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6
车辆工程技术54车辆技术1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现状1.1 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的规章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大部分规章制度都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规划和编制的,然后有关的领导人员再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和审核。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此种情况下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与此同时,即使是同一个轨道交通规章制度和预案内部的流程和工作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当前上海地铁和苏州地铁中,前者规定地铁区间一侧需要进行疏通人员工作,另一侧可以在规定限速范围内进行正常运行,但是后者则规定只有一侧可以进行列车运行,两者对于安全的规定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
1.2 调度素养有待提高 当前行车调度工作岗位中,要求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对有关的信号、车辆、线路、供电等行车知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同时还需要对车站、司机、场调等接口岗位制度流程进行了解。
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还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灵活应对突发故障,善于沟通协调,冷静果断处置等能力。
但是现实情况中也存在诸多现状,例如调度员处置故障不够合理, 信息沟通效率低, 缺乏整体观念, 缺乏对故障发展的预判, 分工不明,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新调度人员扩增快,老调度员流失多;培养周期短,无法短时间提高调度技能;运营线路稳定后,设备故障率降低,处理故障经验缺乏等等。
1.3 行车设备有待统一 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的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行车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号设备。
一般情况下,计轴、信号机以及应答器等构成通号设备,但是当前通号设备的安全性是否能够达到标准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设备故障率以及布局的合理性也对于整体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文献综述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文献综述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的准确预测成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短时客流预测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是指研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通常为几小时至一天),准确预测乘客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站点的到达和出站数量。
短时客流预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合理安排列车运力,提供准确的运营计划,减少拥挤和延误,提高乘客满意度。
研究方法与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研究中,各种方法和技术被应用于探索和建模乘客行为、预测乘客流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测方法:1. 经验模型法:基于历史数据和人工经验进行建模,通过确定影响客流量的因素,如日期、时间、天气等,采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简单易实施,但对特定事件和突发情况的适应性有限。
2. 机器学习方法:如支持向量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等,通过训练模型从历史数据中学习乘客行为的模式,并利用所学到的模式对未来的客流量进行预测。
这些模型可以识别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适应性较强,但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且对特定领域的解释性有限。
3. 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如传统的传输规划模型(如四阶模型、广义四阶模型),根据公式和理论模型进行客流预测。
这些方法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条件,具有较高的可解释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较多的输入数据和计算资源。
4.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如轨道交通系统记录、信号灯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等,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到准确的客流预测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数据,提高预测准确度,但数据整合和处理的复杂性较高。
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在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领域中,国内外的研究者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改善和完善预测模型。
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方案一、应急救援体系1.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体系是由应急指挥部、救援力量和后勤支援组成的。
应急指挥部是应急救援的核心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救援力量是应急救援的核心执行力量,主要由消防、医疗、警务和工程救援力量组成。
后勤支援组织是应急救援的保障力量,主要负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调配、保障和配送。
1.2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是由多级指挥组成的,主要包括政府指挥、行业指挥和现场指挥。
政府指挥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主要责任是协调各方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行业指挥是由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主要责任是指挥轨道交通工程的应急救援工作。
现场指挥是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主要责任是组织和指挥救援力量进行现场救援。
1.3 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进行,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方案建立了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包括了应急联动机制、信息通报机制、资源协调机制和指挥协调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二、应急救援预案2.1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
因此,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火灾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了火灾报警程序、疏散逃生程序、火灾扑救程序和火灾事故后续处置程序。
火灾报警程序是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启动火灾报警装置,通知应急救援人员和疏散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疏散逃生程序是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组织疏散人员有序撤离危险现场。
火灾扑救程序是组织救援人员及时扑救火灾,防止火灾扩大。
火灾事故后续处置程序是在火灾扑灭后,展开事故善后处理,对损坏设备和场地进行修复和重建。
2.2 水灾应急救援预案水灾是轨道交通工程中另一种常见的灾害,建立完善的水灾应急救援预案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水灾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了水灾报警程序、疏散逃生程序、水灾抢险程序和水灾事故后续处置程序。
水灾报警程序是在发生水灾时,及时启动水灾报警装置,通知应急救援人员和疏散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城轨ATP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与性能评估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成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城轨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运行数据分析和性能评估两个方面,探讨城轨ATP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提升方向。
