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履带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0
坦克链的工作原理坦克链是一种用于驱动坦克履带的重要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动力源传递给履带上的驱动轮,从而使坦克能够前进、后退以及转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坦克链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
一、机械结构坦克链主要由内链、外链和销子等组成。
内链是连接履带板的零件,外链则是将内链与驱动轮和托带轮连接起来的零件。
销子是连接内链与外链的关键部件,它们通过销子的连接使得履带板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二、传动方式1. 正链传动正链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种传动方式,也是坦克链的主要传动方式。
在正链传动中,内链和外链通过销子连接在一起,当驱动轮转动时,动力会通过链条传递给履带板,从而使坦克能够前进或后退。
2. 反链传动反链传动是一种特殊的传动方式,它与正链传动相反。
在反链传动中,内链和外链的连接方式与正链传动相反,即内链连接驱动轮,外链连接托带轮。
当驱动轮转动时,动力会通过链条传递给托带轮,从而使坦克能够前进或后退。
三、工作原理坦克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驱动轮旋转时,动力通过链条传递给履带板,从而产生牵引力,使坦克能够前进、后退或转向。
具体而言,当驱动轮旋转时,它会拉动链条向前或向后运动。
内链和外链之间的销子会沿着驱动轮的轨迹移动,从而使履带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同时,托带轮的作用是保持链条的张紧度,使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驱动轮和托带轮上。
通过这种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坦克链能够有效地将动力传递给履带板,从而使坦克能够在不同地形上行驶。
无论是崎岖的山地、泥泞的湿地还是沙漠的沙地,坦克链都能够提供强大的牵引力,使坦克能够稳定地行驶。
总结:坦克链是坦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动力源传递给履带板,使坦克能够前进、后退以及转向。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两个方面。
机械结构由内链、外链和销子等组成,传动方式主要有正链传动和反链传动两种。
通过这种工作原理,坦克链能够在各种地形上提供强大的牵引力,使坦克具备卓越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坦克工作原理
坦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燃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动力,驱动履带和车辆进行运动。
具体来说,坦克使用的是柴油引擎或汽油引擎,这些引擎都是内燃机的一种。
内燃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连续爆发的燃烧反应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曲轴旋转。
坦克上的内燃机通常采用往复式活塞式结构。
内燃机燃烧燃料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等。
首先,燃料经过进气门进入气缸内,同时活塞向下移动,将物质抽入气缸内。
然后,活塞上升,将气体压缩,增加其温度和压力。
接下来,点燃燃料,燃烧释放出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下降,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气缸。
在坦克中,内燃机通过齿轮传动将转动的力传递到履带上。
坦克的履带由一系列链条组成,链条的周围覆盖着金属板,使得履带能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内燃机提供的动力通过齿轮传动到履带上,使得履带能够旋转,从而推动坦克前进或后退。
此外,坦克还配备了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可以使得坦克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保持平衡和稳定,减少震动和颠簸。
转向系统可以使得坦克能够转向,改变行进方向。
总的来说,坦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产生动力,再通过齿轮传动将动力输送到履带上,从而推动坦克前进、后退或转向。
坦克履带结构及其作用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装有两条履带。
它完全暴露在坦克外部,不断承受着地面的冲击负荷和剧烈振动,在十分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将主动轮的扭矩变为坦克装甲车辆的牵引力,推动战车向前行进;同时它还能增大坦克装甲车辆的着地面积和附着力,提高战车的通行能力。
根据需要,可安装金属铰链履带或挂胶履带。
作战时,一般采用越野能力较好的金属铰链履带,这种履带在必要时可以安装防滑履刺;有时候候,为了不损坏路面或降低噪音,可以使用挂胶履带。
每条履带都是由许多履带板组成的,板上有直径相同的销耳孔及啮合孔,安装时用履带销穿入销耳孔后,将履带板连接成整条履带,然后绕在负重轮、主动轮和诱导轮上,其啮合孔与主动轮上的齿相啮合,便将发动机传过来的扭矩通过履带转变成推动车辆前进的牵引力,从而使车辆前进。
坦克履带坦克履带履带的工作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它既要传递大的扭矩,同时又要在各种复杂地面上作高速运动,受到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对它加倍呵护,加强对它的检查与保养。
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就像给战车选取一双尺码合适的战靴一样,这是技术保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坦克履带履带的松紧程度如同鞋子的尺码一样,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利于行动的。
保证合适的松紧程度有利于: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行驶性能。
就是根据地面情况,改变战车的附着牵引力和滚动阻力的大小,以适应地面的特点,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
例如,在水稻田中附着牵引力虽不算大,但仍比滚动阻力大得多,可以充分满足附着牵引力大于滚动阻力的条件,车辆不会打滑,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滚动阻力是主要的,故履带宜调紧一些。
反之,在松沙地上,滚动阻力虽不大于水稻田滚动阻力,但附着牵引力却小得多,不能充分满足附着牵引力大于滚动阻力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增大附着牵引力是主要的,故履带宜调松一些。
坦克履带防止坦克装甲车辆的偏驶。
履带式坦克装甲车辆在两侧履带板节距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发生偏驶就是由于两侧履带松紧程度不一致而造成的。
坦克为什么需要装履带
坦克呢是军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很多男孩子也很喜欢玩具大炮与坦克。
坦克的轮子上通常有一圈长长的宽宽的履带,那么这个履带有什么作用呢?
