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小儿感冒看舌苔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舌苔诊视大全(2011-05-06 10:08:39)转载▼标签:分类:中医学习舌苔舌诊湿气寒湿中医湿热五脏育儿舌苔病情辨别法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
可以用黄连10克煎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
否则应找与病因。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在舌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
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口渴、消瘦等症状则更应引起重视。
草莓舌辨病法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
此刻如伴见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得了这吃饭就是受罪。
花剥舌苔辨病法花剥舌苔又称地图舌苔,它表现为部分舌苔剥脱露出红色舌质。
小儿出现该苔往往是体质不佳的表现,这类儿童常常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奶癣等过敏疾病。
小儿偏食、不爱吃新鲜蔬菜者,或者营养不良、贫癣肠有寄生虫及经常感冒者也易见到剥苔。
成年人见到该苔则是阴虚血亏的表现;舌前端见花剥为心阴不足;舌根部见花剥为肚肾阴虚。
舌底静脉辨病法上卷舌尖可见两盆腔静脉行于舌底,正常人仅隐隐显于舌下。
如果其直径超过2.7毫米,其长度超过舌尖与舌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之三即为病态,有时还可同时见到舌边青紫斑或众多小血管丛。
它反映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血液有瘀阻现象。
在血液检验上常可存在血球压积、血粘度等指标异常。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1)香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肚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夜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业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图文并茂,看懂儿童舌苔!舌头从前面到里面说明上中下三焦的情况。
舌质白为寒,红或黄为热;舌苔厚为积滞,腻为湿。
舌苔腻是烂泥巴的感觉。
一般是厚才会腻。
也有不厚但有腻的感觉的。
从舌苔看出的热一般是郁热或局部的热。
看整体寒热不是看舌苔,是看舌质,就是整个舌头的状况,也就是舌苔下的状况,舌质淡偏白说明血液流动不充分为虚寒,舌质红、甚至红到发紫才是热。
如果是看舌照,因为存在色差,舌质颜色可能判断不好,这时可以与嘴唇颜色对比,比嘴唇颜色更红的才是红。
舌质红的有热,但是不一定有热就一定要清热,比如很多小孩积食内热就会导致舌质红,只是清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舌诊可以看出一个大方向:但是如果要对疾病做判断,还是要综合辨证。
当然如果通过舌诊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而有各种症状表现,还是可以根据症状综合辨证处理的。
现在开始做舌头的观察练习正常舌头这是基本正常的舌头,我们看到淡红的舌体和唇色,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
而且这层霜也相对均匀。
腻舌苔中间的部分有点偏黄,有些许小红点,这些是郁热的表现。
但整个舌苔主要是发白,加上腻,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舌苔提示有寒、湿。
舌苔腻是由于湿,我们可以想象身体里有很多垃圾同时又下了一场雨的感觉,就像一条泥泞的路,通常是正气相对不足,或者是因邪气盛的缘故。
这个乍一看没什么异常,但是整个白苔是满布的,也覆盖了舌边,舌苔较正常要白厚一些考虑有寒。
寒的调理方向是温暖,艾灸可以提升阳气,能够加速气血的循环,让身体的循环代谢能力提高;此外南怀瑾脐贴,或者泡脚,经常暖肚子,吃温热好消化的食物,跑步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张最明显的是舌头胖,舌胖是因为湿而且舌苔白厚,腻。
肯定有湿,也有寒。
这个案例自述有很多抗生素、寒凉药物压制症状的治疗历史,有反复久咳的历史。
调理重点:就是先停止一切错误的治疗对脾胃的伤害,包括没有辨证下的寒凉药的使用。
有合适的中医可以尝试喝一点中药。
自己在家能做到的,按照中医反馈式喂养的方式调整喂养,加强运动。
儿童舌诊图解大全儿童的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色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儿童的身体状况。
下面我们将通过图解的方式,为大家详细介绍儿童舌诊的相关知识。
一、淡红舌。
淡红舌是指舌体颜色较淡,没有明显的红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血不足,脾胃功能较弱,需要调理身体,多补养气血。
二、红舌。
红舌是指舌体呈现出比较鲜艳的红色,有时还伴有瘀点或瘀斑。
这种情况可能代表着热毒内盛,需要清热解毒,调理身体。
三、淡白舌。
