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下棋》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1
下棋梁实秋课件下棋梁实秋课件《下棋》是一篇散文,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下棋梁实秋课件1一、激趣定向上课前我先做个小调查,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这么有意思!我都被感染了。
那大家也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对弈一盘吧?不过,大家要先忍耐一下棋瘾,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
(板书:下棋)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速度课文要求有:(课件)(1)、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
(2)、回答问题:文章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那些的棋人棋事课文读完了吧?以前我们班的课堂上是男同学表现出色还是女同学表现出色?(都自夸)看来大家都是自我欣赏,要不,这节课我们男女同学正式来比个高低怎么样?(好!)字词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你说。
谁帮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词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课件)给加点的字注音:噎嗝诮骂鹌鹑排闼解词:索然寡味自怨自艾看来同学们识字解词的能力很强!接着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
文中围绕什么字展开?写了那些棋人棋事?棋人有:太有涵养的人、慢性的人、急性的人、争棋人(如: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观棋者。
三、品味赏析同学们初读课文读的不错!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如语言特点、句、段、写作手法等等),并谈谈理由。
(课件) 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
(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4、喜欢文中描写观棋者的那一段,语言很诙谐,很有意思。
下棋梁实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并理解生词和短语;(2)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并理解生词和短语;(2)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2)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3)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词和短语及时查阅词典,理解文章内容;(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自主思考并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2.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下棋”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下棋》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梁实秋的生平介绍,象棋、围棋的相关知识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象棋或围棋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培养合作精神2.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梁实秋及其作品的知识3. 组织学生参观棋院或相关文化场所,让学生感受棋类文化的魅力九、课程计划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讨(15分钟)、欣赏与分析(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3. 课后作业:课后习题完成时间预计20分钟,作文练习时间预计40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如学生提问、讨论偏离主题等,教师应具备灵活处理的能力,及时引导课堂节奏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一、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完成课文《下棋》的阅读与理解,生词短语的学习,课后习题的解答。
《下棋》梁实秋【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小品文的基本特征。
2. 注意梁实秋的散文与其他作家散文的不同,由此认识现代散文风格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1. 白描技法的运用。
2. 作者的生活态度及对其的评价。
【所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梁实秋(1903—1987)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北京,原名治华。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数所大学学习,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26年回国,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
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曾和胡适、徐志摩等人共创新月书店,是当时文坛“新月派”后期的大将之一。
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
期间,他在副刊上写了这么一篇编者按:“现在中国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
我的意见稍为不同。
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未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
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我老实承认,我的交游不广,所谓‘文坛’,我就根本不知其坐落何处,至于‘文坛’上谁是盟主,谁是大将,我更是茫茫然。
”这篇小小的编者按引发了文坛的大地震。
有人在报纸上说,抗战时期的一切都与抗战有关,写文章也一定和抗战有关联,你梁实秋说某些文章可以“与抗战无关”,是何居心?“与抗战无关论”的罪名让梁实秋背负了几十年。
但是据统计,梁实秋在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里,提到“抗战”二字的次数很多。
他在抗战开始时力主抗战,被日本人定为抗日分子,为躲避日本人的迫害,孤身一人从汉口逃到重庆,和夫人长期别离六年之久。
《下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审核人:上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梁实秋,掌握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揣摩文章诙谐生动的语言。
3、以文中人物的类型为镜子,反观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学习重点】1、掌握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揣摩文章诙谐生动的语言。
3、【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作者梁实秋的资料,写在下面。
(2)给加粗的字注音,解释词意博弈诮骂排挞鹌鹑阒不见人剑拔弩张嗤之以鼻嗜此不疲中肯寮自怨自艾抓耳挠腮:长吁短叹:自怨自艾:旗鼓相当:赶尽杀绝:嗤之以鼻:中肯:剑拔弩张:索然无味:(2)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请写在下面。
(3)简要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交流研讨(一)导课:中国象棋源远流长,其中不仅能够闪现出棋者智慧还包含着人生百味。
(二)检测预习(介绍作者,读词语,概括课文)(三)读课文(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四)问题探究1、复述文中所写的棋人棋事。
