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二)-word范文模板 (4页)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人教版2019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归有光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
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
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
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
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谧”,汉儒传之。
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
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
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余生吴中,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即无繇而至。
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
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
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
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
”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
公卿会内廷,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
赵先生,成都人也。
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
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
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钦:钦佩。
B.自古论刑取其要要:要旨。
C.览剑阁石门之胜胜:胜景。
D.虏骑薄都城薄:迫近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而韩魏公为守而母立与兹C.故余于与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D.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有光好古文却不愿与当时写古文的人交往,却因孟与时的真诚而同他交好。
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练习题放暑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呢?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暑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装”应为“妆”,弄(lòng)堂C绵里藏针D贸然、刀削(xiāo)面,螳臂当(dāng)车2.【答案】D。
解析:(“国事”,国家事务;“国是”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
)3.【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C赘余,“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D偷换主语,“获得了该项比赛的冠军”前加“周洋”。
4.【答案】A。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主谓短语做并列谓语。
C项,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
D项,括号内容为“两高一资”的解释,故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
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
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答案】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8.【答案】A。
解析:②军:驻扎。
④见:我。
⑦却:使……退却或击退。
9.【答案】D。
定语后置。
解析:A定语后置,被动句。
B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C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10.【答案】D。
(“阅”应是“历经”)11.【答案】B。
解析:(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12.【答案】C。
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答案2019年高中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以偏概全,原文是新诗诞生和发展的四十年,)2.B(指代理解错误,原文的它是指新诗潮而非关于朦胧诗的论战)3.D(偷换概念,居于主流地位的是新诗潮而非朦胧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遇:遇合。
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5.C(④是表现方山子对两人相遇的吃惊;⑥是光、黄间异人的行为)6.D(表达了对其他异人的委婉批评分析有误)7.(1)方山子也非常吃惊地看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译出大意给2分;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所以(原因)、故(原因,缘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如今才过了几天而已,那股英气勃勃的神情,依然在眉宇间显现,怎么会是山中的隐士呢?译出大意给2分;耳(而已,罢了)、见(通现,显现)、而岂山中之人哉?(译出反问句)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译成近义词也可;③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诗歌刻画了一个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隐者形象。
(2分;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答出任何一个即可给1分,也可以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答出隐者给1分)诗歌首联写归隐之志:中年即颇钟情于佛道,晚年终于夙愿得偿,隐居南山,摆脱了俗世。
(1分;答出归隐之志或冒号后面的内容均可给1分)后三联写归隐后的生活:或自得其乐地欣赏美景,或率性忘情地与林叟谈笑,尽显恬淡洒脱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2分;答出归隐后的生活或冒号后面的内容均可给2分;如按照二、三、四联分别分析,答出任意两联即可)9.①形式上,对仗工稳。
行到对坐看,水穷处对云起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内容上承接自然,形成一气呵成的流水对,有一种端庄典雅而又酣畅淋漓的美。
②结构上,照应上联。
本联写诗人在山间信步闲走,至无路处索性坐看风起云涌,照应了上联中的兴来每独往,且所写即是胜事,其中透露出的无往而不适的恬淡情怀也与上联中的自知遥相呼应。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还在为暑假作业而发愁么准备了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知识巩固ﻭ1.下列**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ﻭ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ﻭ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
③④⑤C。
①⑤⑦ D。
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
不能容于远近D。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ﻭ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ﻭ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
①② B。
②⑤ C.③④ D。
①⑤ﻭ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理固宜然ﻭ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ﻭ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ﻭ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ﻭ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ﻭ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
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1——7)编号001 第一题:B 第二题 C 第三题:(1):(1)在合同有效期内;(2)以乘客身份乘坐公交交通工具(3)遭遇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4)该意外事故导致被保险人残疾或身故(5)该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受伤害的直接且单独的原因第8题:(1)我考证他的行为,大概也是在当时失意的人的作为啊。
(2)全乡人都扶老携幼,象狐狸兔子一样窜逃潜伏,从芦苇丛中探头窥视(3)从此无论知道的与不知道的,(都)才叹服老僧本来就不是一般人第九题:(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
(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