淡白舌是指舌体呈现出较为苍白的颜色,没有明显的红色或其他颜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血两虚,需要补养气血,调理身体。
四、紫暗舌。
紫暗舌是指舌体呈现出紫暗色,有时还伴有瘀点或瘀斑。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滞血瘀,需要活血化瘀,调理身体。
五、舌苔薄白。
舌苔薄白是指舌苔较薄,呈现出白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脾胃功能较弱,需要调理身体,多补养脾胃。
六、舌苔厚腻。
舌苔厚腻是指舌苔较厚,呈现出黄腻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湿热内蕴,需要清热利湿,调理身体。
七、舌苔黄。
舌苔黄是指舌苔呈现出黄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湿热内蕴,需要清热利湿,调理身体。
八、舌苔黑。
舌苔黑是指舌苔呈现出黑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寒湿内蕴,需要温阳祛寒,调理身体。
以上就是儿童舌诊的图解大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舌诊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色等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出儿童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调理。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儿童的舌诊,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曲目1:四诊歌诀
四诊贯通寒热湿,
脉象舌苔闪光辉。
望闻问切四合一,
辨别病机定治归。
曲目2:四诊治法概要
1. 望诊法:观察患儿面色、目光、舌质、舌苔等,了解病情,辨别病机。
如面色苍白可见寒症,面色发红可见热症。
2. 闻诊法:嗅闻患儿体味、口臭等,辅助判断病证。
如口臭可见湿症,体味浓重可见热症。
3. 问诊法:询问家长患儿症状、病史等,全面了解疾病情况,判断病因。
如咳嗽喘息可见风症,大便稀溏可见湿症。
4. 切诊法:触摸患儿皮肤、脉搏等,辨认脉象情况,辅助判断病证。
如脉浮数可见风症,脉沉
细可见寒症。
总结治法:根据四诊结果,结合中医理论,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病机辨明后,可选用寒凉中药
治热症,温热中药治寒症,利湿化痰中药治湿症,疏风清热中药治风症等。
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能够帮助中医儿科医师全面诊断患儿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孩子感冒发烧我的处理办法一直喜欢看中医方面的书,有了孩子后更是关注,一路磕磕绊绊,但就是用中医的办法,我的孩子至今快7岁了,还从没打过吊液,也没有吃过一片西药,抵抗力一直不错,希望这些简单安全的办法能帮到更多的孩子和那些因为孩子生病而被折磨的疲惫不堪的家长。
孩子发烧一般由感冒或积食引起的比较多,这两种在舌苔上虽然都是白色但大小、厚度不一样,一定要分清才能对症下药。
受凉引起的白苔是薄的、而且布满整个舌头,一眼望去全是白的;而积食引起的白苔一般是厚腻的,而且位置就只在舌头中部或中后部出现一块硬币大小的厚白苔,而不是布满整个舌头,这是和受凉感冒的白苔区别最大的地方,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
而且积食一般先是舌苔发生变化,到一定程度会有口气出来,所以家长要经常时不时的看看孩子的舌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感冒引起的发烧:第一步:打喷嚏——1、当孩子刚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如果连着打喷嚏或有点流清鼻涕或嗓子疼,就赶紧用面巾纸搓成细条给他捅鼻子(注意别把孩子弄疼了),如果能连着打十几个喷嚏,摸孩子脖子后面发热出汗了,基本这个感冒就避过去了。
这个就是要求看护人要细心,在孩子症状刚刚开始的时候快速采取措施就非常有效。
2、如果孩子不让打喷嚏,这个最初阶段也可以用通宣理肺丸,每次按3-5克左右的量;或者洗澡的时候煮紫苏叶水给孩子泡澡(紫苏叶也是开锅小火煮3分钟就够了),对驱赶刚进入体内寒气效果也很好,就是要注意洗完澡要及时擦干水分避免二次受凉。
第二步:艾叶水泡脚同时喝生姜红糖水——A、如果症状初期的阶段错过去没有及时处理,打喷嚏就只能减轻症状了,这时就要赶紧煮艾叶水给孩子泡脚(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宝宝,那大人就一只手托住孩子的双脚,一只手把调好温度的水不断的撩到他的脚上,注意水温要稍微热一点,只要不烫着孩子就行,要不然身上不容易出汗。
)泡脚的同时,再煮一碗生姜红糖水给孩子喝,这样里外一夹攻就比较容易出汗。
注意:1、生姜不能去皮的,因为姜皮驱寒的效果最好,在出汗的同时才能把入体的寒气逼出去。
样简单辨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发热后,分不清寒热,纷纷询问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这里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方法: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最后澄清几点朋友们可能会搞混的概念:*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
