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林--常见肾脏病的诊断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9.67 MB
- 文档页数:115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肾脏病临床诊断思路诊断思路第一步:是不是肾脏病?第二步:是肾小球疾病,还是非肾小球疾病?有条件的要确定病理类型;第三步:是哪种综合征?第四步:是何种原发性疾病,肾功能是否正常?第一步:是不是肾脏病?1、血尿、水肿、腰痛、多尿、尿频等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
但上述症状并不能说明肾脏有病。
2、上症+尿常规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
3、上症+肾功能异常。
以上2、3中任何一项才能考虑为肾脏病。
血尿,分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尿液呈血样或洗肉水样或带血块者。
真性血尿与假性血尿:镜下血尿:离心渣RBC≥3个/HPF;或牛包华氏计算盘计数RBC≥8000个/ml;或每小时RBC排泄率>10万个;或Addis’计数RBC>50万个/12h,以上任何一项均为真性血尿。
真性血尿是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尿道的病变,但要排除假性血尿。
假性血尿:①尿色似血尿,并非血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尿液呈酱油或咖啡色;某些食物(如甜菜、番茄叶、色素)可使尿液呈红色;某些药物(利福平、大仑丁、酚噻嗪等)也可使尿液呈红色,但查尿无RBC以资鉴别。
②一过性血尿,如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引起者,剧烈运动后、病毒感染(如感冒等)亦可发生,只有1~2次查尿RBC≥3个/HPF,多次复查阴性,通常无重要意义。
③伪造性血尿,有人有意将血液混入尿液的伪造性血尿,排除的方法是注意留标本。
④污染性血尿:妇女月经期污染了尿标本造成的血尿。
以上假性血尿均不是肾脏疾病。
只是真性血尿才考虑是肾脏疾病。
水肿,除肾小球病见浮肿外,还可见于心性、肝性、内分泌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心性水肿应有心脏病史,有心衰证据和下午或晚上肿明显,次日早晨减轻以资鉴别。
肝性水肿有肝脏病史,肝功能异常,水肿是出现腹水后延及四肢。
内分泌性水肿女性多见,有内分泌疾病,水肿24小时无明显变化,而按之无明显凹陷。
营养不良性水肿,应有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而血浆白蛋白低。
BPF2019∣梅长林: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在近期召开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9年血液净化论坛上,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的梅长林教授对《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梅长林教授首先介绍了慢性肾脏病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相关性。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常见病,我国CKD患病率达到10.8%,约有1.2亿患者。
中国约有1000万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CKD和血透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而HCV感染则是发生CKD及CKD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高危因素。
由于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2018年KDIGO指南进行了更新,制订了《2018 KDIGO慢性肾病(CKD)中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指南,继KDIGO指南公布后,我国肾脏病、感染病和肝病学40名专家组成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后定稿。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将于2019年5月在《临床肾脏病杂志》和《中华感染病杂志》上同期发表。
这一专家共识共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CKD患者HCV感染的检测与评估;CKD患者HCV感染的治疗;血液透析HCV传播的预防;肾移植前后HCV感染的处理;HCV感染相关肾病的诊疗。
CKD患者HCV感染的筛查CKD合并HCV患者的初始筛查:•推荐在CKD初次评估时对所有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推荐对在透析中心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或转移到另一个透析设备或方式的所有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推荐对进行腹膜透析或家庭血液透析的所有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推荐在进行肾移植评估时对所有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HCV筛查方法•CKD患者初筛HCV:先检测抗HCV抗体,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 RNA;•在血透中心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或转移到另一个透析设备或方式的所有患者:可以直接检测HCV RNA;或先检测抗HCV抗体,阳性者再进一步检测HCV RNA。
肾脏病的4个“杀手"慢|生肾衰竭,俗称“尿毒症”,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目前尿毒症患者人数已超过一百万人,不少人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还不清楚肾脏为何会掺遭伤害。
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病医院院长梅长林的医疗实践可为你解析肾脏受损的4个“杀手”。
忽略尿检。
梅长林曾在长征医院急诊接到一名年轻的女病人陈华(化名),25岁的她刚从著名大学国际金融系毕业一年,脸色苍白地昏倒在工作岗位上,被同事送医就诊。
梅长林教授为陈华验血、查肾脏B超,发现她患上了慢性肾衰竭。
为什么那么年轻的女孩会患上慢性肾衰竭?梅教授说,回溯病史,陈华是一个慢性肾炎患者,慢性肾炎正是对肾脏造成损害的第一大杀手。
陈华可能从中小学就得了肾炎,但因为没有进行常规检查,也没有治疗,疾病不断发展,到20多岁时出现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是可以治疗的,关键是很多病人对这种病认识不够,因为早期没有症状也就不知道自己息有慢性’肾脏病,就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目前,我国肾脏病人对自己疾病的知晓率仅12.5%。
梅教授说,和所有其他疾病一42R R.JK 样,慢性肾病最初也是轻度的,但随着病程进展,一部分病人会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并发心脏病。
