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肝腺瘤误诊4例报告(结合文献17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6.07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肝细胞腺瘤CT误诊1例
张鹏;李振龙;赵英杰;陈爱昌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2005(021)001
【摘 要】患者女,6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年,发现肝占位3天”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闷痛,无食欲减退,无腹泻等不适,未诊治,近日症加重,遂就诊于我院。否认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无服用特殊药物史。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总页数】1页(P142-142)
【作 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陈爱昌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1;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1;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1;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35.7;R730.44
【相关文献】
1.巨大肝细胞腺瘤1例的影像误诊分析 [J], 周亚琦
2.肝细胞腺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5例分析 [J], 薛运章;刘喜才
3.老年肝细胞腺瘤误诊分析 [J], 肖开银;黎乐群;彭民浩;陈滨;尚丽明 4.妊娠合并肝细胞腺瘤1例误诊分析 [J], 沈海滨;王海明;何军
5.肝细胞腺瘤CT误诊3例分析 [J], 官春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2月 第21卷 第12期 总第170期
【第一作者】周 怡,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及关节。E-mail:************************
【通讯作者】周 鹏,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及关节。E-mail:***************·短篇报道·
肝脏假性淋巴瘤影像误诊一例报告
周 怡 田 螺 周 鹏* 芦 丹 胡艳丽 陈贝阳 甘红波 乔大发 湖北省襄阳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放射诊断科
(湖北 襄阳 441000)
【关键词】 假性淋巴瘤;影像学;普美显;磁共振;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D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12.058
Lmage Misdiagnosis of Hepatic Pseudolymphoma:A Case Report
ZHOU Yi, tIAN Luo, ZHOU Peng*, LU Dan, HU Yan-li, CHEN bei-yang, GAN Hong-bo, QIAO Da-f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991 Hospital of Xiangyang City, Xiangyang 441000, Hubei Province, ChinaKeywords: Pseudolymphoma; Imaging; Pu Mei Xian; Magnetic Resonance; Pathology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9岁。因“间断腹胀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余天
前出现间断性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体格检查:
腹部外形正常,腹部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
2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2μmol/L、HBV DNA2.38E+03;大
三阳。上腹部MR检查,采用GE Discoverry MR750 3.0设备,选用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普美显)增强,影像学表现示:肝左叶
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CT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20-09-17T14:29:38.1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赵晶
[导读] 回顾性分析首诊误诊为良性病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征, 提高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赵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首诊误诊为良性病变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征, 提高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例CT首诊误诊为良性病变,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完整手术、病理资料和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类似局灶性结节增生,CT
表现为病灶平扫边界清晰,呈低或稍低密度,其中有2例病灶中心出现星芒状更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
呈相对稍高密度或相对稍低密度,延时期呈相对等密度或相对低密度,2例病灶中心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始终无强化。7例类似血管瘤,CT表
现为病灶平扫边界清晰,呈均匀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呈边缘不规则片状强化或病灶内呈不均匀片状强化,门脉期呈边缘不规则
片状强化或强化区向病灶内推进,延时期病灶内进一步不均匀片状强化或强化区仍向病灶内推进。4例类似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为
病灶平扫边界清晰,呈不均匀低-极低混杂密度,其内均含脂肪成分,且比例均>10%,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实性成分中度强化,脂
肪成分无强化,病灶周边见明显强化的点条状血管影,门脉期实性成分呈相对稍低密度,延时期实性成分呈相对低密度。所有病例均行手
术切除,病理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其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正确应用和分析增强CT检查及结合临床资料是诊断正确
的关键。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脏良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典型的病理特点为[1] : 假包膜形成、肿瘤血供丰富、动静脉分流, 以及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依其形成其典型的影像特征。但HCC 因其病灶大小、生长方式、血供程度、肝脏背景及其病理成分等的不同造成
肝腺瘤ct报告模板
肝腺瘤CT报告模板
一、
1. 报告标题:肝腺瘤CT检查报告
