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棋》学案(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初二﹡崔海艳【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课文出现的重点字词2、读一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记住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3、议一议,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自学导读:文章以其诙谐幽默的笔法,细致的观察,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性百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位和反思: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用儒家的中庸思想来对待生活。
(二)预习积累1、走进作者:梁实秋: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博弈()排闼()茶寮()诮骂()嗤之以鼻()阒不见人()剑拔弩张()(2)解释下列词语:索然寡味:剑拔弩张:嗤之以鼻:不拘小节:长吁短叹:自怨自艾:3、选择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加以欣赏背诵,并把它整理在读写笔记上。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细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散文的题目一般有什么特点?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2、文中围绕什么字展开?写了那些棋人棋事?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二)合作探究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如语言特点、句、段、写作手法等等),并谈谈理由。
(三)拓展延伸:作者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为什么?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见解。
(四)练习测评:1、填空:《下棋》的作者是,他是文学评论家,家,家,他的代表作是。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期中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下棋》导学案张利导入新课:琴、棋、书、画,在中国人看来乃高雅之物。
如今,棋已走出雅室走向民间,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常见的活动。
下棋很有魅力,是一种斗智斗勇的游戏,能让人如痴如醉。
这节课我们随着散文大家梁实秋先生走进《下棋》,了解棋人棋事,感悟棋中之道。
(板书课题、作者)出示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棋中之道。
3.学习作者描写棋人棋事的方法。
4.品味本文诙谐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播放《下棋》朗读录音,2、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词语】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t áy ìqi ào y ì排自怨自骂博ji ǒng li áo受茶二、出示自主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的棋人棋事,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依据这条线索,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2、作者有怎样的下棋观?请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谈谈。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一处地方进行赏析。
(一)目标引路,自主学习(二)目标深化,交流探讨让学生先自主完成,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三)目标展示,反馈评价各组展示自主学习及讨论结果,教师对有争议的问题应及时引导。
(四)目标达成,拓展提升课文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棋迷、棋痴的种种趣事。
文如其人,透过文章你感受到梁实秋是一个怎样的人?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三、课堂小结《下棋》这篇文章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巧推棋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象棋的基本规则和棋子的走法;2. 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战略认识;3.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象棋的起源和基本规则;2. 棋盘和棋子的摆放;3. 棋子的走法和特殊规则;4. 棋局分析和战略布局。
三、导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象棋的起源和基本规则,引导学生进入进修状态。
2. 进修规则(15分钟)a. 讲解棋盘和棋子的摆放方式,让学生熟悉象棋布局;b. 逐一介绍各个棋子的走法和特殊规则,让学生掌握基本规则。
3. 练习走法(20分钟)a. 分组练习,让学生模拟走棋,稳固走法;b. 设计一些简单的棋局,让学生自行分析对策。
4. 棋局分析(20分钟)a. 请学生观看一些经典棋局的视频,分析其中的兵书布局;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最佳的奕棋策略。
5. 实战演练(20分钟)a. 安排学生进行实战对弈,检验他们的进修效果;b.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奕棋技巧。
6.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导学评判:1. 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象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2. 学生在实战对弈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策略布局;3. 学生在总结中是否能够理清思路,准确归纳进修内容。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象棋比赛,锻炼实战技能;2.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象棋开局和残局技巧,提高棋艺水平;3.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比赛视频,进一步了解象棋的深层次兵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象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战对弈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未来可通过增加实战训练和引导学生分析棋局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1 .学会本课3 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课文内容。
3.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疑问引入1 .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理解课文(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 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 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小黑板):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二) 引读课文, 加深理解。
引读设计内容:(1) 弈秋是谁(2) 让弈秋干什么(3) 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4) 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5) 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体会文章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教案点评《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会下棋的?会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同学会,那大家在下棋的过程中有没有非常有趣的事?(生讲)原来下棋这么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读一下梁实秋老先生的这盘棋。
