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函数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定义域: Df, 值域: Zf.2.分段函数: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y=f -1x, Df -1=Y, Zf -1=X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则称fx 在D 内单调增加 ;若fx 1≥fx 2,则称fx 在D 内单调减少 ;若fx 1<fx 2,则称fx 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若fx 1>fx 2,则称fx 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2.函数的奇偶性:Df 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3.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1.复合函数: y=fu , u=φxy=f φx , x ∈X2.初等函数: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和复合所构成的,并且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 极 限一、 主要内容 ㈠极限的概念1. 数列的极限:Aynn =∞→lim称数列{}n y 以常数A 为极限; 或称数列{}n y 收敛于A.定理: 若{}n y 的极限存在⇒{}n y 必定有界.2.函数的极限:⑴当∞→x 时,)(x f 的极限:⑵当0x x →时,)(x f 的极限:左极限:Ax f x x =-→)(lim 0右极限:A x f x x =+→)(lim 0⑶函数极限存的充要条件:定理:AxfxfAxfxxxxxx==⇔=+-→→→)(lim)(lim)(lim㈡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1.无穷大量:+∞=)(lim xf称在该变化过程中)(xf为无穷大量;X再某个变化过程是指:2.无穷小量:)(lim=xf称在该变化过程中)(xf为无穷小量;3.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关系:定理:)0)((,)(1lim)(lim≠+∞=⇔=xfxfxf4.无穷小量的比较:lim,0lim==βα⑴若lim=αβ,则称β是比α较高阶的无穷小量;⑵若c=αβlimc为常数,则称β与α同阶的无穷小量;⑶若1lim=αβ,则称β与α是等价的无穷小量,记作:β~α;⑷若∞=αβlim ,则称β是比α较低阶的无穷小量; 定理:若:;,2211~~βαβα则:2121limlim ββαα=㈢两面夹定理1. 数列极限存在的判定准则:设:n n n z x y ≤≤ n=1、2、3…且: a z y n n n n ==∞→∞→lim lim则: a x n n =∞→lim2. 函数极限存在的判定准则: 设:对于点x 0的某个邻域内的一切点 点x 0除外有:且:Ax h x g x x x x ==→→)(lim )(lim 0则:A x f x x =→)(lim 0㈣极限的运算规则若:B x v A x u ==)(lim ,)(lim则:①B 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②B 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③BA x v x u x v x u ==)(lim )(lim )()(lim )0)((lim ≠x v 推论:①)]()()(lim [21x u x u x u n ±±±②)(lim )](lim[x u c x u c ⋅=⋅③nnx u x u )]([lim )](lim [=㈤两个重要极限1.1sin lim 0=→xxx 或 1)()(sin lim 0)(=→x x x ϕϕϕ 2.e xxx =+∞→)11(lim e x xx =+→10)1(lim§ 连续一、主要内容㈠ 函数的连续性 1. 函数在0x 处连续:)(x f 在0x 的邻域内有定义,1o 0)]()([lim lim 000=-∆+=∆→∆→∆x f x x f y x x2o)()(lim 00x f x f x x =→左连续:)()(lim 00x f x f x x =-→右连续:)()(lim 00x f x f x x =+→2. 函数在0x 处连续的必要条件:定理:)(x f 在0x 处连续⇒)(x f 在0x 处极限存在3. 函数在0x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定理:)()(lim )(lim )()(lim 000x f x f x f x f x f x x x x x x ==⇔=+-→→→4. 函数在[]b a ,上连续:)(x f 在[]b a ,上每一点都连续;在端点a 和b 连续是指:)()(lim a f x f ax =+→ 左端点右连续;)()(lim b f x f b x =-→ 右端点左连续;a + 0b - x 5. 函数的间断点:若)(x f 在0x 处不连续,则0x 为)(x f 的间断点;间断点有三种情况:1o)(x f在0x 处无定义;2o)(lim 0x f x x →不存在;3o)(x f在0x 处有定义,且)(lim 0x f x x →存在,但)()(lim 00x f x f x x ≠→;两类间断点的判断: 1o 第一类间断点:特点:)(lim 0x f x x -→和)(lim 0x f x x +→都存在;可去间断点:)(lim 0x f x x →存在,但)()(lim 00x f x f x x ≠→,或)(x f在0x 处无定义;2o 第二类间断点:特点:)(lim 0x f x x -→和)(lim 0x f x x +→至少有一个为∞,或)(lim 0x f x x →振荡不存在;无穷间断点:)(lim 0x f x x -→和)(lim 0x f x x +→至少有一个为∞㈡函数在0x 处连续的性质1.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设)()(lim 00x f x f x x =→,)()(lim 00x g x g x x =→1o)()()]()([lim 000x g x f x g x f x x ±=±→2o)()()]()([lim 000x g x f x g x f x x ⋅=⋅→3o)()()()(lim 000x g x f x g x f x x =→ ⎪⎭⎫ ⎝⎛≠→0)(lim 0x g x x2. 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则:)]([)](lim [)]([lim 00x f x f x f x x x x ϕϕϕ==→→3.反函数的连续性:㈢函数在],[b a 上连续的性质1.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x f 在],[b a 上连续⇒)(x f 在],[b a 上一定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fx0 a b xm-M0 ab x2.有界定理:) (xf在],[ba上连续⇒)(x f在],[b a上一定有界;3.介值定理:) (xf在],[ba上连续⇒在),(b a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cf=)(ξ,其中:Mcm≤≤y yCfx0 a ξm0 a ξ1 ξ2 b x 推论:)(x f 在],[b a 上连续,且)(a f 与)(b f 异号⇒在),(b a 内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0)(=ξf ;4.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在其定域区间内都是连续的;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 导数与微分 一、主要内容 ㈠导数的概念1.导数:)(x f y =在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2.左导数:00)()(lim )(0x x x f x f x f x x --='-→- 右导数:00)()(lim )(0x x x f x f x f x x --='+→+ 定理:)(x f 在0x 的左或右邻域上连续在其内可导,且极限存在;则:)(lim )(00x f x f x x '='-→-或:)(lim )(00x f x f x x '='+→+3.函数可导的必要条件:定理:)(x f 在0x 处可导⇒)(x f 在0x 处连续4. 函数可导的充要条件:定理:)(00x f y x x '='=存在)()(00x f x f +-'='⇒,且存在;5.导函数: ),(x f y '=' ),(b a x ∈)(x f 在),(b a 内处处可导; y )(0x f '6.导数的几何性质: y ∆)(0x f '是曲线)(x f y =上点 ∆()00,y x M 处切线的斜率; o x 0㈡求导法则 1.基本求导公式: 2.导数的四则运算: 1o v u v u '±'='±)(2ov u v u v u '⋅+⋅'='⋅)(3o2v v u v u v u '⋅-⋅'='⎪⎭⎫⎝⎛ )0(≠v 3.复合函数的导数:dxdu du dy dx dy ⋅=,或 )()]([})]([{x x f x f ϕϕϕ'⋅'=' ☆注意})]([{'x f ϕ与)]([x f ϕ'的区别:})]([{'x f ϕ表示复合函数对自变量x 求导;)]([x f ϕ'表示复合函数对中间变量)(x ϕ求导;4.