坦克为什么要装履带
坦克车是陆军作战的常规武器,全身都由钢铁构成,最普通的轻型坦克也有二三十吨重,重型坦克重达五六十吨。
如此重的庞然大物,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如果安装轮胎,就很难飞快行驶,要是遇到坑坑洼洼的泥泞路面,就更加寸步难行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坦克在任可路面上都能自如行进,科技人员想到了给坦克安装履带。
我们都知道,物体在作用力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压强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
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履带就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其实,履带的构造并不复杂,履带首尾相连,环绕在轮子的外廓。
坦克发动机开动后驱动主动轮,主动轮又驱动履带,把车身推向前进。
坦克的全部重量通过轮子集中在两条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履带上面。
由于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地面单位面积上承受到的压力就很小了。
所以,尽管坦克很重,但因为受力分散,它的时速依然可以达到60千米以上。
坦克履带的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超厉害的坦克履带!你想想看啊,坦克那么个庞然大物,在各种复杂地形上都能横冲直撞,这可全靠那神奇的履带呀!
就说那履带,它不就像一条超级有力的大铁链嘛,紧紧地把坦克和地面连接在一起。
比如说,你走在泥泞的路上,是不是深一脚浅一脚,很容易就陷进去了?可坦克呢,履带一转,轻轻松松就开过去了!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在沼泽地里挣扎,而坦克却像个会飞的大侠一样,嗖地就过去了,牛不牛?
你知道吗,履带的原理其实挺简单的,但作用可太大了。
它就像是坦克的腿,带着坦克到处跑。
履带上面有好多小凸起,就像小爪子一样抓住地面,让坦克能稳稳地前进。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些小爪子,那坦克不就打滑了嘛,跟在冰面上滑冰似的,那还怎么打仗呀!
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坦克在沙漠里飞驰,哇,那场面太震撼了!那履带就像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带着坦克在沙堆里冲锋陷阵,一点也不怕陷进去。
这要是换成普通的轮子,估计早被沙子埋了吧!