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也会引致喉咙痛的。
* 同样的,咳嗽和流涕还有发高烧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的区分。
*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是不同的治疗体系,开了抗生素了,就没必要再喝姜糖水啦。
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想办法给身体降温,一个是想办法让身体出汗,几乎是反着干,身体能受得了吗?这既会减低中医效果,也会降低西医疗效孩子感冒中医有招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春季应暖而反寒,夏季应热而反冷,秋季应凉而反热,冬季应寒而反温,或阴雨骤冷,久晴暴热,衣被增减不及时,洗澡受凉,坐卧当风,相互传染等皆可致小儿感冒。
中医讲的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并与小孩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
普通感冒初起的症状主要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嗓子肿痛。
如果感受风寒,则常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
中医将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证型。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差,当气候急骤变化或护理不当,外邪便乘虚侵入而发病。
小儿患感冒后,应及时治疗,否则病程迁延,病情加重,还会引起许多疾病。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宝宝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宝宝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首先,观察宝宝的神色。
如果宝宝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精神饱满,通常表示身体状况良好。
但要是宝宝面色苍白或发黄,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青,可能是受寒、惊风或者疼痛;面色发黑,则可能是肾脏方面的问题。
再看宝宝的形态。
宝宝活泼好动,肢体协调,说明发育正常。
如果宝宝总是懒洋洋的,不爱活动,或者走路不稳,可能是身体虚弱。
五官的观察也很重要。
眼睛清澈明亮,没有眼屎,是健康的表现。
若眼睛红肿、流泪、眼屎多,可能是上火或感染。
鼻子呼吸通畅,没有流涕,表明正常。
若有鼻塞、流涕,可能是感冒了。
口腔方面,嘴唇红润,口气清新为好。
若嘴唇干燥、发紫,或者口气酸臭,可能是身体有恙。
舌苔的状态也能反映问题。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
如果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不良;舌苔发黄,可能是体内有热。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宝宝的声音,比如哭声。
正常的哭声响亮而有节奏。
如果哭声尖锐、短促,可能是疼痛;哭声微弱、无力,可能是身体虚弱。
宝宝的呼吸声也需要留意,呼吸平稳均匀是正常的。
呼吸急促、有喘息声,可能是呼吸道有问题。
嗅气味方面,主要是闻宝宝的口气、大小便的气味。
口气清新是正常的,若有酸腐味,可能是积食。
大便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小便有异味,可能是上火或者泌尿系统有感染。
三、问诊家长要仔细向医生描述宝宝的日常情况。
比如饮食情况,宝宝的食欲如何,是否挑食、偏食,食量多少。
睡眠情况也很关键,宝宝入睡是否困难,睡眠是否安稳,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还要询问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形状、是否顺畅等。
另外,要关注宝宝的出汗情况,是正常出汗还是多汗、盗汗。
同时,要了解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引言小儿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通常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表现。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是由外感风邪侵袭而引起的,患儿体质弱,抵抗力较差。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择适当的中药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辨证分型根据小儿感冒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主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痰湿感冒等。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感冒初期,患儿出现寒冷、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寒战等症状。
