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 格式:doc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 27 页
第 28 页
第 29 页
教学过程二、探索新知
1、如何作这样的鸟巢
A、学生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认识图形。
B、集体交流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小结
五边形有5条边5个角,六边形有6条边6个角
一、练习:
1、自主练习4,学生做游戏。
2、自主练习5,找规律,找同。
3、自主练习6题,拓展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
5条边5角 6条边6个角
教后
记
第 30 页
课题信息窗2 平面图形的拼组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
内容
P75-P76 主备人
第 31 页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第七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
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能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
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新授)教学内容:书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具:几何图形。
学具: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
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测。
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会如何拼组这些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会如何拼组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名称。
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拼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拼图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拼图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课本、桌子、盒子等,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我会用模型和拼图板向学生们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3. 拼组练习:学生们分组进行拼组练习,用拼图块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我会出示一些例题,如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拼组。
5. 随堂练习:学生们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卡片和拼图块,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答案:学生们的作业应该能够展示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理解。
2. 请学生们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房间布局,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学生们的作业应该能够展示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他们能否运用到实际中。
第四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拼组。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的选材现实、有趣。
两个信息窗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富有情趣。
选取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另外,本单元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调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做一做、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四、教学措施(1)课前准备,初步感知:学生在上学期已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小块若干个。
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2)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转移,他们更需要新鲜、有趣的事物以吸引他们的好奇新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体验内化:通过学生折一折、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材料中亲身体验,把操作、感知知识紧密结合,突破重、难点,逐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采用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巩固新知。
五、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备课时间:课型:审阅人: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编号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页---53页内容。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图形特征认识的起始课。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信息窗呈现的两个小朋友在谈论如何给花草树木做保护牌的情境。
通过“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等问题,引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研究和对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材在编写上强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积累数学经验,注重经过观察、比较、感知、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很好的体现了理性精神德育范畴的落实。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初步探索、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2.能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初步探索认识图形特征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上课,同学们好。
图形王国里的小朋友们今天也慕名来参加我们的数学课,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2.师:在同学们的口令之下,他们已经自觉的排好了队,你知道他们是根据什么排队的吗?同学们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一组都是长方形,而这一组是正方形。
3.(指长方形一组)为什么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我们都称他们是长方形呢?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他们的组成部分都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长方形。
【设计意图: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学生已经认识的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从中挑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大家有没有疑问呢?”,“为什么1号、5号、6号这些长方形,有大有小,却都是长方形呢?”引发学生的探索愿望,培养学生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
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组》,这一节讲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的新授课。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
本节课是在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设计一些操作活动,激发学生想做鸟巢的兴趣。
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好本节知识内容,能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思想以及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探索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二、教学目标:在分析了教材以后,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我紧扣《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关系”这一目标,通过课前铺垫、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教学程度,努力创设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学习,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预习,反馈。
学生在上学期已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课前,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2)动手操作,体验内化。
本节课通过学生折一折、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材料中亲身体验,把操作、感知知识紧密结合,突破重、难点,逐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采用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巩固新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高潮。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的教学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拼接与组合。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七章“有趣的图形”和第八章“图形拼组”来展开教学。
其中,第七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第八章则引导学生学会将基本图形进行拼接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拼接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拼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创造新的图形。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学会图形拼接与组合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图形拼图游戏,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由基本图形拼接而成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拼接奥秘。
2. 知识讲解:讲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拼接方法,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拼接不仅可以创造美丽图案,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图形拼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拼接桌布、设计服装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图形拼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组合创作,要求每组设计出一个具有创意的图形组合,并说明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6.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第 27 页
第 28 页
第 29 页
教学过程二、探索新知
1、如何作这样的鸟巢
A、学生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认识图形。
B、集体交流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小结
五边形有5条边5个角,六边形有6条边6个角
一、练习:
1、自主练习4,学生做游戏。
2、自主练习5,规律,找不同。
3、自主练习6题,拓展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
5条边5个角 6条边6个角
教后
记
第 30 页
课题信息窗2 平面图形的拼组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
内容
P75-P76 主备人
第 31 页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
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材分析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①学生预习第七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②自学并思考课后的问题。
③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知识方面1.使学生借助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4.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意识。
能力方面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方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如,在拼搭活动中,学生一般不怎么用球,因为球容易滚动,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四、教学方法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题信息窗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P70-P73 主备人
教学目标1、借助观测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
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
正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
想象力。
课
型
新授
重点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播放民乐《百鸟朝凤》
谈话导入课题。
二、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1、学生议一议、谈一谈想为鸟儿做点什么?
引导学生保护鸟类做鸟巢。
2、学生议一议如何做(先观察长方形、正方形
的)
(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本结的教学重点,
教师注意引导)
3、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
A、长方形。
量一量长方形四条边,看一看长短。
两长两短,分别一样。
B、长方形。
量一量长方形四个角,什么角?
C、正方形。
两种方法,对折或量一量四条边长
长短。
D、正方形。
四个角量一量。
什么角?
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上述过程。
4、集体交流得结果。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
第27 页
教学过程三、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动手折一折、剪一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
窗。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4个直角
教后
记
第28 页
课题信息窗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
内容
P70-P73 主备人
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正方形、长方形特征。
2、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发展空间想象力。
3、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课
型
新授
重点
难点
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前置复习
1、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
2、找一找下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长方形有()正方形有()
第29 页
教学过程二、探索新知
1、如何作这样的鸟巢
A、学生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认识图形。
B、集体交流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小结
五边形有5条边5个角,六边形有6条边6个角
一、练习:
1、自主练习4,学生做游戏。
2、自主练习5,找规律,找不同。
3、自主练习6题,拓展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5条边5个角6条边6个角
教后
记
第30 页
课题信息窗2 平面图形的拼组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
内容
P75-P76 主备人
教学目标1、在拼组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
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
课
型
新授
重点难点用几何图形拼组出美丽的图案。
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
3、学生仔细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提出
自己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说一说每种图形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学生利用平面几何图形拼摆自己喜欢的图案。
小组交流摆得什么图案由什
么平面图形组成
3、小组合作或从中选出本组最优秀图案,台前展
示。
第31 页
教学过程二、认识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一拼摆一摆
1、教师用七巧板摆的图案,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其组
成。
2、学生用七巧板设计一幅最美的图画。
五、练习
自主练习1、2、3
六、课堂小结。
七、课下作业: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板书
设计
图形拼组
教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