板书:下棋。
2.简介作者(学生交流)3.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博弈诮骂鹌鹑排闼涵养噎嗝解词:索然寡味自怨自艾嗤之以鼻剑拔弩张(2)、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4.探究赏析(1)本文以“下棋”为线索,举凡弈者百态,或谈身边的人,或论古时事。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试着归纳一下各段的内容。
(2)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2012年月日使用人班级姓名(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同学们初读课文读的不错!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这也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5、这节课,我们由小小的棋盘引发了诸多的讨论,现在大家想一想,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老师很高兴。
最后,老师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既然人生如棋,那么作为棋手的我们何不为避免出现悔棋而朝朝谨慎呢?6.积累迁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把它们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下棋》1、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
2、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
3、品味文章中诙谐而生动的语言,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4、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预习指导]1、作者的生平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2、写法介绍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可以把人物的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
白描: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
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
漫画式勾勒:即以夸张的手法、挪揄的口吻,,将人物够化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
浓墨重彩细描: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细致全面刻画人物形象。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完成下列题目。
(目标: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1)自古bó yì()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
2)有一面下棋一面qiào mà()者……3)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pái tà()视之,qù bù jiàn rén(),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4)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jiàn bá nǔ zhāng(),如斗ān chun(),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5)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chī zhī yǐ bí(),“无见识奴!”6)下棋只是为了xiāo qiǎn(),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shì cǐ bù pí()者,是因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
《下棋》学案(第二课时)主备教师:初二﹡崔海艳【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
2、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体会梁实秋散文的独到之处。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自学导读:《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细致入微的写出了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梁先生能写出这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极为深刻细腻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写出好的散文,就必须从深入观察和体会生活入手。
(二)预习积累1、根据课文填空。
(1)他,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使你觉得。
(2)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这仍旧是的一贯作风。
2、指出下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
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上去了。
()(2)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在额上陈列出来。
()(2)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作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3)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之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为他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
()4、细读课文2-3遍,认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试从本文找出几句做一下点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细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1、《下棋》是梁实秋散文中较有代表的一篇,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在哪?谈谈你的想法。
2、作者抓住典型细节进行漫画式的勾勒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是举例加以说明。
(二)合作探究读下面的句子们说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精彩,并试着做一些分析。
1、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的出奇,思一吐为快。
2、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
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都跳到桌子上去了。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棋的基本规则和玩法,激发他们对下棋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遵守规则意识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并学习遵守下棋的规则。
2. 初步体会规则的意义,并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下棋的基本规则。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飞行棋、骰子若干。
2. 教学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下棋。
你们知道下棋是什么吗?有没有人喜欢下棋呢?2. 引导幼儿分享经验师:请喜欢下棋的小朋友分享一下你们在下棋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3. 揭示活动主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棋盘世界吧!二、新授1. 介绍棋具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下棋的棋具,包括棋盘、棋子和骰子。
2. 讲解下棋规则师:下棋有一定的规则,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下棋的规则。
(1)棋盘布局:棋盘上有12个格子,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6个格子。