舌苔白薄,脉象浮缓。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患儿出现发热、流黄鼻涕、咳嗽、咽痛等症状,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3. 痰湿感冒痰湿感冒是指患儿出现咳嗽、痰多、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苔厚腻,脉象滑数。
二、治疗方案1. 风寒感冒治疗针对风寒感冒的辨证特点,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祛寒解表、宣肺散寒、宣鼻利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等。
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
2. 风热感冒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宣鼻利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银翘散、小青龙汤等。
此外,患儿需多饮温开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痰湿感冒治疗对于痰湿感冒,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化痰止咳、宣肺化湿、宣鼻开窍。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苏子降气汤、二陈汤等。
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小儿感冒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以及过于寒凉刺激的食物,多饮温开水、稀粥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蔬菜、瘦肉等。
2.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宜的温度也对小儿感冒恢复起关键作用,不要让患儿过度受凉或过度受热。
3. 合理保暖患儿感冒时容易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应合理保暖,穿着适当的衣物,避免受凉引起病情加重。
4. 康复期护理小儿感冒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会逐渐好转,此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宝宝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观察舌苔给孩子正确的饮食孩子的身体变化,都会反应在舌头的细节变化之中,了解基本的舌诊知识,就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做出饮食调理,帮助孩子将疾病小火苗扼杀到初期,真正做到“治未病”。
日常观察孩子的舌头,主要观察两点,舌质、舌苔的变化,舌头不同位置的细节变化,反应了不同脏腑的变化。
一、舌质变化1舌质淡白——身体偏寒或者血虚如果舌质颜色偏淡,说明患有寒证,或者偏于血虚,也见于感冒早期等。
这样的孩子一般脾胃功能较差,消化吸收能力不足,要避免暴饮暴食,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注意:多吃小米、山药、莲子、藕、绿叶蔬菜等,不要逼迫孩子勉强进食,要少吃性质寒凉的食物,特别要禁食冷饮,防止对脾胃的损伤。
2舌质偏红——身体偏热或要发热证舌质偏红说明孩子体质偏热或者将要发生热证。
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孩子在暴饮暴食或者大量吃肉类食物之后,容易出现舌质、口唇偏红,情绪急躁、睡眠不安稳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几天之后会出现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等疾病。
饮食注意:日常饮食要避免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特别是肉类食物、煎炸烧烤类食品,大多是热性的,很容易助热,尽量不吃。
可以适当吃一些冬瓜、白菜、芹菜、绿豆芽、梨等食品。
二、舌苔变化1舌苔白、厚腻舌苔变厚是脾胃有湿,一般与消化功能失调有关。
若孩子出现白厚甜腻的舌苔,除了体质因素外,多是平时吃了过多的寒凉甜腻的食物,身体内寒湿积聚引起的。
还有一部分孩子舌苔并不厚,但是舌头上面水汪汪,口水很多,或者舌面上白色的黏涎,都是体内湿气偏重的表现。
这种孩子如果再感受风寒,最容易成为胃肠型感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饮食注意:平时可以吃一些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马铃薯、藿香、香菜、牛肚等。
2舌苔薄、萎黄小儿舌苔呈淡黄色,一般多是薄白苔中带有浅黄苔。
风热型感冒常出现薄黄苔,说明邪气不是很重,有轻微的肺热,里热还不明显,要注意预防感冒。
正常舌苔的图片宝宝的正常舌头图片宝宝的舌头情况舌头上面的舌苔真正的成分是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这些物质共同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在舌头上。
由于宝宝的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因此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舌体应该是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淡淡的薄苔,且口中没有气味。