高阶导数:)(),(),()3(x f x f x f 或'''''函数的n 阶导数等于其n-1导数的导数; ㈢微分的概念 1.微分:)(x f 在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其中:)(x A 与x ∆无关,)(x o ∆是比x ∆较高阶的无穷小量,即:0)(lim 0=∆∆→∆x x o x 则称)(x f y =在x 处可微,记作:2.导数与微分的等价关系: 定理:)(x f 在x 处可微)(x f ⇒在x 处可导,且:)()(x A x f ='3.微分形式不变性:不论u 是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函数的微分dy 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一、主要内容 ㈠中值定理1.罗尔定理: )(x f 满足条件:y)(ξf ' )(x fa o ξb x a o x2.拉格朗日定理:)(x f 满足条件:㈡罗必塔法则:∞∞,型未定式 定理:)(x f 和)(x g 满足条件:1o)或)或∞=∞=→→(0)(lim (0)(lim x g x f ax ax ;2o 在点a 的某个邻域内可导,且0)(≠'x g ;3o)(或∞=''∞→,)()(lim )(A x g x f a x则:)(或∞=''=∞→∞→,)()(lim )()(lim )()(A x g x f x g x f a x a x☆注意:1o 法则的意义:把函数之比的极限化成了它们导数之比的极限; 2o若不满足法则的条件,不能使用法则;即不是型或∞∞型时,不可求导;3o 应用法则时,要分别对分子、分母 求导,而不是对整个分式求导; 4o 若)(x f '和)(x g '还满足法则的条件,可以继续使用法则,即: 5o 若函数是∞-∞∞⋅,0型可采用代数变形,化成或∞∞型;若是0,0,1∞∞型可采用对数或指数变形,化成或∞∞型;㈢导数的应用 1.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设:),(),(00y x M x f y =切线方程:))((000x x x f y y -'=-法线方程:)0)((),()(10000≠'-'-=-x f x x x f y y 2. 曲线的单调性:⑴),(0)(b a x x f ∈≥'内单调增加;在),()(b a x f ⇒⑵),(0)(b a x x f ∈>'内严格单调增加;在),(b a ⇒3.函数的极值: ⑴极值的定义:设)(x f 在),(b a 内有定义,0x 是),(b a 内的一点;若对于x 的某个邻域内的任意点x x ≠,都有:则称)(0x f 是)(x f 的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称x 为)(x f 的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⑵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定理:)()(.2)()(.1=⇒⎭⎬⎫'xfxfxfxf存在。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教案一、章节名称:第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论二、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内涵、创业与创新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及特点、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课时:2四、教学重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五、教学难点:创业教育内涵和意义;国外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发展历史;我国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电影《中国合伙人》作为引子,分析其三重属性,重点阐述其创业“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反映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电影,其”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时代对比不仅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深化了人们创业意识和激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激情。
创业成为大学生的时代选择,在创业道路上,我们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你我在创业之路上的导航仪,它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新课“三问”: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第一节创业与大学生创业(课时)一、创新与创业(一)创新1、创新的内涵美国学者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将“创新”引入经济学的概念,并认为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他特别强调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或个人,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与观念创新、环境与文化的创新、技术与艺术创新等,主要表现在原创性的发明和发现、知识的创造性集成、新知识的传播和转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经济、管理与文化的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2、创新的分类目前,根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大致把创新分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第一章绪论1.《辞海》把高等教育学定义为“教育学的分支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2.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①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高”(层次上)与“专”(性质上)。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②道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道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③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3.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创立。
1919年《新教育》创刊,蒋梦麟担任主编,专设高等教育编辑组。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潘兆远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4.确定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离事发、比较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雨果说“雨果的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这表明( B )A.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有理想 B.人要活着就会有对生活的想法,而这就是理想C.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生存与生活D.人的理想就是指生活理想2、《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的“大同”指的是( C )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C.社会理想D.生活理想3、列宁曾经说过:“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的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种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能够(B )A.提供人生的奋斗目标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D.提供人生的成功保障4、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