(2)棋子摆放:每位玩家各有一套棋子,放在起点处。
(3)掷骰子:玩家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数字在棋盘上前进。
(4)过河:当玩家走到终点时,表示胜利。
3. 示范下棋过程师:现在,我将为大家示范一下下棋的过程。
4. 幼儿练习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自己尝试下棋,老师会在旁边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分组比赛师:现在,我们将进行分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棋艺更高。
2. 检查学习效果师:比赛结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下棋过程中的收获。
四、总结1. 总结活动内容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下棋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下棋、多交流,提高自己的棋艺。
2. 鼓励幼儿师:小朋友们,下棋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学棋》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捉住重点词“专心致志”、“走了神儿”等重点词语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的两位先生学棋时不同的表现,从而明白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位先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学习难点经过比较两位先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知道学习要专心。
学习过程第一板块:回忆课文。
1、1.齐读课题。
2.复习第一大节。
第二板块:看插图,猜结果。
过渡:秋是下围棋的能手,看,有两个先生拜秋为师了。
1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身。
认真观察图画,猜一猜这两个先生最初学棋的结果一样吗?交流你的看法。
2、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他们的结果如何?(教师引读)3、质疑:究竟是甚么不同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如此差别大的结果?第三板块:两个先生是怎样学棋的?A 第一个先生学棋表现自学指南(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 ——”划出秋的这位先生的学棋表现。
2、从这句中哪个词最能看出这位先生的学棋表现?请圈出来。
3、考考你(1)你们从这句中哪些动作能看出这位先生学得专心致志?(2)“一边听……一边看……”这个句式表示“看”和“听”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位同学学得多认真呀!你曾经在甚么情况下也是同时做着两件事情呢?请你用“一边……一边”来说一句话。
3、我能经过朗读把他的专心致志表现出来。
(读给小组同学听。
)全班交流B 另一个先生学棋表现自学指南(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1、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秋的另一个先生学棋时的表现,用“﹏”划出来。
2、这段话中我觉得( )这个词最能看出出他的学习表现。
3、考考你(1)哪些地方看出他学的不专心,走神儿?(2)这么不专心的先生,我还可以用那些词语来描述他?4、我能经过朗读把他的“走了神儿”表现出来。
还可以加上动作。
(读给小组同学听。
)全班交流第四板块:有感情对比朗读。
1、男女生对比朗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描写第一个先生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第二个先生的句子。
初二语文《下棋》导学案【导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梁实秋。
掌握基本的生字词。
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反复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3、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学习课时】两课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前置自学1.了解作者情况梁实秋,现代文学家、家、家。
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代表作有散文集《》,译著《》。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博弈()诮骂()排闼()阒不见人()剑拔弩张()中肯()嗤之以鼻()嗜此不疲()枰()寮()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2.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
()4.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合作探究一、简要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二、复述文章列举了哪些棋人棋事?三、你最喜欢或者不喜欢作者笔下哪种棋人棋事?说说你的理由。
四、梁先生最欣赏哪一类棋手呢?五、从本文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导学过程】第二课时品味赏析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参考句式:我认为“”这一段描写最精彩,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或“”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棋者“”的样子。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能力运用一、狗事陈忠实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
麦档网文库
《下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并体会风趣幽默的语言;
2、体会作者的博弈观和人生态度。
一、了解作者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识记字词(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应重点识记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
三、解读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2、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的精彩的地方加以赏析。
3、联系全文,你能不能从中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3、请你讲一则关于下棋的有趣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推荐阅读
梁实秋散文集《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所写的题材虽属于生活琐事,但写来却不会淡如白开水,也不会板滞如流水账。
梁实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是智慧之作。
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却令人在最短时间内去体会人生,参悟智慧。
他的文章,亲切易读,任何年龄的读者,都会在他那圆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获益。
1。
2、《下棋》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25-30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2、自学教材(4——5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填充词语)噎嗝..()诮.骂()排闼.()鹌鹑..()()卞.急()忻.然()仆射..()恚.怒()中.肯( ) 博弈.( ) 啜.茶( ) 受窘.( )髀.肉复生()自怨自艾.()舍车.保帅()阒.不见人()剑拔弩.X()嗤.之以鼻()闹市茶寮.()长吁.短叹()不一()足略胜一()不()小节短兵相()()鼓相当抓耳挠()索然()味()此不疲无所不用其()3、把握基础(4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下棋》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字,家、家。
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续集),文学评论集《》《》,译著《》等,主编《》。
