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4.82 KB
- 文档页数:2
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供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供热的需求,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技术做出详细介绍。
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是指在直径较大的供热管道中加入电预热装置,通过电能将管道内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送热。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直埋式供热管道,因为大部分长距离供热管道都是设计为直埋式的,所以该技术广泛适用于城市供热行业。
该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能源利用率:传统供热过程中,供热水需要在管道中流动,才能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送入用户终端。
而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可以在管道之外就预先加热水,这样可以减少由于传热不均导致的能量损失,同时也减少了水的流速,减少管道内的摩擦损失,提高了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
2.减少传热损失:热量的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热量的损失。
而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可以减少管道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管道内部的温度更加稳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热损失。
3.保障用户供热需求:由于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可以在管道外就将水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因此这可以起到保障用户供热需求的作用,即不会因为供热管道内的温度不足而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
当然,与一些其他技术相比,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该技术需要进行精细的管道设计和生产,从而增加了成本。
同时,管道的维修和保养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因此,在采用这种技术时,需要仔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总之,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城市供热技术,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热质量,同时保障用户的供热需求。
在今后城市供热的发展中,它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蒸汽管道直埋技术蒸汽管道直埋技术是一种将蒸汽管道直接埋入地下的施工工艺,它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工业生产和发电等领域。
直埋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管道、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施工原理、应用优势、施工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施工原理蒸汽管道直埋技术是指将蒸汽输送管道埋入地下,通过地下埋设管道的方式进行热能传递。
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施工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埋设管道的方式:直埋技术主要采用明挖和无顶洞法施工,即在地面上开挖管沟或者在地下挖掘无顶洞,然后将管道沟或者无顶洞埋设蒸汽管道,最后再进行管道回填和路面恢复。
2. 管道材料的选择:直埋技术中所使用的管道材料一般为高温、高压、耐腐蚀的金属管道,如钢管、合金管等,以确保管道在地下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3. 控制地下渗透水的技术:为了保护地下管道不受渗水侵蚀,需要通过防渗材料、排水系统等手段进行管道周围渗水的控制和排除。
二、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应用优势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相比于地面架空敷设管道有着多方面的应用优势:1. 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下埋设的管道不易受外界环境和人为破坏,能够有效地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直埋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管道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城市美观度受到的影响。
3. 降低施工成本:地下埋设的管道无需设置管道支架等辅助设施,可以显著降低施工成本。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蒸汽管道直埋技术可以减少管道传热损失,提高管道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施工注意事项蒸汽管道直埋技术的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地下管道的环境适应性:管道埋设地带的地下环境包括土壤特性、地下水信息、气象环境、人文环境等,需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管道材料和施工工艺。
热力管道直埋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效果探析热力管道直埋技术是一种将管道直接埋入地下的管道敷设方式,常常应用于城市中心供暖、供冷、中央空调等建筑热力系统的设计中。
相比传统的架空或地面敷设方式,热力管道直埋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由于管道直接埋在地下,可以避免管道的曝露在空气中受到氧化、腐蚀、风化等自然因素的损害,提高了耐久性和可靠性,减少了维护成本和工期。
其次,直埋管道采用热稳定性好、耐用性强、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的聚乙烯阻氧层,有效地防止管道内部的腐蚀和泄漏,保证了水质的纯洁度和供热供冷的效果。