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是( 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不切实际的B.只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就必将实现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D.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灵魂和本质的体现。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中庸第一章全文及讲解《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孔子的学说之一。
它共分为20篇,每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以下是《中庸》第一章的全文及讲解:《中庸》第一章的全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一章的主题是关于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至善的境界。
下面是对这一章的讲解:首先,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
这里的“大学”指的是修养的过程,而“明明德”则是指明确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只有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修养的道路上前进。
其次,大学之道在于亲民。
这意味着修养的目标应该是为了造福人民,服务于社会。
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应该与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然后,在修养过程中要能够止于至善。
这里的“止”指的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不被物质和感官的诱惑所左右。
只有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修养的目标。
接下来,明确了修养的目标后,就要知止。
知止意味着要明白自己的局限和能力,不贪图过多,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
只有知止,才能够有所定位,不迷失自己。
然后,有了定位后才能够静下心来。
静下心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只有静下心,才能够集中精力去做事,不被杂念所扰。
安下心来后,才能够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是指在行动之前要仔细考虑,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行动。
只有深思熟虑,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最后,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收获。
这里的“得”指的是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和成就。
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取得进步和成就。
总之,《中庸》第一章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以及达到至善境界所需的步骤和态度。
只有通过明确道德准则、亲民、知止、定静、安虑和深思熟虑,才能够在修养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进步。
《大学之道》配套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1.5 作业布置第二章:大学之道概述2.1 课程内容2.2 教学目标2.3 教学方法2.4 教学内容2.5 作业布置第三章:大学之道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3.1 课程内容3.2 教学目标3.3 教学方法3.4 教学内容3.5 作业布置第四章:大学之道在社会和谐中的应用4.1 课程内容4.2 教学目标4.3 教学方法4.4 教学内容4.5 作业布置第五章:大学之道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5.1 课程内容5.2 教学目标5.3 教学方法5.4 教学内容5.5 作业布置第六章:《大学》文本解读6.1 课程内容6.2 教学目标6.3 教学方法6.4 教学内容6.5 作业布置第七章:儒家思想与《大学》之道7.1 课程内容7.2 教学目标7.3 教学方法7.4 教学内容7.5 作业布置第八章:《大学》与现代社会8.1 课程内容8.2 教学目标8.3 教学方法8.4 教学内容8.5 作业布置第九章:《大学》之道与个人成长9.1 课程内容9.2 教学目标9.3 教学方法9.4 教学内容9.5 作业布置10.1 课程内容10.2 教学目标10.3 教学方法10.4 教学内容10.5 作业布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言补充说明:在导言环节,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了解《大学》的重要性和其在儒家哲学中的地位。
应介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了解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二、大学之道概述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概述《大学》的核心思想,为学生提供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大学之道的认识和理解。
三、大学之道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大学》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或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四、大学之道在社会和谐中的应用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探讨《大学》中关于社会和谐的理念,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谐的认识和追求。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学》第一章的总体内容和核心思想。
(2)掌握《大学》第一章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3)学会分析《大学》第一章中的经典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大学》第一章的内容。
(2)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大学》第一章的内在逻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热爱之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以儒家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学》第一章的总体内容和核心思想。
(2)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分析《大学》第一章中的经典段落。
(2)运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第一章,了解其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第一章的理解程度。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第一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第一章中的关键词汇有哪些?如何理解?(3)如何运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教师对第一章的核心思想、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进行讲解。
2. 分析《大学》第一章中的经典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通过学习《大学》第一章,自己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第一章的读书笔记。
