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你快速记忆望舌苔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28.61 KB
- 文档页数:2
22条超实用舌诊歌诀,赶紧学起来!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
一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二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
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三辨舌津液,润燥滑涩。
润多正常,湿厚属湿。
润而多津,滑苔之色。
涩又浮粗。
燥则津劫。
四有神无神,别在荣枯。
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
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五红舌主热,尚多分别。
心火上炎,舌尖色赤。
红在舌边,肝胆有热。
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
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
舌心干红,阴液被劫。
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
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六、绛色深红,温热传营。
纯绛鲜泽,包络热盛。
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
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
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
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七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
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
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
舌见青紫,浮苔滑润。
伤寒初,直中三阴。
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
酒客成积,舌多紫斑。
中心白滑,醉后伤寒。
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八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
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
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九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
血已败坏。
古称死证。
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十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
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
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
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
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
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
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
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
医宗金鉴舌诊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医宗金鉴舌诊口诀”:1. 《看舌色》一看舌尖红又红,心肺有热在其中。
二看舌中黄又黄,胃肠积热要提防。
三看舌根白又白,肾阳不足身体弱。
四看舌边紫又紫,气血不畅瘀滞起。
舌尖红如草莓样,心火旺来脾气躁。
舌中黄厚苔如腻,消化不好胃口差。
舌根白厚阳气虚,手脚冰冷常乏力。
舌边紫暗有斑点,气血瘀阻经络乱。
正常舌头淡红色,薄白舌苔又均匀。
2. 《辨舌苔》一瞧舌苔薄又薄,身体还算挺不错。
二瞅舌苔厚又厚,湿浊内阻胃口臭。
三看舌苔白又白,寒证常见要明白。
四观舌苔黄又黄,热证来袭别慌张。
舌苔薄白如雪花,健康之象笑哈哈。
舌苔厚腻像奶酪,饮食不当要改掉。
舌苔白滑寒邪侵,保暖添衣暖身心。
舌苔黄燥火气大,多喝水来多吃瓜。
3. 《观舌形》一观舌头胖又胖,多是脾虚湿邪荡。
二察舌头瘦又瘦,阴虚火旺常守候。
三望舌头有齿痕,脾气虚弱湿缠身。
四审舌头裂纹深,阴津亏损要养神。
胖舌就像大面包,行动迟缓懒得跑。
瘦舌好似小竹条,燥热内生把水烧。
齿痕舌像锯齿样,湿气太重没商量。
裂纹舌如旱地沟,滋阴润燥不能丢。
4. 《察舌态》一查舌头伸又伸,灵活自如神气存。
二探舌头颤又颤,肝风内动要防范。
三验舌头歪又歪,中风先兆别瞎猜。
四视舌头短又短,心窍闭阻病情险。
舌头伸出像小鱼,健康活泼笑嘻嘻。
舌头颤抖似筛糠,气血不足风邪狂。
舌头歪斜不正中,脑血管病来势凶。
舌头短缩难伸展,病情危重快救援。
5. 《识舌下》一看舌下脉络清,气血通畅身安宁。
二瞧舌下脉络紫,瘀血阻滞病来欺。
三望舌下脉络粗,气血不畅堵路途。
四审舌下脉络迂,久病成瘀要去除。
舌下脉络如丝线,清晰可见很自然。
舌下紫暗像青筋,疼痛瘀阻要当心。
脉络粗大有结节,气血凝滞病难歇。
脉络迂曲如蛇行,活血化淤早进行。
6. 《诊舌面》一诊舌面光又光,阴津亏损营养伤。
二断舌面糙又糙,热盛伤津火在烧。
三判舌面滑又滑,水湿内停痰饮下。
四测舌面涩又涩,气滞血瘀循环差。
舌面光滑像镜子,口干咽干没津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中医舌诊图解:望舌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望
望舌内容—中医望舌主要看什么?
