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理论基本观点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通过研究经验(案例)可学会有效管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者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管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数字管理科学学派只有致力于定量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过程理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下面详细介绍:(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
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
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
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
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
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并且有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的法约尔。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我选读的是美国作者丹尼尔•A•雷恩著中国学者李柱流等译,1986年版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
考察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本讲将介绍许多当代管理概念的起源,并说明管理概念是如何响应组织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
还介绍许多当前管理所面临的趋势和问题,以便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说明管理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领域。
丹尼尔•A雷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
这本书有两个着重点,一个是管理思想,一个是演变。
书中除了介绍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管理名家及其管理思想外,作者也叙述了贯穿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那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相对而言),或者在其实践过程中对后来的管理名家产生了影响,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而不像以往我们学习的那样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明珠。
在另一方面,作者在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
关于书中的一些理论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许是作者有意的让我们自己从书中描述中自己总结吧,这对我们也是另外一个意义。
《管理思想的演变》不愧为一本名书,读完此书后,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读过此书后我对管理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看法。
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显得肤浅,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斧正。
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管理。
理思想的演变》这本书是本科学管理学这门课时的参考书目,这次要写读书笔记,我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光从题目来看,就知道它是一本的宏观、时间跨度很大的书,是一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是学习管理课程的必读书目。
《管理思想的演变》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A·雷恩,出版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版本是1986年1月第一版。
在全书的结尾丹尼尔·A·雷恩颇具哲学意味地点明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去和未来:“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历史中存在许多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在雷恩的这本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当今时代。
除“早期管理思想”外,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
雷恩这一见解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时间来划分,而是以本文所说的管理哲学基本问题来划分的。
科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是泰罗。
泰罗强调的是效率。
为此,他根据“工时研究”确立了他的管理方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利益。
在一般人看来,成问题的主要是泰罗的“头等工人”概念,因为他是按照头等工人的标准来确定生产定额的。
这说得再好,也是要求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然后由工人和资本家分享由此得到的剩余价值。
泰罗是从研究如何消除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开始的。
他把“磨洋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然后认为即使“无意的”磨洋工也应当消除,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强度。
当然,泰罗并非要求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而是把强度提高到所谓的“一个工人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
他为自己辩解说,他的头等工人并不是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超人”,而是适合于完成他的工作的有抱负的人。
怎样才算有抱负呢?看他有没有“达到目的的意志”。
这个“目的”就是“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给他带来的额外的工资或奖金收入。
泰罗的“工时研究”关注的无疑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心得《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作者雷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的整体梳理。
从早期管理思想的发端到科学管理时代的兴起,社会人理念的提出再到今天现代管理理论的践行,作者通过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呈现了一个很少被关注的历史视角。
现今的管理学常常从实际案例出发,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研究重点。
而翻阅此书,可以从宏观群像中理解到管理学的本质。
从时间发展脉络来看,管理思想来自文化环境的变迁,又在一次次文化变革中产生新的理论。
工业革命前,由于人们普遍还被命运束缚,在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下求生存,思想被宗教禁锢,很难形成为普世接受的管理思想。
新教伦理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丝希望,即不再为来生的幸福而在现实苦苦受罪,受鼓励争取当下的权益。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思想形成,只是在当时,管理还局限于等级制度下的权威管理,经济学家意识到了劳动专业化的好处,但还没能意识到管理可以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要素之一。
在工业革命初期,管理思想是被技术推向前的,工厂主只顾为机器寻找操作者,而丝毫不考虑工人作为人的因素。
此时,管理是纪律与命令,农民从家庭手工作坊来到工厂,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剥削也同时发生。
不够人性化的训练与激励反而促使了卢德运动的爆发。
而后出现的早期管理者欧文、巴比奇等虽提出了利润分享等激励措施,但管理举措依然很片面,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直到美国工业革命兴起,原始资本积累逐渐成型,大型工厂数量增多,对于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随之增加,管理思想才又迈上了新的台阶——科学管理时代。
科学管理时代真正的借鉴了数学、经济学的思维,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这一时期,管理学家关注每一个职位的设置,管理原则与要素,并在历史上为更多人接受。