一、运行数据分析城轨ATP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和记录运行数据的功能,通过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异常情况,为系统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 车辆运行状态监测城轨ATP系统能够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列车位置、速度、加速度等重要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车辆的运行规律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超速、急刹车等。
2. 轨道设备监测城轨ATP系统还可监测轨道设备的状态,包括信号系统、道岔、轨道绝缘等。
通过对轨道设备状态的分析,可以检测设备的健康状况,避免设备故障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3. 乘客行为分析城轨ATP系统还具备对乘客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功能。
通过分析乘客的上下车时间、乘车流量等指标,可以了解乘客出行特点,为运营计划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二、性能评估城轨ATP系统的性能评估是对系统整体功能和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
1. 系统功能评估评估城轨ATP系统的功能性能,包括列车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运行安全等方面。
通过模拟实际运行情景和各类异常情况,评估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2. 故障模拟与分析通过模拟各种故障情况,如信号干扰、设备故障等,评估城轨ATP 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
同时,对故障发生后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系统稳定性评估评估城轨ATP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通过对系统运行数据和故障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估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性能优化方向基于运行数据分析和性能评估结果,可以提出城轨ATP系统的性能优化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基于交通情景模拟的西宁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吴萌 黄建中【摘要】在城镇化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于优化调整空间以应对新需求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西宁市作为实例,结合其自身特点与大城市的发展趋势,以交通作为核心影响因素,采用ArcGIS空间分析、TransCAD交通预测等相关技术手段,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西宁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空间边界的限定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多中心结构是未来西宁空间发展的合理选择,并依据交通等时圈覆盖范围确定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的空间界限,提出如何选择空间分割点与空间叠加点。
最后试图在此分析基础上,从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协同的角度提出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交通情景模拟;空间发展战略;出行尺度;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边界;西宁市1引言近些年,随着城镇化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镇与地区面临着战略定位与城市功能的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求。
在这一发展压力下,城市总体规划因其编制内容繁多、时间冗长等缺陷对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空间发展越来越缺少战略性、实效性的指导(赵民,2004),因此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指导作用愈发重要。
目前,国内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对空间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技术方法的探索上。
大多数研究均表明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具有复杂性,其发展战略的制定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产业结构与分布、人口分布、交通与基础设施系统、土地与生态安全、政策制度等。
其中,以交通作为核心影响因素的空间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一交通子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铁站点、高速公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等系统对空间拓展方向与空间结构的影响;二是交通结构或交通发展模式对空间发展的影响,指出交通方式变革对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有引导、支撑作用,但相关研究较多偏重于单纯探讨交通方式结构划分对空间的影响,而对与交通结构密切相关的出行时耗、出行尺度如何影响空间发展的研究有所欠缺。
doi: 10.3969/j.issn.1673-6478.2024.01.015基于LEAP 模型的天津市城市客运交通节能减排情景预测陈永昊,朱晓东,孟维伟,高佳宁(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4)摘要: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低排放分析平台(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 ,LEAP )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测算模型,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30年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结果表明,四种发展情景下的天津市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较基准情景均有减少,其中综合情景效果最佳,可实现节能81.90%、碳减排77.0%。
因此,应大力促进公共交通,并积极探索清洁能源新技术以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LEAP ;情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478(2024)01-0066-05Scenario Prediction of th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of Tianjin UrbanPassenger Transport Based on LEAP ModelCHEN Yonghao, ZHU Xiaodong, MENG Weiwei, GAO Jianing(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ianjin, 300074, China)Abstract: Taking Tianj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 (LEAP), which adopts the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arget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low-carbon transport in 2030.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of Tianjin under the four development scenarios are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scenario,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enario has the best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 2 emissions by 81.90% and 77.0% respective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Key words: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carbon emissions; LEAP; scenario analysis 0 引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交通方式不断革新的交通同时带来了尾气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摘要: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
然而,随着地铁运营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开展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寻找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提升地铁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乘客的运输任务。