宝宝舌头辩病法一、舌头有一层厚白垢物:积食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变厚,变成一层厚厚的白垢物;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说明宝宝的消化情况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
对策:1.调整宝宝的饮食,辅食应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
2.适当控制进食的量。
宝宝进食过多,肠胃负担不起,于是会出现积食的情况。
这里要记住,宝宝的饮食要以营养均衡作为首要标准,而不是进食的量。
3.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加强排便反射形成。
饮食、消化、排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
二、舌头发红,舌苔较少:发烧宝宝体温升高时,舌头就会呈绛红色;而舌苔较少则表明病初起,胃气未伤;舌苔发干、舌头经常伸出口外表明宝宝体内非常缺水。
对策:1.及时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口服退热药退烧。
2.避免冷风直吹,解开衣服散热。
3.多给宝宝喝水,促使宝宝排尿,以增加散热。
三、舌头光滑镜面红舌:抵抗力低下如果宝宝反复感冒、经常发烧、食欲不好或有慢性腹泻,且舌质绛红如鲜肉,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滑如镜子(医学上称之为“镜面红舌”),则表明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
对策: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宝宝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宝宝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
2.对于出现镜面红舌的孩子,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体质弱就该大补,或多吃肥甘油腻食物,而应该吃新鲜易消化的肉类和蔬菜。
3.给宝宝做肉类辅食时,可以将肉类蒸熟、捣成肉末,避免做得过于油腻、上火。
四、舌苔由白转黄:内热重中医认为黄苔主里热症,舌苔薄黄干燥,表明人体有内热的情况,但还不是很严重;如果舌苔呈黄色,并且出现有裂纹,则表内热过重。
小儿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小儿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质等特征,可以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下面我们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小儿舌诊的相关知识,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淡红舌。
淡红舌通常表示患儿体内气血不足,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可通过调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配合适当的中药调理,以补益气血为主。
二、红舌。
红舌常见于热病或阴虚内热的患儿,舌体偏红,苔薄黄或薄白。
治疗时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三、舌质胖大。
舌质胖大通常表示患儿体内有湿浊之气,常伴有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应忌食油腻食物,多吃利湿消食的食物,同时可采用祛湿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
四、舌苔厚腻。
舌苔厚腻通常表示患儿脾胃功能失调,常伴有食欲不振、口腔异味等症状。
治疗时应调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可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五、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通常表示患儿体内有湿浊之气,常伴有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应忌食油腻食物,多吃利湿消食的食物,同时可采用祛湿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
六、舌体瘦小。
舌体瘦小通常表示患儿体内阳气不足,常伴有畏寒肢冷、脉沉弱等症状。
治疗时应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同时可采用温补阳气的中药进行治疗。
以上是小儿舌诊图解大全及治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舌诊时,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特征,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儿的身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指导,以期早日康复。
从舌头看病症大全转:舌头看病症大全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
小儿风寒表证是小儿感冒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外感风寒,表证明显。