科学管理兴起的时期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进步党主张受人拥护的时候。
科学管理所倡导的专门技术和标准化动作给了每一个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而不是靠个别企业家的独特管理思想。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等发展我国管理思想及理论发展管理发展的趋势及特点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实践:1、长城——系统思想的运用2、对策思想——田忌赛马3、经营管理思想——孙子兵法范蠡大商人4、人事管理思想——选才用人艺术5、以人为本思想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
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起,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述的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们提出“三纲”、“五常”,作为处理个人和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对数千年超稳定组织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东南亚影响很大。
儒家文化成为热门。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宏观治国学: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货币、漕运驿递……微观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1.顺“道”:经济规律“守常、守则、循轨”2.重人:得人才、求贤、重贤(1)重人心向背: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2)重人才归离: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
《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
4.守信:信用是人类社会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亡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
5.利器: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
“实业报国”6.求实:即要“守正”,“过犹不及”,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因时而动,不法常可,事异而备变。
7.对策:要统筹谋划,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8.节俭:孔子、墨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
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9.法制:法术势法家和《管子》推出一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法制、市场法制等。
管理思想的演变[摘要]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发展背景。
管理思想理论源于实践,并对未来实践起指导作用。
生产力、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起着决定作用。
而每一时期的思想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管理思想体系的不断发展。
然而,每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又有其局限性。
管理思想是人们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实践的发展进程有着悠久的历史。
管理思想是管理实践的产物。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经历了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一、各时期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早期管理理论早期管理理论产生于18世纪末。
生产力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社会分工,商业作为新兴行业崛起。
专门化使三大产业出现行会,形成垄断组织。
工厂纷纷涌现。
资本家为减少耗费,增加利润,必须搞好分工协作。
管理问题应运而生。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亚当期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分工理论等,对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合理分工可以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马基雅维利-----领导素质问题;托马斯莫尔----统一管理原则。
这一时期的管理特点,资本家既是老板又是经理,管理往往是粗放的、低水平的;凭经验管理,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上从基于小家庭生产的“家庭管理”,另一方面,受封建统治的要求,出现“监视或检查,跃升制度,吸收新人制度”。
(二)古典管理理论又称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管理代替了传统的经验管理。
由于传统的经验管理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变化,经验管理只是停留在以往的固定模式,所以必须在操作规程等方面规范化,标准化,于是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在生产上,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工人操作问题。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部关于管理学发展历程的巨著,作者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系统地梳理了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部系统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
在书中,作者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管理思想的起源、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
管理思想的演变不仅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学家的思想观念、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管理实践。
通过对管理思想的演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管理思想的本质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管理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历史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几年引进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系统介绍国外管理思想演变的一本著作。
作者丹尼尔·A·雷恩博士是这方面的权威,曾任俄克拉何马大学哈里·巴斯企业史文献收藏馆馆长。
他还担任过美国南方管理协会主席和管理学院管理史研究部主任,并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执教。
鉴于管理思想从林里长期以来龙蛇混杂的局面,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管理从教及学术研究经验,对从古至今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梳理总结。
该书的问世,在当今管理学书籍市场各类良莠不齐的理论著作泛滥的情形下,历经时间的洗炼,已成为深受各类读者喜爱的管理思想领域的权威著作。
作者在对管理思想从早期到现代的总结整理中,首先对每一时代的管理思想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说明。
并且本书从开始到结束,都始终以这一综合背景为平台来探讨各类文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价值影响力下的管理理论,此外,对人性特点的在不同时代的挖掘及演进的关注,也直接影响着各个时代的管理学家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
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
至工业革命,大萧条,二次大战,及新一轮经济腾飞再至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的知识经济,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也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当然,这种转变的深层前提仍然是资本方为了企业的利润的提高);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现代企业管理从管理学科的形成之初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管理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