2、说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的精彩,并试着做一些分析。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布置作业1、尽量采用幽默的语言写一个关于下棋的片段。
2、完成基础训练。
四、拓展延伸狗事(陈忠实)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
呜!”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
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
《下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与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独具风格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棋,在中国人看来,是与琴、书、画并称的高雅之物。
古人把琴棋书画看作修身养性必须掌握的技能,现代人也多爱好下棋。
梁实秋深的其中之味。
今天让我们走近梁实秋的小品文《下棋》,一起品棋品人。
二、检查预习大家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生字词。
请看多媒体,请一位同学朗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读音。
博弈诮骂排闼鹌鹑枰茶寮涵养噎嗝中肯啜茶车咕嘟索然寡味自怨自艾阒不见人剑拔弩张嗤之以鼻嗜此不疲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1.围绕“棋”字,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弈者百态。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一个字概括各部分的内容,明晰文章思路。
----------棋 --------棋 --------棋《下棋》这篇小品文虽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却细致入微的写出了下棋、观棋、悟棋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2.细读课文,说说文章列举了哪些棋人棋事。
太有涵养的人、受窘者、慢性子、急性子的人、超出棋盘范围的武斗者、观弈者、以棋陶冶性情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1)挖车趣事(2)手谈趣事(3)抽车(4)朋友下棋四、赏析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棋人棋事最有趣,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做批注,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提示:从修辞、描写手法、具有表现力的词等角度来赏析)1.受窘者(化文为诗)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老师将散文改写为诗句,请8位同学扮演受窘者,我们共同朗读,体验下棋人对下棋的痴迷。
(师生对读)请同学们揣摩,这时候不同的受窘者可能会怎么想呢?试补白还原对弈者的心理,再加上合适的动作、神态读一读。
交流展示。
下棋梁实秋教案《下棋》是一篇散文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学习目标:1.通过棋人棋趣感悟作者的弈棋观人生态度2.品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学习重点: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粗知围棋及中国象棋运动2、依据注释查阅资料了解梁实秋3、划出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音、形、义:初知文章大意概括段意写在段后4.预习中有些问题和疑惑写在小纸条上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掌握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2通过棋人棋趣感悟作者的弈棋观学习内容教师导学一导入新课(3分钟)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关于围棋和中国象棋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看谁能抢答?“围棋和象棋最大区别?”(生答) (师公布答案:围棋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位同学喜欢下棋?请谈谈下棋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先生的《下棋》进一步体会棋中之趣二走近作者(大屏幕展示)(2分钟)三词语积累(10分钟)大屏展示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或补全成语(1)一生写小黑板其余在练习本上写(2)订正、改错、齐读(3)口头解释红色词语博弈()诮骂()排闼()中肯()鹌鹑()茶寮()噎嗝()受窘()每一着()阒不见人()剑拔弩张()嗤之以鼻()嗜此不疲()自怨自艾()长吁短叹()抓耳挠(腮)略胜一(筹)不(拘)小节(旗)鼓相当(4)用“旗鼓相当、略胜一筹”造句(教师强调嗤、阒、闼的写法)四整体感知(2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写了些棋人棋事?2.作者对这些棋人棋事有怎样的态度?(师提示:1用横线划出棋人棋事2.些词句能看出作者的态度?用波浪线划出(可在书旁做批注三言两语记下你的感受) 生朗读、思考、交流师提示:这些句子与文中的记叙描写有什么区别?这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是议论五小结(5分钟)课文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棋迷、棋痴的种种趣事文如其人透过文章你感受到梁实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交流感受(喜欢下棋能享受下棋的乐趣善于欣赏、体验生活的情趣) 板书设计下棋梁实秋以下棋为游戏以争棋为乐趣教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品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学习内容教师导学一、品读赏析:感悟文中之趣(25分钟)这篇文章描述了种种棋人趣事语言诙谐、娓娓动听你觉得种下棋人最有趣?你读出了怎样的趣味?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提示学生在书上做批注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中适时引导赏析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1.生自主品读赏析在书上做批注(五分钟)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批注的内容重点交流喜欢的理由3全班交流(赏析后有感情朗读)二、小结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文章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一是抓住典型细节进行漫画式的勾勒用词准确、传神二是准确地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三拓展阅读《雅舍》(大屏展示)(10分钟)自由朗读文段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课文有那些异曲同工之妙?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四迁移训练(10分钟)写一篇你观察到的并有所感悟的活动片段提示:街头下棋、打扑克、赛场角逐、孩童游戏等(模仿课文第二段的写法既有群像铺陈又有个体的描摹)板书设计下棋梁实秋简笔勾勒形象鲜明趣←神气(争)善用排比、比喻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教法、学法设想:谈话法、点拨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学习过程:一、说一说1、你所了解的作者梁实秋2、说说你了解的中国象棋二、读一读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些棋人棋事?