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居者唯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同:都是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第二首"无端"表现了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了思乡之情。
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编号002 第一题:C第二题:B第三题:(1)人踩在一本厚厚的成语字典上,声嘶竭力而又兴高采烈地喊“宏兔大展”“咳不容缓”“前途无量”(2)成语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变现力强,是汉语词汇宝库的奇葩。
它们具有较强的凝固性,不能随意改动。
篡改成语滥用成语都是对母语文化的不尊重,也是社会上一些人心态浮躁的反应。
滥用成语会给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民族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应该坚决制止。
第四题:(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第五题:三层第一层:(1)大地的任何角落都可能会干渴,都需要解救。
第二层:(2)(3)甘泉的可贵在于它扎根大地不断汲取和忘我地奉献。
第三层(4)(5)(6)(7)(8);赞美作家像泉水那样具有不倦汲水,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题:1)借对“以井为生的人”赞美,从另一角度变现“井水”慈爱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2019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2019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修姱(kuā) 朝谇(zu)谣诼(zhu) 揽茝(chǎi)B.溘死(k) 侘傺(ch ch)鸷鸟(zh) 方枘(ru)C.芰荷(zhī) 偭规矩(miǎn)革几羁(jī) 攘诟(rǎnɡ)D.方圜(hun) 杂糅(ru)岌岌(j) 兰皋(ɡāo)【解析】 A.谇应读suC.芰应读jD.圜应读yun。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叹息)以掩涕(掩面流泪)兮,哀民生之多艰B.余虽好修姱(修洁美好)以革几羁(束缚)兮,謇朝谇而夕替C.伏(保守)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不吾知其亦已(罢了)兮,苟余情其信(相信)芳(芳香) 【解析】信,确实;芳,美好。
【答案】 D3.下列各组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解析】 B项郁邑通郁悒,圜通圆C项反通返,离通罹D项章通彰,错通措。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C.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怨灵修之浩荡兮D.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 B项之均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A项余虽的虽字意为唯,只是虽九死的虽意为即使。
C项修姱的修意为修洁灵修合用,此指怀王。
D项余心的余为我的谓余的余为我。
【答案】 B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哀(哀伤)民生之多艰既替(代替)余以蕙纟襄兮B.謇朝谇(谏争)而夕替又申之以(因为)揽茝C.鸷鸟之不群(合群)兮忍尤(罪过)而攘诟D.自(以)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压抑)志兮【解析】 A项替应为废弃之义;C项尤应为责骂D项自应为自从。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一、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1.【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动辄得咎,B椎心泣血指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悲痛。
C项的“块”应为“快”。
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
3.【答案】C(“废弛”指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释放”指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施放”是指放出、发出。
“坦承”坦白地承认;“坦陈”坦率地陈述。
)4.【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不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5.【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一】1.李清照在黄花堆的凋零中,风吹红靥,用深情领会到离别的悲伤;辛弃疾在号角声的吹响中,剑挑孤灯,用正气体验到报国的豪迈。
苏东坡在赤壁水的翻腾中,手驾轻舟,用感叹抒发人生的旷达;李太白在天姥山的低吟中,足履祥云,用长啸表达志趣的高洁。
2.①中国人民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②2010年1月以来,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③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每错一句扣2分,语句不连贯,酌情扣分。
)3.(共4分)答案示例:起床: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早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伴着初升的阳光,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晨读: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午餐: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定焦急难耐。
请礼让小同学,珍惜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示例:放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着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注意安全,一路顺风……(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氛围2分,语言得体2分。
语言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答出一题得2分,两题得4分)4.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3分)(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
教育意义要贴切。
)5.②⑤③①④(②⑤是讲阅读的问题,③①谈写作的问题,④中“这一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①而非⑤,所以应该放在①后面。
)6.示例:(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一起去领略一下壮美的湘江秋色吧。
请听*的词《沁园春·长沙》。
(2)壮美的湘江秋色,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
2019年高二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暂时告别了学校生活的学生们,迎来了暑假生活。
同学们在放松,游玩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学校给布置的暑假作业哦。
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同学们编辑发布了2019年高二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道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朝暮/朝拜处理/处置宁可/宁愿门槛/直栏横槛B.绮筵/宴席脉脉/湮没扁豆/扁舟横行/横暴不法C.砧声/粘贴蹉跎/嗟叹斗兵/刁斗责难/大难临头D.玉箸/执著草檄/缴获殷切/殷红丧事/垂头丧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煽情水蒸汽心心相印治标不治本B.装璜乌龙球突如其来一言以蔽之C.链接可怜相耳濡目染万变不离其宗D.演绎露马脚淡装浓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即使曾有瑜亮之叹,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光风霁月的,像琴箫合奏出《笑傲江湖》的绝唱,余音袅袅,千载悠悠。
B.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头换面,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或许还在后头呢!C.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D.因为中亚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挥而就。