2. 检查目的:评估肝腺瘤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并确定是否存在恶变的风险。
3. 检查方法:使用CT扫描进行肝腺瘤的成像。
二、
1. 检查结果:在肝脏中发现一个(多个)肝腺瘤,其形态特征为(描述肿瘤的形状、边界、密度等)。
2. 肿瘤大小:根据CT影像测量,肝腺瘤直径为(具体数值)。
3. 肿瘤位置:肝腺瘤位于肝脏的(具体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描述肿瘤与周围器官及血管的关系)。
三、
1. 肝腺瘤的增强特征:动态增强CT显示肝腺瘤呈(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模式为(周边增强、均匀强化等)。
2. 恶变迹象:未观察到肝腺瘤的恶性特征,如(描述恶性特征,如坏死、出血、浸润周围组织等)。
3. 额外发现:除肝腺瘤外,在肝脏其他区域观察到(如结石、血管病变等)。
四、
1. 诊断建议:综合CT结果,初步诊断为良性肝腺瘤,但需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评估肿瘤的性质和风险。
2. 随访建议:对于较大或存在不确定性的肝腺瘤,建议定期复查CT或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以评估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可能的恶变迹象。
3. 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CT检查的结果。
希望以上模板可以帮助您完成相应的文章写作。使用时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肝细胞腺瘤CT误诊3例分析
官春兰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2000(15)4
【总页数】1页(P490-490)
【关键词】CT诊断;病例报告;误诊原因;肝细胞腺瘤;误诊
【作 者】官春兰
【作者单位】德阳市人民医院CT室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巨大肝细胞腺瘤1例的影像误诊分析 [J], 周亚琦
2.老年肝细胞腺瘤CT误诊1例 [J], 张鹏;李振龙;赵英杰;陈爱昌
3.肝细胞腺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5例分析 [J], 薛运章;刘喜才
4.妊娠合并肝细胞腺瘤1例误诊分析 [J], 沈海滨;王海明;何军
5.肝细胞腺瘤误诊肝癌4例分析 [J], 赵汝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附l 1例报告) 高维克,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110004) 山东医药2018年第58卷第7期
摘要:目.的分析肝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12年1月一2016月9月收治的11例 肝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r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43岁。7例有腹痛恶心呕灶等临床表现,4 例无临床症状。11例均为单发。9例行超声检查,2例行超声造影检查,l1例行增强cT检查,7例行增强MR检 查,仅1例经MR诊断为肝腺瘤,其余影像学检查均误诊。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lO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腺 瘤,.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腺瘤恶变。11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例术后发生包裹性积液,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发 生。结论 肝腺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单发;肝腺瘤术前超声、CT、M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表现,需行术后 病理检查方能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腺瘤的首选方法,且预后较好。 关键词:肝腺瘤;肝脏良性肿瘤;肝腺瘤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8.07.021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18)07-0070-03 肝腺瘤是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 性肿瘤的10%,发病率仅为1/100万HI2 J,以往文献 鲜有大宗报道,以个案报告为主。肝腺瘤通常发生 在正常肝组织,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 其确切成因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肥胖症患者的增 多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肝腺瘤发病率渐有增多的 趋势。腺瘤自身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并伴有破裂 出血的风险,提高对肝腺瘤的诊治能力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2012年1月一2016年9月,我们共收治 肝腺瘤患者11例,现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肝腺瘤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1 资料分析 [4]Huang Y,Chen J,Zhong S,et a1.Role of APACHE II scoring system in the prediction of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acute intracere— bral hemorrhage[J].Int J Neurosci,2016,126(11):1020—1024. [5]Brogi E,Bignami E,Sidoti A,et a1.Could the use ofbedside lung ultrasou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hest x-ray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ardiovasc Ultrasound,2017,15(1):23. [6]Filopei J,Acquah SO,Bondarsky EE,et a1.Diagnostic adcuracy of point-of-care ultrasound performed by pulmonary critical care physicians for right ventricle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 monary embolism[J].Crit Care Med,2017,45(12):2040-2045. [7]Gungor F,Kilic T,Akyol KC,et a1.Diagnostic value and efect of bedside ultrasound in acute appendicit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 ment[J].Acad Emerg Med,2017,24(5):578-586. [8]Shin B,Kwon HS,Park SY,et a1.The transition of sputum in. flammatory cell profiles is variable in stable a.sthma patients[J]. Asia Pac Allergy,2017,7(1):19'28. [9]Little FF,Delgado DM,Wexler PJ,et a1.Salivary inflammatory mediator profiling and correlation to clinical disease markers 4n asthma[J].PLoS One,2014,9(1):e84449. [10]Gregory LG,Jones CP,Mathie SA,et at.Endothelin-1 directs air- way remodeling and hyper—reactivity in a murine asthma model[J]. Allergy,2013,68(12):1579·1588. [1 1]Clozel M.Endothelin research and the discovery of macitentan for 70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6,311(4):721-726. [12]高彬昌,栾红,孙立荣.