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类中药药物警戒
- 格式:pdf
- 大小:712.23 KB
- 文档页数:46
清热燥湿药的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一、清热燥湿药的概述在中医药中,湿热是指人体内潮湿炎热的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胸闷、口苦、尿涩、便溏、舌苔厚腻等症状。
清热燥湿药是针对湿热病理状态的一类药物,它们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帮助调理身体,缓解湿热带来的不适。
二、清热燥湿药的分类清热燥湿药可根据药性、功效等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清热药清热药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邪,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口疮、牙龈肿痛等。
常见的清热药物有: - 青蒿素:清热解毒,广泛用于治疗疟疾。
- 黄连:清热胃火,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胃炎等。
- 石膏:清热解毒,具有退热、消炎的作用。
2.2 燥湿药燥湿药可用于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热引起的症状,例如湿疹、泄泻等。
常见的燥湿药物有: - 茵陈蒿:燥湿利水,可用于治疗湿疹、泄泻等。
- 苦参:燥湿消肿,常用于治疗湿热病变引起的皮肤病。
- 白茅根:燥湿利尿,可用于治疗水肿、尿道感染等。
2.3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集合了清热和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多种症状。
常见的清热燥湿药物有: - 黄芩:清热燥湿,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脚气等。
- 葛根: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病变引起的头痛、头晕等。
三、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清热燥湿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湿热病症虽有共同特征,但其病因和病机却各有差异。
在使用清热燥湿药物之前,应首先进行病因病机辨证,确定所需的清热燥湿药物。
3.2 适量用药清热燥湿药物属于烈性药物,使用过量可能导致消耗体液、伤及阴液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时应该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
3.3 注意药物组方的配伍禁忌清热燥湿药物在配伍时需要注意其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一些药物具有配伍禁忌,如黄连与甘草同用可能削弱黄连的作用,应在药物配伍时慎重选择。
3.4 注意患者体质特点清热燥湿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合理选用。
一些患者体质较虚弱,对清热燥湿药物可能过敏或不耐受,应调整剂量或选用其他药物。
2017年江苏省执业药师网络教育参考答案(10门以上)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80分)1、抑郁症的必要特征是(D)A.兴趣减退B.对前途悲观失望C.无助感D.心情低落2、诊断抑郁症核心标准除心情低落外还需具备(B)A.自我评价下降B.社会功能受损C.感到精神疲惫D.感到生活毫无意义3、诊断抑郁症的标准统一规定为(C)A.两年以上B.三个月C.两周D.一个月4、 ICD--10诊断抑郁症发作的典型症状那个是错误的(A)A.反复出现自杀式想死的念头B.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式愉快感C.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天天如此D.精力减退易疲劳5、诊断焦虑症基本点是(D)A.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B.精神运动性不安C.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D.必须同时具备A和C,或A和B方可视为焦虑病理症状6、知名教授许友新提出的抑郁性神经症评定标准错误的是(A)A.病程最少持续两年B.既往没有类似抑郁发作和完全缓解的历史C.心情低落背景,有相应的生活事件发生D.不存在内源性抑郁的任何特征症状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焦虑神经症有哪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AD)A.创伤后应激障碍B.广泛性焦虑C.对内外刺激的恐惧D.惊恐障碍2、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形成抑郁神经症的心理机制是(ABCD)A.缺少基本的安全感B.原始信任缺乏C.是较强依赖的需要D.产生了外投射对他人的攻击冲动3、抑郁症的病因学中已形成共识的是(ABCD)A.患者的直系家属以内中患有同类疾病者显著高于一般居民的平均水平B.与中枢神经递质五羟色氨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功能下降有关C.有现实的精神诱因D.患者有认知方面的障碍,如消极的歪曲的认知4、焦虑症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适当药物这是因为(ABCD)A.比较符合我国大多数人希望用药的情况B.药物使焦虑症状减轻可增强病人的信心C.药物可缩短心理治疗的疗程D.为使初期的心理治疗变的容易一些尿路感染(100分)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中药学知识|考点(8)清热类中药.小结八、清热类中药概述部分一、含义:凡以清泄里热,用治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药性分析:1.味多为苦,次为甘,性寒或凉2.归经:三、功用与分类:清热泻火药—功效能清热泻火—用治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功效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下注之带下病等)及火热证清热凉血药—功效能清热凉血—用治营、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效能清热解毒—用治热热毒证(疮痈肿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热毒咽喉肿痛、热毒下痢等)清虚热药—功效能清虚热—用治虚热证阴虚内热证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四、配伍: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五、使用注意:1.辨清虚热、实热后辨证选药。
