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反面南湖永惠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高效课堂“12345”导学案课题读碑课时 3 主备人
高效课堂“12345”“1”—“确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
“2”—落实“两个基本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精细“三个过程”(课前酝课、课中导学、课后反思)。
“4”—研究“四个维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动方法、学科思想)。
“5”—做好“五个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知识导学——基础训练——能力创新)。
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结构,理清心路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情境创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读。
2.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究
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结构,理清作者心路历程
1.插叙手法的运用,既是本文的记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 请在把握三个层次内容的基础上,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路历程
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勾画出来就是如下的心路历程:
三知识导学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来到嘉兴南湖课题:第一课时:南湖游船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创始人;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重点难点:1、中国共产党“一大”是本课时教学重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学法指导:1以人知史,让学生通过课前对“一大”代表等历史人物故事的收集,课上交流、讨论来了解历史;2、以事知史,对自主收集的故事、事件材料进行自我展示、互助探究,从而认识历史;学习过程:学习环节一:目标导航,导入新课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各地的2217名党员代表,代表全国7050万党员,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党和国家的大事。
可又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拥有7050万党员的大党,最初却诞生在一条小小的游船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翻开历史,去寻找86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的足迹。
学习:第一节:南湖游船学习环节二:学案助学,自学探究:学习任务一:自读教材p28—29内容,明确:1、、、并称浙江三大名湖。
2、孙中山领导的,废除了,创立了。
3、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4、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如、等,在各地建立,并创办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5、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次会议就是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的。
6、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7、结合课本明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学习任务二:自读教材p30—31内容,明确:1、年月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
2、会议进行到月日,因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举行。
3、出席“一大”会议的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等13人。
这13人代表当时全国多名代表。
3、你知道党旗上镰刀和斧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吗?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学习环节三: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点拨导练:1、针对自己学不会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南湖游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
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的创始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难点:激发学生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
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歌曲激情:(1)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谁来说一说歌中唱出了一个什么真理?(3)关于党的知识,你了解什么呢?还想了解些什么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10课南湖游船活动一、互动感知(一)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回忆旧知:(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社会曾欣起过三次大的革命运动,是哪三次呢?结果如何?生答,师出示虎门销烟、甲午战争等图片。
(2)鸦片战争后的80多年,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和自由进行了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都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中拯救出来。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7年,与我国接壤的俄国发生了一场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由谁领导的什么革命?(2)出示:列宁肖像图。
对,是由列宁同志领导的十月革命。
老师能简单地介绍十月革命。
华南虎第一课时标: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深厚的象征颜色,理解其象征意义。
3、理解人生的意义和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自主学习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你心中的老虎形象2、给加点字注音抽搐()不羁()铰()掉可怕()劝诱()沟壑()叽叽喳喳()咆()哮()恍惚()3、诗歌诵读: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留意情感,留意感知。
4、整体感知:①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老虎二、研读赏析,合作探究1、形象探究: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境况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共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2、理解象征: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3、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惭愧”?③为什么“我观察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三、供应背景,主旨探讨1、供应背景:此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裂开、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猛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月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患病何其相像。
)2、主旨探讨:华南虎其次课时执行时间:月日总课时编号:审核(签字)班次组组员姓名小组检查老师回查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4、感受这首诗中深厚的象征颜色,理解其象征意义。
5、理解人生的意义和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诗歌比较,诵读提升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课题: 负数认识
课题: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课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题: 圆柱的体积
课题: 圆锥的认识
课题:圆锥的体积
课题: 圆柱表面积练习题
课题: 圆柱表面积练习
课题: 圆柱圆锥的体积复习课
课题: 圆柱体积的练习
课题: 圆柱体和圆锥体积计算复习课
课题:圆锥体积的练习
课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题: 解比例
课题: 比和比例复习课
课题: 成正比例的量
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1)。
课题:反比例函数期末复习二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解读目标:1、进一步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3、会解决反比例函数综合型问题二、知识梳理:1、一次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如何考虑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基础演练:1、若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保持不变,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求矩形面积。
(1)、请你根据表格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函数关系式完成上表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米,它的长是ym,宽是5m,高是xm,(1)试写出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的取值范围(2)当x=4m时,求y的值四、整体提升:1、某乡镇要在生活垃圾存放区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样必须把1200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运走。
