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4
浅谈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发展特征作者:邓静姿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0期摘要女性用语的存在是日语的一大语言特征之一,但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产生、兴盛、衰退的过程,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现代日语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虽然研究发现现代日语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但是仍然存在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日语的教学和学习中也是必须要注意的,所以了解日语女性用语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女房詞遊里語终助词美化衰退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在日语中,现代的女性用语即主要是指“终助词”、“人称代词”、“敬语”等表达方式上只有女性使用的语言表现。
学术上指女性使用的所有语言表现,狭义上指与男性用语有显著差异的女性特用语。
这种绝对的男女语言差是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在日语的教学和学习中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的性别差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日本是母系社会,曾有女天皇存在,因而当时的日语也没有性别之分。
但是,随着中国儒家思想的传入,男尊女卑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到了中古时期女性退出政治舞台,同时在语言上开始受到限制,但是女性专用的词还没有出来。
从文献资料上来看,在中世以前也并没有关于语言上性别差异的记载。
直到室町时期,女性用语以非常明确的形式出现即“女房詞”。
此外还有江户时期的“遊里語”即妓女使用的特殊女性用语。
“女房詞”同“遊里語”都是在以女性为中心的特殊世界开始使用的语言,分别以其优雅性和风俗的魅力给一般的女性用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并不为学术上的女性用语所承认。
所以,在现代的日本一般认为女性用语起源于明治时代在资产阶级的女学生中流传的“てよだわ言葉”。
虽然“よくってよ”、“いやだわ”等当时流行的语言表现被尾崎红叶等文化人斥为“奇怪的措词”,但终在中流社会以上的女性当中作为女性用语流传了下来。
以下拟从日语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及每个时期的发展特征来分析女性用语的特征。
关于日语中女性语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5:43:54.9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作者:黄梓娴[导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梓娴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日语的一大显著特点是语言表达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特别是女性语尤为发达,其使用体现了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
随着朝代的更迭,女性语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二战后,女性语呈现出中性化的发展趋势,男女用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本论文将分成五部分对女性语进行研究,把握日本女性语的历史变迁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口语表现中的特征,有助于读者区分使用女性语及加深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语中性化自由平等语言社会一、引言虽然世界各国语言中都多少存在因性别差异而导致的遣词造句差异,但日语中这一差异尤其显著。
发达的女性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日本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战后,随着民主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在职场和政治等领域追求男女平等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语言上,女性的这种觉醒表现为挣脱女性语的禁锢,男女用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接触也必然会愈来愈密切,对于包括日语在内的各种外语的使用频率也必然会愈来愈高。
而学习日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语言的特色,其中男女用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是日语语言特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区分并使用男性语和女性语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学习者在交谈时可能会混合使用男女性用语。
只有从其词汇、语音和语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好日语这门语言。
同时,通过梳理女性语的变迁过程及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加深对日本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认识。
二、女性语的历史变迁(一)女性语的萌芽日本学术界普遍认为女性语的初次亮相是在平安时代。
《长江丛刊》2018.0363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对女性语的影响分析■姚 瑶/晋中学院摘 要: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重要媒介,人类的社会劳动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说语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的发展可以反映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会影响语言。