2.寒凉(尤其是苦寒性大者),易伤脾阳,脾胃虚寒者慎用。
3.苦燥伤阴,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阴之品同用。
4.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甘寒之品。
5.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现代药理研究:1.抗菌、抗病毒。
2.解毒。
3.提高免疫力。
4.抗炎。
5.解热等清热药【教学基本要求】一. 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掌握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二. 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1.清热泻火药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天花粉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了解莲子心、熊胆(引流熊胆猪胆蛇胆)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2. 清热燥湿药掌握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熟悉苦参了解白鲜皮参考椿皮3.清热解毒药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熟悉大青叶、青黛、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土牛膝、胖大海、肿节风了解蚤休、紫花地丁、败酱草、红藤、秦皮、铁苋、马勃、马齿苋、鸦胆子、千里光、金果榄、余甘子、橄榄参考拳参、白蔹、金荞麦、地锦草、半边莲、绿豆、贯众、三丫苦、木芙蓉叶、四季青、半枝莲、山慈姑、漏芦、秦皮、朱砂莲、木蝴蝶4. 清热凉血药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熟悉紫草、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5. 清虚热药掌握青蒿、地骨皮了解银柴胡、胡黄连、白薇三. 掌握相似药物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1、(儿童用药特点分析及儿科用药现状和研究进展)在线考试1、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主要分为哪些主要类型(BCD )A.呆滞型B.注意力缺陷型C.多动-冲动型D.具有两者特征的混合型2、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致病因素( ABCD)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营养因素D.其他3、小儿化食口服液已有药效研究结果存在哪些不足(ABCD ) A.设计方案不规范B.采用技术手段较落后C.指标选择简单D.安全性研究欠缺4、规范儿童用药急需开展的工作有(ABD ) A.创新药物的研发B.标准规范品种C.规范剂型D.上市后再评价5、我国出台( )都提及鼓励儿童药品创新研发 A.《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B.《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C.《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药物创新的意见》D.《药品管理法》ABC2、(感冒及感冒用药)在线考试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
)1、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复杂多样,但70%~80%为(A )感染引起 A.病毒B.细菌C.支原体D.衣原体2、(B )起病急骤、迅速蔓延,高热一般高达39℃以上,全身症状较重 A.普通感冒 B.流行性感冒 C.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D.肺炎3、如果小儿发烧至第二天,面部及身上开始出现细小的红色丘疹,分布密且均匀,舌体鲜红,口唇周围苍白圈,则有可能是(C )。
A.斑疹伤寒B.脑膜炎 C.猩红热 D.心肌炎4、目前的感冒药都是(D )A.标本兼治B.对因治疗C.杀菌抗病毒D.对症治疗5、可缓解鼻部瘙痒、喷嚏、鼻流涕的感冒症状,但又可引起嗜睡、眩晕、疲乏等副作用的感冒药成分是(C )类成分A.解热镇痛B.减轻鼻粘膜充血C.抗过敏D.止咳3、(呼吸系统疾病常用非处方药应用指南)在线考试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
)1、( A )为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 A.椭圆形红底白字 B.椭圆形绿底白字C.菱形红底白字D.菱形绿底白字2、( D )为风热感冒使用的非处方药 A.感冒软胶囊B.荆防冲剂 C.午时茶颗粒 D.银翘解毒片3、风寒咳嗽不推荐使用 A.通宣理肺口服液 B.苏子降气丸C.橘红片 D.川贝枇杷露4、( B )不是使用阿司匹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 A.恶心 B.嗜睡C.呕吐 D.上腹部不适5、过敏性鼻炎可推荐C A.阿苯片 B.贝诺酯 C.马来酸氯苯那敏 D.那可丁 D4、(腹痛与便秘的辨证用药)在线考试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中药学清热药功效归纳总结中药学中的清热药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中药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祛湿等功效。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中。
本文将对清热药的功效进行详细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学中的清热药物。
一、常见清热药物及其功效1.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热病热毒、湿热病等。
黄连不仅消除体内的湿热,还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2. 芦根:具有清热泻火、利尿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高热、热毒、水肿等症状。
芦根可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减轻体内热毒的积聚。
3. 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具有特强的抗疟效果。
青蒿素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对治疗疟疾非常有效。