3、理解内容(15~20分钟)(1)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明确:(2)本文以“下棋”为线索,举凡弈者百态,或谈身边的人,或论古时事。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试着归纳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15分钟)1、在线测学(6~8分钟)先独立在导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然后将题目答案提交到平台上。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弈.(yì)卞急(biàn) 髀.肉(bì) 自怨自艾.(ài)B.诮.骂(qiào)忻.然(xīn)受窘.(jiǒng)阒.不见人(qù)闼.(tà)仆射.(shè) 鹌鹑.(chún) 嗤.之以鼻(chī)D.宦.海(huàn) 噎嗝.(gé)茶寮.(láo)剑拔弩.X(nǔ)(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涵养排挞抓耳挠腮略胜一筹B.蟋蟀俄而长迂短叹草草了事C.消遣憋闷饱食终日斤斤计较D.躁怒发泻念念有词索然寡味(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近日,朝鲜频频试射弹道导弹,使本已紧X的朝韩关系剑拔弩...X.。
《下棋》导学案主备:杜玉霞审核: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课前预习1、依据注释,查阅资料,了解梁实秋。
2、划出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音、形、义:博弈()诮骂()排闼()中肯()鹌鹑()茶寮()噎嗝()受窘()阒不见人()剑拔弩张()嗤之以鼻()嗜此不疲()自怨自艾()长吁短叹()抓耳挠()略胜一()不()小节()鼓相当3、用“旗鼓相当、略胜一筹”造句旗鼓相当:略胜一筹:4、初知文章大意,概括段意写在段后。
5、预习中有哪些问题和疑惑,写在小纸条上。
学习过程一、交流课前预习内容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棋人棋事?(用横线划出棋人棋事)2.作者对这些棋人棋事有怎样的态度?(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的态度?用波浪线划出。
)三、品读赏析:感悟文中之趣这篇文章描述了种种棋人趣事,语言诙谐、娓娓动听,你觉得哪种下棋人最有趣?你读出了怎样的趣味?作者是怎样写的?(在书上做好批注,赏析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并总结作者是如何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的?)四、拓展迁移写一篇你观察到的并有所感悟的活动片段。
提示:街头下棋、打扑克、赛场角逐、孩童游戏等。
(模仿课文第二段的写法,既有群像铺陈又有个体的描摹。
)五、拓展阅读(一)弈喻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郝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1.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教学对象:小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棋类游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棋类游戏规则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1. 棋类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棋局中的策略和应对方法。
教学难点:1. 棋局中的策略运用。
2. 棋局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准备:1. 棋类游戏教学课件。
2. 棋盘、棋子等教学器材。
3. 学生座位安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棋类游戏的历史、种类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棋类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规则与技巧1. 教师详细讲解所选棋类游戏的基本规则,如棋子的走法、吃子规则等。
2. 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棋类游戏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策略与应对方法1.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棋局中的策略和应对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棋局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策略和应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四、实战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比赛。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棋类游戏的基本规则、技巧和策略。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棋类游戏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掌握棋类游戏的基本规则、技巧和策略的程度。
3.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策略运用、心理素质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棋类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 开展棋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棋类知识。
3. 鼓励学生创作棋类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编码:主备:主审:审批:使用时间:年月日
《下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梁实秋,掌握基本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理解词义。
2、反复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3、体会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2、揣摩本文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课前预习区】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1987.11.3),著名()家、()家、()家,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在清华学习时开始写作,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英国文学史》。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熟读课文,落实文中生字词,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1)博弈()8)索然寡味()
2)鹌鹑()9)嗤之以鼻()
3)诮骂()10)阒不见人()
4)噎嗝()11)闹市茶寮()
5)排闼()12)自怨自艾()
6)中肯()13)剑拔弩张()
7)涵养()14)逸闻趣事()
2、解释下列词语:
阒:
诮骂:
排闼:
中肯:
剑拔弩张:
嗤之以鼻: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朗读棋趣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无误,声音洪亮,感情充沛。
2、朗读过程中注意思考: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说说文章中列举了哪些棋人棋事?
【探究活动二】品读棋趣
本文作者将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参考句式:我认为“”这一段描写最精彩,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或“”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棋者“”的样子。
(温馨提示:可从以下方面品味:用词;人物描写;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
)
【探究活动三】感悟棋趣
1、你最喜欢或者不喜欢作者笔下哪种棋人棋事?说说你的理由。
2、梁先生最欣赏哪一类棋手呢?
3、从课文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探究活动四】质疑问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难问题悬而未决?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拓展延伸区】
1、你是否碰到过类似的有关下棋的幽默故事呢?试着讲给大家听。
【作业超市】
1、你是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下棋观的呢?谈谈你的见解。
2、写一篇你观察到的并有所感悟的活动片段。
要求300字左右。
[提示:街头下棋、打扑克、赛场角逐、孩童游戏等。
]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