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CLP4.1吴嘉瑞:中药药物警戒探析(修改后)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98.21 KB
- 文档页数:40
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探析(三)
吴嘉瑞;张冰
【期刊名称】《中国执业药师》
【年(卷),期】2011(8)5
【摘要】@@ 学习目的:1.掌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2.熟悉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基本要素.rn3.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rn3.3.1 与患者体质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比例较高,其发生机理可能是[1]:具有抗原性的药物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合成特异性IgE,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当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即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损伤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出过敏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进而作用于靶细胞,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统计显示,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较无过敏史的患者高出4 ~ 10倍,属于不良反应高危人群,用药时当特别注意.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吴嘉瑞;张冰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探析(一) [J], 吴嘉瑞;张冰
2.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探析(二) [J], 吴嘉瑞;张冰
3.基于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证候与妊娠禁忌探析 [J], 吴嘉瑞;董玲;张冰
4.“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药物警戒模型的效果探究 [J], 张瑞辉;叶志琼;成明建;黎婉红;陈燕平
5.多措施协作在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工作的应用效果 [J], 叶志琼;张瑞辉;陈燕平;陈小英;谢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综》第十三章中药用药安全第十三章中药用药安全第一节中药药物警戒1.药物警戒为与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活动。
第二节中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1.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有①特异质反应,由遗传因素引起;②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由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有自愿呈报系统(包括登记处、委员会、监测中心)、集中监测系统、记录联结、记录应用。
3.重点药物检测的对象为新药、进口药。
4.不良反应结果指本次药品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者疾病的后果。
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好转,后又死于原疾病或与不良反应无关的并发症,此栏仍应填“好转”。
9.香加皮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率减慢、早搏,解救禁用钙剂、肾上腺素药。
10.蓖麻子潜伏期4~8小时。
11.雷公藤的不良反应为生殖系统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12.黄药子主要为肝毒性,一般常见症状为乏力、纳差,尿黄、头晕、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严重者表现为急性肝炎等,有的患者伴有胆囊炎。
13.吴茱萸不良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视力障碍、错觉、脱发、胸闷、头痛、眩晕或皮疹、流产等症状。
14.鸦胆子不良反应表现为便血、胃肠道充血、抽搐、双肾刺痛等。
15.白矾的不良反应为口腔、喉头烧伤(急性);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慢性)。
16.胆矾的不良反应为口涎、呕吐物、粪便蓝绿色,可用依地酸二钠解救。
17.蜈蚣的不良反应为酱油尿、黑便。
18.细辛的不良反应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19.苍耳子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见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等。
20.苦杏仁的不良反应为瞳孔散大,最终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21.罂粟壳的不良反应为针尖样瞳孔,解救用烯丙吗啡。
22.何首乌的不良反应为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等)、黄疸表现(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