4.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等症状。
金银花不仅可以缓解热毒病症,还能清除体内的热邪。
5. 蜜炙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口疮、痰喘、水火烫伤等症状。
蜜炙甘草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并起到润燥止咳的作用。
二、清热药物的应用范围1. 清热解毒:清热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热病、疟疾、感冒等。
它们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协调阴阳,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2. 凉血止血:某些清热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出血疾病,如鼻衄、咯血等。
3. 利湿祛湿:清热药物还可用于治疗湿热、水肿等病症。
例如,黄连可用于治疗湿热泻泄、大便黄色等症状。
三、清热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孕妇应慎用清热药物,特别是一些有毒性的清热药物,如砒霜等。
2.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清热药物时应根据年龄和病情适量调整剂量。
3. 药物相互作用:清热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应遵医嘱同时使用。
4.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清热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现代研究与应用现代药学研究发现,清热药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清热剂的使用范围以清热剂的使用范围为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清热剂的定义与作用、清热剂的使用范围、清热剂的注意事项以及清热剂的常见类型。
一、清热剂的定义与作用清热剂是一类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降火、凉血等功效。
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清除体内的热毒,达到平衡体温、舒缓炎症、改善病情的效果。
清热剂可以通过口服、外用或注射等方式使用,具体使用方法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1. 清热解毒:清热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炎症,减轻相关症状。
2. 降火退烧:清热剂在医学上常用于降低体温、退烧。
对于热性疾病、高热等症状,清热剂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但需要注意,如果热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3. 凉血止血:清热剂在中医中也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在一些热毒引起的出血疾病中,如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清热剂可以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
4. 肠胃炎、口腔溃疡:清热剂也常用于治疗肠胃炎、口腔溃疡等疾病。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舒缓肠胃不适和口腔疼痛。
5. 高热惊厥:对于儿童高热惊厥的治疗,清热剂也常常被使用。
它可以降低体温、平复神经系统的兴奋,减少惊厥的发作。
三、清热剂的注意事项1. 用药剂量:使用清热剂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量的药物。
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清热剂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在使用清热剂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3. 药物过敏:对清热剂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在使用前,应了解清热剂的成分,并告知医生是否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
4. 孕妇及儿童:孕妇及儿童在使用清热剂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清热剂的常见类型1. 中药清热剂:中药清热剂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制剂,如板蓝根颗粒、连翘败毒片等。
它们通常具有清热解毒、降火退烧等功效。
2. 西药清热剂:西药清热剂是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制剂,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药物警戒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药物警戒的定义和目的如下: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药物警戒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不合格药品、药物治疗错误、缺乏有效性的报告、对没有充分科学根据而不被认可的适应证的用药、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的评价、药物的滥用与错用、药物与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
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2)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增长趋势。
(3)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4)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品监督管理和指导临床用药。
一、国内外发生的重要药害事件的评价(记住重要药害事件)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濒发不断,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医药工作者、广大公众、社会与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国内外无数次惨痛的ADE,促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只管好事后监测和善后是远远不够的。