2. 思考:如何将儒家的道德观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发言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读书笔记的质量、作业的完成度等。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大学》第一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大学语文”概论一、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1. 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和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具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美的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5. 拓展思维视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 思维视野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的含义1.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 在教育领域,语文特指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2. 语文的性质- 工具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 艺术性: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3. 语文的内涵- 语文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内容。
-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
4. 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学创作和鉴赏。
- 文学是语文的艺术表现,通过文学作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展。
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教育广大学生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的违纪处分。
第三条学生在校外参加教学实习、考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时有违纪行为,也依据本办法给予处分。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或减轻处分:1.违纪后主动坦白违纪行为,认识深刻,悔改表现突出的;2.能主动揭发他人违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3.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五条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与学生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遵循依据明确、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分适当、程序正当的原则。
第六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学生在处分的期限内不得参与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不得申报各种荣誉称号,不得发展入和担任学生干部,已享受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从受处分之日起至处分撤销之日内停止发放。
第二章处分种类第七条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本规定以及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纪律处分:(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八条受处分者,取消当年内各种评奖评优的资格。
第九条受记过处分者,期限一般为6到12个月为限,从下达处分决定之日算起。
受记过处分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考察,在察看期间有悔改和进步表现者,可按期解除;有突出进步表现者,经本人申请,学生工作部审核,学校批准,即可提前终止处分期。
第十条受留校察看处分者,察看期限一般为6到12个月为限,从下达处分决定之日算起。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由学生所在校负责考察,在察看期间有悔改和进步表现者,可按期解除;有突出进步表现者,经本人申请,学生工作部审核,学校批准,即可提前终止留校察看期(留校察看执行时间不能少于六个月)。
人们都说大学是人这一生中,最后轻松美好的时光。
大学舍友情则是人世间最单纯、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宿舍,我们温馨的港湾,那是一群离家的孩子共同汲取温暖的驿站。
当年,我们离开家共同走向了未知世界,经历四年,四面八方的我们组建了另一个家,在将要面对的坎坎坷坷的四年中,我们要一块走过青春最美好的四年。
四年后,我们不舍分开,不知何时才能重温姐妹情、兄弟谊?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凤凰花开的路口》谈到朝夕相伴的舍友,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一句简单不过的“兄弟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走”足以代表一切。
常常徘徊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在那一声声怪气的声音下,想着当今社会多少青年宁可结交网上朋友也不愿意结交现实朋友。
难道人类的友谊已经飘然而去?难道友谊过时了吗?我不由的彷徨起来,不知应如何面对。
古往今来,友谊便是千金难买。
管鲍之交是个很好的例子。
友谊,使管仲不被人误解,当上了宰相,名扬四海。
而梁山好汉更是一若千金,为朋友两韧插刀,更被写进了历史,感动千万读书人。
看着漫漫长路,俯身拾起友谊,不禁长叹:难舍友谊,友谊难舍!”话说,就在我抒发情感即将达到高·潮的时刻,门被一脚踹开。
宿舍里的五人组牲口走了进来。
遥想当初,小子我高中住了三年,在这期间换了五次宿舍,全是混合的。
我觉的我人生的复杂度为99%,果然到了大学仍无法逃脱命运的召唤。
打一号位的,也就是踹门的,不用回头我也产不多能猜出来,应该是老五(老五,姓金,宿舍里四号人物赐其名为——金五爷。
)。
话说这五爷啊,相貌堂堂(也就那么一说),外表构造细腻,充分体现了南方人士的特点——个子矮。
走二号位的,想想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老三(老三,姓刘,宿舍里四号人物赐其名为——刘三姐),一个老七(老七,姓侯,宿舍里四号人物赐其名为——侯七公)。
要说这老三嘛,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帅了点(估计摔得很惨),可谓是风流倜傥(所以宿舍里的感冒药基本都是他买)。
大学第一章读后感《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它是一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中,作者孟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在读完《大学》第一章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大学》中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深深吸引。
这句话表明了修身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的过程需要明明德、亲民、至善。
明明德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亲民就是要与人为善,止于至善就是要追求最高的境界。
这些都是修身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修身的重要性,而《大学》中的这些观点提醒了我们,修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修身才能够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其次,我被《大学》中关于“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
在《大学》中,孟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够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一个人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有资格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而且,治国平天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需要有高超的才能和智慧。
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最后,我被《大学》中关于“止于至善”的思想所感染。