事实上,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就是因为这样的并发症去世。
要预防慢性。
肾炎引起的尿毒症,最主要的就是12个字:不劳累,少加班,防感冒,尿检查。
血糖没控制好。
福建漳州一个老板,10年前就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但他长期为了打拼事业而疏于控制病情,时常在生意场上应酬饮酒,吃高蛋白食物。
如今,他患上了糖尿病引起的中末期肾衰。
梅教授以此为例提醒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后期一旦出现糖尿病肾病,更要把代谢紊乱控制住,否则会更快地发展到尿毒症。
糖尿病病人中,约有30%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表现是微量蛋白尿,发展下去则是蛋白尿,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肾功能异常,最后变成尿毒症。
预防肾病,通常健康人每年做一次尿检即可,而糖尿病病人每年至少要查两到三次尿检,高血压病人一年至少也要检查两次。
上海市社区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策略邬碧波1梅长林2*(1.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070;2.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上海 200003)摘 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
通过制定上海市慢性肾脏病社区早期筛查的卫生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可提高本市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科诊疗水平,达到早期发现CKD患者,有效控制影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降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筛查;社区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0-0003-04Strategies for early screening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ommunity of ShanghaiWU Bibo1, MEI Changlin2(1.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Zhabei Centre Hospital of Jing’an District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70, China; 2. Department ofNephrology, Kidney Institute of PLA, Changzheng Hospital,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ABSTRAC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valence, low awareness,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cost of medical care. By formulating local health standards for early screening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ommunity in Shanghai and applying them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grass-roots medical workers in Shanghai,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of CKD patients,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ress of CKD,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nd-stage renal failure.KEY 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creening; community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贵等特点,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
急性肾损伤诊治进展梅长林;刘森炎【摘要】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下降,其诊断有赖于血肌酐的升高和尿量的减少.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中十分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和剂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率高,部分存活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脱离透析,但还有部分患者会直接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此外,急性肾损伤患者恢复后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关键.用血肌酐水平和尿量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诊断不够敏感.目前,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但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8)005【总页数】5页(P342-346)【关键词】肾损伤,急性;诊断;治疗【作者】梅长林;刘森炎【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200003 上海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用于取代使用多年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并已获得广泛认可。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的快速下降及代谢废物的蓄积。
AKI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外报道近10年来AKI的发病率从0.65‰增长到5‰,需要透析的AKI发病率为0.295‰[1-2]。
住院患者AKI发生率为1.9%,重症监护病房则可高达60%[3]。
目前尚没有治疗AKI的特效药物,重症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4]。
AKI的预后亦不容乐观,ATN和RENAL研究[5-6]报道重症患者发生AKI后的病死率分别为53.0%和44.7%,且存活的患者也容易进展至慢性肾病乃至终末期肾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