所有的ADE 都是以血和生命代价为起始,同时又以巨大经济损失和法律制裁而告终!因此,对待ADE应像对待疾病一样,要彻底转变观念——▲药物警戒的宗旨——做到预防为主,通过各种警戒措施,尽可能把ADE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引发药物警戒的概念。
▲近年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表▲考试几率最大的:①苯丙醇胺(PPA)召回事件——脑卒中危险增加②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召回事件——横纹肌溶解症、肌痛③马兜铃酸(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事件——肾损伤和肾衰竭④罗非昔布(万络)召回事件——心血管事件⑤加替沙星(天坤)召回事件——血糖异常、糖尿病⑥亮菌甲素加入助溶剂二甘醇(齐二药)事件——肾衰竭⑦培高利特(协良行)召回事件——心脏瓣膜病⑧替加色罗(泽马可)召回事件——心绞痛、心脏病、脑卒中二、药物警戒信息(记住实例,记忆量大,请酌情记忆)(一)国外药物警戒信息(1)美国FDA警告丙硫氧嘧啶的肝损伤风险。
1、(小朋友用药特点分析及儿科用药现实状况和研究进展)在线考试1、小朋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重要分为哪些重要类型(BCD )A.呆滞型B.注意力缺陷型C.多动-冲动型D.具有两者特性旳混合型2、小朋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旳致病原因( ABCD) A.生物原因B.环境原因C.营养原因D.其他3、小儿化食口服液已经有药效研究成果存在哪些局限性(ABCD ) A.设计方案不规范B.采用技术手段较落后C.指标选择简朴D.安全性研究欠缺4、规范小朋友用药急需开展旳工作有(ABD ) A.创新药物旳研发B.原则规范品种C.规范剂型D.上市后再评价5、我国出台( )都提及鼓励小朋友药物创新研发A.《中国小朋友发展纲要》B.《国家药物安全“十二五”规划》C.《深化药物审评审批改革深入鼓励药物创新旳意见》D.《药物管理法》ABC2、(感冒及感冒用药)在线考试单项选择题、(由一种题干和两个以上旳备选答案构成,其中只有一种为对旳答案。
选出对旳答案。
)1、一般感冒旳病原体复杂多样,但70%~80%为(A )感染引起A.病毒B.细菌C.支原体D.衣原体2、(B )起病急骤、迅速蔓延,高热一般高达39℃以上,全身症状较重A.一般感冒B.流行性感冒C.急性上呼吸道感染D.肺炎3、假如小儿发热至第二天,面部及身上开始出现细小旳红色丘疹,分布密且均匀,舌体鲜红,口唇周围苍白圈,则有也许是(C )。
A.斑疹伤寒B.脑膜炎C.猩红热D.心肌炎4、目前旳感冒药都是(D )A.标本兼治B.对因治疗C.杀菌抗病毒D.对症治疗5、可缓和鼻部瘙痒、喷嚏、鼻流涕旳感冒症状,但又可引起嗜睡、眩晕、疲乏等副作用旳感冒药成分是(C )类成分A.解热镇痛B.减轻鼻粘膜充血C.抗过敏D.止咳3、(呼吸系统疾病常用非处方药应用指南)在线考试单项选择题、(由一种题干和两个以上旳备选答案构成,其中只有一种为对旳答案。
选出对旳答案。
)1、( A )为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A.椭圆形红底白字B.椭圆形绿底白字C.菱形红底白字D.菱形绿底白字2、( D )为风热感冒使用旳非处方药A.感冒软胶囊B.荆防冲剂C.午时茶颗粒D.银翘解毒片3、风寒咳嗽不推荐使用A.通宣理肺口服液B.苏子降气丸C.橘红片D.川贝枇杷露4、( B )不是使用阿司匹林后旳常见不良反应A.恶心B.嗜睡C.呕吐D.上腹部不适5、过敏性鼻炎可推荐C A.阿苯片B.贝诺酯C.马来酸氯苯那敏D.那可丁D4、(腹痛与便秘旳辨证用药)在线考试单项选择题、(由一种题干和两个以上旳备选答案构成,其中只有一种为对旳答案。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
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中药必备考点【清热解毒药】记忆口诀必是精品1清热解毒药在抑菌、杀菌、抗病毒方面都比不上抗生素类药。
近年来对清热解毒药的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消除炎症。
以往对炎症的认识是机体抗病和修复的一种有益的反应,是一种保护性防御过程。
解表药记忆口诀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银花甘寒,善清疮毒,温热能除,下痢可服。
连翘微寒,散上焦热,清心除烦,消肿散结。
蒲公英寒,乳痈最宜,疔疮淋病,食毒皆医。
紫花地丁,凉血消肿,痈疽疔疮,热毒无恐。
大青叶寒,斑疹丹毒,咽喉肿痛,功效皆速。
板蓝根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头温逐。
青黛咸寒,吐衄发斑,口疮热毒,小儿惊疳。
穿心莲苦,清热解毒,兼可燥湿,痈疮宜服。
牛黄微寒,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灵丹。
蚤休微寒,清热解毒,痈疽舌伤,惊痫发搐。
拳参苦凉,治肝退黄,利湿清热,解毒疗疮。
土茯苓平,梅疮宜服,既能利湿,又可解毒。
蕺菜微寒,肺痈宜服,清热排脓,利尿解毒。
射干苦寒,降火散血,消肿除癥,化痰破结。
山豆根寒,喉症宜用,消肿止痛,热毒能消。
马勃味辛,散热清金,咽痛咳嗽,吐衄失音。
马齿苋寒,热痢最宜,凉血解毒,痈肿宜医。
白头翁寒,善治赤痢,热毒可除,虚寒当忌。
秦皮苦寒,明目涩肠,清火燥湿,止痢功强。
鸦胆子寒,治痢杀虫,疟疾能止,赘疣有功。
红藤苦平,清热解毒,乳痈肠痈,疗效迅速。
败酱微寒,善治肠痈,解毒行瘀,止痛排脓。
蛇舌草寒,解毒灵丹,消痈利尿,疮肿皆安。
半枝莲寒,热度蛇伤,化瘀消癥,癌肿跌伤。
熊胆苦寒,惊痫黄疸,目赤翳障,疮毒亦善。
白蔹苦寒,湿热可逐,痹痛发黄,疥癣疮毒。
漏芦性寒,消肿排脓,泻火解毒,下乳杀虫。
山慈菇寒,散结攻毒,瘰疬疮疡,外敷内服。
金荞麦平,清肺疗痈,化痰解毒,消食调中。
地锦草平,解毒宜尝,止血活血,利尿退黄。
绿豆甘寒,泻热利尿,除烦清署,解毒最好。
第一节中药药物警戒考点精讲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警戒与中药药物警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药物警戒定义为:与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活动。
药物警戒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用药错误、不合格药品、缺乏药物有效性的报告、因缺乏充分依据而不被认可的超适应证用药、急慢性药物中毒的病例报吿、药物致死率评价、药物的滥用与误用、药物之间及药物和食品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等。
根据WHO的指南性文件,药物警戒涉及的范围已经扩展到草药、传统药物、辅助用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医疗器械及疫苗等。