关键词:日本女性 社会地位 女性语日语中的女性语不仅仅是语言,同时还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女性语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和日本社会政治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女性高贵地位阶段的女性语日本早期社会是以女权制为主,因为女性具有生育能力,所以当时的人们对女性感到非常敬畏,觉得女性很神秘,所以将女性奉为神灵。
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八世纪初期间,日本是由六位、八代女帝秉政,女性具有非常高的政治地位,所以女性语也非常自由,不会受到社会的束缚。
古代日语没有性别之差,甚至在一些词语中存在着先女后男的现象,称父母为“母父”,兄妹为“妹兄”[1]。
二、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对女性语的影响(一)女权衰退——女性语产生在平安时代,政、祭慢慢分离,在政治生活中祭祀活动不再那么重要,女性也就慢慢远离了政治中心,此时的女权在慢慢衰退。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政治文化传入日本加速了日本女性地位的衰退,日本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权制取代了女权制,并且出现了一些轻视妇女的观念。
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和社会生活受到很大限制,女性的语言生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日本女性被排挤在文字语文活动外,女性使用和语、假名,而男性使用汉语系统词汇。
从事各种神事活动的妇女们创造了斋官忌词,为女性专用,这也就是日本最初的女性语。
这个时期的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所以女性仍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妇女权益得到了保障。
(二)女性主导地位消失——女性语的成熟在室町幕府时代,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让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出现差距。
此时在生产和创造财富方面男性占据主要地位,所以社会中男性的主导地位也更加明显,男性占据着政治核心地位,在政治舞台非常活跃,母权制被彻底否定,在上流社会女性的才华不能外露,并且言语失去了自由。
关于日语女性用语的研究日语中存在着“女性语”这种较为特殊的言语行为,该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优雅、亲切、有礼、体面。
对“女性语”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规范、得体的日语。
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
标签:日语;女性语;特征日语中的“女性语”,是指日本女性常用的语言及其相应的言语表达形式。
从古代开始,日语中就存在着仅限于女性使用的语言,女性用语较之男性用语具有感情色彩浓厚、柔和、委婉、敬语程度高等特点。
相同内容,表达方式则不同。
日本女性通过其言语行为所表现的委婉、含蓄、富有感情色彩、追求优雅美的特性,是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化和社会人文文化的双重反映。
要真正学习和理解“女性语”这一现象,必须完全了解日本传统得社会文化和社会背景,了解“女性语”的历史变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一、“女性语”的产生和发展“女性语”最早产生于平安时代的“斋宫忌词”。
古代日本天皇即位时要选定皇族的未婚女子前往伊势神宫从事祭祀活动,那时人们认为在神圣的地方或祭祀神灵时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就会站污神灵而招致灾祸,于是就创造了一些代用词。
这些代用词在日语中,被称作‘斋宫忌词”,也叫“斋宫忌言叶”。
例如:将“神宫”说成“鬓反”,将“病氛”说成“休ぞ.”等等。
这种‘斋宫忌词”可以说是“女性语”的最初形态,与其称之为“女性语”,还不如说是一种忌词罢了,并且使用范围很小。
男女用语差别平民化并日益明显则到了日本的最后一个封建时期———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大城市里的男女用语出现了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在当时,男女地位被严格的规定了的缘故。
在此之前,对普通女性只有类似于“使用比男性更礼貌的语言”、“不要随便使用汉字词汇”的规定,例如,女性要说“そうでしょう”而男性则说“そうだろう”,书面语中,男性文章通篇都是汉字,宛如中文,但女性则不可。
日语中男女用语差异的形成与趋势初析王攸然外汉092 200930403046零、引言世界上每个国家,因性别差异而所使用的语言都略有不同,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方国家更甚,而日语又是男女性用语差异较大的一种语言。
本文试图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接头词、汉语词汇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不同。
与此同时,从男女性社会的地位不同、语言交际规则不同和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分析了形成男女用于不同的形成原因,最后,给出了这种男女用语的差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一、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异(一)人称代词差异例如:男女在街上的对话男:ぼくが行くよ(我去)女:わたしが行くわ(我去)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同样的一句话,在日语中男女说出来也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人称。
在例句中男性自称“ぼく”;而女性自称“わたし”,因而在日语中,一般凭听就可以判断说话者的性别。
