仍然在直线上。
光学自由曲面自由曲面后视镜zS(u0,v 0 )S u (u,v), Sv(u,v)N y两个向量的张量积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i j 0[][]v 0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niu u a C21P1Pu=u=0P 1P P 3u=1u=0P 0P 1P 2P 3u=u=0P 0P 1P 2P 3u=u=0P 1P 2P50三次Bézier 曲线]2P u u =2/5u =2/5数字化制造技术(陈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