最后,管道直接埋入地下,不仅提高了建筑外立面的整洁度和美观度,而且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影响开发利用效益。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热力管道直埋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热力管道直埋技术可有效提高供暖、供冷效率。
由于直埋管道热量损失少,管道传热效率高,不需要按照传统预留大量的绕路及转弯进行温度提升,提高了供暖、供冷的效率和稳定性,并有效节省了能源成本。
其次,直埋管道不接触室外空气和室内环境,管道内的水质干净、杂物少,确保了供热、供冷水的卫生指标符合要求,减少了供水质量处理的成本。
再次,直埋管道不占用大面积的地面空间,节省了占用建筑物表面、建筑内部、机房等空间的管道布置,优化了安装、维护、检修的工艺流程,从而降低了建筑物维护成本。
最后,直埋管道减少了建筑物外立面上管路的视觉污染,符合现代建筑的环保、美观等要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性和发展性。
总之,热力管道直埋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效果卓然,不断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推动着城市能源利用和灵活应用的革新和发展。
65智能管廊NO.10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探讨张冬瑾(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摘 要:供热管道直埋敷设具有敷设面小、施工迅速、寿命长、维修量小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城市热网的主要敷设方式,尤其在高温管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就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做一些介绍,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延长供热管道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无补偿安装1 直埋供热管道基本分类及介绍1.1 按是否产生热位移分由于管道与土壤间存在摩擦力作为作用反力,当直线段较长时,管道温度变化只能引起部分管段热位移。
直埋供热管道按照是否产生热位移,分为锚固段和过渡段两种状态:锚固段管道的温度发生改变时,只发生应力变化而不产生热位移;过渡段管道温度改变时,不仅发生应力变化,还会产生热位移。
过渡段极限长度取决于土壤摩擦力的大小以及与安装方式和运行有关的温度升高等因素。
1.2 按是否热补偿分直埋供热管道按照是否进行热补偿,分为有补偿和无补偿管段。
有补偿直埋敷设利用补偿器吸收热位移来抵消直管段的温度应力。
管道的热膨胀量转移到补偿器或管道折弯,管道被挤压变形从而吸收管道的热膨胀;无补偿直埋敷设管道在受热时仅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应力验算过程复杂,但可大幅度减少管道上补偿器和固定支架的数量。
1.3 有补偿管段按补偿方式分直埋供热管道按照补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补偿管段和补偿器补偿管段,自然补偿由“L”形或“Z”形弯管通过管段侧向变形来吸收热膨胀量。
常见补偿器有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和球形补偿器。
波纹管补偿器同自然补偿类似,用材料变形来消除热伸长,套筒和球形补偿器则是依靠管段位移去消除热伸长。
采用补偿器可有效防止供热热应力作用引起管道的变形或破坏。
但增设补偿器也有其弊病,一是增加了供热管网的初投资,二是补偿器本身存在跑冒滴漏可能性,增加运行管理成本与维护工作量。
浅析直埋敷设技术在热力管道施工的应用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市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供热管道施工工程。
由于在该工程中,大部分施工地仍处于开挖的过程,因此热力管道的只需穿越较少道路的局部即可。
由于本施工单位在对于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施工技术具有较多的工程经验,并且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决定采用直埋敷设技术进行热力管道的施工。
相比对有沟敷设方式,这种敷设方式有效的减少了与电力、通讯等其他管线之间的矛盾,同时相比于架空敷设方式,直埋敷设在工程造价上有很多的优势。
热力管道直埋敷设的补偿器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有补偿敷设和无补偿冷安装两种。
两种方式进行比较,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需要设置补偿器和固定支座,同时热力管道的轴向应力较低,因此考虑到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进行热力管道施工决定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的方式。
2.热力管道直埋敷设施工2.1施工准备阶段(1)在进行热力管道施工之前,应先对设计图纸和相关的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有发现对资料存在疑问的地方,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商谈和解决,特别是应注意图纸尺寸、高程等是否出现偏差和矛盾,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在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时,应综合考虑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
施工总平面在绘制时,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地形地貌情况,临时设施的布置应考虑与永久设施结合在一起,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合理的布局,以方便进行施工。
2.2施工阶段本工程进行热力管道直埋敷设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沟槽开挖→基础施工→接口工作坑开挖→管道的安装、连接→阀门及补偿器的安装→灌水浸泡→管道试压→冲洗、消毒→回填。
以下将对主要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阐述。
(1)沟槽开挖。
①在进行沟槽开挖时,主要应注意开挖宽度。
首先应根据情况确定槽底的最小开挖宽度,同时管沟开挖沟底宽加两侧外放20 cm工作宽度,然后确定上口开挖宽度应根据槽底开挖宽度、槽深以及开挖坡度进行计算。
对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的分析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的使用必须要更加的慎重,按照供热管道的直埋技术的施工要点展开,结合供热管道所处的区域特点展开施工,提高施工的质量。