在《大学》中,孟子提出了“止于至善”的思想,强调了追求至善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追求至善,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而《大学》中的这些观点提醒了我们,追求至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追求至善,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通过阅读《大学》第一章,我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地感受到,修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修身才能够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大一新生必备解决大学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大一新生必备:解决大学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一系列新的问题。
作为大一新生,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很多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常见问题。
本文旨在帮助新生们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适应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关于适应大学生活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和管理时间。
可以尝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如何处理与室友的关系?与室友相处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我们要学会尊重彼此的隐私,主动交流并解决问题。
如果出现矛盾,可以寻求公寓管理员或辅导员的帮助。
3. 如何适应新的社交圈子?大学是一个社交的地方,我们需要主动与新同学交流。
可以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或学习小组,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第二章:解决学习问题大学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学习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如何高效备考考试?备考考试时,我们可以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按照计划做好时间管理。
重点复习课堂笔记和教材,积极解答老师的问题,并多做习题和模拟试卷。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我们可以多读优秀的文章,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多练习并不断反馈改进。
3.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参与讨论?课堂参与是学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准备问题和观点。
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多做有意义的贡献。
第三章:解决生活问题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大学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如何健康饮食?大学是我们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饮食健康非常重要。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力。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力量的觉醒和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
3.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
它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社会背景。
4. 工农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工农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
工农民主专政指的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而人民民主专政则是指工农联盟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革命根据地中,党组织了群众,开展了土地革命和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党的理论、路线和组织。
党的理论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党的路线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行动方针,党的组织则是党内纪律和组织制度的体现。
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党的执政能力表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党的领导能力则体现在对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上。
8. 党的纪律和党的建设党的纪律是党员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党的建设是指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包括党内纪律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
【导语】⼤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学》第⼀章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于⾄善。
知⽌(4)⽽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7);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10),壹是皆以修⾝为本(11)。
其本乱⽽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学之道:⼤学的宗旨。
“⼤学”⼀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是“博学”的意思;⼆是相对于⼩学⽽⾔的“⼤⼈之学”。
古⼈⼋岁⼈⼩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化基础知识和礼节;⼗五岁⼈⼤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修⼰治⼈”的学问。
所以,后⼀种含义其实也和前⼀种含义有相通的地⽅,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的“传”⽂,“亲”应为“新”,即⾰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知道⽬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上,兴旺发达。
大学第一章读后感《大学》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在读完《大学》第一章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一章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开篇,作者孔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教育的追求和目标。
在我看来,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种教育理念与当今社会追求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也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期望。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开始,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学生才能够为人民服务,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这也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另外,我也深受孔子对于教育方式的启发。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让他们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阅读《大学》第一章,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规范我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条学生对于学校给予的纪律处分,享有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对纪律处分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四条学校对违纪学生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运用第六条对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分为下列五种:(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第七条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处分期限一般为6到12个月,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