肺功能储备与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J].国际呼吸杂志,2016(7):544-551. [t3]Shedeed SA.Right Ventrieula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a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study[J].Pediatr Car- diol,2010,31(7):1008—1015. [14]Repesse X,Charron C,Vieillard Baron A.Assessment of the efects of inspiratory load on right ventrieular function[J].Curt Opin Crit Care,2016,22(3):254-259. [15]王静,张健,范小明,等.组织多普勒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 压模型兔右室功能的实验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 (7):1243-1246. [16]贾洪艳,武子霞,赵春玲.B型脑钠肽联合Tei指数评估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右心功能[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 25(8):495-496. [17]Bhat PK,Khan I,F.inkelhor RS,et a1.Right ventricular myocar- dial performance index derived from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 graphy is useful in diferentiating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from cardiomyopathy due 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artery dis— ease[J].J Am Soc Echocardiogr,2014,27(1):101—106. (收稿日期:2017-06-26)
肝脏CT漏诊误诊42例原因分析
祝鸿耀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3)001
【摘 要】本文报道肝脏CT漏诊误诊42例,病种涉及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转移性肝癌,血管瘤,肝脓肿,炎性假瘤,胆囊形态或位置异常,恶性淋巴瘤等。其中经手术验证20例,占47.6%,肝癌误衣为血管瘤8例,血管瘤误诊肝癌11例,共19例,最多,占45.2%。漏诊误诊的原因有以下4种:检查技术不当,认识不足,读片疏忽以及无法辨认等。以检查技术不当的发生率最高,占35.8%,主要为延迟扫描时间不足,应予注意。最后作者认为:对CT平扫显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变,强调增强扫描动态观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重要性。并对CT平扫显示的小病变,增强扫描必须重复平扫显示病变的同一断层。
【总页数】4页(P44-47)
【作 者】祝鸿耀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上海20002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35.704
【相关文献】 1.颅脑常见疾病CT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J], 罗久伟
2.支气管结核的CT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J], 刘兆芹;钱学江;刘中冲
3.肝脏CT检查漏诊误诊24例临床分析 [J], 王成章
4.影像学检查漏诊误诊肝脏异位甲状腺1例并文献学习 [J], 徐松城;刘丹萍;邱舜敏;王金宏;郑英杰;郑宝群
5.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J], 宋若玲;李留霞;刘艳芳;黄彦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i期 农垦 医 学 第30卷
肝腺瘤1例误诊分析
张虹岳海峰 (石河子大学校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我校化工系学生。因“间断性 上腹部胀痛3天,转移至右下腹痛伴发热1天”前来 就诊。查体:体温:38.0℃,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有 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化验:血常规中WBC: 10.9×109/L,N:0.80。我院接诊医师按“急性阑尾 炎”转往上级医院诊治。入院后腹部B超检查发现 右肝后叶一6.Oem×4.8em×4.5em的类圆形不均质 低回声区,周边伴无回声声晕,见图1。彩色多普勒
2讨论 图1肝腺癯声像
2.1肝腺瘤的认识 肝腺瘤可分为肝细胞腺瘤、胆管细胞腺瘤、混合 腺瘤。肝细胞腺瘤是肝腺瘤中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 肿瘤,约占肝脏所有肿瘤的0.6%,肝良性肿瘤的 10%…。其组织发生,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间与 肝组织结构脱离联系的孤立性肝细胞团 』。通过大 量文献学习,结合此例诊疗过程,认为本病具有以下 特点:①多见于青年人群;②无肝炎和肝硬化病史; ③无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指标,AFP阴性;④影像学 表现不典型,但肝肿块的检出还是要依据各种影像 学检查;⑤术前易误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2.2误诊原因分析 ’ 2.2.1 临床表现无特殊性 肝腺肿瘤较小时,多 无明显症状,较大的肿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大小及 ・ 78 ・ 显示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 流,见图2。提示肝内占位不排除肝脏恶性肿瘤。 腹部CT示:肝右叶下段内肝癌征象。但实验室检 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肝功正常,甲胎球蛋白阴性, 肿瘤4项正常,似又不支持肝癌诊断。在经抗炎、对 症保守治疗2周,上述症状缓解后行剖腹探查术。 手术所见:肝右叶下段有一瘤体呈结节状,向肝外 生长,直径约6em×5em大小,质软呈紫红色,界限 较清楚。术后病理报告:肝细胞腺瘤。