标签:供热管道;直埋技术;分析一、直埋供热管道的作用及应力特点温度和压力是热力管道上最主要的两种作用。
对于直埋管道,还有轴向位移产生的土壤轴向摩擦力和侧向位移产生的土壤侧向压缩反力。
另外,在管道局部结构不连续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对应的应力称为峰值应力。
峰值应力不会引起显著的变形.但循环变化的峰值应力,也会造成钢管内部结构的损伤,导致管道疲劳破坏。
管道在弯头、三通处产生的应力属于峰值应力。
由于土壤的均匀支撑,管道的自重没有产生自重弯曲应力,故一般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热网中常用的管道,其公称壁厚要远远大于该压力所需的设计壁厚,内压产生的实际应力也就远远小于管材的屈服应力。
相反,由于管道中热胀变形不能完全释放,使管道产生了较大的轴向压力和压应力,其中轴向压应力可能与屈服应力处于同一数量级上。
因此,在直埋敷设热力管道中,内压的影响较小,管道产生爆裂的可能性很小,而温度的影响则较大,管道强度设计中应主要考虑温度变化产生的循环塑性变形和疲劳破坏。
二、直埋敷设发展现状及其分类1、直埋敷设发展现状国内供热直埋管道的受力分析主要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应力分析法。
应力分析法认为根据不同的应力作用形式,管道会发生不同形式的破坏,应采用不同的应力验算方法。
1976年北京市煤气热力设计院等五家单位合作在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试验研究中采用应力分类法进行无补偿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测,证实了采用应力分类法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热力公司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大直径管道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得出结论《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以下简称《规程》)给出的回填土摩擦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适用于大直径管道的直埋敷设管道受力设计计算中。
三通、弯头等薄弱部件处的保护措施以及预热方法等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供热管道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的应用摘要: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直埋管的安装和布置方式采用了先进的应力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取暖界的普遍认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我们相信,今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真对待所有细节,掌握工程质量,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直埋热管技术将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供热管道;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应用引言通过压力管网试验,采用非补偿布置方式,不仅减少了管网补偿装置的初期投资,还减少了管网的危险点,提高了管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无补偿制冷安装方式有助于直埋管网技术的发展,在国外直接供热管网建设中具有应用价值。
1供热管道冷安装工程概况某城市乡镇拟利用余热进行集中供热,现需要对集中供热管道进行设计并安装施工。
根据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双管闭式枝状布置系统,对于一次网管线拟采用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其中使用的管道为预制直埋保温管,管网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后续运行管理,且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比较低。
根据设计方案,一次管网的温度差为30℃,其中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分别为80℃和50℃。
集中供热共设置了三条主管网。
2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技术的优势与不足2.1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技术的优势2.1.1管网布置形式简单在供热管网进行工作的时候,它所处的温度范围内是不需要设置补偿器来提高供热管网的强度的,从管网强度的角度考虑,供热管网中可不设置补偿器。
但由于些管件的强度或对其热位移的限制,有可能设置少量补偿器及固定墩。
因此,管网占空间小,布置形式简单。
2.1.2投资较少对于供热管网的投资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有管网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设备在进行更新时也会有费用产生以及在建设管网时也会产生费用,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最多,比如,管网的采购、安装、回填或是保温等施工都需要一定的费用。
以某建设供热管网工程时,采用无补偿冷安装直埋敷设的工程总造价比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节约总投资的15%左右,由于减少或不采用补偿器,降低了管网的阻力,约能减少管网阻力的30%,有利于节能运行。
供热工程直埋管道保温技术摘要:随着国内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高档、高品质的住宅小区不断出现,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日益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同时,我国的供热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供热行业的不断发展,直埋式保温管道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各种保温材料以保温结构的应用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供热工程直埋管道保温技术。