我觉得吧,坦克履带真的是太神奇了!它让坦克变得如此强大和不可阻挡。
有了它,坦克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管是山地、丛林,还
是沙漠、雪地,履带都能让坦克如履平地。
这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坦克履带超级感兴趣了呢?。
履带节距标准
履带节距是指履带上相邻两个节之间的距离。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使用场景,履带节距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军事装备中,履带节距的标准通常会根据具体需求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军用装备的履带节距较大,可以提供更好的越野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主战坦克的履带节距一般在40-70厘米之间,而装甲车辆的履带节距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
在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中,履带节距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履带节距较小,可以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操作性能。
例如,挖掘机的履带节距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拖拉机的履带节距一般在30-50厘米之间。
除了军事装备和工程机械,其他类型的履带车辆和机械的节距标准也会根据具体用途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坦克挂胶履带是什么?有什么用?橡胶块坏了怎么办?坦克一开始用金属履带,那时候英法德国在西欧大平原上作战,野外道路湿滑泥泞,钢制履带防滑减压效果确实好,也没什么压坏马路之类的烦恼。
1937年,有钱任性的美国人率先在坦克履带上加装橡胶块,开创了挂胶履带先河。
挂胶履带有两大好处:一是提高减震性能,降低噪音,改善坦克兵工作环境,降低疲劳度。
二是利用橡胶弹性,很好的保护道路。
虽然坦克的履带宽,降低了单位面积内的压强。
但在局部接触点上,金属花纹对路面的冲击力很大,一般道路很容易被轧坏。
坦克自己倒无所谓,可后面的卡车、步兵、牵引火炮等兄弟部队,走在支离破碎的道路上,就会耽误行军了。
二战胜利后,盟军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场上兴高采烈的阅兵。
阅兵过后,坦克将广场轧得七零八落,有些地方下陷30多厘米。
战后,随着作战环境变化,坦克在城镇道路上行进越来越多,各国遂开始普及挂胶履带。
挂胶履带可不是简单的在金属履带外加装橡胶块,它要换专用的双销金属履带,还要换配套的主动轮才行。
履带里外都有挂胶,外面的叫“着地面挂胶”,里面的叫“滚道面挂胶”,既保证履带与路面减震,又保证负重轮和履带之间减震。
早期的橡胶块直接硫化在履带上,要在高温下作业,换起来非常麻烦。
后改成可更换式橡胶块,美国M1、俄罗斯T80等用螺栓固定,德国豹II、英国挑战者等用插片式,着地面挂胶硫化在金属板上,下面有弹簧扣,插到履带板插槽上就行,拆装都方便。
滚道面挂胶,很多还是硫化在履带内侧。
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挂胶履带使用的橡胶块,不但要耐磨,还要“低生热”,摩擦发热量低。
既要在寒冷的北方使用,也要适应炎热的南方,还要在江湖水网地区作战,具备“全疆域”作战能力。
要经受各种恶劣路况和巨大压力的考验,不能崩花、掉块、爆裂,需要相当的技术含量。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为我国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制造了一双高品质“橡胶鞋”。
在大多数情况下,挂胶履带比金属履带好用,道路特别湿滑时,挂胶履带的抓地力不如金属履带,就像汽车在雪地里要装防滑链一样。
履带的结构及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履带这个超有趣的东西。
你看那些威风凛凛的坦克,还有在工地上吭哧吭哧干活的履带式推土机,它们之所以能那么厉害,履带可是功不可没呢!先来说说履带的结构吧。
履带就像是一条超级长的、很特别的“腰带”。
它是由好多块小部件组成的哦。
最主要的部分呢,就是那些一节一节的履带板啦。
这些履带板就像小士兵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得整整齐齐的。
它们的形状可是很有讲究的呢。
一般来说,履带板的上面是平的,这样就可以稳稳地支撑起整个机器的重量,不管是坦克那重重的钢铁身躯,还是推土机装满土的大铲子,都能轻松应对。
而履带板的下面呢,通常会有一些花纹或者凸起,这就像是给履带穿上了带花纹的鞋子。
这些花纹和凸起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哦,它们可以增加履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想象一下,如果履带是光溜溜的,那在泥泞的地里或者是斜坡上,机器不就像脚底抹油一样滑来滑去啦,啥活也干不了。
除了履带板,还有连接这些履带板的东西呢,就像是小关节一样。
这个小关节让每一块履带板都能灵活地转动,这样履带就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形上弯曲、扭转啦。
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一样,如果关节不灵活,那走路都费劲,更别说做各种高难度动作了。
而且啊,在履带的两边,还有像小耳朵一样的东西,这是用来防止履带从轮子上脱落的。