图2彩色多普勒示肝腺癌血流图 有无并发症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较大肿瘤向肝 门偏左下生长时,可有肩背部钝疼、黄疸、发热、腹 胀、消化不良及幽门梗阻症状;朝右隔顶部,向斜裂 挤入式生长,可出现肺受压,而表现右胸闷痛,实为 肝区胀痛;当瘤内出血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且可反 复发作,伴畏寒、发热和血白细胞增高等症状L3 J。因 此首诊医生在未行全面细致的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 查前很难与肝脏肿瘤相联系。 2.2.2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 B超能早期发现肝 脏的实质性占位病变,但肝腺瘤的声像无特征表 现,这是因肝腺瘤有丰富血供,且50%以上内部出 血、坏死,形成小区血肿、机化。在肿瘤内部,常见有 无回声区和单个或多个0.5—1em直径的圆形,瘤体 周边见低回声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较丰 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与肝癌声像图
肝脓肿CT误诊分析
李伍星
【摘 要】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CT表现误诊分析.结果 病灶平扫表现为较正常肝组织为低的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中心液化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低密度灶内及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班状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缺乏典型表现的特征性,误诊为周围浸润生长的假象.结论 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准确部位,根据其特征及非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24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肝脓肿;断层CT;X线计算机;影像诊断
【作 者】李伍星
【作者单位】448200,湖北省荆门市沙洋人民医院CT室
【正文语种】中 文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病,其典型的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近年来抗菌素的广泛使用,使肝脓肿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笔者回顾分析23例肝脓肿的CT表现,以进一步探讨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提高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1.1 一般资料 选择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23例CT平扫和增强表现进行分析,发病年龄30~75岁,男12例,女11例,其中患胆石症5例,糖尿病2例,恶性肿瘤2例,右下肺脓肿1例。
1.2 方法 扫描设备采用飞利浦单层螺旋CT机,扫描前15分钟口服白开水或稀释2~2.5%造影剂1000 m l胃肠道准备,扫描条件 120kv,100 mA,2.1s,层厚
10 mm,螺距 1 ~1.5,小的病灶可采用薄层扫描患者仰卧,扫描时禁动,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成人剂量80~100 ml,部分患者加做延时扫描。
2.1 病灶数目与部位 23例患者平扫均已发现病灶,分布于肝内各叶,其中肝右叶14例,单发10例,多发4例;肝左叶8例,单发6例,多发2例;左右叶同时发生1例。
浙江实用医学2010年4月第15卷第2期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April,2010,Vo1.15,No.2 ・ 165 ・
妊娠合并肝细胞腺瘤1例误诊分析
沈海滨王海明 何军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是临床
上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术前有时很难与肝脏恶
性肿瘤相鉴别,较易发生误诊。2009年1O月本院 收治1例妊娠合并肝细胞腺瘤误诊为肝癌的病例,
现分析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1岁,山东人,因“左上腹胀痛1月”
于2009年10月收住本院。患者2009年1月20日
结婚,无避孕药物服用史,现为中期妊娠,故初认为
是子宫增大压迫上腹部引起,1月后胀痛加重难以
忍受遂就诊。人院前患者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查:
AFP:231.8ng/ml(O一20ng/m1);B超:左肝内实质性
团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查:AFP:
224.5ng/ml(O~20ng/m1);B—HCG:7764.9mU/mL;B
超:左肝低回声占位伴粗大丰富血供,恶性可能性
大。人院查体: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
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膨隆,肠鸣音无亢
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肿块,宫高脐上2指。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8.0×109/L,血红蛋白:
102g/L,血小板:256×109/L;AFP:231.7ng/ml;肝功
能、肝炎免疫、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均正常;肝胆
B超:肝左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
不排除;肝胆CT:左肝巨大肿瘤占位,恶性可能性
大;子宫B超:左枕前(LOA)活胎。初步诊断:左肝
癌、孕26周。于2009年10月28日行利凡诺尔引
产术,于2009年11月10日全麻下行左肝外侧叶切
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第一、二段,约8cm×8cm×
临床误诊误治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Clinical Misdi no鲫s&Mistherapy February 2002,Vol15,No.I
1、例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含 量升高有关…。胃秘索能刺激胃肠道过度分泌而引起
分秘性腹泻;而胃动素能促使肠蠕动亢进引起胃肠运动 功能异常性腹泻。增高的胃泌素可持续刺激胃壁细胞
及主细胞,致胃酸及胃蛋白酶过量分秘,可使消化性溃
疡与原发性肝癌并存。
2.2肝区以外部位的疼痛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特异 性临床症状,特别当癌灶位于肝脏的非特异功能区时。
例2由于癌灶局限于左半肝,即外科解剖的左外叶和左
内叶。肿大的肝左叶直接压迫或癌肿侵犯肝包膜时,早 期可只有上腹部胀满和持续性隐痛,常被误诊为慢性胃 病。当肝癌位于肝中央部,即左内叶和右前叶范围之
间,其临床表现较为特殊。癌肿侵犯膈面肝包膜、膈肌
及相邻胸膜时,由于神经反射引起右肩部、右侧胸壁刺 痛,此时容易误诊为肩周炎及胸壁的疾患。
肝癌脊椎转移可经由静脉系或淋巴系二条途径:其
一经由肝静脉与脊椎旁静脉丛的交通支到达椎体;其二
由于肝硬化时门静脉压高于肝淋巴循环内压,癌细胞经 淋巴系转移至脊椎。例3由于癌肿位于右肝后叶,临床
表现为膈神经、胸壁神经反射性疼痛;晚期则由于椎体 破坏脊神经根受压,引起放射性根性神经痛 2.3红细胞增多症 有研究表明,肝癌伴红细胞增多 症时外周血、尿液及癌组织提取物中红细胞生成素增
多 。当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肝脏的灭活功能降低,使
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F)半衰期延长,ESF浓度相对 增加,进一步刺激骨髓产生过多的红细胞。Brownstein
等认为肝硬化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是恶变的一个可靠
的指标。Mefadzean等观察到3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
后立即出现红细胞增多 。例4血象中红细胞单项升 高,如能及时复查并全面检查,或能及早确诊。我们认
为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变化,对肝癌的 早期诊断可有所帮助。