在第一人称中,“ぼく、おれ”都为男性自称的用语,但“ぼく”更倾向于年龄较小的男性使用,“わし”为老年男性用语,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男女都使用;“わたし”是从稍为正式的场合到非正式场合都可以使用的范围最广的女性第一人称代词,“わたくし”更正式一些, 多用于比自己地位高、年龄长的人,“あたい”多为小女孩用语。
在第二人称中,“おまえ”用于同等地位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具有亲昵的语感。
它虽然是男性用语,但是古时也有女性用来称呼自己的后辈亲属,“きみ”用于地位与自己相同或低于自己以及年龄比自己小的人,男性也常用“き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てまえ”多用于吵架, 表示对对方的轻蔑;而女性没有特别的专用第二人称代词, 但女性使用“あなた”的范围比男性广泛,也有一种说法是“あなた”男女都使用,但无论是男性用还是女性用,都有一种上对下的傲慢的语气,至少是没有尊重对方的意思,所以大家一般不轻易使用这个词语,但女性常用“あなた”来称呼自己的丈夫,具有亲昵的语气,这同男性常用“き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是一样的。
日本女性用语的特征及其社会背景分析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
日本的女性用语词语优雅、语气委婉、待人尊敬,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日语不同于世界其他语言的一大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女性用语的特点也将逐步发生变化。
关键词:女性;女性用语;日本社会;性别差异课题来源:泰山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中的“位相”――以女性用语为例”(项目编号:QN022014006)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说话者思想认识的重要反映。
语言的发展,印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它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由于日本女性的言行受到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从而在语言表达方面出现了差异明显的女性用语。
本文拟通过分析现代日语中的女性用语的特征考察日本女性用语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 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点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
其中,词汇方面男女用语差异表现最为明显。
1.1 语音语调在语音上,女性追求优雅、规范的语音变体,即女性发音一般较之男性更接近高雅的、清晰易懂的标准音。
而男性发音有时比较粗糙模糊,在非正式场合经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语音变体。
在语调上,女性较男性更富于抑扬变化,富有表现力,女性说话时句末多用升调,回答问题时也经常带有疑问或征询的升调;男性则使用语气坚决、肯定的降调。
1.2 词语运用男性常用的人称代词,如“?W”、“俺”、“君”、“お前”等,显得比较傲慢而且粗俗,部分词语带有轻蔑或近乎责骂的口气。
与此相对,女性经常使用的人称代词,如“あたし”、“あたくし”“あたい”、“あなた”、等显得随和亲密、尊重客气。
男性一般使用“ほう”、“おい”、“なあ”、“やあ”等语感强烈的感叹词,或像“くそ”一类的粗俗的词语。
女性一般使用“あら”、“まあ”、“おや”等语感柔和的感叹词。
女性用语的终助词有“わ”、“わね”、“のよ”、“かしら”等。
语言LANGUAGE女性用语是日语的一大特点。
一般认为日本女性用语产生于平安时代,中世为发展期,近世是女性用语发展的全盛时代,近现代是其发展的衰退期,而明治维新是女性用语发展史上一个较大的转折点,且其对现代女性用语的影响颇深。
1 明治以后女性用语的发展及其背景1.1 明治维新时期的女性用语随着日本国内外矛盾激化,明治维新拉开了历史新篇章的帷幕。
虽西方思想开始流入日本社会,但由于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改变了政体,但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及长期束缚女性的陈规陋习并没有改变,“男女同权”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诞生于明治时期的“てよだわ言葉”可以说是近代女性用语的开端。
所谓的“てよだわ言葉”是指在句尾使用“てよ”、“だわ”等带有女性措辞特征的文末词。
伴随教育改革,女性的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日本各地开始陆续兴办高等女子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英美等先进国家学习。
接受了高等教育、吸收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年轻女子开始了新的思想交流。
但在仍处于封建统治下的日本社会中,男女差异依然存在,社会提倡的女性形象仍停留在“贤妻良母”的层面。
因此如今被认为是高雅象征的女性用语,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没有品格且粗鲁的表现,被政府和学者所批判。
但由于当时能够支撑年轻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一般拥有一定的财力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てよだわ言葉”得以作为“女学生言葉”在全国被广泛普及。
后随着小说、女性杂志等读物的普及,“てよだわ言葉”走出了校园,被女学生以外的女性所学习。
但因平民家庭没有能力支撑自家女子上学识字,因此“てよだわ言葉”后来也只是在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女性群体中被广泛使用。
平民女性仍是使用传统的女性用语。
整体来说,明治维新并未使女性用语发生太大变化,传统的女性用语仍被广泛使用。
但是女性使用“てよだわ言葉”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近现代女性用语发展的萌芽。
1.2 二战后的女性用语战前的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中国传统女性一样,日本的传统女性一生都处于从属地位。
收稿日期:2004-05-21作者简介:秦 颖(1967-),女,吉林长春人,大连民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文化。