朗读交流后明确:“趣”本文围绕“下棋”展开列举了有涵养的棋手、受窘者、慢性子、急性子、超出了棋盘而至于武斗者、观弈者、以棋陶冶性情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三、品一品:这篇文章描述下棋的逸闻趣事语言诙谐、娓娓动听再读课文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问题预设: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 (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4)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它准确、贴切而地写出了优胜者洋洋自得的神态令文章诙谐妙趣横生)(5)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观棋不语的确是一种痛苦挨了打都忍不住要说他的动作、语言更是精练、传神、幽默)四、议一议:1、学习过的《奕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跳读课文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解题思路: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点拨最后师生得出答案:作者欣赏的是处于完全超脱与不够超脱之间的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进一步说是一种处世风范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这种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也是梁实秋的理想追求五、拓展假如你也迷上了象棋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下象棋?说说你的理由六、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梁实秋的一篇散文作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课外搜集一则关于下棋的有趣片段与大家分享七、板书设计下棋梁实秋下棋的愉快——观棋的无奈——棋中的道理(窘态)(痛苦)(发泄、争逐)。
鲁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下棋》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鲁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下棋》教案17《下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下棋》是一篇散文,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观察,留心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从中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细致品味本文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梁实秋。
2、掌握基本的生字词。
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3、反复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4、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文中人物的类型为镜子,反观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由学生自由谈象棋导入。
可以出示实物象棋,让学生了解象棋。
二、指名介绍作者或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
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
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下棋》教案一、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作者在尺余营垒中描摹出一幅妙趣横生的棋人百相图;在看似简单的消遣娱乐中,流露出“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这种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也正是梁实秋追求的理想处世风范。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妙笔生花,给人以生活的快感。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教学这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观察,留心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从中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细致品味本文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梁实秋。
2、掌握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3、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棋事。
4、品味生动而诙谐幽默的语言。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并能以棋人棋事为鉴,反观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赏析文中对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品味生动而诙谐幽默的语言。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争而有度、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探究赏析—拓展训练;采用“读读、品品、议议”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来学习课文。
(五)课前预习1、粗知围棋及中国象棋运动。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初知文章大意。
3、依据注释,查阅资料,了解梁实秋。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知识,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关于围棋和中国象棋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筋急转弯题目,看谁能抢答?“围棋和象棋最大区别是什么?”(生答)公布答案:围棋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
同学们在预习中了解了哪些棋艺术语呢?(生答)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当门炮”、“跳马”、“抽车”等术语,请大家看一盘棋吧!(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先生的《下棋》(板书“下棋”,指名板演作者)。
(二)整体感知1、除了以上棋艺术语外,在预习课文中,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呢?请读出来,让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吧。
《下棋梁实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下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梁实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心态,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下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运用。
3.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棋类知识。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下棋》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棋类知识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梁实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下棋》,提问:“下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棋类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如:棋艺与人生、竞争与合作等。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棋艺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棋类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