1例肝腺瘤彩色超声检查误诊为肝血管瘤的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女,今年43岁,某单位机关人员。因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临床医生以排除胆囊疾患开彩色超声肝胆胰脾肾检查。用彩色超声检查仪飞利浦IU22检查时于肝S7-8段间探及50mm×61mm×57mm的类圆形非均质性实质性略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包膜回声,内部可见分布欠均匀的低回声区,周边可见强回声斑块,CDFI观察:周边可见短棒状红、蓝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极少量散在点状红、蓝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多考虑肝海绵状血管瘤,其它病变不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于半个月后经上一级医院超声造影及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吸细胞学活检确诊为肝细胞性腺瘤。
讨论:肝腺瘤是肝内一种良性肿瘤,按其细胞来源可分为肝细胞性腺瘤、胆管细胞性腺瘤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性腺瘤三种,本病较少见,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直径多在1~20cm。肝细胞腺瘤是上述肝腺瘤中稍多见的一种,由分化好的肝细胞组成。此肿瘤肝右叶多见,大多数发生在育龄期中年女性,一般认为多数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有关[1]。声像图表现为:小的肝腺瘤肝脏形态可无明显改变;大的腺瘤肝脏可有局限性增大、增厚,有的可向肝表面隆起;腺瘤境界清楚、光滑整齐,常可见完整的包膜回声;小的腺瘤多呈分布较均匀的低回声或分布欠均匀的不规则低回声区;较大的肝腺瘤有的呈境界整齐而分布欠均匀的低回声区,间以散在的边缘清晰的增强斑块;有的可呈较高回声,间以不规则低回声区,常易误诊为肝癌;腺瘤多无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检查有时可见有静脉血流,偶见动脉血流,此信息对肝腺瘤的诊断意义不大[5]。肝脏血管瘤的发生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本病多为单发性,一般生长缓慢。声像图表现为:肝脏有局限性增大、增厚,轮廓不规则;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如有钙化灶存在,可出现强回声并伴声影;血管瘤后方回声不增强;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区常可显示条状、点状静脉血流,有的血流与周围肝组织血流相通。同样有学者认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种致病因素。小的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病变直径大于40mm时,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食后饱胀等消化道症状[1]。在本病例中患者为女性,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食后饱胀不适,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且内部血流信号并不丰富,所以被超声误诊为肝血管瘤。
临 床 教 CH}NES£C0M¨U~I Tv 00C T0≈S 赵之伟董飞 733000甘肃武威市人民医院 肝细胞肝癌少见CT征像误诊1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 32.187 病历资料 患者,女,40岁,农民;右季肋部间歇 性胀痛不适3个月余,深呼吸疼痛加重, 未出现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体重减轻 不明显,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肝区叩 击痛阳性,肝脾肋缘下未触及。B超检查 提示;肝右后叶液性暗区,包虫可能;肝功 能实验室检查:WBC 5.1×10 g/i ,HB— sAg阳性,AIJT 56.9U/L,ALP 131.7U/L,r —GT 102.6U/L,Alb 31.2g/L。 CT平扫:肝叶体积增大,饱满,见约 130mm×110ram x 135ram大小囊性低密 度影,CT值17Hu,其内见条状分隔;边界 清,右。肾受压向后下方移位;CT增强:动 脉期、门脉期壁逐渐轻度强化,在边缘形 成厚壁及多囊状改变,动脉期其周边略见 条状高、低密度影,延时扫描未见强化;平 扫所示囊性低密度影各期均未见强化; CT诊断:肝脓肿,包虫不除外,见图l、2、 3、4。 手术:取 I 腹经腹 肌切口长约 10cm,洗手探查肝右叶下外方囊性病灶, 包膜完整,其内积液呈褐色,无包虫样内 囊,容积约800ml,术中诊断:肝囊肿;切 除一小块囊擘组织送检。 病理:肉眼观,灰白色不整形组织,切 面灰白质脆;镜下:癌组织呈巢状或实片 状排列,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性明 显,胞浆少,核大深染,间质致密。术后病 理诊断:肝细胞性肝癌。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瘤之一, 临床上肝癌检查方法很多,如CT、B超、 MR、肝动脉造影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所 长,但比较而言,CT应用最广。这是因为 CT除可显示癌灶的形态、大小和侵犯的 范围等直接征象外,还可显示肝外形异 常、肝¨移位,邻近器官移位、门静脉癌栓 和肝硬化等间接征象。较典型的肝癌CT 诊断一般不难,本例患者CT表现较为少 见。误诊原因初步探讨如下:(1)CT表现 与肝脓肿及肝包虫相似。不典型肝脓肿 CT平扫呈混杂低密度,近似软组织而明 显高于水,边界较模糊,增强扫描可见病 灶内多发小脓腔,脓肿壁强化明显;肝包 虫囊肿壁更清晰,钙化及子囊常见,增强 扫描“水卜浮莲征”显示更为清晰;本例 虽表现囊性,即缺少脓肿周围水肿及脓肿 壁强化明显之特点,又缺少囊壁钙化、子 囊及增强扫描“水上浮莲征”之包虫特 性;部分囊壁边缘及分隔厚薄不均、囊壁 强化不明显之特点,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2)本例肝癌患者呈囊性低密度,瘤周强化 不明显,动脉期其周边密度仍低于周围正 常肝。这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可能为:①瘤 内肿瘤血管被癌肿堵塞或陈旧性出血,造 成瘤内广泛液化坏死及囊性变;②癌瘤周 边肿瘤血管与癌旁肝组织的肝窦相通,来 自肝窦的门静脉稀释了血窦内含碘的肝 动脉,故在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其密 度仍然低于周围正常肝;临床E诊断瘤内 广泛坏死的肝细胞癌,应仔细观察动脉期 肿瘤边缘区出现的环形或斑点状强化灶, 其强化密度高于周围正常肝,而门静脉期 这些强化灶密度迅速降至低于正常肝,保 存了肝细胞癌“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 (3)临床医生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忽略了 基本的实验搴检查及分析。该患者ALP、 r—GT升高及乙肝病史30余年,未引起 足够重视及进一步检查,术后化验AFP 高于正常数十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肝细胞腺瘤16例CT诊断分析
李轩然;陈平聪;曾宗云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7)001
