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理论基本观点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通过研究经验(案例)可学会有效管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者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管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数字管理科学学派只有致力于定量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过程理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下面详细介绍:(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
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
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
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
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
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并且有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的法约尔。
第一节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一、管理实践、思想、理论之间关系二、管理理论发展划分1、早期的管理思想:凭经验、知觉2、古典的管理理论:理性、定量、物本、硬管理3、新古典管理理论:感性、定性、人本、软管理4、现代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1、实践2、代表人物⑴“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①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②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③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⑵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主要贡献于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
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
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⑶“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
他曾进行过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福利设施等实验。
3、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⑴、由拥有资本的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⑵、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方法。
⑶、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⑷、此时管理思想还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拙劣方式便成为当时阻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障碍。
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用科学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性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泰勒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该书中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勒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思想的演变(精选5篇)第一篇: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我选读的是美国作者丹尼尔•A•雷恩著中国学者李柱流等译,1986年版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
考察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本讲将介绍许多当代管理概念的起源,并说明管理概念是如何响应组织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
还介绍许多当前管理所面临的趋势和问题,以便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说明管理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领域。
丹尼尔•A雷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
这本书有两个着重点,一个是管理思想,一个是演变。
书中除了介绍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管理名家及其管理思想外,作者也叙述了贯穿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那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相对而言),或者在其实践过程中对后来的管理名家产生了影响,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而不像以往我们学习的那样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明珠。
在另一方面,作者在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
关于书中的一些理论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许是作者有意的让我们自己从书中描述中自己总结吧,这对我们也是另外一个意义。
《管理思想的演变》不愧为一本名书,读完此书后,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读过此书后我对管理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看法。
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显得肤浅,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斧正。
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管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本章掌握的主要概念和问题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学派企业战略理论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文化与多元文化管理核心知识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使人类的管理由经验型的管理上升为科学型的管理。
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rick Taylor)是最先突破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主张管理科学化的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代表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等论著和演讲中,大力宣传他创立的管理理论的以下三个主要观点:1、实施科学管理的首要前提,是经营管理者和工人双方必须在观念上、心理上进行一场全面的革命。
这场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就是要使劳资双方“把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共同把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
他所宣传的心理革命,实质上是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小农意识思想,树立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思想意识。
2、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
既然盈利的增加是解决工厂主和工人矛盾和对抗的基础,那么,盈利的增加有赖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3、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泰罗认为,过去的管理,完全是凭个人的经验办事,主观随意性太大。
科学管理必须建立各种标准制度、健全组织系统,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泰罗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
(一)生产和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是泰罗科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标准。
通过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2、挑选最适合的工人,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并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使他们成为一流的工人。
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 历史演变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本章目录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管理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之前天主教会可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 的财产; 军队可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 官兵; 政府机构可依据法规和军队力量来实施其统治; 十五世纪的威尼斯——现代工商活动的起源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的诞生“企业管理中的许多实践与程序,最初就是为满足运 营成长到前所未有规模的铁路和工厂设计的 ”。
(Alfred Chandler, Jr.)伊利铁路公司 :十九世纪后半叶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 》(177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劳动分工 经济人查尔斯 ·巴贝奇和 《论机器和制造 业经济》(1832) 》(1832 业经济》(1832)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生产的组织 一系列 劳动力的招募、训练与激励 劳动力的招募、 管理问 问题 题: 纪律的维持问题 经验管理思想 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 劳资纠纷 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早期研究 科学管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严格控制和规 范化 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运动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二次大战: 二次大战:运筹研究取得成功 战后数量研究人员到公司就业 企业规模扩大 精确化管理 系统管理和 权变管理 管理思想的一体化和变革 定量管理 定量管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组织的大规模化环境复杂多变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泰勒与科学管理的兴起管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泰勒其人费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 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1856年,泰罗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 的律师家庭。
●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不久,因眼 疾辍学 ●1881年,泰罗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 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 奠定了基础。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
理论
基本观点
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
性取决于管
理者的经验;
通过研究经
验(案例)可
学会有效管
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
论;一般管理
理论(组织管
理理论);官
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
性不仅取决
于管理者的
个人经验,更
重要的是依
据一定的科
学方法或者
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
派;行为科学
学派(行为管
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
最宝贵的资
源,管理应以
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
大战
数字管理科学学
派
只有致力于
定量化,才能
真正提高管
理的效率与
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
派;权变理论
学派;过程理
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
适用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
(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
1、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
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
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
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
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
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
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并且有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的法约尔。
他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
(一般管理的理论)。
五大职能见书p063。
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见p64。
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分成6类,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一项主要的活动,而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5个要素。
管理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他还认为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来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
3、官僚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古典组织理论”创始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
该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
他提出了权力结构理论并且设计了“官僚”的理想组织模式(理想的行政性组织),模式特点见p65表格。
该组织模式强调规则和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最有效合理的)
总结: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1、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3、管理作为一种专业被社会所承认。
缺点:1、都把组织中的人当成机器来看待忽略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和行为(“无人的组织”)2、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知识组织内部的问题(“封闭系统”)因而称为古典的管理思想!
(二)行为管理思想
霍桑试验:梅奥通过此试验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对该试验进行了总结并且阐述了他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详细展开请见辅导教材p8)
行为科学学派:强调科学研究来形成关于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理论并要求能据此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
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管理者能据此评价各种情境并且采取合适行动的科学理论。
总结: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看法,把人看做组织中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的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缺点:个人行为的复杂性,使得对行为进行准对的分析和预测非常困难,因此要得到广泛应用还有待完善和发展。
(三)定量管理思想把运筹学、统计学、电子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的一种思想看教材p070
(四)权变管理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管理思想)
1、系统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并且发表了《经理的职能》一书的巴纳德。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众多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的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同时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科学管理思想相反),即组织和周围的环境存在着相互作用。
正因为如此,一个组织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时察觉环境变化并适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2、权变理论
权变有随机应变的意思。
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应该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一成不变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3、过程理论
代表人物是孔茨和奥唐奈,两人的合著《管理学》。
该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管理看做是一个过程,认为管理是由许多相关连的职能所组成的,通过对这些职能的分析,可归纳出一系列的管理原则,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总结:权变管理思想的特点:在继承以前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上,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附加:
●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和其主要思想。
1、企业再造理论:中心思想企业不再需要劳动分工原理去组织自己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应以流程为中心去安排工作。
2、学习型组织指人们能够得以在其中不断拓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法,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
●古典理论所注重的是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说则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在共同工作的
过程中,人们必然会形成共同的感情或兴趣,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对接线
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