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八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一)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二)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查处问题的;(三)由于他人胁迫、诱骗而违纪或情节轻微的。
第九条违纪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从重或加重处分:(一)违纪后拒不承认错误事实,无理纠缠,态度恶劣的;(二)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恫吓、打击报复的;(三)胁迫、诱骗、教唆他人违纪的,或者团伙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四)故意包庇他人违纪行为的,或者相互串供、隐瞒真相、诽谤、诬陷他人的;(五)屡教不改,再次违纪的;(六)在涉外活动中违纪的;(七)伙同校外人员违纪的。
第十条学生违纪同时侵犯他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的,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一条学生在校期间违反学校纪律,在其毕业后发现的,学校不再处分,可将其违纪情况向学生工作单位或有关部门通报。
第三章违纪行为和处分第十二条有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节大学的历史1、西方古代的大学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了兼具学术、政治、宗教和教育性质的教团,提倡一种把智慧作为追求对象的生活,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爱智者”(philosopher)即“哲学家”这个词代替“智慧者”。
毕达哥拉斯学园就是把爱智慧作为它的宗旨。
这种通过对智慧的追求达到灵魂净化的爱智精神为后来的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学园以及伊壁鸠鲁学园所效法,并对后世欧洲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帝国时期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大学主要是希腊修辞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此外,还有一部分培养专门人才的法律、医学、建筑学校。
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于12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设立了大学教授职称。
325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统治人心的工具,其后,古代大学教育日益具有宗教性。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大学是亚历山大大学,这是一所由基督教徒创办的高级教义问答学校,除了传播希腊哲学、历史、艺术、科学等世俗文化之外,基督教神学成了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机构,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第一,与教会学校相比,大学的世俗色彩比较鲜明;第二,大学作为一种专业性的教学机构而存在;第三,大学是由师生协议组合而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认可某项专业资格的权力;第四,大学属于高等教育性质,尽管它并不是近代学制规定的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之上的高等教育阶段,但近代欧美大学则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脱胎而来的。
2、中国古代的大学官学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大学”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有《大学》一篇专论“大学之道”。
《礼记·学记》载,国学的学制为小学七年、大学九年,所收皆为上层贵族之子弟。
又据《尚书大传》之说:公卿大夫元士的嫡子为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国学的教育包括德(六德)、行(六行)、仪(六仪)、艺(六艺)四个方面。
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仪即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教育的目标是“明人伦”。
这些内容显现出中国古代大学教育的先进性。
西周的大学具有典型的“学在官府”的特征,主要是政教不分,官师不分。
”中国古代的私学与古希腊差不多同时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革,其突出特点是王权失坠,诸侯并起,周天子名存实亡。
相应地出现了学术下移,由王室下移于公室,由公室下移于士阶层。
官府垄断之学变成诸子百家之学。
私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孔子是中国私学的首创者。
孔子的私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
两汉时期,私学成为官学的重要补充,经师讲学之风很盛,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太学。
两汉私学门下有不少著名大师,马融、李膺、郑玄等为最有名者,其弟子常有“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私学弟子分为两种:一是“著录弟子”,即只将其姓名录于门生之列者;一是“及门弟子”,即亲赴门下接受师教者。
著录弟子不必亲来受业,时常能多至万人。
名师所办私学,由于及门者太多,常常由高业弟子转相传授。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玄四家私学竞相争雄,名师辈出,学术亦呈繁荣景象。
唐宋时期,官学强盛至极,科举制亦日臻完备,私人讲学不及两汉之盛。
元明清三代,诸多学者与学派在官学、书院、私学兼而施教,私人讲学继续得以发展,特别是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们或不愿任教于官学,或不愿涉足官学化的书院,而以救国仁民为宗旨,主张经世致用,一边著书立说,一边讲学授徒。
中国古代的书院中央官学衰败的同时,书院——这种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逐渐勃兴。
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精舍”或“精庐”,但多为蒙学性质,不属高等教育。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分官方创办和私人创设两种。
官方创办的书院如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以收藏、校勘典籍为主,“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清·袁枚:《随园随笔》。
私人创设的书院如松州书院、梧桐书院以创办者个人治学读书为主,收徒讲学为辅。
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至五代末期才得以出现,到北宋初年,书院制度渐趋完备。
书院制度自宋初基本形成,至清末改书院为学堂,持续了千年,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高等学府。
北宋时期,书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即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和石鼓书院。
南宋时期是书院发展的极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皆属空前,几乎取代了官学而成为主要教育机关。