(1)假如每天能运x,所需时间为y天,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12,则5辆这样的拖拉机要多少天才能运完(3)在(2)的情况下,运了8天后,剩下的要在6天内完成,那么至少需重点: 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难点: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时间:2分钟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要求:●课代表公布好答案。
●对子用双色笔互批互改互议,组长检查●疑难点课代表收集整理,板书黑板。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总结:⏹群学:小组分层讲解C层讲解要点答案。
B 层分析补充提醒。
A层规律总结。
➢组内自行抽签或者指派决定小组内成员讲解,其余人员补充评价。
合作要求:①互查互检组内成员演练成果及自行修正;②观察大黑板展演成果,快速查找问题,组长记录问题;③交流新思路、新解法、新拓展.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拖拉机才能完成按时完成任务。
五、达标检测:展示注意:◆小组抽签:分区◆要求:1、有序展示,大胆展示,思维严密,表述清晰!2、每组展示不超过5分钟,超时扣2分基本分。
评价:小组组织有效,分层合作,任务完成可评满分10分。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南湖游船教学目标1、知道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一大”是本课时教学重点。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中共“一大”会址之一的南湖游船的录像,观看游船的内外景。
2. 师:这是一艘美丽的游船,普通但不平凡。
说它不平凡,是因为他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谁愿意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这艘游船的故事?3. 学生自由发言。
4. 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一)探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师: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背景,老师和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对此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现在,我们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两方面探讨一下。
1.了解历史人物师:历史上每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请历史人物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所了解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决定性作用的那些人物。
先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列举人物名字: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师板书。
(1)交流了解陈独秀①学生说说陈独秀的事迹,师出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同时结合教材29页地资料适时补充。
肯定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②师小结: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不容置疑。
虽然后来思想出现了偏差,被开除出党籍,但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评价这个人。
(2)交流了解李大钊①学生汇报交流②以教材32页资料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李大钊对我国共产主义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③师小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相反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相反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相反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相反数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了解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对含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3、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多重符号.目标导学:(2分钟)画一条数轴,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1;0;3;-3自学自研:(16分钟)模块一、相反数的意义阅读教材P9~10例3,完成下面内容。
观察“目标导学"环节中图可知: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1的点有个,它们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距离是3的点有个,它们表示的数是。
归纳:1、代数意义:如果两个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记作,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
2、几何意义: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并且与原点的相等。
3、-a表示a的,因此,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正数的“+”号可以省略不写,因此,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
4、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例1、—2的相反数是( )。
A、—2;B、-;C、;D、2例2、下面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
A、-与0。
2;B、与0.333;C、—2。
25与2;D、π与-3。
云南省邵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九年级数学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邵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九年级数学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邵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九年级数学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学习目标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工程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 知道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51页至52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之间有如下关系:x(元)3456y(个)20151210(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2)猜测并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3)设经营此贺卡的销售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售价最高不能超过10元/个,请你求出当日销售单价x定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二、课前展示【例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三、随堂练习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如果汽车以5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出发,经过6小时可到达乙地.(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如果汽车把速度提高到v(千米/时)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t(小时)将怎样变化?(3)写出t与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因某种原因,这辆汽车需在5小时内从甲地到达乙地,则此时汽车的平均速度至少应是多少?(5)已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达80千米/时,那么它从甲地到乙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牛岭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康巧红穆国玄适用年级六年级总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日期2013.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
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课程目标⒈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⒉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⒊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广大或缩小。
⒋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⒌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⒍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耸.立___缭.绕___峰巅.___摄.氏度___
滞.留___崎岖.___窒.息___轮廓.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济()___颤()___绕()___散()___
()___()___()___()___3.成语填空
养精蓄()斩钉()铁异口同()齐心()力
勇往直()步()艰难头()眼花腰()背痛
4.课文内容填空
(1)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2)他们的四肢更加()了,他们的行动更加()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三、整体感知: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当堂检测
一、精读精练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
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
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这种估计显然错误”中“这种估计”指什么?
3.文中多次说到队员们严重缺氧,除表明条件艰苦外,还有什么作用?
4.“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请结合全文回答,队员们在攀登中会遇上哪些痛苦?
5.文中引用了《埃非勒士峰探险记》的一段文字,其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登山队员”一词,如果去掉“中国”一词,好不好?
7.第四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