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秦 颖(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辽宁大连116600)摘 要:对日语女性语的历时性的考察和分析表明,日语女性语并不是一个孤立、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能将其产生及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中国儒教思想的影响,它的产生与嬗变有着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社会背景。
关键词:日本社会;女性语;嬗变;历时中图分类号:H 363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5)02 0018 04A Socioli nguistic V i ew of theB irth andD evel op m ent of the Fe male Speech i n JapanQ I N Y i ng(D epa rt m en t of F ore i gn L anguages and Cu lt ure ,D ali an N ati onaliti es U n i versity ,D a lian ,L i aon i ng P rov .,116600,Ch i na)Abstrac t :T hrough a diachron ic desc ri ption and ana l y si s of the Japanese fe m a l e language ,t h is paper is ai m ed at demonstra ti ngtha t the fe m a le speech cannot be v ie w ed as an i solated and si m p l e linguisti c pheno m enon ,ne ither can it be si m ply attri buted to theinfl uence of t he Ch i nese Confuci us i deo l ogy .In f ac t ,its birth and changes are t he na t ural consequence of the i m pac t tha t Japaneseh i story and soc i a l backg round hav e exe rted upon t he language .K ey word s :Japan ;fema le speech ;deve l op m ent ;d i achron i c0.引言语言是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
因此,社会的各种因素都必然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的使用及其发展变化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我们习惯将女性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称为 女性语 ,这是与男性使用的语言相对应而产生的概念。
探讨女性语的社会本质及其所含的文化底蕴,不仅要从其语言本体入手,还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它。
本文通过对日本女性语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和分析,借以说明日本的女性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语言问题,其产生及嬗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中国儒教思想的影响,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
1.日语女性语的历时性考察1 1古代社会女性的精神领袖地位及女性语的产生在日本旧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有一种呈棒状的小型打制石器,是一个裸体女神像,被称做 维纳斯 。
它的年代与日本母系社会的形成时期相吻合,因而一般被看做是日本原始社会时期 母神信仰 的有力物证。
在绳纹时代出土的人物陶俑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一些女性的陶俑塑像。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 人 是第一也可以说是惟一的生产力。
当时的人们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感到神秘、敬畏甚至恐慌,进而将女性奉为神灵,并将其奉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象征而顶礼膜拜。
弥生时代以后,日本列岛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雏形。
以邪马台国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社会的统治者 卑弥呼 是一位 长年未嫁,事鬼神之道,能以妖惑众 的 巫女 ,充当着神灵与人类交流的媒介。
女性在原始社会中始终处于精神领袖的地位,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女性语言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应该没有受到任何束缚。
随着社会的发展, 祭 与 政 逐渐分离,女性渐渐远离政治的中心,而 祭 的世界则凭借第28卷 第2期2005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PLA U n i versity o f F oreign L anguagesV o.l 28 N o .2M a r 2005着 斋宫 、 斋院 制度保留了下来。
平安时代,一些被挑选出来的皇族未婚少女,被派往 伊势神宫 ,从事祭祀时的各种神事活动。
这些虔诚的女性认为,神宫是神圣的地方,直接说出宫内物品或与神佛有关的事物,会玷污神灵而招致灾祸。
于是,她们便在祭祀活动中创制了一些代用语,后人把这种代用语称为 (斋宫)忌词 。
顾名思义, 斋宫忌词 的目的在于避讳,这种独特的用语可以看做是日本最初的女性语。
虽然它的适用范围极其狭窄,但是它的产生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后来的日语女性语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早期封建社会,男性逐渐进入统治中心,活跃在政治舞台的前沿。
在上层社会,女性被要求 慎言 ,才华不能外露,言谈要含蓄、委婉、文雅,为此女性喜欢用暗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种社会里,委婉便被推崇为优雅。