要是履带走着走着掉下来了,那可就麻烦大了,就像我们的腰带突然松开了,那得多尴尬呀。
再来说说履带的原理吧。
履带式车辆能走得那么稳当,原理可真是妙极了。
当发动机开始工作的时候,它就会带动那些轮子转动。
这些轮子呢,就会紧紧地咬住履带,让履带也跟着动起来。
就好像是轮子在拉着履带往前跑一样。
因为履带是和地面大面积接触的,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强就比较小。
这就好比我们穿高跟鞋和穿平底鞋走路的区别。
高跟鞋的鞋跟很细,踩在地上的时候,压强就很大,很容易把地面踩出个小坑来;而平底鞋的鞋底面积大,压强就小,走在地上就稳稳当当的。
履带式车辆也是这个道理,它们可以轻松地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不会像汽车那样,一到泥地里就陷进去出不来了。
防止坦克链内线路磨损的方法
坦克的履带链是其重要的动力系统,但长时间使用容易磨损。
为防止坦克链内线路磨损,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定期检查链条的张紧度,保证链条不松不紧,以减少链条摩擦和磨损。
2.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多的弯曲、拐弯和转弯,尽量保持直线行驶,以减少链条的摩擦和磨损。
3. 在经过沙土、泥泞等环境时,应注意清理链条和履带,防止泥沙粘附在链条上,增加磨损。
4. 在停放坦克时,应将履带放在干燥平整的地面上,避免接触锋利的物体或地面不平导致链条磨损。
5. 定期更换链条和链轮,避免使用过期或老化的零部件,以减少链条磨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坦克链内线路磨损,提高坦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 1 -。
坦克转向原理
在坦克中,转向原理是关键的运动控制部分之一。
坦克的转向是通过操纵车轮或履带来实现的,其中包含以下原理与机制:
1. 方向盘转向:在一些轮式坦克中,驾驶员使用方向盘来控制转向。
通过转动方向盘,将力量传递给车轮,使其沿着所需方向转动。
这种转向原理与普通汽车相似,但由于坦克重量较大,转向系统需要更强的力量来移动车轮。
2. 差速器:差速器是为了解决履带式坦克转向困难的问题。
在履带坦克中,由于左右履带分别独立驱动,转向时会出现不同速度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差速器被引入。
差速器可以调节左右履带的转速差异,使坦克实现转弯。
3. 制动器与轨道摩擦:履带坦克的转向还可以通过制动器和轨道摩擦来实现。
制动器可以迅速制动一侧履带,使之停止转动,而另一侧履带仍在前进,从而导致坦克转向。
轨道摩擦则是通过调整履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转向。
4. 动力分配:一些现代坦克采用了更高级的转向原理,如动力分配系统。
动力分配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指令和车辆所处的具体情况来智能调整履带的转速,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转向操作。
总之,坦克的转向原理涉及到方向盘、差速器、制动器、轨道摩擦和动力分配等机制与技术。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坦克能够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中进行灵活的转向操作。
关于坦克履带的知识,你知道的并不多!坦克的“无限轨道”——履带坦克之所以能爬陡坡,越宽壕,涉深水,克垂壁,穿沼泽,过田野,驰骋战场无所阻挡,是因为它有两条特殊的履带,人们常称之为坦克的“无限轨道”或坦克“自带的路”。
然而,人们最初研制的坦克,是沿用了农用履带式拖拉机的履带。
1915年,英国研制的“小游民”坦克沿用了美国“布劳克”拖拉机的履带。
1916年,法国研制的“施纳德”和“圣沙蒙”坦克沿用了美国“霍尔特”拖拉机的履带。
履带进入坦克史至今已近90个春秋,今天的履带,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材料、加工等都在不断地丰富坦克宝库,履带已经发展成为可以经历战争考验的坦克“无限轨道”。
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
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
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坦克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主动轮是个主动件,它由轮毂、齿圈、带齿垫圈、锥齿杯、固定螺帽和止动螺栓组成。
它通过齿轮和履带啮合,将侧减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履带而使坦克运动。
诱导轮是个从动轮,用来诱导和支撑履带,并与履带调整器一起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
它由轮毂、轮盘、滚珠轴承、轮轴盖、固定螺帽、双排滚珠轴承、支撑杯和回绕挡油盖等组成。
托带轮主要用来托着上支履带,没有这种托带轮,履带就会发生撞击。
托带轮轴的一端,牢固地固定在车体上。
由于托带轮直径比负重轮小,其轴承的转速却高得多,然而它只支撑上支履带,即履带重量的1/3,以减少履带的振荡。
履带调整器用来调整履带的松紧度。
它由支架、曲臂、轴套、蜗轮、蜗杆、螺杆、摩檫片和衬套等组成。
履带的张紧程度对坦克行驶和履带寿命有较大影响。
履带过紧或过松都不好。
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履带有着不同的松紧度。
如在坚硬路面上行驶,应将履带张得紧些;在沙漠地区行驶则应将履带张得松些。
坦克在行驶中,履带坏了怎么办?