关键词:供热工程;直埋管道;保温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暖通工程建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现实挑战,管道施工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当前暖通工程施工中新材料、设备、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施工人员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努力提高供热工程管道直埋保温技术水平,为区域热力管网建设和暖通施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供热工程概述供热工程是指向生活、生产区域输送热能的设施设计、建造、运行活动的总称,其设施和专业技术包括:①热源:如锅炉房、热电厂,是燃料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和技术;②热网:是通过管道和热载体(工作介质,常用水或水蒸汽)把热能输送到热用户;③热用户,如住宅楼和使用蒸汽的工厂。
二、直埋供热管道的作用及应力特点温度与压力是热力管道最重要的两种作用。
对于直埋管道,还存在由轴向位移引起的土壤轴向摩擦力及由侧向位移引起的土壤侧向压缩反力。
此外,管道局部结构不连续处会出现应力集中,对应的应力称为峰值应力。
峰值应力不会导致显著变形,但循环峰值应力会导致钢管内部结构损坏,致使管道疲劳失效。
弯头和三通处管道产生的应力属于峰值应力。
由于土壤的均匀支撑,管道自重不会产生自重弯曲应力,因而一般忽略不计。
然而,对于热网中常用的管道,其公称壁厚远大于压力所需的设计壁厚,内压产生的实际应力远小于管材的屈服应力。
相反,由于管道中热胀变形的不完全释放,管道产生较大的轴向压力及压应力,其中轴向压应力可能与屈服应力处于同一数量级上。
因此,在直埋敷设热力管道中,内压的影响较小,管道爆裂的可能性小,温度的影响则较大,管道强度设计应主要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循环塑性变形及疲劳破坏。
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供热行业也迎来了大发展。
传统的蒸汽供热和热水供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供热效率。
而电预热技术作为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一种先进设备,对供热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对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优点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主要以预制的钢管、聚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为主,直接埋入地下,通过供热站的蒸汽或低温热水来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管道将热能输送到用户家中,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供热方式,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有以下优点:1.管路稳定性强。
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不受室内条件限制,不会受到室内篇幅、改造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可靠。
2.供热效果好。
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可以在冬天提供更加充分的供热,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3.低噪音。
相较于传统的供暖设备,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其更加适合生活环境。
二、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供居民社区的北线较长,温差较大,易形成“热头冷脚”现象,进一步导致部分冬季供热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的电预热技术应运而生。
电预热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能量对直埋管道进行预热的技术,形成一个预热带,以提高直埋管道输送热量的效率。
主要的组成部分为电极系统、控制系统、管道与土壤的复合介质及胶带保护层等。
下面对其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1.电极系统。
电极系统一般采用双线圆环式,平均分布在直埋管道周围,以形成一个旋转对称的环形电场,提高预热效率。
2.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高压开关、ZVS控制器、保护继电器等组成部分。
高压开关通过开启和关闭电极系统中的电源,实现对管道的预热和保护。
ZVS控制器可以保持管道电压稳定,控制预热动环的换向和功率大小。
浅谈室外供热直埋保温管道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逐渐的增高,在我国的北方城市已经增强了环保节能的意识,对大多城市而言主集中供热问题较为困难,因此多数选择直埋保温管道的施工技术方法,优势也愈发的突出。
对此,本文阐述了室外供热直埋保温施工的作用和优势,并通过注意实践事项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供热管道;直埋保温;施工技术引言:室外供热保温管结构,俗称“管中管”结构,由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温外壳组成。
在供热的操作中,供热管道是主要的设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使用室外供热管网直埋保温技术,可以更好的减短施工时间,减少资金的投入,延长使用寿命等优势,在众多的保温技术中脱颖而出,并被广泛的使用于房屋建造过程中。
一、室外供热直埋保温管道技术的作用一方面,直埋供热保温管道在管道会受到不同的荷载,尤其是温度的变化产生的物理作用,会对管道壁造成较高的破坏力。
在直埋保温管道外还会产生来自土壤的侧向压力,一旦各种压力达到峰值,压力就会自动进行循环变化,则管道内部会出现变形,甚至是损坏,而普通的压力不会导致管道的变形。
直埋供热保温管道的受力较为均匀,导致管内的受压较小,破坏力也相对较小,而当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对管道的破坏作用则是最大的,因此直埋保温管道施工技术的侧重点就是应对温度变化所出现的疲劳变形的现象,提高和加强对管道的强度设计,是较少破坏力的有利手段。
另一方面,直埋保温管的类型重要有以下几种:氰聚塑保温管、热缠保温管、管中管保温管、直埋耐高温复合保温管等。
这几种类型的管道都具有非常强的保温优势,散热损失降到最低,可以长期的使用,还能节能降材。
在施工作业中,直埋保温管综合的造价是最低的,而且耐保存以及耐冲击性是较大的优势,最长的使用期限可达50年,因此直埋保温管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加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利于解决大城市的集中供热的主要问题。