(二)中药药物警戒与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物警戒是指与中药用药安全性相关的一切科学研究与活动。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合格中药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成药,也可以是中药饮片。
第二节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更多视频加百度网盘(可力到)好友领取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s,简称ADR)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吿和监测管理办法》将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
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例·最佳选择题】变态反应的含义是A.由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B.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C.由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D.由药物被反复应用导致使用者瘾癖的特性E.由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变态反应:由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
(二)病理学分类(二)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机制1.副作用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反应,其发生机制往往是因为一种药物具有多种功效,治病时通常只利用其中一二种作用,而其他的作用就会成为副作用。
中药用药注意事项(一)一、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二、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三、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四、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五、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六、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
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二、泻下药每因兼夹病症而配合其它药物同用,如里实兼有表症者,可与解表药配合应用,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里实而正虚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使泻下而不伤正。
三、攻下药,药性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且多具毒性,此两类药物内服,易于耗伤正气,故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体质虚弱及妇女胎前产后,均当慎用。
四、部份攻下药和润下药,服后往往有腹痛等反应,可事前告知病患,以免疑惧。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清热药清热药,性偏寒凉,味多苦甘,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能直折实火,有的药还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疮痈肿毒及内热炽盛之里热证。
由于药性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四类。
1.清热泻火药归类歌诀清热泻火知母膏,芦根寒水石青蒿,目赤肿痛贼苎花,苦丁葙精夏明砂。
注:清热泻火药:多入气分,适用于气分实热证。
常用的药物有:知母、石膏、芦根、寒水石、青蒿等。
适用于目赤肿痛实火证的药物有:木贼草、密苎花、苦丁香、青葙子、谷精草、夏枯草、夜明砂等。
2.清热解毒药归类歌诀清热解毒双花连,公地板青黛齿苋,败酱半边枝莲翁,豆射红藤土苓蔹。
注:清热解毒药:适用于丹毒、毒痢、疔疮、痈肿、喉痹、痄腮等热毒引起的病症。
常用的药物有:双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板兰根、大青叶、青黛、马齿苋、败酱草、半边莲、半枝莲、白头翁、山豆根、射干、红藤、土茯苓、白蔹。
3.清热凉血药归类歌诀清热凉血养阴液,血热妄行热阴虚,药用犀角玄参地,紫草牡丹地骨皮。
注: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的作用。
有的药还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血热发斑及阴虚发热等证。
常用的药物有:犀角、玄参、生地、紫草、牡丹皮、地骨皮等。
4.清热燥湿药归类歌诀清热燥湿多苦寒,治黄痢淋疮火眼,耳痛流脓芩柏连,栀胆苦秦茵病痊。
注:清热燥湿药:性味多为苦寒、适用于湿热并见的病证,如阳黄、痢疾,淋浊、疮痈、火眼、耳痛流脓等。
常用的药物有:黄芩、黄柏、黄连、栀子、龙胆草、苦参、秦皮、茵陈等。
中药“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清热药的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清热药的性味功效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黄帝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三、清热药的主要作用
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腑实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温毒发斑,痈疮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解热作用,部分药物有增强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功能、抗肿瘤、抗变态反应及镇静、降血压等作、降血压等作用。
四、清热药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里热证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现阶段,以及脏腑、病位的不同,里热证有多种证型,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别,需选择不同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2.使用清热药时应辨别热证的虚实。
实热证有气分实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则以养阴清热、凉血除蒸。