地铁供电系统作为地铁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地铁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地铁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地铁供电系统作为地铁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地铁在现代城市交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够大量快速地运送乘客,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地铁供电系统保证了列车的正常运行,为乘客提供可靠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出行选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地铁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2.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2.1可靠性分析方法2.1.1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基于逻辑树结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地铁供电系统中可能导致特定故障事件发生的各种故障原因。
它通过将系统故障的可能路径、组合和概率进行量化,从而评估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故障树分析帮助工程师深入了解地铁供电系统中的故障链条,找出关键的故障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有助于预防故障事件的发生,并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第1篇1. 个人介绍及职业规划2. 城轨专业知识问答3. 案例分析4. 情景模拟5. 综合素质考察答案示例:一、个人介绍及职业规划面试题目:请您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谈谈您的职业规划。
答案:尊敬的面试官,您好!我叫张三,毕业于XX大学城轨交通工程专业。
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城轨交通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参与了多个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对城轨交通行业充满热情,认为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专业的城轨交通工程师,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够从事城轨交通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或者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我的短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城轨交通工程师,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工作经验;中长期目标是成为行业内的专家,为我国城轨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城轨专业知识问答面试题目:请解释一下城轨交通中的“四显示”系统。
答案:“四显示”系统是城轨交通中的一种信号控制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 信号显示:通过信号灯、信号机等设备,向列车驾驶员和调度员提供行车指令和行车状态。
2. 进路显示:通过轨道电路、联锁设备等,显示列车行驶的进路状态,确保列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3. 速度显示:通过速度显示屏,向列车驾驶员提供列车当前的速度信息,以便驾驶员掌握行车速度。
4. 信息显示:通过信息显示屏,向列车驾驶员和调度员提供实时信息,如列车位置、运行时间、故障信息等。
“四显示”系统的作用是确保城轨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行车效率,减少事故发生。
三、案例分析面试题目:请分析一下某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某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难题:1. 地质条件复杂:地铁建设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土地基、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给地铁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2. 施工工期紧张:地铁建设工期紧张,需要加快施工进度,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轨道交通行业应急预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然而,由于意外事件和突发状况的发生,轨道交通系统可能面临各种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轨道交通行业需要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应急预案的最主要目的是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撤离和获救,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维护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应急预案能够帮助轨道交通系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减少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
3. 提高乘客和社会的信心: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增加乘客和社会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信心,使其成为首选交通方式。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1. 组织架构:- 确定预案的编制部门和责任人员;-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管理流程。
2. 风险评估:- 对轨道交通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更新和修订风险评估报告。
3. 联络通信:- 建立联络通信网络,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 与相关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
4. 应急救援:- 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方案,包括被困乘客的疏散、紧急医疗救助等;- 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设备,并进行定期演练。
5. 事后处理:- 建立事故事后处理机制,包括伤亡赔偿、设备修复和系统改进等;- 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四、案例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实施的应急预案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上海轨道交通行业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多次进行演练。
该应急预案的特点包括:1. 多部门合作:应急预案由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和实施,包括轨道交通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等。
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快速响应和协同行动的机制。
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故障紧急处理演练方案一、引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大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地铁系统可能会发生故障,例如设备故障、供电问题或人为破坏等。
为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开展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故障紧急处理演练变得尤为重要。
二、背景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
在日常运营中,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畅出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故障紧急处理演练方案。
这样的方案不仅能帮助地铁运营单位应对突发故障,而且可以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乘客的安全感。
三、故障紧急处理演练方案的目的1.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通过演练,培训地铁员工在故障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加强沟通协作:演练过程中,员工需要进行沟通和协作,以快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演练,员工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应急处理的流程,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警觉性。