自身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在130摄氏度到600摄氏度的高温运输条件下也能正常使用。
209第一作者简介:张琪欣,男,1968年11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工程师,太原市热力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康乐街30号,030001.供热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张琪欣摘要 阐述了预制直埋保温管的发展历史、结构和性能,以及与地沟敷设相比,预制直埋保温管在工程造价、施工周期及使用寿命等诸方面具有的优点。
关键词 供热管道;管网敷设;预制直埋保温管中图分类号:TU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33(2002)04-0209-02收稿日期:2002-05-241预制直埋保温管的发展历史以往的城市热网建设大多采用架空敷设和地沟敷设两种形式。
一般而言,热力管道架空敷设热量损失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投资高,而且在市区内架空敷设也影响市容整体美观,不符合城市的规划要求,因此在城市热网建设中已逐步淘汰。
地沟敷设形式的热网建设虽然具有检查、检修方便,操作空间大的优点,但其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基建投资高,特别是地沟内积水、浸泡管网的问题难以解决,使保温结构损坏,不仅损失热量,也大大加速了管道的腐蚀,形成了很大的浪费。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加速了直埋供热管道的应用,出现了工业化的预制直埋保温管。
其特点是:导热系数低,容重小,闭孔率高,憎水性强,耐腐蚀性好,强度高,粘结力高,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同时还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北京煤气热力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采用沥青珍珠岩结构的预制保温管,对直埋敷设的设计理论、保温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设计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通过计算,当管路Δt <110℃时,系统不装任何补偿装置,也不必预热,即可以安全运行。
80年代初,天津大学结合国内情况,开展了“氰聚塑”型预制保温管的研究,其结构特点是钢管外壁涂氰凝防腐剂,保温层为聚氨酯,防护外壳为玻璃钢。
这种结构的预制保温管加工简单,价格较低,可在施工现场制作。
目前,此方法已在国内管网施工中普遍采用。
80年代末期,国内有哈尔滨、天津两家工厂,引进了北欧“管中管”型预制保温管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有关单位还派人到北欧等国进行考察,学习吸取国外先进技术。
此种保温管以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保温层,在外面护以坚固的高密度聚乙烯作保护层,是目前管网直埋管道技术的理想选择,代表了热力管道的世界水平。
油田输油管道也广泛使用了聚氨酯泡沫作保温层的保温管道。
近年来,新型直埋保温管的研究更加深入,生产逐年扩大,国内的需求量已相当大,初步满足了我国城市供热发展的需要。
2预制直埋保温管的结构和性能预制直埋保温管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3部分组成。
(1)钢管。
钢管是输送热媒的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
(2)保温层。
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防水防腐,抗压强度也高,吸水率很低,是热力管道的最优良保温材料。
(3)保护层。
保护层是在保温层外面的套管,用以防止地下水的浸蚀。
它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其表面硬度大,抗压、抗拉和抗冲击强度都较大,不透水,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好。
预制直埋保温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它将钢管、防腐层、保温层和保护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而保温防腐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是一种很好的热力保温管。
3预制直埋保温管与地沟敷设的比较3.1防水耐腐蚀,使用年限长管道腐蚀主要是因地下水浸入管道表面引起的。
在我国由于地沟施工质量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渗漏。
预制保温管的结构除了达到保温功能以外,还能满足防水、耐腐蚀和承受直埋应力的要求。
现国内普遍采用的预制保温管都能达到上述要求。
预制保温管的保护材料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发泡孔是互不相通的封闭型圆孔,闭孔率达95%以上,吸水性为2kg /m 3~3kg /m 3,抗压强度不小于200kPa ,防护外壳用耐酸碱性的高密度聚乙烯,整个管路系统的保温防护层都是连接无缝的,成为整体结构,使外界的水无法浸入,而且其使用寿命不小于30年,甚至达到50年,基本上与钢管使用寿命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接口必须严格按规范操作,方可保证闭式全管网的寿命,而且直接埋入地下后,没有维修工作,是一种免维修管路系统。
地沟敷设的最大缺点就是地沟渗水,水源来自地下水、雨水等,或者由于管理工作薄弱,管路系统的跑、冒、滴、漏,也是造成管路浸水的原因。
管路系统浸水后,就会破坏保温层,不仅影响保温质量还影响管道寿命,一般5~6年就得返修,造成维修费用的提高。
3.2聚胺酯预制直埋保温管的保温性能聚胺酯预制直埋保温管的导热系数与其它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比较如下:硬质聚氨酯泡沫为0.0291W /m ・℃,石棉毡为0.163W /m ・℃,泡沫混凝土为0.2558W /m ・℃,珍珠岩为0.0558W /m ・℃,岩棉为0.0512W /m ・℃,水泥矿渣棉为0.0942W /m ・℃,玻璃棉为0.06513W /m ・℃,矿渣棉为0.05913W /m ・℃。
由于预制保温管采用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吸水率低,加之其施工安装又使整个管路系统成为整体结构,无缝隙,直埋后管道周围的土质稳定,克服了地沟敷设方式中由于保温结构缝隙多、地沟内温度高而造成的热损失大的弊端。
3.3预制直埋保温管的费用与施工周期预制直埋保温管的材料成本和加工费用是比较高的,而直埋敷设可省去砌筑地沟及大量的拆迁费用,特别是在城市道路中,地下管网较多,没有更多的地方可占用,因此在城市中使用直埋敷设更加有益。
据统计,直埋供热管道的土方开挖量要比地沟的土方减少50%土建砌筑,混凝土量减少约90%,因此施工周期可大大缩短。