若里热兼有表证,当先
解表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若里热兼有积滞者,宜配通腑泻下药。
3.本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记住这些清热药记住这些清热药,还怕什么肝火肺胃热,口干舌燥,上火的“克星”,建议收藏1.石膏的作用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2、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3、石膏,升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4.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5、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泻火6、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清热燥湿7、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8、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清热凉血9、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清虚热药10、胃热呕吐——芦根1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天花粉1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淡竹叶13、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焦栀子凉血止血——栀子14、清热泻火药除烦——石膏、芦根、淡竹叶、栀子15、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16、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7、夏枯草——治疗瘰疬肿结之要药18、镇肝、凉肝之要药——石决明19【黄芩、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20、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的功效,功效最强的是黄连21、黄连——治疗湿热泻痢之要药22、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23、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24、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25、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26、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27、金银花——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28、连翘——“疮家圣药”29、穿心莲——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30、【大青叶、板蓝根、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青黛31、大青叶——治疗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32、清热解毒,止血,杀虫——贯众33、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蒲公英34、蒲公英——“乳痈良药,通淋妙品”35、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36、紫花地丁——疔疮要药37、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38、土茯苓——梅毒要药3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40、鱼腥草——肺痈要药41、【射干、山豆根】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山豆根42、射干——咽喉肿痛的常用药43、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44、白头翁——热毒血痢的良药是45、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金银花——清热解毒药中能凉血止痢46、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47、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虐,腐蚀赘疣48、鸦胆子——清热解毒,既能治疗痢疾,又能治疗疟疾49、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50、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51、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药,能治疗肠痈52、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53、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54、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55、清热、凉血、止血的要药——生地黄56、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57、牡丹皮——无汗骨蒸之要药58、地骨皮——有汗骨蒸之要药59、大黄、丹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郁金、大蓟、小蓟、茜草——能凉血、活血60、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61、紫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表透疹62、紫草——能预防麻疹的中药63、清热凉血,解毒,定惊——水牛角64、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虐——青蒿65、青蒿——疟疾之良药66、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67、白薇——清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68、清虚热,除疳热——银柴胡69、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胡黄连金银花菊花决明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