【摘 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16例肝细胞腺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如下:病变为单发肿决,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或稍低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及坏死灶,2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囊变、坏死及脂肪变性部分外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大多数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影像能提供重要信息,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部分表现不典型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慎重作出诊断.
【总页数】4页(P134-136,144)
【作 者】李轩然;陈平聪;曾宗云
【作者单位】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524008;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524008;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5240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814.42
【相关文献】 1.肝细胞腺瘤的MSCT表现 [J], 王晶;白莉;孙阳
2.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武深根
3.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J], 石风光;郑吟诗
4.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 [J], 田伟;叶大林
5.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J], 石风光; 郑吟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像技术 2012年第4期
肝腺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张敏 ,李昂 ,刘军
(1.天津市河东区妇-k-)L童保健中心,天津 300170
2.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170;
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
摘要:目的:观察肝腺瘤的cT表现,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cT 图像,对病灶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观察。结果:平扫:7例均为单发肿块,直径3.5—7.5cm,平均5.5cm。3例见稍低密度 包膜影.3例见不完整包膜。3M表现稍低密度背景下间杂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5个病灶中度强化,门 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可见假包膜。2例呈类似肝癌的速升速降型强化,但其强化程度不如肝癌迅 速。平扫时病灶内高密度区域,增强扫描三期均无明显强化。包膜的强化大部呈延时强化的趋势。结论:肝腺瘤在CT 扫描中有一定特征。准确把握其影像学表现.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肝腺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2.04.19
CT Signs and Diferential Diagnosis of Hepatic Adenoma
ZHANG Min ,LI Ang2,LIU Jun (1.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center,Hedong district,Tianjin 300170,China; 2.He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ianjin 300170,China;
3.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CT findings of hepatic adenomas and to co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 imagingfeatures.Methods To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7 hepatic adenomas which had been confirmed by pathologic biopsy,both plain CT scan and enhanced CT scan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章林;朱峰;孟庆义
【摘 要】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HIMT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年轻女性,因发热、右上腹疼痛、体重下降2个月入院.病程中在多家医院行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先后误诊为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给予长时间的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最终经全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为HIMT,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肿块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 HIMT是较罕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易误诊为肝脏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肝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liver, and for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to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one patient with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its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also reviewed. Results The young female patient was
・误诊分析・CT检查肝腺瘤误诊4例报告(结合文献17例分析)叶彩儿 陈伟建 叶 民 董丽卿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肝腺瘤又称肝细胞腺瘤(Adenom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肝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为加强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作者回顾性复习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4例肝腺瘤及文献资料11例的术前CT影像学诊断,旨在探讨肝腺瘤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7至2002年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肝腺瘤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5~47岁,平均36岁;复习文献资料11例[1~5],男8例,女3例;年龄21~49岁,平均33岁;本组与文献11例中,除1例患者曾有肝错构瘤及肝癌病史,1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他13例无肝炎或其他肝病史,除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外,其余患者无口服避孕药或其他合成类激素药史;临床无特殊症状,8例为体检发现,7例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病史。