四、演练流程1.准备阶段-明确演练目标和计划-选择演练场地和时间-组织参与人员和角色安排-制定演练的假设情景2.演练步骤-通知演练开始,并介绍假设情景-模拟故障发生,地铁运营人员根据演练计划,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演练过程中,监督员工的表现,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记录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根据演练效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3.演练结束-分析演练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演练记录,形成报告-演练报告的评审和修改-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宣传演练结果和问题改进措施五、演练中的注意事项1.确保演练的真实性:演练情景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员工需要认真对待,不得敷衍了事。
2.加强培训和演练的结合:在演练前确保员工接受过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应急处理的技能和水平。
3.合理设置演练场景:根据地铁系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演练场景,覆盖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
4.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演练结束后,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第19卷第2期2019年4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ofTransportationSystems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Vol.19No.2April2019
文章编号:1009-6744(2019)02-0046-06中图分类号:U268.6文献标志码:ADOI:10.16097/j.cnki.1009-6744.2019.02.007
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研究贾文峥*1,宋晓敏1,廖理明2,冯旭杰1(1.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610051)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可能对列车运行和客运组织造成干扰,需要应急指挥系统进行综合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项复杂决策,功能需求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求功能描述清晰、一致和完整.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对突发事件的情景构建、应对任务和功能需求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确定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的策略.并以列车信号系统故障为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功能需求描述和实现功能需求的数据和技术要求.结果表明,利用情景分析法对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是有效的,可以较好地解决需求分析不确定性和完整性问题.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情景分析;功能需求
FunctionDemandofUrbanRailTransitEmergencyCommandSystemBasedonScenarioAnalysis
JIAWen-zheng1,SONGXiao-min1,LIAOLi-ming2,FENGXu-jie1
(1.KeyLaboratoryofAdvancedPublicTransportationScience,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ofTransportIndustryofTechnologies&EquipmentsofUrbanRailSafetyManagement,ChinaAcademyofTransportation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ChengduRailTransitGroupCo.,Ltd.,Chengdu610051,China)
Abstract:Operationalemergenciesmaycauseinterferencetotrainoperationandpassengertransportorganizationofurbanrailtransit,andanemergencycommandsystemisneededforcomprehensiveschedulingandemergencyresponse.Emergenciesareuncertain,sofunctiondemandanalysisisoneofthemostimportantphasesinemergencycommandsystemdevelopment,andthemaintaskistodescribesystembehaviorsunambiguously,consistentlyandcompletely.Thescenarioconstruction,tasksandfunctiondemandaredescribedusingscenarioanalysismethod,andthegeneralstrategytogeneratefunctionalrequirementsisproposed.Takingasignalsystemfaultasanexample,thefunctiondemandanddatasupportare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scenarioanalysisiseffectivetocapturethefunctiondemandofemergencycommandsystemandcanbettersolvetheuncertaintyandcompleteness.Keywords:urbantraffic;urbanrailtransit;emergencycommandsystem;scenarioanalysis;functiondemand
0引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发生时间和后果等存在不确定性,网络化条件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之间关联性及运营风险复
收稿日期:2018-10-22修回日期:2018-12-29录用日期:2019-01-1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ationalKeyR&DProgramofChina(2017YFF0207505);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ScienceandTechnologyDemonstrationProjectofMinistryofTransport(2016012);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TransportationStrategic,PlanningandPolicyProject(2017-7-10).作者简介:贾文峥(1983-),男,河南周口人,副研究员,博士.*通信作者:eewzjia@126.com第19卷第2期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研究杂程度加剧,运营突发事件可能通过换乘站影响其他线路正常运营.因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一套功能完整和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信息收集、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信息手段,实现及时、正确和高效应对.目前,行业专家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已达成共识,对系统建设模式、系统架构和资源管理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主要围绕信息采集、运营监视、数据分析和应急指挥等进行探讨,但功能需求合理性和完整性分析尚缺乏充分研究.系统功能配置不足将导致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某类突发事件,功能冗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系统维护量增大.基于此,本文利用情景分析法提出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的方案,用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功能需求分析和功能完整性验证.1应急指挥系统研究现状1.1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人员伤亡、行车中断和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城市轨道交通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防灾等多专业,运营突发事件成因多样化,演化过程非常复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如图1所示.按照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突发事件对行车中断、列车晚点或退出运营、大客流疏散等影响程度不同,通常在4级之下做进一步细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对要求高效准确、线网统筹和资源协同.为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避免客流拥挤在线网范围内快速传播,需要及时掌握行车、设备故障和客流等情况及其短期发展态势,高效准确的处置需要相关辅助决策工具[1].其次,可能由多家运营企业负责不同线路运营,存在多个运营主体及控制中心,某线路或车站发生突发事件,其他运营企业应及时获取信息,进行协同运营和应急处置.另外,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人员、装备等救援资源,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扩大,运营资源共享[2]需求也不断提高,应急资源调配和运用管理更加复杂.同时,根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还需要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其他资源配合,协同应对突发事件.