中医望舌,主要是观察舌体、舌苔、舌下络脉三个方面。
望舌的顺序
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质,再看舌苔,最后看舌下络脉。
若舌苔满布,舌质不显露时,可以先看舌苔,后看舌下。
观察舌面部位的顺序,大多从舌尖、舌边、舌中到舌根,顺序观察。
望舌下络脉方法
被观察者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使舌下充分暴露。
一般依次观察舌脉的颜色,长短、粗细形态。
刮舌验苔的方法
刮舌(也叫揩舌)验苔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厚的舌苔,用于鉴别舌苔的有根无根以及是否染苔。
用压舌板边缘轻刮舌面,或用蘸生理盐水的纱布轻揩舌面,若舌上苔质刮之不脱,揩之不去,则为“有根苔”,多是里有实邪,正气未虚;刮之即去,根底舌质光剥,则为“无根苔”,多属正气已虚,或气阴两伤。
望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
(2)饮食药物与染苔假苔的鉴别。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中医舌诊方法:一眼看出病因(附歌诀)中医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
望舌质包括望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舌诊的望舌内容。
一、望舌质(一)舌色淡红舌---正常人,也可见于病轻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红舌---实热、阴虚绛舌---里热亢盛、阴虚火旺青紫舌---血气瘀滞(二)舌形1.老嫩舌:老舌---实证;嫩舌---虚证2.胖瘦舌: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瘦薄舌---气血两虚、阴虚火旺3.点刺舌: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4.裂纹舌: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5.齿痕舌:脾虚、水湿内盛(三)舌态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俱虚2.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3.歪斜舌:中风、喑痱,中风先兆4.颤动舌:肝风内动5.吐弄舌:热毒闭神动风、神识痴呆6.短缩舌:病情危重的征象(四)舌下络脉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气血不足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大小不等的结节---血瘀二、望舌苔(一)苔质1.薄、厚苔薄厚苔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2.润、燥苔润、燥苔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3.腻、腐苔腻、腐苔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4.剥落苔剥落苔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两虚,或全身虚弱。
5.偏、全苔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之征。
舌苔偏于某处,常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6.真假苔真假苔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真苔是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
假苔是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已生之旧苔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故苔无根蒂,刮后无垢。
(二)苔色1.白苔白苔可为正常舌苔,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2.黄苔黄苔主热证、里证。
3.灰黑苔灰黑苔主阴寒内盛、里热炽盛。
【例题】脓腐苔主:A.内痈B.热证C.痰浊D.食积E.湿证【答案】A。
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之一,而舌诊则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及病情轻重。
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正是快速准确地分析舌象的一个服务工具,走进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舌质舌质分为淡红色(少阳证)、红色(阳证)、暗红色(阴证)、淡白色(太阳证)、白色(阴证)、紫色(心包证)。
1.淡红舌:表明病位在少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2.红舌:表明病位在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3.暗红舌:表明病位在阴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4.淡白舌:表明病位在太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5.白舌:表明病位在阴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6.紫舌:表明病位在心包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二、舌苔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反映病情,厚者多是实热,薄者多是虚寒,下面来说说舌苔的分型。
1.白苔:多为寒湿痰浊内盛,不能化热。
2.黄苔:多为暴乱之毒,郁居气分而不得流通,毒邪蕴结所致。
3.薄白苔:多为虚寒证。
4.薄黄苔:多为脾胃虚弱,病邪入侵。
5.厚苔:多为实热证。
三、舌型舌型也是中医诊断学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血运行,上下升降功能和脏器功能活动情况。
1.正常舌:舌型形态无异常。
2.齿痕舌:因舌侧面津液分泌减少而受到口腔内牙齿的压迫,所以在舌的两侧留有牙齿印记。
3.浅裂舌:指舌面中央有浅裂,舌苔白薄。
4.卷舌:舌两侧向上翻卷。
5.胖舌:指舌头偏大,厚重、向外侧卷起或舌体肥大松软。
四、舌边舌边的变化也是中医舌诊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1.齿痕:边缘呈不规则状。
2.瘀斑:舌边有淤血的出现。
3.弯曲:舌的形状不正常,呈现弯曲的状态。
总的来说,中医舌诊的要义就是要全面、准确地分析舌象,抓住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维护,比如多喝清淡的水,保持口腔的清洁,少吃辣味等等。
希望大家平日里也可以关注舌象,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为自己身体的健康多一份关注。
思维导图学《中医诊断学》(10)——望诊之“望舌”无论生活以怎样的方式走向你,你都必须接受它,尽可能地享受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杨·马特尔注:《中医诊断学》版本:主编邓铁涛,2018年5月57次印刷。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称为望诊。
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本节我们分享四诊之望诊中的“望舌”。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作为辨证时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
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应极为充足舌乳头变化极其灵敏,所以舌象是反映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标尺。
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处方遣药。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原创碎碎念先生十一去川西玩,去了色达,然后非常遗憾地发回消息:色达的五明佛学院(下简称色达)不让进,或许永久性对游客关闭了。
我上网搜了一下,色达在疫情前就已经不对外开放了,所以,并不是因为疫情而被动关闭,而是主动关闭。
看来先生的攻略没做好,但也因先生这次去了色达,我才知道这个消息。