辨证要点如下:
1. 发热:小儿体温多在38°C以上,甚至可达39°C左右,多为寒热交替,寒多于热,寒时手足湿冷,热时大汗淋漓。
2. 头痛:小儿常常头痛,痛点多位于额部或颈项部位。
3. 寒战:寒战是小儿风寒表证的典型表现之一,多数小儿在感冒初期出现,瑟缩不止,不易受热盖被,手足冰凉等症状。
4. 流涕:小儿多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鼻涕多为清水样,也可呈黄绿色脓性,流量较大,不易清理。
5. 咳嗽:小儿风寒表证的咳嗽多为干咳,或表现为痰白清稀,有时也会引起受累季节的喘气,吐奶等表现。
6. 舌苔:小儿舌质暗红或淡红,舌苔较白厚,有时可见到舌苔上有白点或斑点。
注意:应与小儿风热、温热等病证鉴别。
小儿各种感冒症状区别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
若伴有兼证则为:感冒夹痰、感冒夹滞、感冒夹惊。
※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怕风、有汗或无汗、头痛、结膜充血、鼻塞流脓涕、打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口渴咽痛、咽红或肿、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
※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多见于感冒初起,发热怕冷(以怕冷为主甚至寒战)、精神倦怠、发热较轻、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有痰、痰液青稀、咽喉发痒不欲饮、咽红不显著、舌苔薄白。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多见于暑天的感冒,表现为高热无汗、头痛困倦、胸闷恶心、厌食不渴、呕吐或大便溏泄、鼻塞、流涕、咳嗽。
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
清化湿热,解表宣肺。
多因为夏季潮湿炎热,贪凉(如,空调屋温度低)或过食生冷,外感表邪而发病。
※外感夹滞
主要症状:有感冒的症状,高热咳嗽、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呕吐物酸臭、腹胀喜俯卧、大便酸臭,可能有腹泻或者大便秘结,舌苔厚腻。
※外感夹痰
主要症状:具有感冒症状,同时咳嗽严重、喉中痰鸣、舌苔厚腻。
如果感冒偏于风寒者。
※外感夹惊
主要症状:除了具有感冒症状外,高热、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谵语惊惕、甚至惊厥。
舌红,苔黄。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小儿感冒有四种辨明类型再用药(专业文档)感冒是一种时有发生的疾病,特别是在孩子感冒后,好多家长也会特别担心,出现这样的疾病,我们要做到及时治疗,同时也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对症用药。
小儿感冒类型第一型:“伤寒”型的感冒发烧、怕冷、盖了棉被还觉得冷,并且伴有头痛、鼻塞、流鼻涕的情形,没有咽咙痛以及出汗的症状,这是属于“伤寒”型的感冒,常用的中药有紫苏叶、杏仁、荆芥、防风、桂枝、麻黄、桔梗、前胡、羌活等,这些中药有一个特点就是含有挥发油的成分,挥发油可以改善周边血液循环、发点汗,达到所谓的“解表”、去风寒的作用,其实,也可以简单地用姜汤来治疗这一类型的感冒。
第二型:“风热”型感冒这一类型的感冒与第一型(风寒)感冒有一点相当大的不同就是病人会有“咽喉痛”的症状,临床上常见发烧症状明显、怕冷则相对不明显,一般有头痛、鼻塞打喷嚏的症状,咳嗽咳出来的痰则较黏稠、甚至呈黄色,这种感冒中医称为“风热”型感冒,可以用菊花、连翘、桑叶、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具有“天然消炎成分”的中药来治疗。
第三型:“暑湿型”感冒高烧不退、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到肠胃系统(有腹泻、呕吐的症状),舌苔呈现黄色,这一类型的感冒是属于“暑湿型”,在炎热的夏季比较常见,可以用的中药有香薷、金银花、藿香、佩兰、厚朴、黄连、扁豆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药来治疗。
第四型:咳嗽较多型感冒这一类型感冒的症状表现以咳嗽、痰多为主,头痛、咽喉痛、发烧的情形则不明显,如果咳出来的痰是黄色的,可以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鱼腥草、紫苑来改善,如果痰呈白色,则可以用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枳实、竹茹、陈皮等中药来治疗。
小儿感冒治疗1、一般护理:患病期间需注意休息及护理,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患者有喉炎症的时候更应特别注意。
年长儿童可用冷敷或热敷颈部,减轻颈淋巴结疼痛及咽痛。
若鼻咽分泌物过多时,可取俯卧位。
发热期患儿胃口变差,宜给软质食物及流质食物。
而吃奶婴儿为了避免消化不良,如吐泻等情况,需暂时减少奶量。
正常舌头宝宝的正常舌头图片宝宝的舌头症状正常小儿的舌苔呈薄白而滋润。
舌苔白厚腻:多为寒湿。
由于受到风寒夹湿所致,常见于感冒、气管炎、腹泻等,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头晕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健脾温胃化湿的食品,如牛肉汤、羊肉汤、洋葱、薏米仁、桔子、香椿、香菜、胡萝卜等。
应忌食油炸及甜腻食品。
舌苔黄腻:多为脾胃湿热,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消化道功能紊乱。