施工周期的缩短,对于城市的道路施工更为有利,因为道路的开挖会影响城市交通,妨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210就工程造价而言,由于直埋敷设可减少地沟敷设的砌筑费用,尽管直埋保温管本身价格较高,但同地沟敷设相比,仍能节省30%以上的费用。
综上所述,新型直埋保温管道较地沟敷设在改善保温性能、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减少投资费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维修费用、增加管网寿命等方面,有着优越的经济性和技术性,适合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
但是,国内预制保温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多数预制保温管使用玻璃钢作防护外壳的保温管,采用手工制作,对配料、发泡温度、时间、密度、导热性能、玻璃钢外壳强度等技术参数缺少检测手段,往往出现发泡不均,外壳脆化、渗水等现象。
二是直埋保温管采用的聚氨酯保温管要求耐150℃的高温,但在太原热网中,介质温度未超过135℃时聚氨酯表面即出现碳化现象。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 -buried Heat -supply PipelineZHANG Qi-xin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prefabricated direct -buried thermal insulating pipeline and it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laying in trench,the prefabricated direct -buried thermal insulating pipeline has some merits in construction cost,construction period,working life and other aspects.KEY WORDS:heat -supply pipeline;laying of pipe network;prefabricated direct -buried thermal insulating pipeline中国泵站工程的现状与发展文章编号:1005-6033(2002)04-0210-02收稿日期:2002-05-31张旭摘要:介绍了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概况、泵站类型及其发展特点,阐述了我国泵站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现状,指出了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泵站工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中国中图分类号:S277文献标识码:A第一作者简介:张旭,男,1966年10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7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水利系,工程师,大同市水利局供水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00.泵站工程是将电(热)能转化为水能进行农业灌溉、乡镇供水、渍涝排水及跨流域调水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
我国泵站工程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城乡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泵站工程的概况我国古代,就有用动力提水机具进行灌溉排水的悠久历史,一直到20世纪20~3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才开始出现以柴油机、电动机为动力的泵站。
随着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的日益提高,工程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其发展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从1949年到1957年底,机电排灌泵站的总装机容量由71MW 增加到3530MW,为全国的推广探索了经验,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是机电排灌的全面推广与发展的阶段。
全国各省市的机电排灌泵站规模由小到大,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提水的水轮泵站得到重视和迅速推广;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法则以及管理机构开始建立。
(3)到1978年底,全国机电排灌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kW,灌溉面积达15370万hm 2。
这一时期的机电排灌泵站工程从总体上看得到了发展,但存在的问题是重规模、重速度,而对质量、效益与管理重视不够,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
(4)20世纪80年代至今,泵站工程在规模质量、效益、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综合的发展。
其特点,一是大型泵站在跨流域调水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到运行管理,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重点抓了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建设与管理水平越来越高。
2泵站类型及其发展特点2.1泵站类型我国泵站工程基本上有下列几种类型。
(1)大型低扬程泵站。
大型低扬程泵站的建设,最近30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这类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流量大、自动化程度高。
这些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低洼地区,如江都三站、江都四站、淮安二站、谏壁排灌站、皂河一站、驷马山站、高潭口站等。
(2)大型高扬程泵站。
这类泵站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等高原地区,其特点是扬程高、梯级多、工程艰巨。
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工程山西夹马口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分三级提水,总计净扬程110m,总流量9.5m 3/s 。
陕西东雷二级站,安装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农用离心泵,其单泵扬程225m,单机容量8000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