上流社会的女性为了表示出自己的特有气质,在说话的时候往往非常注意自己与谈话对象之间的身份关系,因而省略主语而使用复杂的敬语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这在 源氏物语 、 枕草子 中都体现得很明显。
枕草子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清少纳言站在回廊下,她所侍奉的中宫在花瓣上写着 思 ,然后默默地将花瓣包在无字的纸里递给她。
思 是一首古老和歌中的一小节,原文是 心 行 水 沸 !、 思 言 ,意思是 人心的境界如流水,妙在撞击后的回溅;而言语的妙处则在思胜于说 。
这段描写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即委婉、含蓄。
当时的许多贵族出身的女性为了本家族的利益,嫁给天皇或者本家族的政治盟友甚至敌人,成了 政略婚姻 的赌注。
为了成功,她们必须迎合主流社会对她们的衡量标准,而其家族也从各方面培养她们以符合当时统治阶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即具备所谓的 女性魅力 ,也即 女 (女人味)、 弱弱 (柔弱)、 哀 (哀愁)等品质。
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的男性交际以汉文、汉诗为中心,理性化的汉语自然而然地就被看成了非女性化语言。
当时的女性为了区别于男性用语,回避生硬难解的汉语词汇,更多地使用日本固有的感性化的和语词汇,并且创造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女性 物语文学 。
在物语文学的传播和影响下,反而使和语被赋予了一种文化内涵 弱弱 哀 ,这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女 ,甚至女性自身也将使用汉语词汇的女性视为异端, 源氏物语 的作者紫式部便是其中一位。
枕草子 的作者清少纳言曾经因为其他女子只会使用假名文字,为与这些 俗 女子相区别,她在文章中使用了很多汉语词汇,多少有些自我陶醉的感觉。
对此,紫式部就在 紫式部日记 中给予她尖刻的攻击,认为汉字、汉语的世界是不属于女性的。
1 2中世纪武士社会对女性语言的束缚日本大约从 大化改新 前后开始进入制度化的权力社会,而这种社会的出现受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古代文明的巨大影响。
制度化的权力社会是理性的社会,它意味着对感性的女性的制约和排斥,尤其是进入了以男性为核心的武士时代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但是在日本第一个武家政治 镰仓幕府时期,女性同样可以作为土地所有者而成为幕府的支柱。
也就是说,在镰仓幕府时期,男女之间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地位差别。
早在5世纪前后,中国的儒教经典经过朝鲜传入日本之初,儒学的影响在日本并不广泛,但是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使得中世纪武士社会的男女地位差别越来越大。
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室町幕府时代的日本女性又创造出一种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叫做 女房词 。
女房词是在宫廷中服务的女性不愿意直截了当地说出与食物有关的或带有不愉快感、不清洁感的事物的名称而采用的隐讳说法。
其主要特色是 文字词 物文字 和接头词 的使用。
文字词是指为求委婉而用 代替事物名称的后半部分,如: (腰带)、 (寿司)、 ! !(牙签)、 (姐姐),等等。
物文字是在特定的词汇后面添加上 物 ,如 青物 (蔬菜)、 夜 物 (睡衣)。
在日语词汇的词首前加接头词 至今仍被女性所喜爱,如: !(礼物)、 !∀ (山芋),等等。
这些语言出自女性之口,动听、悦耳,充分显示出了 女 的温柔、文雅。
德川幕府时期实行身份等级制度,即将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在家庭里也按照男尊女卑的原则划分等级秩序,即夫妇、父子、长幼之分。
妇女被置于隶属男子的地位,处处受到社会的制约。
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道德观念在17世纪以后的江户时代,发展至顶点。
这一时期的妇道,提倡 三从之道 ,强迫女性承担严格的贞操义务,不讲夫妇间的情感与敬爱,女性就像男子手19第2期 秦 颖 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中的玩物,任其摆布。
后期还出现了鼓吹 贤妻良母 贞女烈妇 等宣扬女性道德规范的理论文章,用 七出 的法纪使妇女遵守 三从四德 。
如 女实语教 中说: 父母有如天地,公婆有如日月,丈夫有如君主,妇人有如从仆;朝夕孝敬父母,恭敬侍奉翁姑;夫妇切勿争吵,宁屈理而从夫。
(吴廷璆,1994:228)这就是说,不仅要求女性要少言、慎言,还必须顺从丈夫,把男女之间的地位差别扩展到整个言语活动中。
此外,由于社会上普遍设立教育场所 寺子屋 ,在那里使用的文化启蒙读物几乎都充斥着 男尊女卑 的内容,影响范围极大。
女房词也随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宣扬而很快流行起来,到江户时代已经普及至各个阶层,从而为形成日语语言特色之一的女性语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1 3近代变革及女性语的社会化1867年明治政府成立后,积极推进各项资产阶级改革,宣布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 四民平等 ,日本从此进入文明开化时期。
在 文明开化 的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成为传播西方启蒙思想的先驱者,如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就在其 劝学篇 一书中,从卢梭的 天赋人权 思想出发,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旧道德伦理观念,他指出: 凡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
福泽谕吉等学者宣传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批判儒家思想,主张教育和社会改革 。
(吴廷璆,1994:402)由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既有像与谢野晶子一样的女作家,她们自身渴望从社会压迫中解放出来,并且将自己的这种心态用文字直抒出来,也有像 青鞜 的编者平塚明子那样为了女性民主权利的提升而在言论界大声疾呼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