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亚,打通丝绸之路,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19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何种贡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019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一、知识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4.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9.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10.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1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5、名句填空回眸一笑百媚生,,天长地久有时尽,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二、语言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3分)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D. 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B.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C.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时会出现呕吐和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①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②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③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咽痛以及流涕等,④表现出的症状和感染和其他流感类似,⑤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往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A.⑤②①④③B.②⑤①③④C.②⑤③①④D.⑤②③④①4.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5.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①,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②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③,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④,与士行习射礼⑤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⑥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注:①浃旬:十天②亭户:盐户③贷民负逋:宽免百姓的拖欠的赋税④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⑤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⑥陴:城上女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庭芝权扬州权:代理B.兼浚他运河浚:疏通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放:免除,解除D.不杀之何俟俟:通“矣”,语气词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①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②扶其柩葬之兴国③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④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⑤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⑥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 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译文:(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日)1. 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B. 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D. 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B. 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C. 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D. 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B. 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C. 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D. 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参考答案一、1、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2、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3、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答案:B5、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6、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7、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8、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 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9、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10、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答案:D11、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12、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答案:D13、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答案:C14、提示:D项为被动句答案:D二、1.B(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D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B 想入非非:是两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用其褒义,正确)2.B(A多重否定用错C“不适当”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3.A4.(5分)【参考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5.(6分)【参考答案】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三、1.D(俟:等待)2.C(①显示的是智慧;②是感恩于孟珙)3.D(被处死在扬州)4.(1)借给百姓钱款让他们盖房子,房子建成又免掉那些贷款,总共一年,官民的房屋全都盖好了(5分“假钱”、“使’之’”、“凡”、“具”各1分,句意1分采分点准确即给分)(2)州郡中发生水灾旱灾,李庭芝马上就下令打开粮仓,不够就用自己家财救济他们扬州百姓像对父母一样感激他(5分“发廪”、“振”、“德”、“如父母”各1分,句意1分)5、【参考答案】D【解析】将“也许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断误为“还在于”的实然判断曲解原意6.【参考答案】【解析】偷换概念选项中后一个“艺术批评”不同于原文的“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7.【参考答案】A【解析】“只要……就……”的说法不仅绝对而且无据。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文暑假作业答案(高二)
一、温故知新
1.bǔ qiāo jì hè xī kēng yī jǐ qiào pán xiá tuān
2.抚摩震耳欲聋粉妆玉琢心旷神怡冲刷林阴小道萃锦斑斓曲折盘旋
3.(1)旭日:初升的太阳。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2)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估量:估计,推算、计算。
不可以估计。
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4)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
4.(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二、先睹为快
1.(1)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
2.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介绍荔枝肉的后面。
如果把这一节移到介绍荔枝核的后面,行文就不如现在的安排自然。
3.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4.删去转折句,将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三、语法链接
芸:上形下声;晨:上形下声;寞:上形下声;骂:上形下声;盲:下行上声
常:下行上声;铜:左形右声;眠:左形右声;沐:左形右声
四、古诗鉴赏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五、名著阅读
1.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
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 ① 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 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练习二
一、温故知新
1.xuán jùn nuó qiào zǐ zhāo tiào cāng kuò fěi kuí jiàng
2.冰雹轻悄涨满命运多舛双颊夙愿烙印茕茕孑立
3.(1)漠不关心,不闻不问。
(2)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3)比喻监狱的生活。