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单元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东突厥臣服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突厥源流说法诸多,莫能统一,但大多数说法认为突厥出自阿尔泰山脉地区。
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公元550年,突厥破铁勒。
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国。
公元553年,灭柔然。
公元554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逐渐征服大兴安岭到里海之间的广阔土地。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唐朝建立后,相继灭东、西突厥。
唐高宗末期东突厥复国,即后突厥。
公元743年,回纥人起兵反抗后突厥,于745年灭后突厥。
后突厥诸部或在战争中消亡,或融入回鹘,或内附唐朝。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
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
同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
东突厥583年,突厥汗国内讧分裂。
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
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
隋炀帝的残暴征敛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
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6颉利可汗(579年―634年),突厥族,姓阿史那氏,名咄苾,启民可汗之子,东突厥可汗。
620年,继其兄处罗为颉利可汗,颉利可汗继位后,依照突厥习俗续娶曾是其后母、嫂子的义成公主为妻。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A.唐朝的民族政策B.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C.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2>能力目标A.收集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B.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C.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D.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教法谭前导学:指导分组收集资料,今天我国境内的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在关资料。
课堂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比较: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几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分析归纳;唐朝对各民族的政策以及各少数民族的关系<2>学法:分组学习,对话交流,讨论比较,分析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1、吐蕃的社会发展;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教学渗透:1、了解唐朝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几个少数民族的同时,联系了解今天我国境内的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白族和彝族的风俗民情;2、根据唐朝友好民族关系的史实联系现实,加强对今天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片:播放音乐:宋祖英《爱我中华》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国境内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生:有五十六个师:那么唐朝时,我国周边又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呢?片:播放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播放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二、学习新课师:引导学生说出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名称生:吐蕃、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师:播放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示意图唐师:现在我们一一的来学习唐朝与这些民族的关系:播放图片:1、唐与突厥;2、唐与吐蕃;3、唐与回纥;4、唐与靺鞨;5、唐与南诏。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家”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2.了解与自己不同家庭的文化差异,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表演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1.课件和小黑板。
2.学生笔和纸。
3.同学们准备的家庭照片或绘画,用于讲解自己家庭的环境和成员。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家”
1.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和定义,并询问学
生们对家有哪些认识。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成员,并让同学们互相了解和认识。
活动2:探究家庭的文化差异
1.PPT展示一些与自己家庭不同的家庭文化习惯,例如不同地区的特色食物、节日习俗等,让同学们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
2.提醒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在交流中加强沟通和理解。
活动3:表演“和同为一家”
1.按照小组分组,让同学们自行设计并表演一场与家庭有关的小剧场,可以是生活中的家庭场景、故事中的家庭情节等。
2.在表演结束后,讨论每个小组表演中所反映的家庭观念、家庭团队合作等内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意义。
活动4:分享家庭成果
1.让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或绘画,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家庭的环境与人员。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问和分享经验,进一步了解各自家庭与文化背景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深入的探究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意义,尊重和欣赏不同家庭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强家庭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所处的多元文化社会。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自学导引1、唐太宗被称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皇帝是和,分别设置的机构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4、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意义:。
5、是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后来回纥改名为。
6、居民是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7、靺鞨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流域,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有“”之称。
二、合作探究1、唐朝哪两个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各有什么重要意义?针对谈谈你对西藏的认识是什么?2、区分本课所讲的各个民族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什么?总结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封号?三、达标检测1、[2011·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 C. 唐太宗D.唐玄宗2、[2011·天津]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3、[2011·连云港]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 B.辽 C.金D.吐蕃4、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习目标:1.理解“天可汗”的意思。
2.掌握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与突厥、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的交往。
学习难点:如何认识友好互助才是民族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学习方法:小组互动学习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学生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民族吗?你能说出几个?请问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的意图是?你们能够从这首歌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吗?由学生的回答。
教师顺势导入。
展示课题“和同为一家?二、整体感知,展示目标同学们,请大家齐读手中的导学案,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请学生预习P26--- P30,完成下列问题,课堂组内交流、展示,小组评价。
)展示唐太宗图片并提出问题:(1)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你知道当时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他为什么?(2)展示史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3)以东突厥为例,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4)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了解,你能解释一下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吗?(5)2008年,发生在西藏拉萨的“打砸烧抢”给汉族及其各民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创伤,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唐朝,你知道藏族在唐朝时叫什么吗?谁完成对当时青藏高原各部的统一,而成为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6)展示《步辇图》,问:你能够解释这幅画的含义吗?,结果如何?(7)文成公主入藏为什么会促进吐蕃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重大的意义?(8)除文成公主入藏之外,请列举唐朝与吐蕃的交好的事例还有哪些?(9)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留下了七擒七纵孟获的佳话,在隋唐时期,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分布这六诏,请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你能够举出一个见证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民族人民友好的历史遗迹吗?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教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桂园中学高邬胜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应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课介绍了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四个民族语唐的关系,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做出了贡献。
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实物展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民族服饰。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导入前几天,2013年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领导人,各民族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今天我们要穿越回唐朝也开一次大会。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当时政治的清明,打败强大的突厥展示了唐朝威震四方的军事实力,同时经济也十分繁荣。
第 1单元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班级姓名小组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和与之友好关系的具体内容
2.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学会比较概括
3.认识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 【重、难点】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民族的开明政策的体现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自主学习
1.唐朝与新疆的关系: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
都护府对进行管辖。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
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把嫁给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⑶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回纥是的祖先。
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
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
3.唐朝与靺鞨组的关系: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
4.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在云南生活着六诏,是和的祖先。
唐玄
宗封南诏首领为。
B.合作探究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吐蕃人乃至藏族人民的热爱?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史实能是这种民族政策体现呢?
3.唐朝各民族关系融洽。
这对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五.【复习巩固当堂检测】
1.因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
A 唐太宗 B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中宗
2. 藏族的祖先是()A 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4. 唐朝时期,吐蕃人主要生活的地区在现今的()
A 青藏高原 B新疆地区 C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
5.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C 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挚签”制度的制定
6.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请回答唐太宗时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公主是()A 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 西施 D 文成公主
7.文成公主和颂赞干布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间的友好关系
A 吐蕃
B 回纥
C 南诏
D 突厥
8.“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的()
A 对外关系开放
B 民族关系友好
C 君臣关系协调
D 军民关系
9.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
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10.填图题,这是一幅《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请分别将吐蕃、回鹘、黑水靺鞨、南诏等各民族填到图上相应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