书院重视读书治学,提倡质疑问难,支配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由于科举制度日趋腐败,许多名师巨儒由官学转向书院讲学,吸引了众多有志于学的士子趋奔书院。
南宋理学家朱熹先后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他拟定的《白鹿洞书院教条》代表了封建教育的基本纲领,为后世书院所遵循。
清代对书院先采取抑制政策,后实行在严格监控下积极发展,书院数量达2000余所。
但此时的书院多数与官学无异,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权。
清代书院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继明代书院余绪,以讲授理学为主;二是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三是以考课为主,为科举的预备场所,此类在清代书院中最为普遍;四是学习经史兼习自然科学与工商诸科,此类书院为近代新式学堂之先驱,它的出现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破产。
3.近代西方大学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结构、学位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曾为西方各大学长期沿用,而且表现在中世纪大学所形成的内在精神事实上构成了大学教育传统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中世纪大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局限。
中世纪大学以古典人文学科和神学为基本的教育内容,更重视知识的继承而不是知识的创新,加之基督教信仰和神学的种种限制中世纪大学事实上主要是一座保存既有知识的仓库。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经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世纪大学固有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学教育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进行了长时间的大学教育改革,中世纪大学逐步为近代大学所取代。
欧美近代大学的发展首先从德国开始。
在中世纪大学创办的过程中,德国起步较晚,直到1348年布拉格大学的建立,德国境内才出现大学。
然而,在近代大学的发展中,德国则领先一步。
以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和埃尔兰根大学(1743年)的建立为标志,德国大学开始进入其近代的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最初的几年开始,谢林、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等哲学家就不断倡导以新的原则创办新的大学。
1809年2月,洪堡就任普鲁士内政部文化与公共教育司司长后,大力推行改革,并把他的主张在柏林大学付诸实施。
柏林大学把学术自由作为基本指导思想。
19世纪中叶以后,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对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大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4.中国近代大学西方工业革命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预示着中国封建时代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历史改造。
而这种新的历史改造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炮火声中开始的。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官僚开始推行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强新政”,史称“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外国语(“方言”)学堂,如1862年开设的京师同文馆;二是军事(“武备”)学堂,如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此类占新式学堂的几乎一半;三是科技学堂,如1880年设立的天津电报学堂。
洋务学堂有很多新特点,它不以科举应试为目的,其教育内容主要是“西学”、“西艺”,属于一种专业或专门教育。
它不是中国原有大学教育发展的逻辑结果,而是为了摆脱国家和民族危机从外部世界移植过来的,因而它更接近西方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虽然洋务学堂只存在了30多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确实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端。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学堂因此而面临重重危机,难以为继。
从1896年开始,清政府的部分官员多次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均未被采纳。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奏请光绪皇帝“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京师议立大学堂数年矣,宜督促早成之” 。
直到1898年7月,清政府才准许设立京师大学堂,并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草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同年12月30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开学,到1902年后,京师大学堂发展成为八科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规定:京师大学堂务必八科齐全,包括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
齐全的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中学”与“西学”、旧学与新学、科举与学校之争的产物。
1912年5月,蔡元培呈请政府将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仿效德国大学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大学一时名师云集、生机勃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民政府接管了旧中国124所公立高校,接办了61所私立高校,收回教育主权,接收了21所外国津贴学校(教会学校),同时学习苏联经验进行了学制和课程改革,进行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新建了一批高等学校。
1953年,全国经过调整后的高等学校有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科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政法、语言、艺术、体育及少数民族院校等41所,奠定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1957年到1960年,全国高等学校从229所猛增到1289所。
经过3年调整,到1963年,全国高等学校压缩为407所,其中本科院校359所。
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获得健康快速发展,到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复增至1075所。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并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到2006年,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已超过2000所,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相应地,中国也踏上了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
第三节大学的精神(1)大学理念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教育是使人获得文化的过程,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追求人的主体性价值,并努力思考和回答人类终极关怀的意义。
加拿大迈克马斯特大学前任校长曾说过:“正是大学和那些不懈地在探索的人们,使我们这些现代的男人和女人们,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深刻和彻底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