虽没有去过色达,但托互联网及摄影爱好者的福,在网上欣赏过色达的美,也曾想有一天到现场感受一下满山坡红色房子带来的震撼。
或许以后没有机会了,但似乎没有感觉遗憾,而是感觉:挺好,本该如此。
这几年,随着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想必每年有大批的游客涌向色达。
可是,做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是僧人修行的地方,原本就不应该被打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过多的游客,只会扰乱这一方净土。
我没有宗教信仰,对佛学的认识也很浅。
但本能的直觉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的广大超越我们的认知。
只有不断地靠近生命的实相,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宁。
今日寒露,深圳暴风骤雨,气温骤降。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7)舌诊歌诀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而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大夫用来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
中医讲舌为心之苗,是脾之外候,舌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系,例如手少阴心经的别络系舌本,足少阴肾经之脉夹舌本,足厥阴肝经络于舌本,足太阴脾经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所以当脏腑出现病变,可以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反映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舌诊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来判断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疾病的性质和病势的浅深等。
近代医家曹炳章撰写的《辨舌指南》指出:“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临床舌诊时要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起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所反映的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舌质和舌苔表现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四诊合参,结合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习舌诊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常舌象的形态。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舌象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柔软荣润,大小适中,活动灵活、自如,舌质颜色淡红,舌苔薄白均匀,不厚不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上,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即可判断脏腑盛衰和病邪的进退,下面是舌诊歌诀部分:。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舌象与诊断】】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之脉挟舌本,足厥阴(肝经)之脉络舌本,足太阴(脾经)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1、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2、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裂纹舌主病: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
【经方学堂】,一起学习舌诊,教您如何看舌,怎样看?望舌的内容与方法一、望舌内容—中医望舌主要看什么?中医望舌,主要是观察舌体、舌苔、舌下络脉三个方面(表1-1)。
表1-1望舌的内容对应的临床意义1.舌体舌体,也称“舌质”,望舌质时主要观察舌质的神气、颜色、形质、动态等特征。
舌质主要反映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等正气状态,某些情况下也提示病邪的性质。
2.舌苔舌苔是舌上黏膜形成的一层苔垢,望舌苔时主要观察舌苔的质地、颜色等特征。
正常人舌上有薄薄一层舌苔,是脾胃气阴正常的表现。
疾病状态下,舌苔的变化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位深浅等,也会反映胃气、胃阴以及全身气、阴的状态。
3.舌下络脉舌下络脉是舌下舌系带两侧的浅静脉,主要观察其颜色、形态的长短粗细、有无瘀血出血变化等。
舌下络脉是人体浅表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最清晰的浅静脉,主要反映了人体气血运行状态,尤其当血液循环状态异常时,如心脑血管疾病,观察舌下络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二、望舌的方法—临床怎么看舌?1.伸舌的方法望舌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对自然光线或明亮的白光光源,使舌面光线明亮。
伸舌时尽量张口,将舌体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向下(图1-10)。
伸舌时不宜过分用力,过分用力或伸舌时间过长都容易导致舌色改变,舌尖变红或舌色变暗等。
如果一次判断不清,可让病人休息3~5分钟,再重复望舌一次。
2.望舌的顺序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质,再看舌苔,最后看舌下络脉。
若舌苔满布,舌质不显露时,可以先看舌苔,后看舌下。
观察舌面部位的顺序,大多从舌尖、舌边、舌中到舌根,顺序观察(图1-11)。
图1-11 望舌的顺序3.望舌下络脉方法被观察者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使舌下充分暴露(图1-12)。
一般依次观察舌脉的颜色,长短、粗细形态。
4.刮舌验苔的方法刮舌(也叫揩舌)验苔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厚的舌苔,用于鉴别舌苔的有根无根以及是否染苔(图1-13)。
用压舌板边缘轻刮舌面,或用蘸生理图1-13刮舌验苔法盐水的纱布轻揩舌面,若舌上苔质刮之不脱,揩之不去,则为“有根苔”(图1-14),多是里有实邪,正气未虚;刮之即去,根底舌质光剥,则为“无根苔”(图1-15),多属正气已虚,或气阴两伤。
教你快速记忆望舌苔内容
望舌这一章节在中医诊断学中所占的比重不用多说,非常之大,但是很多考生认为舌诊记忆起来特别困难,今天我们来为大家提供一些舌诊记忆的小歌诀以及小技巧。
首先附上一张思维导图:
望苔质
歌诀记忆:
苔质有六各不同,厚薄润燥腻腐苔,
剥落偏全真假苔。
薄主表证与平人,
厚主里证与痰湿,有时也见于食积,
润主津足与平人,燥主津伤与阴虚,
腻腐痰湿与食积,花剥见于气血虚,
镜面多属胃阴伤,真苔有胃假苔败。
望苔色
歌诀记忆:
苔色黄白与灰黑,白主表证与寒证,
白滑寒湿干风热,黄主里证与热证,
黄腻湿热与痰热,再合食积兼化热,
灰黑热极与寒盛,苔质润燥辨寒热。
总的来说望苔色具有以下这类规律:
1、白苔→表、寒、湿、热
2、黄苔→热、里→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3、灰黑苔→寒极、热极[根据苔质润燥辨寒热]
最后,我们再来横向总结一下:
1.心脾积热:吐弄舌、肿胀而青紫、(小儿夜啼)
2.中风先兆:歪斜舌、颤动舌、强硬舌、(言謇)
3.气血不足:痿软舌、短缩舌、瘦薄舌、类剥舌
4.酒毒:舌肿胀而红绛、舌体颤动、舌色青紫、舌苔白腻
5.高热伤津:强硬舌、短缩舌、糙苔、裂纹舌
来一道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舌淡嫩苔白滑提示:
A.阳虚湿盛
B.脾胃湿热
C.火热上炎
D.气阴两虚
E.瘀血内阻
【答案】A。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三章望诊-望舌质的知识点。
(2)舌淡嫩苔白腻主阳虚,嫩舌多见于虚证,气血亏虚,或阳虚不化,白滑苔为湿盛的舌象,因此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