图注:坦克在行驶中,如果履带断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处理
坦克在行驶中,履带如果坏了,该怎么办?这需要根据坦克履带的损坏情况和当时的具体环境来判断:
第一,直接进行维修。
一般而言,坦克上都带有备用履带或部件,坦克维修人员可以立刻对损坏的履带进行抢修更换,保障坦克的顺利行驶。
当然,这仅限于时间比较充裕,没有什么危险的情况。
第二,履带损坏,往往是其中部分节片无法使用,在没有备用履带部件或者履带长度不够时,可以直接放弃前方的诱导轮和负重轮,只保留后面的负重轮和主动轮,这样一来,虽然坦克履带一边长一边短,行驶不稳定,但却可以保障坦克行驶。
目前,坦克大都采用发动机后置的缘故,故而主动轮位于后方,这是坦克动力的传输点。
第三,如果没有备用履带部件,或者情况紧急时,坦克假如只有一边的履带损坏,另外一条履带完好无损,其仍可以继续行驶100千米左右,只是行驶速度较慢,在行驶到安全地带后,可以进行维修或者等待救援。
第四,如果坦克的两条履带彻底损坏,且没有备用履带,或者情况紧急的情况下,就只有等待救援一种办法了。
当然,坦克在作战时,都带有足够的备用履带和部件,一般不用担心备用履带不够。
事实上,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款履带损坏,但仍可以正常行驶的坦克,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生产的“克里斯蒂”轻型坦克,由于采用了螺旋弹簧的独立式悬挂装置,在履带损坏后,动力可直接作用在负重轮上,故其仍可以行驶,最大时速可达75千米/小时。
但由于这种悬挂装置只能使用于轻型坦克上,且会占用较大的坦克内部空间,最后被放弃。
【兵工科技】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坦克负重轮结构
坦克的负重轮结构可以分为无托带轮结构和有托带轮结构。
无托带轮结构的负重轮尺寸较大,上部可以直接起到支撑履带的作用,使履带不容易脱落且行驶噪音较小。
然而,大直径的负重轮会增加整个履带行走装置的重量。
有托带轮结构的负重轮尺寸一般较小,通过托带轮支撑起上部履带,使上段履带的摆动幅度较小,能量损耗就小。
小尺寸的负重轮在减少履带行走装置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负重轮的悬挂行程,现如今大多数坦克采用的都是有托带轮结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坦克相关书籍或咨询坦克研究人员获取更多信息。
坦克掉头的原理
坦克,那庞大而威力强大的战争武器,一向被人们称之为铁甲巨兽。
与其他陆地交通工具不同,坦克具备了独特的机动性,可以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自如地穿梭。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坦克掉头。
坦克的掉头并不像普通车辆那样简单,它需要经过精密的操作和复杂的机械设计。
首先,坦克的履带系统是实现掉头的关键。
履带系统由一系列的链条和轮子组成,通过发动机的驱动,使链条沿着轮子的运动方向前进或后退。
当坦克需要掉头时,驾驶员会通过操纵杆或脚踏板,改变履带系统的运动方向。
在掉头过程中,坦克的履带会有一个转向的过程。
具体来说,当驾驶员将履带系统的运动方向改变90度时,坦克会开始转向,即左侧和右侧的履带会有不同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这种方式,坦克可以实现掉头的操作。
然而,坦克的掉头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掉头过程中,坦克需要通过调整履带的转速和方向,使得整个车体能够顺利地改变运动方向。
同时,驾驶员还需要根据地形和战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掉头的速度和角度,以保证坦克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总的来说,坦克的掉头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技术。
它需要驾驶员的熟练操作和对坦克机械结构的深刻理解。
掉头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
到坦克在战场上的生死存亡,因此,驾驶员在训练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斗环境。
坦克掉头,虽然只是坦克操作的一个小环节,但却是决定战局的关键之一。
它体现了坦克作为陆地战争主力的独特优势,也展示了人类智慧和科技的结晶。
正是这种掉头的原理和技术,使得坦克能够在战场上迅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成为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