本组4例中,3例使用SimeneSomatomplus4螺旋CT,1例MarconiMX8000多排CT扫描,本组4例均行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其中2例增强行动脉期加门脉期(25s、60s)扫描,另2例行动脉期、门脉期加延迟期(25s、60s、135s)扫描。112 结果 本组4例及文献资料11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类圆形或圆形,大小1.5~12cm,境界大多清楚,无肝硬化背景。术前行CT检查均被误诊,8例误诊为肝癌(本组2例),其他分别误诊为血管瘤4例及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本组各1例)。本组病灶平扫时为低或略低密度,2例病灶与正常肝组织间有透亮环(假包膜),动态增强扫描发现: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2例动脉期轻度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则相对肝实质密度略低,其中1例中央有未被强化的更低密度区;1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更显著,内见未被强化的低密度区。文献资料11例中,平扫等密度3例、低密度8例;4例描述有假包膜,4例描述无假包膜,而另3例对透亮环未加描述;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例动脉期与门脉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与肝实质等或略低密度;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而门脉期轻度强化;1例增强病变区不均匀强化;1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明显强化;而有1例增强后无明显变化。2 讨论肝腺瘤多见于服用避孕药的生育期女性和使用合成类固醇的男性[6]。有人报道肝腺瘤可能与Ⅰ型糖原储存病VonGierke病有关[7]。从国内报道及本组病例观察发现,我国大多数肝腺瘤与服用上述药物无明确关系,且男性病例也不少见[8~9]。肝腺瘤一般CT表现为:平扫低或略低密度病灶,增强后肿块显示富血管肿瘤特征,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与肝实质等密度,延迟扫描变成低密度。但由于肝腺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发病率又低,与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很难鉴别,本组4例及文献11例术前均被误诊。8例(其中本组2例)CT表现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病灶,部分有假包膜,强化方式为早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或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影,与肝癌强化方式相似,加之肝腺瘤发病率很低,故误诊为肝癌。欲减少误诊,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如肝腺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轻,本组及文献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6及33岁,无肝硬化背景,女性常有口服避孕药史,男性则有使用合成类激素史;而肝癌大多有肝硬化病史,且年龄偏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较高,锝99m-吡哆醛5甲基色氨酸(99Tc-PMT)核素扫描对区别肝腺瘤与肝癌颇具价值。肝腺瘤病灶内容易出血,本组2例及文献组1例因病灶内有出血灶,CT检查误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由于两者强化方式相似,且病灶内均有未被强化的低密度影,但未强化部分性质不同,肝腺瘤是由于病灶内出血,平扫时可表现为病灶内稍高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不强化,呈相对片状低密度灶,且边缘欠清;而FNH的病灶中央为疤痕纤维组织,增强后纤维条索分隔在强化的肝实质衬托下,呈放射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影;但有时两者难以鉴别,可结合其他方面,如肝腺瘤患者有无服用避孕药或合成类激素史(本组均无),出血者往往有急腹症史,腺瘤在病灶边缘有时能见到环形透亮影(包膜不强化),99mTc胶体硫核素扫描FNH病灶内有浓骤,而肝腺瘤缺乏Kupffer细胞而呈显像缺损区及稀少区,可帮助鉴别[10]。另4例(本组1例)由于增强方式不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或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不同程度强化,而误诊为肝血管瘤,其实肝血管瘤虽是富血管肿瘤,但仔细动态观察强化方式,仍可区别。如怀疑病灶为血管瘤,可快速、足量注射造影剂,经过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且延迟时间要足够,肝腺瘤表现为动脉期病灶浓度均匀强化,然后病灶密度下降,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延迟扫描转变成低密度;而血管瘤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逐渐向中央充填,病灶缩小,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充填,两者还是较易鉴别(不典型除外)。肝腺瘤发病率低,无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本组病例及文献资料显示,该病常易误诊,欲明确诊断,减少误诊,一是对影像学表现有足够认识,99mTc-PMT核素扫描协诊,确诊须依据手术病理。因肝腺瘤有潜在恶变可能,加上出血并发症危险,应行手术切除,方能明确诊断,彻底根治。参考文献1邵广瑞,柳澄,史浩,等.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附5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3):215~217.2张宝丰,李铁一,范莲春.肝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附2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12):739~740.・946・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6月第7卷第6期3金乃善,唐光建.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5):335~337.4叶慧义,郭智萍,李俊,等.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2):156~158.5官春兰.肝细胞腺瘤CT误诊3例分析.华西医学,2000,15(4):490.6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主编.磁共振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503.7CoireCI,QizilbashAH,CastelliMF,etal.adenomataItypeIaglyco2genstoragedisease.ArchPathLadMed,1987,221:166~327.8孙振峰,孙刚,宛苏.肝脏肿瘤的动态CT扫描.中华放射学杂志,1989,23:280~284.9叶观瑞,钟焕清,李运福.肝腺瘤6例报告.腹部外科杂志,1995,8(3):121~122.10卢光明,陈君坤,主编.CT诊断与鉴别诊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26~327.