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干结、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腹胀、恶心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清热利湿的食品,如白萝卜、西红柿、绿豆、丝瓜、山楂、梨、藕粉、猕猴桃、薏米仁等。
舌苔干燥:多为伤津液,见于失水、高热等。
表现为口渴、咽燥、鼻干、口唇开裂、皮肤失去弹性。
饮食调理:可选用润燥生津食品,如西瓜、胡萝卜、甘蔗、葡萄、梨、荸荠、山楂、金橘等。
花剥舌苔:舌苔有多处剥脱,多为气阴两伤,见于湿疹、过敏性哮喘、慢性腹泻等。
表现为面色苍白、盗汗、食欲不振、气喘、大便干、烦躁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养阴健脾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黄瓜、花菇、豆浆、苹果、银耳、山药等。
忌食辛热助火的食品,如咖喱、胡椒、羊肉、洋葱、生姜等。
正常小儿舌质润而呈淡红色。
舌质淡:多为血虚,见于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肾炎、白血病等。
表现为面色、唇、指甲苍白、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
饮食调理:可选用健脾养血的食品,如赤豆、红枣、桂圆、鸡鸭血、猪肝、奶制品、绿叶蔬菜等。
舌红绛带刺:多为热毒,见于败血症、高热、重症肺炎。
表现为气促、神昏、抽动等。
饮食调理:可选清热养胃食品,如梨、甘蔗汁、米汤、苹果汁等。
舌紫色:多为气虚血瘀,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窒息、肺不张等。
表现为面、唇青紫,活动后气促,舌下静脉曲张变粗。
饮食调理: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要少量多餐,多饮水,避免脱水引起血栓。
可选用牛奶、蒸蛋、苹果、鸡鸭汤、花菜、菠菜等。
宝宝舌苔反映健康舌苔少舌头发红正常健康宝宝的舌体应该是大小适中、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说话口齿清楚,而且舌面有干湿适中淡淡的薄苔,口中没有气味。
辨别小儿感冒看舌苔
舌苔薄白,是风寒感冒;舌苔薄黄,是风热感冒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看了这篇文章,你就是治疗小儿感冒的专家。
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但十个感冒有九个是风热感冒。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李玮大夫说。
周一晚上,刘女士去幼儿园接乐乐回家,当时乐乐就说她有点儿冷。
回到家后,乐乐开始头晕、嗓子发干、流清水鼻涕。
刘女士给乐乐一量体温,37.8℃,有些低烧。
“肯定是着凉了,发发汗就会好了。
”刘女士马上给乐乐煮了一碗姜汤,让她喝下,然后给她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她好好睡一觉。
本想着第二天早上,乐乐就会“药”到病除。
不想,乐乐倒是不流清水鼻涕了,改流黄脓鼻涕,而且咽喉疼痛。
刘女士赶紧带着乐乐来河南省中医院找儿科主任医师李玮。
听完刘女士的讲述,李玮看了看乐乐的舌苔,又看了看她的咽喉,说道:“你女儿得的是风热感冒,不是风寒感冒,喝姜汤发汗非但不能除病,还会加重病情。
”
“风热感冒?那不是春夏季节才容易发生的吗?秋冬季节,人不是更容易受凉患风寒感冒吗?”刘女士不解。
“对成年人而言,秋冬季节确实是风寒感冒高发的时期,多是因为风吹受凉引起的;在春夏季节也确实容易患风热感冒,那是内有热邪、外感风寒所致。
然而,对婴幼儿来说,一年四季都容易患风热感冒,在感冒患儿中,90%以上都是风热感冒。
”李玮解释说,这主要是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婴幼儿多是纯阳体质,体内原本就偏热,稍一外感风寒,就会患风热感冒。
“可我女儿一开始流的是清水鼻涕,这是风寒感冒的症状啊?”刘女士还是不解。
“诊断风寒、风热感冒时,不光看鼻涕、痰的颜色、性状,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舌苔、咽喉、指纹、脉象等。
比如说,有的孩子虽然流清水鼻涕,但是咽喉发红、舌苔发黄,显然已经变成风热感冒了。
”李玮说,其实,小孩子不是不患风寒感冒,只是他们内热比较大,受风寒以后,很快就会从阳化热,换句话说,小孩患风寒感冒会很快变成风热感冒。
“虽然孩子多数患风热感冒,但毕竟还是有可能患风寒感冒的,可是照你说的,光看孩子鼻涕的颜色是无法区分他患了哪种感冒,那怎么办?”刘女士询问。
“这很容易,可以看孩子的舌苔和咽喉。
如果舌苔黄薄、咽喉发红,就是风热感冒;如果舌苔白薄、咽喉不红,就是风寒感冒。
”李玮说,风热感冒,可以喝一些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风寒感冒,可以喝一点儿葱姜水。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一看孩子感冒了,就让他喝姜汤、葱姜水,因为如果孩子患的是风热感冒,这样做只会加重其体内邪热,就会像乐乐那样导致病情加重。
“还有一点要提醒家长,感冒患儿多半存在食积等消化问题,这时,他们的舌苔会变得厚腻,同时还有口臭、大便干、腹胀、手足心热等症状。
这类患儿除了要治疗感冒,还要控制饮食,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素食。
秋冬季节,让孩子多吃白萝卜、白菜就很好。
”李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