图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分类Fig.1Classificationofurbanrailtransitoperation
emergencies
1.2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是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手段,刘阳学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组织架构出发,构建了包括安全监管、预防准备、数字化处置、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中心等功能的系统架构[3].于革等探讨了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4]的构成,包括线网信息管理、应急值守、运营调整辅助决策、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事件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准备,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等均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随着网络化运营带来的断面负荷、车站负荷及换乘衔接等问题[5],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客流匹配状态更加多变,应急指挥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来适应不确定性是一个难题.目前关于应急指挥系统功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侧重管理对象和模块,例如数据采集、监测预警、资源管理及信息发布等,但功能完整性和性能要求,以及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关联关系等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际应用中对是否应具备某项功能的判定依据不清
47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年4月晰,需求分析阶段易造成功能冗余或功能欠缺.2情景分析法与功能需求2.1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起源于对世界能源危机的分析、预测与应急准备,目前广泛应用于能源、气候、农业、国家安全等发展战略,以及石油市场、房地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准备等.情景通常可以概括为对事物未来可能发展态势的描述,包括基本特征及其定性和定量描述.情景分析法本质特征是基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化,对情景的基本特征、发生可能性和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的过程,探讨环境变化下的系统或组织长期发展态势及应对措施.目前国内外关于情景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专家知识定量分析模型、关键事件确定技术和交叉影响分析模型等,在复杂系统管理决策[6]方面的应用也是当前研究热点.情景分析法还广泛应用于软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7].突发事件情景分析是公共安全领域前沿问题[8],对应急准备规划、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构建情境有许多方法[6],通常包含以下步骤:一是明确问题或决策内容,即利用情景分析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资料收集、座谈与风险分析,通过已知信息和专家知识等提取事件特征,识别未来预期威胁事件;三是根据分析结果设定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情景进行描述;四是将情景逻辑、演化路径和指标模型等与管理层和专家团队沟通,讨论并确定情景;五是针对情景发生环境,分析政策或技术方面准备措施,供管理决策参考.2.2功能需求分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是一项长期战略投资,是对未来可能发生运营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涉及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系统复杂性及决策重大性.功能需求决定系统投资规模和未来发挥的作用,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清晰、一致和完整的描述系统功能.为解决系统功能一致性和完整性问题,首先利用情景分析法构建运营突发事件情景集合,所有情景遵循相同框架结构和规范化表达.从情景集合中选取一个情景,分析应急指挥系统为应对该情景需具备的功能.功能需求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选取情景后,描述该情景基本情况,从情景、任务和功能需求的逻辑关系进行功能分析.针对一个情景,从行车中断、客运组织、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4方面分析可能造成的后果及严重程度.针对每一项后果,需要落实应急处置任务,分析信息收集、评估预判、调度指挥、人员疏散和信息发布等5方面任务.对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功能进行分析,即得到为应对该情景所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