成人支气管异物误诊2例陈 灏
作者单位: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支气管异物时有发生,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如患者未能提供明确的误吸呛咳史,常以并发症就诊,未能引起医生的重视,常导致误诊误治。本院近期连续收治2例误诊的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58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再发1个月”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8年,高血压史3年。患者自诉2年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丝,量少,在本院X线胸片提示“右肺肺炎”,予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针抗感染7d后,症状基本缓解,但以后常有咳嗽、咳痰发作加重,口服抗生素后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胸闷气促、心悸心慌,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X线胸片提示“右肺阻塞性肺炎”,予口服“头孢拉定胶囊”3d无效,遂来本院门诊,以“右肺阻塞性肺炎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T36.8℃、P75次/min、R22次/min、BP140/80mmHg,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右肺前胸部可闻及少量湿性音,心脏、腹部查体无殊。入院后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复查胸片提示“右肺门结构紊乱”,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前段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规则,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考虑右肺上叶前段节段性炎症”。随后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前段开口处可见一异物堵塞,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纤维增生”,即予纤支镜下钳取异物。该异物为一肉芽组织包裹的骨片,如绿豆大小,并与支气管黏膜有粘连。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再次复查胸片提示“胸片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痊愈出院。事后追问病史,患者回忆2年前有进餐时呛咳史。例2 女,47岁,农民,因“咳嗽、咳痰伴胸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2个月前患者用餐时有呛咳,当地医院诊为“支气管炎”给予“头孢丙烯片”口服及祛痰止咳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但此后咳嗽咳痰症状迁延,伴有右侧胸部隐痛,1周前因症状加重来院就诊,门诊胸片发现“右肺中叶不张伴感染”,遂收入院。入院查体:T37℃、P84次/min、R21次/min、BP122/72mmHg,神志清,气管居中,右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无殊。入院后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查肺部CT提示“右肺中叶片状致密影”,之后行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中间支气管内可见一异物(鱼骨),管腔完全受阻,黏膜充血水肿”,即予取出该鱼骨异物。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7d后,再次行纤支管镜检查提示“右中间支气管通畅,右中叶开口处异物已取净”,胸片复查“两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痊愈出院。2 讨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儿童常在进食哭喊时发生,成人则多因进食过快所致[1],且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咽喉反射迟钝有关。根据异物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异物可停留在喉咽,会厌下支气管,主支气管及支气管,较小的异物多进入支气管内,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异物被吸入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X线胸片多表现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肺门部的块影,易被误诊为肺癌,肺炎[2]。异物吸入在儿童多数需急诊处理,而成人患者如平时有慢性咳嗽而未被重视,容易遗漏病史,从而延误诊治,有文献报道误诊长达18年之久者[3]。异物在区段支气管开口处长期滞留,引起阻塞性炎症,X线胸片虽可见阻塞性肺炎,但未能显示有异物的存在,肺部的HRCT检查也仅能提示节段性的肺炎,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较难与其他常见原因如肺癌,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阻塞性炎症相鉴别,易误诊,因而纤支镜在本病诊断中显示了重要的价值,故当胸部X线发现肺不张,肺门影增大或提示阻塞性肺炎者,除行CT检查排除肺癌外,进行纤支镜检查极为重要,为明确病因并鉴别其他疾病的必要检查,由此可揭示有无支气管异物的存在[4]。本文2例误诊患者中,1例延误诊治2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对于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的患者,除了需考虑到常见的肺部肿瘤、炎症、结核等可能外,必须详细反复的询问有无呕吐或吸入的病史,排除支气管异物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延误诊治;对于阻塞性肺炎的患者除行胸部X线检查,肺部CT外,应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参考文献1刘加良.支气管异物15例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2,14(7):71.2陈文彬,程德云,戢朝明.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异物的误诊患者的诊治价值.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659~696.3韦伯松,冯国生,洗亦然,等.支气管异物误诊18年1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111.4MartinotA,ClossetM,MarquetteCH,etal.Indicationsforflexiblever2susrigidbronchoscopyinchildrenwithsuspectedforeignbodyaspira2tion.AmJRespireCritCareMed.1997,155:1676~1679.・056・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6月第7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