考虑到管理学科可能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全球营销和战略管理这些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总体上来探讨管理思想的演变,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以及其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1. 传统管理思想传统管理思想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通过经验和直观的方式来控制工作的一种方法。
这种管理模式多由专制主义的管理者发起,主要是通过集权式的管理来控制员工。
经典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学说是这种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之一。
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在于将工人的工作过程分解成小的单元,然后通过标准化和监控来控制工人的工艺和效率。
2. 人性管理思想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人性化管理思想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管理思想认为员工应该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应该获得同等的重视和待遇。
人性化管理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层次结构,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为满足更高层次需求提供了基础。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员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通过鼓励、激励、赞扬和奖励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并通过企业文化或团队建设来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认为企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生态系统,需要透过有效的沟通和组织全员的智慧,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和管理。
现代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Peter Drucker)。
他认为管理应当是一项科学,而不是一项艺术;在经营企业时,无论是经济性、寻求最佳或社会承诺,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
二、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效率和环境建设,以达成企业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组织的可持续性,以创新、协作、可持续性等方面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社会影响力。
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
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
壹、緒論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
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
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
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
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二)早期管理理论学派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
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二、科学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阶段始于19世纪后半叶,劳动生产率问题是这一时期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
(二)科学管理思想理论
1、
2、
组织管理理论的出现采取了两种形式: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要素与原则,韦伯设计的理想的行政组织蓝图。
古典管理时代的三个代表人物,为管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近代科学方法,开管理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之先河。
法约尔明确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基本活动,其过程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为研究管理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提出最适合于企业组织发展需要的组织类型和基本管理精神,成为各类大型组织的“理想模型”,同时揭示了管理的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这一时期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为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人时代
提到社会人时代,大名鼎鼎的霍桑试验是必须要讨论的。
在霍桑发生了什么以及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已经成为管理思想演化的一部分。
以研究车间照明与产量关系为起点,霍桑试验演变为寻找提高生产力原因的一系列
实验。
梅奥与勒特里斯贝格尔指出,产量的提高不是由于茶点和休息时间,而是与激励的付薪机制以及监工的管理风格有关。
这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倾听、交流以及领导者的社交技巧。
在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之间搭建桥梁的有两位大师,福利特和巴纳德。
福利特引入了一种人的团体观点和完形心理学。
巴纳德是一位博学的经理人员,他提出了管理人员的职能:制定和规定目的,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从成员中获得必要的努力。
巴纳德还推进正式组织的分析和引入非正式组织,以取得组织平衡。
四、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管理学百花齐放、百家纷争的局面概括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參、結論
雷恩以《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出名。
他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
他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和综合,确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
雷恩的研究有一大长处,就是遵循史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尽可能展示历史原貌,复原历史真实;另一方面鉴古知今,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以“了解之同情”进行梳理,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反思能力。
在管理学和历史学之间,雷恩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
《管理思想的演变》让我对管理、对管理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
当然,我认为这本书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
在进一步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后再重温经典,我相信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肆、參考文獻
1、罗伯特·L·海尔布伦纳:《经济社会的形成》,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富斯,普伦蒂斯- 霍尔公司,1962年。
2、P·F·德鲁克:《不连续性的时代:我们的变动中社会的指导方针》,纽约,哈珀-罗,1968。
3、C·P·斯诺:《两种文化:以及事后的观察》,美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64年。
4、A·托夫勒:《未来的冲击》,纽约,兰登出版社,1970年。
5、R·博格斯劳:《新乌托邦。
系统设计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恩格伍德·克里夫斯,新泽西,普伦蒂斯-霍尔,1965年。
6、C·N·帕金森:《帕金森定律以及在经营管理中的其它研究》,波士顿,胡顿-米夫林公司,1967年,以及I·J彼得和R·赫尔:《彼得原则》,纽约,威康·莫罗公司,1969年。
7、F·E·菲德勒:《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67年;以及F·E·菲德勒和M·M·切默斯:《领导方式和有效管理》,格伦维尤,斯科特、福尔曼公司,1974年。
8、R·利克特:《管理的新模式》,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